時機已到,鮑恂決定盡快完成經典編修,並給方時一點小小的幫助。
沒有多做猶豫,鮑恂起身前往皇宮麵見朱元璋,他相信朱元璋會主動送出這條後路。
正如鮑恂所想,朱元璋近些日子對於鮑恂沒有過多關注,不過也沒太在意李善長和方時,而是一直關注北元動向。
聽到鮑恂求見,朱元璋有些錯愕,又立刻反應過來:
“請他進來!”
鮑恂進入武英殿後,正準備行禮,朱元璋立刻出聲:
“仲孚先生,不用多禮,賜座!”
“多謝陛下!”
朱元璋笑容滿麵:“是咱要謝你,若沒有仲孚先生在翰林院主持編修,這編修經典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完成。
咱老了,就想臨死前能看到經典編修完成,幸好已完成大半,咱能等得起。”
“是諸位同僚之功,臣毫無建樹!”
“你就是太謙虛!”
朱元璋擺了擺手:“不說這個,你也是學易,咱有個問題一直想不明白,你能告訴咱嗎?”
“陛下請說, 臣知無不言!”
“韓國公和方小子一事你也聽說了吧!一個是大明開國功臣,一個是咱留給標兒的大臣。
這兩人怎麽一下子就對上了,你能用易學解釋下這兩人到底是何情況嗎?”
鮑恂眼眸低垂,語氣平淡開口:“火動而上,澤動而下,睽!
韓國公與永昌侯一向交好,往遠的說同屬開國功臣,往近的說也屬親戚。
臣不知雙方為何敵對,隻能說雙方誌向不同,才導致雙方背離,如此情況選擇睽卦最好。
陛下可以將一人暫時調離京城,等雙方冷靜下來,便容易處理,此乃九二爻遇主於巷、未失道也。”
“這倒是個好辦法,咱好好考慮一下!”
話到這,朱元璋開始轉移話題:“先生此次進宮是有何事?”
“編修經典已經到了尾聲,最遲明年二月便可結束,臣想在編修經典完成後便歸鄉。”
[想跑?沒門!]
朱元璋怎麽可能就這麽放過鮑恂,他還要靠鮑恂找到那些隱藏在暗中之人,鮑恂要是跑了或死了,他還怎麽找。
[有點難辦了!沒有理由留下他,這家夥一定要待在京城。]
思索片刻後,朱元璋緩緩抬頭看向鮑恂,眼中晦暗不明:
“仲孚先生,編修經典雖已完成,可經典畢竟集合百家之學,大多官員並不懂。
咱想請先生去承誌部任職,等教完新修經典,咱一定讓先生榮歸故裏。
大明官員都是飽讀詩書,先生治好稍微講講,他們便會知道,不會耽誤先生太多時間。”
“陛下!翰林院眾多大才,不差臣一人。”
看著鮑恂一臉為難的樣子,朱元璋覺得自己想法是對的。
[你反對的,我就要堅持,老家夥,你跑不掉!]
“還望先生看在大明社稷份上,萬萬不要推辭,這天下沒人比先生更適合了!”
“唉……”
鮑恂長歎一聲:“陛下能否容老臣考慮一晚上?”
“可以!”
走出皇宮後,鮑恂眉頭鬆開,臉上浮現若有若無的笑意:
[退一步海闊天空,古人誠不欺我!]
[陛下!你再想殺我可就是阻止變法了!]
計劃進行到這裏,鮑恂不再為自己的生命擔憂,他的名聲也算是保住,李善長與方時之爭也不準備再管。
鮑恂、劉庸退的很快,可憐薛源幼兒遭受無妄之災,被刑部以拐賣孩童的罪名關入大牢。
身處錦衣衛衙門的蔣瓛得知這一消息,眼睛一下子睜圓,滿臉不敢置信:
“你說什麽?找到拐子了?李珍孫兒是薛通拐走的?”
何三實在想不通蔣瓛反應為何這麽大,撓了撓後腦勺,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
“是啊!刑部那邊說的,是應天府衙役捉拿殺人犯時不經意間找到的線索。
已經和李珍家人確認過,布料和玉佩確實是其孫兒的。”
“確認個屁!”
蔣瓛滿頭黑線:“薛通在哪裏?其父薛源有什麽動作?”
“在刑部大牢,薛源目前也在刑部!”
“走!去刑部!”
所有孩童都在錦衣衛看管下,幕後黑手就是方時,別人不知道,蔣瓛能不知道嗎?
現在突然冒出個兇手,還是工部右侍郎薛源的小兒子,這裏麵要是沒有陰謀,蔣瓛表示可以把頭當球踢。
剛走進刑部衙門,蔣瓛便聽到怒吼聲:
“我薛家哪來的錢財購買別院,定是有人栽贓嫁禍!”
