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落,朱樉大手一揮,數名樂師吹簫的吹簫、吹笛的吹笛、彈琵琶的彈琵琶,霎時間激昂的音樂在朱棡耳邊響起。
看到這一幕,朱棡嘴角抽搐:
[顯眼包!老朱家怎麽就出了這種混蛋。]
[他娘的,老四搞了個書城,老二搞了個樂城,孤是不是也要弄個射城出來?]
朱樉可不管朱棡怎麽想,他現在心情異常舒爽,特別是看到百姓紛紛停下腳步望向他時,心中更是豪情萬丈。
“三弟,你看到了吧!這些百姓看孤的目光,個個都是羨慕嫉妒恨。”
朱棡偏過頭不想理,他現在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來到酒樓後,兩人你一杯我一杯閑聊著:
“三弟,你是不知道老四這小子,好東西都藏著掖著。
要不是徐輝祖這小子在信中提到,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搞了好東西出來。”
“不就是改良了火銃,殺傷力大了點。”
“不是!”
朱樉壓低聲音:“是將軍炮的彈丸,他的彈丸能夠像煙花一樣爆炸開。
爆炸開後,包裹在彈丸的碎鐵片散開,十米範圍內沒人能逃得過去。
這事連爹都不知道,過幾天我們一起去北平,讓老四把配方交出來。”
“真的?”
朱棡滿臉激動:“明天就去北平,我先跟大哥說一聲,要不然老四告狀,我們又得挨揍。
不對,你剛剛不是說烏斯藏有情報過來?”
“說起這個,我就想不通!”
朱樉臉色露出狐疑:“晉商居然參與了茶馬道的交易,去年晉商也不知道從哪裏拿的茶葉,在四川龍安府陳家的介紹下,參與進來。
奇怪的是雲南那邊去年也加入進來,而且規模很大,他們還帶來了細鹽。”
“這有什麽奇怪?細鹽這東西本來就是藍玉獻給大哥的,方司柬知道也正常。
雲南普洱茶一直都是烏斯藏所需要的,這麽多年一直都有參與。”
朱樉輕輕搖頭:“不一樣!雲南這次規模太大了,比原先福建來的茶商規模還大。
最重要的是,晉商和陳家一直在針對雲南,寧願虧本也要針對。
孤覺得事有蹊蹺,剛好你也在查晉商,你可以試試從他們茶葉來源去查。”
“行!等從北平迴來,我就去查查。”
原先雲南通過茶馬道交易,都是自發行動,規模小而雜。
在方時的組織下,這些人成立的商會聯盟,這才讓雲南商隊規模變大。
隨著時間推移,雲南百姓對於大明的好感與日俱增,不為別的,就為了他們已經不用再害怕隨時被殺。
孔論等人的思想,也在教學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日,孔論來到武定府衙門求見知府李勝。
“學生孔論拜見李知府!”
“言謹來的正好!”
李勝上前將孔論扶起:“言謹近些日子瘦了,不過眼神越來越亮。
承誌部那邊又送來一批讀書人,其中就有你上次所說的算學大才”
“真的?”
孔論眼神亮起:“如此一來,學生也能輕鬆許多,能夠專心教導經典和史書。”
“還有一事!曲阜來信,想讓我把你調迴去,你怎麽想的?
方布政使那邊,我還能說上話,你要是真想迴去,我替你安排。”
孔論搖了搖頭:“不!方布政使沒說錯,承先祖之誌,是吾輩職責。
在這裏我明白了何為溫故而知新、明白了何為三省吾身,更明白了何為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
與其迴去磋磨時光,還不如留在這踐行聖人之言。”
李勝滿意的點點頭:“積善成德、神明自得;你們這些人大多已明白自己該做什麽。
方司柬曾跟我們這些官員說過,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先賢也曾遇到過,並給出解決之道。
由於竹簡、戰亂等等問題,先賢並沒有寫出詳細步驟,隻做出總結。
而我們這些人,是先行者,該把遇到的問題,和解決這問題的過程寫下來,讓後人能夠知道怎麽做。
也就是說先賢的責任是道,我們的責任是術,隻有道術相結合,才能更好解決問題。
若是不懂,你可以試著去看朱丹溪著作。”
孔論鄭重點點頭:“學生明白了!”
“學生此次過來,是想請你幫忙,幫學生找些雜書過來。
如夢溪筆談、荔枝譜等等,學生也想試試能不能利用這些雜書,幫這些百姓過得好點。”
“哈哈!”
