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孔希承在安南的探子,利用信鴿傳來情報,令孔希承眉頭緊鎖:
[黎季氂怎麽這麽沒有骨氣?要是陳朝皇帝將安南拱手相讓,朱元璋根本沒必要發大軍南下。]
[如今黎季氂已經握有兵權,浙江商人在陳朝朝廷的力量,無法發揮作用。]
[隻能寄希望於南掌了,大明既然能派道衍,南掌也能。]
[隻要大明軍隊進入安南,計劃就還能進行下去!]
想到這些,孔希承拿起筆,快速寫了封書信,剛寫好,孔詞匆匆走了進來:
“叔父,浙江來信!”
孔希承接過信件,快速瀏覽一遍,臉色一喜:
“趙家真是死而不僵,朵甘那邊若真能同意,此次計劃便成功一半。
不過楊任的計劃不行,陳獻是傀儡,哪怕打他的名義也無法吸引明軍南下,道衍和黎季氂手中的力量足以覆滅大部分流寇。”
說著,孔希承將自己剛剛寫的信件遞過去:
“你等會把這封信送出去,占城國必須要滅,讓占城國向大明求援。”
孔詞看著手中信件,有些不明所以:
“占城國彈丸之地,大明不管出於什麽目的,都不可能會出兵占城國。”
“來不來都無所謂!隻要真臘軍隊能夠快速進入安南即可。
真臘和安南被長山山脈隔阻,想要進軍安南,要麽通過占城、要麽通過南掌。
南掌不可能借道給真臘,那隻能通過占城。
隻要真臘軍隊能進入安南,不需要太多,隻需十萬便能護住新的陳朝皇帝。
這樣一來,南掌軍隊便可迴國,將南掌北麵的福建流寇趕出去,然後專心對付安南。”
“我明白了!”
孔詞一下子反應過來:“叔父隻想讓朱元璋派大軍駐紮安南,雙方有沒有打起來都無所謂。”
“明軍走,南掌軍隊可以攻打安南,明軍來,南掌拱手稱臣。
由於地形原因,明軍想要攻打南掌,並不容易,而南掌可以利用其對地形的了解,隨時突襲安南。”
說到這,孔希承頓了頓,神色變得嚴肅:
“安南那邊就交給浙江,我們的計劃可以繼續下去。
把錦衣衛目光吸引到揚州去,還有河南此地,派人弄毀堤壩。”
孔詞臉色一變:“叔父,我們的計劃還需要他們。”
“他們已經明確拒絕了!既然不是一條路上的,能利用則利用。
再說,以他們的能耐,錦衣衛還不一定能查的什麽。”
孔詞點頭應下:“知道了!剛好利用李文忠病重,將錦衣衛目光吸引過去。
還有一件喜事,北平那邊傳來消息,徐達長了背疽已經病倒。”
“哈哈……”
孔希承大笑出聲:“上天護佑!傅友德、湯和、馮勝這些大將都不在北麵,老夫倒要看看,還有誰能指揮大軍。”
李文忠的病情比孔詞想象的還要重,連滑壽對於他的病情也無能為力,隻能延緩死亡時間。
看了眼麵色蒼白的李文忠,滑壽輕歎一聲:
“陛下!恕草民無能為力,風邪入體,引起舊傷集中爆發,草民隻能拖延一個月時間。
陛下可征召民間大夫,或許有人懂得如何治療。”
朱元璋不自覺後退兩步,聲音隱隱有些顫抖:
“先生再看看,或許還有機會呢?不管需要什麽藥材,咱都能第一時間拿來。”
滑壽搖了搖頭:“望陛下征召天下名醫,草民也去翻翻古籍,看看有沒有辦法。
天下名醫眾多,大多都在鄉間為民治病,特別是道門中人,醫術在草民之上不在少數。”
“好好好!”
朱元璋語速極快:“先生需要什麽書籍盡管吩咐錦衣衛。”
“謝陛下!”
等滑壽走後,朱元璋病急亂投醫,不僅通過大明邸報征召天下名醫,還讓人叫來了華中。
沒有任何廢話,見到華中的第一時間,朱元璋冷聲開口:
“華中,你一直在家中修道,對道門中人是否了解?”
華中一臉狐疑,不知朱元璋問這個是什麽意思,不過麵對朱元璋,他也不敢隱瞞:
“各地道觀均有熟人,臣家中現在還有十多個道士。”
“那就好!”