“薛侍郎,人證物證俱在,前日還有村民看到你家小兒子出入上元縣別院。
別院內的孩童也說見過你小兒子,你要不信自己去查。”
“那李珍孫兒呢?其他官員家中孩童為何沒見到?”
“那就要問薛通,請你過來就是想讓你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你兒子主動交代。”
“劉尚書!你……”
話未說完,蔣瓛快速出聲打斷:“劉尚書,薛通身在何處,本官需要將其帶迴錦衣衛。”
聞言,薛敏怒目而視:“進了錦衣衛詔獄,我兒還有命嗎?”
蔣瓛知道,發生種情況,明顯是有人利用薛通做些事,他又不能直接說薛通是被冤枉。
“薛侍郎,你還是先想想怎麽和李侍郎交代,你們可是至交好友。
在事情調查清楚前,你兒子在錦衣衛不會出事。”
“我交代個屁!小兒又沒有做這事。”
薛源心神已經被焦慮所占據,對蔣瓛的話根本沒有深思。
對此,蔣瓛深吸一口氣,再次出聲提醒:
“薛侍郎,你是工部右侍郎,楊經是虞衡司主事,是你的屬下。
最重要的是,你看到李侍郎來刑部了嗎?
本官建議你去找李侍郎,而不是在刑部鬧事。”
話落,薛源麵色一滯,半晌之後才反應過來,隨即對蔣瓛躬身二拜。
“多謝蔣指揮使提醒!”
站在一旁的劉敏上下打量著蔣瓛,眼中盡是狐疑:
“蔣指揮使,本官怎麽覺得背後涼嗖嗖的?”
“何意?”
看著蔣瓛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劉敏也沒深究,轉身離開:
“薛通在大牢,蔣指揮使自便,本官還要去安撫其他官員。”
“多謝劉尚書!”
“謝就不必了,別坑我就行。”
[不是我坑你,是方司柬要坑你。]
經過蔣瓛的提醒,薛源很快找到李珍,他想從他口中得到答案。
此時李珍坐在茶桌前,悠閑的泡茶,手中還捧著一本書細細咀嚼。
看到這一幕的薛源,氣不打一處來,沒好氣開口:
“李兄真是悠閑,你不怕我兒把你孫子賣了?”
“吃的飽、穿的暖,還有人保護我擔心什麽?
你也吃好喝好,薛通很快會迴家,不必太擔心。”
沒有多做猶豫,鮑恂起身前往皇宮麵見朱元璋,他相信朱元璋會主動送出這條後路。
正如鮑恂所想,朱元璋近些日子對於鮑恂沒有過多關注,不過也沒太在意李善長和方時,而是一直關注北元動向。
聽到鮑恂求見,朱元璋有些錯愕,又立刻反應過來:
“請他進來!”
鮑恂進入武英殿後,正準備行禮,朱元璋立刻出聲:
“仲孚先生,不用多禮,賜座!”
“多謝陛下!”
朱元璋笑容滿麵:“是咱要謝你,若沒有仲孚先生在翰林院主持編修,這編修經典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完成。
咱老了,就想臨死前能看到經典編修完成,幸好已完成大半,咱能等得起。”
“是諸位同僚之功,臣毫無建樹!”
“你就是太謙虛!”
朱元璋擺了擺手:“不說這個,你也是學易,咱有個問題一直想不明白,你能告訴咱嗎?”
“陛下請說, 臣知無不言!”
“韓國公和方小子一事你也聽說了吧!一個是大明開國功臣,一個是咱留給標兒的大臣。
這兩人怎麽一下子就對上了,你能用易學解釋下這兩人到底是何情況嗎?”
鮑恂眼眸低垂,語氣平淡開口:“火動而上,澤動而下,睽!
韓國公與永昌侯一向交好,往遠的說同屬開國功臣,往近的說也屬親戚。
臣不知雙方為何敵對,隻能說雙方誌向不同,才導致雙方背離,如此情況選擇睽卦最好。
陛下可以將一人暫時調離京城,等雙方冷靜下來,便容易處理,此乃九二爻遇主於巷、未失道也。”
“這倒是個好辦法,咱好好考慮一下!”
話到這,朱元璋開始轉移話題:“先生此次進宮是有何事?”
“編修經典已經到了尾聲,最遲明年二月便可結束,臣想在編修經典完成後便歸鄉。”
[想跑?沒門!]