李勝大笑一聲:“都準備好了!不僅僅是你,其他人也曾找我拿過。
聖賢之道隻在行中,無需時刻研讀,隻要每日三省吾身,而後發現不足從而改變,終有一天你我便會是聖賢。”
說到這,李勝頓了頓,語氣中滿是感歎:
“方布政使曾說過,學而時習之當於三省吾身一同去看,學不是為了時刻練習,三省吾身也不是為了讓吾等消除雜念。
三省吾身是讓我們發現自身問題、然後學經典找答案,而後踐行去改變自己。
今日你能發現自己不足,又有決心去改變,足以稱之為君子。
你要記住,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多謝教誨,學生銘記在心。”
方時在雲南變法,改變得不僅僅隻有百姓生存環境,還改變了這些官員和讀書人的思想。
方時教會了他們如何將大目標拆解為小目標,而後一步一步向前走,這讓他們有了耐心也知道該怎麽去做。
有了這些官員和讀書人,加上大明將士的存在,雲南此地漸漸進入發展階段,叛亂也不再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方時將目光放到孟艮府,他的雲南之行,就差這最後一步了。
不過,在此之前,安南國得先拿下。
[差不多了!陳日煒國書已經進京,等老朱推辭兩三次後,大明就能收迴安南了!]
想到此,方時不由得露出一抹笑意,開疆拓土總是讓人興奮。
一旁的藍玉見此,滿臉不爽:“笑個屁!說好的滅國之戰呢?
你嶽父我還準備憑這個功勞封國公,你倒好,兩句話就讓陳朝把國土送來。
現在功勞全是曹誠他們的,我連口湯喝都沒有。”
“額……”
方時表情一滯:“嶽父,你別著急呀!烏斯藏、朵甘、西域之地、蒙元、遼東、南掌、暹羅、緬國、琉球、倭國等等,這麽多地方,還怕輪不到你?”
“嗬嗬!別以為我不知道,除了蒙元和烏斯藏有可能,其他地方不得等幾十年?
到那時,我墳頭草都有十丈高了!
有魏國公他們在,蒙元還輪不到我,想個辦法給我立功,否則別怪我今年迴去,在小寶麵前說你壞話。”
看到這一幕,朱棡嘴角抽搐:
[顯眼包!老朱家怎麽就出了這種混蛋。]
[他娘的,老四搞了個書城,老二搞了個樂城,孤是不是也要弄個射城出來?]
朱樉可不管朱棡怎麽想,他現在心情異常舒爽,特別是看到百姓紛紛停下腳步望向他時,心中更是豪情萬丈。
“三弟,你看到了吧!這些百姓看孤的目光,個個都是羨慕嫉妒恨。”
朱棡偏過頭不想理,他現在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來到酒樓後,兩人你一杯我一杯閑聊著:
“三弟,你是不知道老四這小子,好東西都藏著掖著。
要不是徐輝祖這小子在信中提到,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搞了好東西出來。”
“不就是改良了火銃,殺傷力大了點。”
“不是!”
朱樉壓低聲音:“是將軍炮的彈丸,他的彈丸能夠像煙花一樣爆炸開。
爆炸開後,包裹在彈丸的碎鐵片散開,十米範圍內沒人能逃得過去。
這事連爹都不知道,過幾天我們一起去北平,讓老四把配方交出來。”
“真的?”
朱棡滿臉激動:“明天就去北平,我先跟大哥說一聲,要不然老四告狀,我們又得挨揍。
不對,你剛剛不是說烏斯藏有情報過來?”
“說起這個,我就想不通!”
朱樉臉色露出狐疑:“晉商居然參與了茶馬道的交易,去年晉商也不知道從哪裏拿的茶葉,在四川龍安府陳家的介紹下,參與進來。
奇怪的是雲南那邊去年也加入進來,而且規模很大,他們還帶來了細鹽。”
“這有什麽奇怪?細鹽這東西本來就是藍玉獻給大哥的,方司柬知道也正常。
雲南普洱茶一直都是烏斯藏所需要的,這麽多年一直都有參與。”
朱樉輕輕搖頭:“不一樣!雲南這次規模太大了,比原先福建來的茶商規模還大。
最重要的是,晉商和陳家一直在針對雲南,寧願虧本也要針對。
孤覺得事有蹊蹺,剛好你也在查晉商,你可以試試從他們茶葉來源去查。”
“行!等從北平迴來,我就去查查。”
原先雲南通過茶馬道交易,都是自發行動,規模小而雜。
在方時的組織下,這些人成立的商會聯盟,這才讓雲南商隊規模變大。
隨著時間推移,雲南百姓對於大明的好感與日俱增,不為別的,就為了他們已經不用再害怕隨時被殺。
孔論等人的思想,也在教學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日,孔論來到武定府衙門求見知府李勝。
“學生孔論拜見李知府!”
