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訥怔怔看著方時,他本以為莊子和李白已經語不驚人死不休了,沒想到方時更誇張:
“方司柬,如此虛無縹緲的事還真不如讓大明人人成仙飛升。”
方時摸了摸下巴喃喃道:“科技與修仙?也不是不行,抄那本修真四萬年就好。”
“……”
宋訥有些無奈:“方司柬,實際點好不好,這裏是人間,不是列姑射山。”
“學生很現實啊!”
方時轉過身正對著宋訥,伸出手掌後,每說一句就收迴一根手指:
“跨越星辰首先要會飛,想要飛就要先明白鳥是怎麽飛,靠翅膀和風力。
翅膀快速扇動吹出的也是風力,這就說明人隻要有風力就會飛。
孔明燈也會飛,它靠的是燭火,是不是說明火力也能飛?
還有火藥爆炸能讓石頭炸飛,我怎麽看都有機會讓人飛上天啊。
隻要故事編的好,編的真,再弄些證據出來,不怕別人不上當。
又不是讓大明現在就上天,千年萬年十萬年都行,反正到那時我也看不見,他們想罵我打我都找不到我的骨灰。”
“你是真無恥!沒有太子殿下配合,這故事能傳下去?”
“第一代種田,第二代保田爭童生,第三代保童生爭秀才,西隱先生,若是你,你會這麽一代代傳下去嗎?”
“當然!隻要是人都願意傳下去,這又不是很難?”
方時雙手一攤:“所以咯!目標要小,才容易讓人去做,而最終目標誰拿著,就不是我能決定的。”
話音剛落,一道洪亮的聲音由遠及近傳來:
“三冬一向晴,兩位真是好興致,可惜缺壺暖茶。”
兩人抬眸望去,隻見開濟緩緩走來,宋訥臉上露出笑意:
“陽光正好,開尚書何不坐下聊聊?”
“正有此意!”
開濟走到兩人身邊坐下:“聽說禮部那邊已經在準備登基儀式,想來陛下要得償所願了?”
宋訥哭笑不得:“你也聽說了?這應該是曆朝曆代最安穩、最順利的皇位交接。
一個急著想退位,恨不得太子殿下能直接造反;一個就是遲遲不想登基,恨不得再當五十年太子。”
“這說明兩位君王都是賢明之君,吾等該高興。
太子殿下一向仁義,登基後必然會休養生息,戰爭應該會告一段落。”
說到這,開濟目光轉向方時:“方司柬,接下來變法是否有戰事?
若是有,承誌部也該多教那些官員,該怎麽在戰爭時期收集糧草而不至於讓百姓困苦。”
方時搖搖頭:“變法方略中極少提到戰爭,收複曆朝曆代國土也隻會以計謀為主。
就像唐時安西都護府,大明不可能強啟大軍去攻伐,除非當地百姓活不下去,大明將士才有可能去幫助當地百姓。”
“墨家非攻?就像交趾那樣?”
“是!不義之國,吾等當承墨子之誌,以仁義之師誅不義之國,此乃大義!”
開濟輕笑出聲:“至今還未聽說有交趾百姓叛亂,想來這就是墨家非攻的理念,方司柬對墨家理念可真是熟悉。
墨子墨經篇所記載的器物,老夫已經讓人去鑽研,錦衣衛也找了很多大才,可以隨時開始教導學子。”
“今日找開尚書就是來談此事的!”
聽到這話,宋訥緩緩開口:“你們聊,老夫還要去看看學子們的學業。”
“不急!”
方時輕輕扯住宋訥袖子:“西隱先生也聽聽,還是要從國子監開沒有西隱先生,這政策可不容易推廣開。”
宋訥目露狐疑之色:“何意?國子監要改?”
“想要做到孔子所言的大同之世,吾等該一步一步去完成。
現在要做的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宋訥兩人沒有說話,靜靜看著方時,等待他繼續說。
方時也沒讓他們等太久,輕咳兩聲後繼續開口:
“這三個其實就是隻有一條,要給壯年養家糊口的機會,而想讓他們有餘糧孝敬父母、養育孩子,單單靠種地是不夠的。
所以我將目光放在生產力和工商業上麵,何謂生產力,就是一個人勞作產出的價值能力。
如現在一個人種地可以收一石糧食,經過深耕施肥,可以產出兩石糧食,這就是生產力提升。
當然,這不僅僅隻是說糧食,衣食住行等等都包括進去。
想要提升生產力,就必須培養大量的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僅隻代表讀書人,還有技藝超群的工匠。”
開濟垂著頭低聲問道:“若一個人種地能產出三個人種的糧食,剩下的人該怎麽辦?