朱元璋怎麽可能就這麽放過鮑恂,他還要靠鮑恂找到那些隱藏在暗中之人,鮑恂要是跑了或死了,他還怎麽找。
[有點難辦了!沒有理由留下他,這家夥一定要待在京城。]
思索片刻後,朱元璋緩緩抬頭看向鮑恂,眼中晦暗不明:
“仲孚先生,編修經典雖已完成,可經典畢竟集合百家之學,大多官員並不懂。
咱想請先生去承誌部任職,等教完新修經典,咱一定讓先生榮歸故裏。
大明官員都是飽讀詩書,先生治好稍微講講,他們便會知道,不會耽誤先生太多時間。”
“陛下!翰林院眾多大才,不差臣一人。”
看著鮑恂一臉為難的樣子,朱元璋覺得自己想法是對的。
[你反對的,我就要堅持,老家夥,你跑不掉!]
“還望先生看在大明社稷份上,萬萬不要推辭,這天下沒人比先生更適合了!”
“唉……”
鮑恂長歎一聲:“陛下能否容老臣考慮一晚上?”
“可以!”
走出皇宮後,鮑恂眉頭鬆開,臉上浮現若有若無的笑意:
[退一步海闊天空,古人誠不欺我!]
[陛下!你再想殺我可就是阻止變法了!]
計劃進行到這裏,鮑恂不再為自己的生命擔憂,他的名聲也算是保住,李善長與方時之爭也不準備再管。
鮑恂、劉庸退的很快,可憐薛源幼兒遭受無妄之災,被刑部以拐賣孩童的罪名關入大牢。
身處錦衣衛衙門的蔣瓛得知這一消息,眼睛一下子睜圓,滿臉不敢置信:
“你說什麽?找到拐子了?李珍孫兒是薛通拐走的?”
何三實在想不通蔣瓛反應為何這麽大,撓了撓後腦勺,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
“是啊!刑部那邊說的,是應天府衙役捉拿殺人犯時不經意間找到的線索。
已經和李珍家人確認過,布料和玉佩確實是其孫兒的。”
“確認個屁!”
蔣瓛滿頭黑線:“薛通在哪裏?其父薛源有什麽動作?”
“在刑部大牢,薛源目前也在刑部!”
“走!去刑部!”
所有孩童都在錦衣衛看管下,幕後黑手就是方時,別人不知道,蔣瓛能不知道嗎?
現在突然冒出個兇手,還是工部右侍郎薛源的小兒子,這裏麵要是沒有陰謀,蔣瓛表示可以把頭當球踢。
剛走進刑部衙門,蔣瓛便聽到怒吼聲:
“我薛家哪來的錢財購買別院,定是有人栽贓嫁禍!”
“薛侍郎,人證物證俱在,前日還有村民看到你家小兒子出入上元縣別院。
別院內的孩童也說見過你小兒子,你要不信自己去查。”
“那李珍孫兒呢?其他官員家中孩童為何沒見到?”
“那就要問薛通,請你過來就是想讓你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你兒子主動交代。”
“劉尚書!你……”
話未說完,蔣瓛快速出聲打斷:“劉尚書,薛通身在何處,本官需要將其帶迴錦衣衛。”
聞言,薛敏怒目而視:“進了錦衣衛詔獄,我兒還有命嗎?”
蔣瓛知道,發生種情況,明顯是有人利用薛通做些事,他又不能直接說薛通是被冤枉。
“薛侍郎,你還是先想想怎麽和李侍郎交代,你們可是至交好友。
在事情調查清楚前,你兒子在錦衣衛不會出事。”
“我交代個屁!小兒又沒有做這事。”
薛源心神已經被焦慮所占據,對蔣瓛的話根本沒有深思。
對此,蔣瓛深吸一口氣,再次出聲提醒:
“薛侍郎,你是工部右侍郎,楊經是虞衡司主事,是你的屬下。
最重要的是,你看到李侍郎來刑部了嗎?
本官建議你去找李侍郎,而不是在刑部鬧事。”
話落,薛源麵色一滯,半晌之後才反應過來,隨即對蔣瓛躬身二拜。
“多謝蔣指揮使提醒!”
站在一旁的劉敏上下打量著蔣瓛,眼中盡是狐疑:
“蔣指揮使,本官怎麽覺得背後涼嗖嗖的?”
“何意?”
看著蔣瓛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劉敏也沒深究,轉身離開:
“薛通在大牢,蔣指揮使自便,本官還要去安撫其他官員。”
“多謝劉尚書!”
“謝就不必了,別坑我就行。”
[不是我坑你,是方司柬要坑你。]
經過蔣瓛的提醒,薛源很快找到李珍,他想從他口中得到答案。
此時李珍坐在茶桌前,悠閑的泡茶,手中還捧著一本書細細咀嚼。
看到這一幕的薛源,氣不打一處來,沒好氣開口:
“李兄真是悠閑,你不怕我兒把你孫子賣了?”
“吃的飽、穿的暖,還有人保護我擔心什麽?
你也吃好喝好,薛通很快會迴家,不必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