“言謹來的正好!”
李勝上前將孔論扶起:“言謹近些日子瘦了,不過眼神越來越亮。
承誌部那邊又送來一批讀書人,其中就有你上次所說的算學大才”
“真的?”
孔論眼神亮起:“如此一來,學生也能輕鬆許多,能夠專心教導經典和史書。”
“還有一事!曲阜來信,想讓我把你調迴去,你怎麽想的?
方布政使那邊,我還能說上話,你要是真想迴去,我替你安排。”
孔論搖了搖頭:“不!方布政使沒說錯,承先祖之誌,是吾輩職責。
在這裏我明白了何為溫故而知新、明白了何為三省吾身,更明白了何為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
與其迴去磋磨時光,還不如留在這踐行聖人之言。”
李勝滿意的點點頭:“積善成德、神明自得;你們這些人大多已明白自己該做什麽。
方司柬曾跟我們這些官員說過,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先賢也曾遇到過,並給出解決之道。
由於竹簡、戰亂等等問題,先賢並沒有寫出詳細步驟,隻做出總結。
而我們這些人,是先行者,該把遇到的問題,和解決這問題的過程寫下來,讓後人能夠知道怎麽做。
也就是說先賢的責任是道,我們的責任是術,隻有道術相結合,才能更好解決問題。
若是不懂,你可以試著去看朱丹溪著作。”
孔論鄭重點點頭:“學生明白了!”
“學生此次過來,是想請你幫忙,幫學生找些雜書過來。
如夢溪筆談、荔枝譜等等,學生也想試試能不能利用這些雜書,幫這些百姓過得好點。”
“哈哈!”
李勝大笑一聲:“都準備好了!不僅僅是你,其他人也曾找我拿過。
聖賢之道隻在行中,無需時刻研讀,隻要每日三省吾身,而後發現不足從而改變,終有一天你我便會是聖賢。”
說到這,李勝頓了頓,語氣中滿是感歎:
“方布政使曾說過,學而時習之當於三省吾身一同去看,學不是為了時刻練習,三省吾身也不是為了讓吾等消除雜念。
三省吾身是讓我們發現自身問題、然後學經典找答案,而後踐行去改變自己。
今日你能發現自己不足,又有決心去改變,足以稱之為君子。
你要記住,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多謝教誨,學生銘記在心。”
方時在雲南變法,改變得不僅僅隻有百姓生存環境,還改變了這些官員和讀書人的思想。
方時教會了他們如何將大目標拆解為小目標,而後一步一步向前走,這讓他們有了耐心也知道該怎麽去做。
有了這些官員和讀書人,加上大明將士的存在,雲南此地漸漸進入發展階段,叛亂也不再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方時將目光放到孟艮府,他的雲南之行,就差這最後一步了。
不過,在此之前,安南國得先拿下。
[差不多了!陳日煒國書已經進京,等老朱推辭兩三次後,大明就能收迴安南了!]
想到此,方時不由得露出一抹笑意,開疆拓土總是讓人興奮。
一旁的藍玉見此,滿臉不爽:“笑個屁!說好的滅國之戰呢?
你嶽父我還準備憑這個功勞封國公,你倒好,兩句話就讓陳朝把國土送來。
現在功勞全是曹誠他們的,我連口湯喝都沒有。”
“額……”
方時表情一滯:“嶽父,你別著急呀!烏斯藏、朵甘、西域之地、蒙元、遼東、南掌、暹羅、緬國、琉球、倭國等等,這麽多地方,還怕輪不到你?”
“嗬嗬!別以為我不知道,除了蒙元和烏斯藏有可能,其他地方不得等幾十年?
到那時,我墳頭草都有十丈高了!
有魏國公他們在,蒙元還輪不到我,想個辦法給我立功,否則別怪我今年迴去,在小寶麵前說你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