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臨問題,無法解決時,很多人都會去求神拜佛,這不是迷信而是大腦做出的最優選擇。


    百姓需要這個東西,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和壓力,而官員不同,他們遇到問題隻能想辦法解決。


    編修經典已經接近尾聲,遼東那地方過不了多久也會迴來,方時需要加快速度,為大明改革土地製度做準備。


    次日一早,方時便帶著奏疏前往東宮,這次在東宮,他見到數年不見的朱雄英。


    眼前的朱雄英給人一種初露鋒芒的感覺,小麥色的皮膚讓方時心安。


    “拜見太子殿下、皇長孫殿下。”


    “免禮!”


    朱雄英對於方時印象深刻,不僅僅小時候的教導,還因為葉書時不時提到方時。


    “方師叔,雄英最近在讀易經,有個問題想請教師叔。”


    方時眉毛挑了挑,一臉驚訝:“易經?殿下這學的有點快。”


    朱標在一旁解釋:“入門而已!孤也不建議他這麽早就開始學,不過安行先生說可以先入門,等再大點再學易理。”


    “原來如此!”


    方時笑著開口:“皇長孫殿下請說!”


    “為何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易經與其他所有書籍都不同,看它要以辭取象、而後以象取意。


    何為象?你我站在一起談話,在別人眼中就是象,也就是景象。”


    說到這,方時轉身指向殿外:“殿下現在看天空,能看到什麽?”


    “大日!”


    “這就是象,也就是立天之道的陽,陰則是沒有太陽時的場景。


    大地的現象則是泥土和河流,這就是剛與柔;人表現出的現象是仁與義,這就是立人之道。


    在孔聖人看來,隻有仁義才能成為人,這才有了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朱雄英臉露思索狀:“你的意思是說,立人之道是聖人所言,並不一定正確?”


    [說的好!真他娘聰明!]


    方時眼神亮起:“這是聖人的標準或者說是儒家的標準,這標準不一定是真的。


    殿下學易隻需記住一點即可,或者說隻要學易的一點即可。”


    “什麽?”


    “天下萬事萬物不是非黑即白,遇到事,先從陽的一麵看,再從陰的一麵看,陰多陽少一麵還可以看、陽多陰少一麵還可以看。


    易理、易數、易象都可以不必學,殿下需知道看清一個卦,還要看錯綜複雜四卦,看清一件事也需要從多方麵去看。


    就比如讀書一事,殿下認為是好是壞?”


    “好事啊!”


    “讀書的壞處呢?”


    朱雄英懵了,所有人都告訴他讀書隻有好處,他也這麽認為。


    見到朱雄英的表情,方時就知道他暫時沒想過,輕聲開口:


    “殿下可以試著想想有什麽壞處,從當下、將來的角度去思考好處和壞處,然後做出抉擇,並寫下做出抉擇的原因。


    以後遇到任何事,都可以這麽做,久而久之,殿下便懂得如何分析利弊。”


    “行!我現在就迴去想想。”


    說完,朱雄英對朱標躬身行禮:“爹,我先走了,你們慢慢聊。”


    “去吧!別忘了帶你二弟去練武。”


    “嗯!”


    等朱雄英走後,朱標才緩緩開口:


    “雄英有個缺點,說話做事總是直來直去,能夠讓人輕易猜出他心中所想,說了很多遍就是改不了。”


    “無需去改!”


    “何意?”


    方時輕聲解釋:“隻要軍心、民心在皇長孫殿下身上,直來直去又何妨?


    況且殿下還年輕,經曆事情多了,自然而然會有所改變,不必急於一時。”


    “也對!你的章程寫好了?”


    方時從袖口掏出章程遞了過去,臉色也變得嚴肅:


    “雲南土地之製是否可行還需要時間校驗,這期間臣準備改革戶部、工部和刑部。


    基層官員要充足、豪紳地主也要給他們找個出路,勳貴、百官、富戶都需要安排。”


    看著手中章程,朱標臉色漸漸凝重,語氣也變得低沉:


    “先不說你的提議能不能成,攀比之風一旦形成便難以壓製,以後該怎麽辦?


    雖有海外諸國糧食來彌補大明,然而大明國內產量不足,這不行。”


    “大明產糧足夠,隻是大多沒有拿出來流通,隻要讓地主知道糧食的利益沒有其他高,自然不會去過多關注糧食。


    中原不必雲南,中原百姓也不比雲南百姓,大明將士不可能一下子全屠了反抗者。”


    朱標緩緩放下奏疏:“行!按你說的去做,有一點你得注意。


    上行下效,風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魏晉的風氣,萬萬不可在大明流傳。”


    “臣明白!必然不會讓朝廷陷入玄虛,也不會讓百姓追尋虛無。”


    有了朱標的同意,方時可以大膽去做,這次他要利用巡檢司和工部打開一個口子,讓那些隱藏在暗中的反對派,自願同意大明開啟變法。


    而此時奉天殿內,朱元璋看著蔣瓛和五軍都督府送上來的情報,氣的破口大罵:


    “放肆!放肆!誰給他們的膽子?李成仁想死嗎?”


    “起兵!起兵!讓藍玉跟湯和迴來,咱要滅了朝鮮。”


    “……”


    發泄一番後,朱元璋站在原地良久,還是默默撿起地上奏疏,輕歎一聲:


    “大同那邊怎麽樣了?”


    蔣瓛躬身行禮:“秦王和晉王相互配合,目前大同境內蒙元軍已經被包圍,十萬元軍被困在大同府,內無糧草、外無支援。


    周嚴那邊也已經查清,其背後乃是晉商與曲阜,還有戶部尚書範敏與其也有聯係。


    可以確定的是,曲阜孔詞聯係的周嚴,讓其在關鍵時刻送出布防圖。”


    “雄武侯那邊呢?他知不知道?”


    蔣瓛搖了搖頭:“暫時沒有查到與雄武侯相關的線索,近幾年雄武侯一直在河南,請教藍複指揮使救災之事,並未發現他與範敏和曲阜有任何聯絡。”


    “讓雄武侯迴來,咱要見見他,周嚴淩遲,滿門盡誅。”


    剛說完,朱元璋想了一下又立刻改口:


    “算了,周嚴剝皮,而後把皮掛在雁門關上,骨灰也揚了。


    家裏其他人送到雲南修路,什麽時候雲南的路修完,什麽時候釋放。


    記得把族譜、刻碑什麽的都用上!”


    “是!”


    “讓國勝不要迴來了,直接帶著老四的神機營和北平衛所將士前往遼東,把遼東收迴。”


    “是!臣告退。”


    朱元璋看向殿外的陽光,心中殺意蔓開,他想屠了孔家,然而有一些孔家子弟不顧困苦,前去各地教化,他得考慮這些人的感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小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小夕並收藏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