無所事事很容易發生亂子,容易造成社稷不穩,特別是少年時期,年輕氣盛!”
“商業!”
方時淡淡開口:“目前曹縣擁有大量的工坊,很多百姓要麽在工坊做工,要麽幫來迴商人打零工補貼家用。
工坊聚集、商人匯聚,又在當地建造很多飯館客棧等,飯館客棧為了做好生意,也會開始招人。
工坊商鋪一多,曹縣便可以收到大量稅,這些稅留部分下來修路、修城,又可以招收大量工匠。
如此循環往複,城池越來越好看,吸引的人越來越多,百姓生活便會越來越好。”
宋訥眉頭緊鎖:“曹縣百姓怕是已經不願意種田。”
方時微微頷首:“確實!沒有以前那麽用心了,地主寧願把土地送人,也不願繼續雇人種田。
不過,下官已經有解決辦法,農田不會荒廢掉,糧食產量不會受到影響。”
話到這,方時頓了下,從懷中掏出一張紙遞給開濟:
“開尚書看看,下官希望等刑部和錦衣衛找到失蹤孩童後,能配合下官,在朝堂上正式開啟變法!”
“轟!”
此言一出,一道驚雷在兩人腦海中炸響,宋訥急不可耐一把搶過紙張,快速閱覽一遍。
半晌之後,宋訥滿臉狐疑看著方時:
“這是不是有些不全?”
方時輕輕點頭:“工部尚書那邊有一份、戶部尚書那邊也有一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下官的三已經準備妥當,隻等東風。”
“東風在哪?”
話落,一個錦衣衛匆匆跑了過來,嘴裏不停喊著:
“方司柬!方司柬!動了!”
方時陡然站起身:“東風來了!”
說完,對著兩人躬身一拜後,轉身離開:
“下官告辭!”
“方司柬,如此虛無縹緲的事還真不如讓大明人人成仙飛升。”
方時摸了摸下巴喃喃道:“科技與修仙?也不是不行,抄那本修真四萬年就好。”
“……”
宋訥有些無奈:“方司柬,實際點好不好,這裏是人間,不是列姑射山。”
“學生很現實啊!”
方時轉過身正對著宋訥,伸出手掌後,每說一句就收迴一根手指:
“跨越星辰首先要會飛,想要飛就要先明白鳥是怎麽飛,靠翅膀和風力。
翅膀快速扇動吹出的也是風力,這就說明人隻要有風力就會飛。
孔明燈也會飛,它靠的是燭火,是不是說明火力也能飛?
還有火藥爆炸能讓石頭炸飛,我怎麽看都有機會讓人飛上天啊。
隻要故事編的好,編的真,再弄些證據出來,不怕別人不上當。
又不是讓大明現在就上天,千年萬年十萬年都行,反正到那時我也看不見,他們想罵我打我都找不到我的骨灰。”
“你是真無恥!沒有太子殿下配合,這故事能傳下去?”
“第一代種田,第二代保田爭童生,第三代保童生爭秀才,西隱先生,若是你,你會這麽一代代傳下去嗎?”
“當然!隻要是人都願意傳下去,這又不是很難?”
方時雙手一攤:“所以咯!目標要小,才容易讓人去做,而最終目標誰拿著,就不是我能決定的。”
話音剛落,一道洪亮的聲音由遠及近傳來:
“三冬一向晴,兩位真是好興致,可惜缺壺暖茶。”
兩人抬眸望去,隻見開濟緩緩走來,宋訥臉上露出笑意:
“陽光正好,開尚書何不坐下聊聊?”
“正有此意!”
開濟走到兩人身邊坐下:“聽說禮部那邊已經在準備登基儀式,想來陛下要得償所願了?”
宋訥哭笑不得:“你也聽說了?這應該是曆朝曆代最安穩、最順利的皇位交接。
一個急著想退位,恨不得太子殿下能直接造反;一個就是遲遲不想登基,恨不得再當五十年太子。”
“這說明兩位君王都是賢明之君,吾等該高興。
太子殿下一向仁義,登基後必然會休養生息,戰爭應該會告一段落。”
說到這,開濟目光轉向方時:“方司柬,接下來變法是否有戰事?
若是有,承誌部也該多教那些官員,該怎麽在戰爭時期收集糧草而不至於讓百姓困苦。”
方時搖搖頭:“變法方略中極少提到戰爭,收複曆朝曆代國土也隻會以計謀為主。
就像唐時安西都護府,大明不可能強啟大軍去攻伐,除非當地百姓活不下去,大明將士才有可能去幫助當地百姓。”
“墨家非攻?就像交趾那樣?”
“是!不義之國,吾等當承墨子之誌,以仁義之師誅不義之國,此乃大義!”
開濟輕笑出聲:“至今還未聽說有交趾百姓叛亂,想來這就是墨家非攻的理念,方司柬對墨家理念可真是熟悉。
墨子墨經篇所記載的器物,老夫已經讓人去鑽研,錦衣衛也找了很多大才,可以隨時開始教導學子。”
“今日找開尚書就是來談此事的!”
聽到這話,宋訥緩緩開口:“你們聊,老夫還要去看看學子們的學業。”
“不急!”
方時輕輕扯住宋訥袖子:“西隱先生也聽聽,還是要從國子監開沒有西隱先生,這政策可不容易推廣開。”
宋訥目露狐疑之色:“何意?國子監要改?”
“想要做到孔子所言的大同之世,吾等該一步一步去完成。
現在要做的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宋訥兩人沒有說話,靜靜看著方時,等待他繼續說。
方時也沒讓他們等太久,輕咳兩聲後繼續開口:
“這三個其實就是隻有一條,要給壯年養家糊口的機會,而想讓他們有餘糧孝敬父母、養育孩子,單單靠種地是不夠的。
所以我將目光放在生產力和工商業上麵,何謂生產力,就是一個人勞作產出的價值能力。
如現在一個人種地可以收一石糧食,經過深耕施肥,可以產出兩石糧食,這就是生產力提升。
當然,這不僅僅隻是說糧食,衣食住行等等都包括進去。
想要提升生產力,就必須培養大量的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僅隻代表讀書人,還有技藝超群的工匠。”
開濟垂著頭低聲問道:“若一個人種地能產出三個人種的糧食,剩下的人該怎麽辦?
無所事事很容易發生亂子,容易造成社稷不穩,特別是少年時期,年輕氣盛!”
“商業!”
方時淡淡開口:“目前曹縣擁有大量的工坊,很多百姓要麽在工坊做工,要麽幫來迴商人打零工補貼家用。
工坊聚集、商人匯聚,又在當地建造很多飯館客棧等,飯館客棧為了做好生意,也會開始招人。
工坊商鋪一多,曹縣便可以收到大量稅,這些稅留部分下來修路、修城,又可以招收大量工匠。
如此循環往複,城池越來越好看,吸引的人越來越多,百姓生活便會越來越好。”
宋訥眉頭緊鎖:“曹縣百姓怕是已經不願意種田。”
方時微微頷首:“確實!沒有以前那麽用心了,地主寧願把土地送人,也不願繼續雇人種田。
不過,下官已經有解決辦法,農田不會荒廢掉,糧食產量不會受到影響。”
話到這,方時頓了下,從懷中掏出一張紙遞給開濟:
“開尚書看看,下官希望等刑部和錦衣衛找到失蹤孩童後,能配合下官,在朝堂上正式開啟變法!”
“轟!”
此言一出,一道驚雷在兩人腦海中炸響,宋訥急不可耐一把搶過紙張,快速閱覽一遍。
半晌之後,宋訥滿臉狐疑看著方時:
“這是不是有些不全?”
方時輕輕點頭:“工部尚書那邊有一份、戶部尚書那邊也有一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下官的三已經準備妥當,隻等東風。”
“東風在哪?”
話落,一個錦衣衛匆匆跑了過來,嘴裏不停喊著:
“方司柬!方司柬!動了!”
方時陡然站起身:“東風來了!”
說完,對著兩人躬身一拜後,轉身離開:
“下官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