朱元璋沉聲吩咐:“咱給你個任務,你去召集醫術好的道士,給曹國公治病。”
“啊?曹國公病了?禦醫治不了?”
“治不了!你有一個月時間,咱要曹國公活著!”
華中苦著一張臉:“陛下,臣是認識一些道醫,可這些大多都以養生為主,治療小病可以,大病不一定行。”
“廢什麽話!把你知道的都送到京城,還有你家裏不是丹藥多嗎?都帶到曹國公府去,讓滑先生看看有沒有用。”
“是是是!臣現在就去。”
徐達病倒、李文忠又病重,這讓朱元璋感到異常煩躁。
不僅僅是對兩人身體的擔憂,更是對國事的擔憂,這兩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帥才。
若他們死亡,特別是在蒙元未滅的情況下,打擊不可謂不重。
[唉!等天德好點了,還是先讓他迴京,最近也不準備對北元動手,老四守好北平應該沒問題。]
孫子兵法雲: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朱元璋以錦衣衛監察天下,自信有錦衣衛在,任何權貴都無法逃過他的目光。
而趙民望則利用這點,將趙家送出大明,免了滅族之禍。
如今孔希承也利用這一點,將錦衣衛和朱元璋的目光引到別處。
表麵上孔訥到處聯絡官員給朝廷施壓,中間則利用揚州與黃河,來吸引錦衣衛目光。
會通河,山東臨清到徐州一段運河,每年數以億件的商品都要經過這條河,送往北麵。
北平的糧食、鹽巴供應,大多數也都是走這條運河。
會通河岸邊,微風掠過河麵,沒有掀起一絲波瀾,漕運使石仲拿著樹枝,輕輕撥動麵前火堆:
“遊兄,漕運罷工,不管何因我都得死。”
遊信聲音低沉:“若是可能,我也不想這麽做,你我曾經所犯之罪,滿門抄斬是最少的。
聽他們的,你我還能保住家人,不聽他們,錦衣衛明日便會到。”
“他們想做什麽?漕運停一個月,所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若是被那些商人知道,必定會聯合起來,把我們生吃活吞!”
“不知道!”
遊信輕微搖頭:“他們什麽也沒說,隻讓我們做好準備,收到消息後,便停了漕運。
不管對麵什麽目的,隻要不是造反,你我也隻能聽他們的。”
“有區別嗎?停漕運不就等於造反?”
石仲長歎一聲:“隻希望出事後,陛下不在意我這種小人物,讓我能夠入族譜、葬祖地。”
[黎季氂怎麽這麽沒有骨氣?要是陳朝皇帝將安南拱手相讓,朱元璋根本沒必要發大軍南下。]
[如今黎季氂已經握有兵權,浙江商人在陳朝朝廷的力量,無法發揮作用。]
[隻能寄希望於南掌了,大明既然能派道衍,南掌也能。]
[隻要大明軍隊進入安南,計劃就還能進行下去!]
想到這些,孔希承拿起筆,快速寫了封書信,剛寫好,孔詞匆匆走了進來:
“叔父,浙江來信!”
孔希承接過信件,快速瀏覽一遍,臉色一喜:
“趙家真是死而不僵,朵甘那邊若真能同意,此次計劃便成功一半。
不過楊任的計劃不行,陳獻是傀儡,哪怕打他的名義也無法吸引明軍南下,道衍和黎季氂手中的力量足以覆滅大部分流寇。”
說著,孔希承將自己剛剛寫的信件遞過去:
“你等會把這封信送出去,占城國必須要滅,讓占城國向大明求援。”
孔詞看著手中信件,有些不明所以:
“占城國彈丸之地,大明不管出於什麽目的,都不可能會出兵占城國。”
“來不來都無所謂!隻要真臘軍隊能夠快速進入安南即可。
真臘和安南被長山山脈隔阻,想要進軍安南,要麽通過占城、要麽通過南掌。
南掌不可能借道給真臘,那隻能通過占城。
隻要真臘軍隊能進入安南,不需要太多,隻需十萬便能護住新的陳朝皇帝。
這樣一來,南掌軍隊便可迴國,將南掌北麵的福建流寇趕出去,然後專心對付安南。”
“我明白了!”
孔詞一下子反應過來:“叔父隻想讓朱元璋派大軍駐紮安南,雙方有沒有打起來都無所謂。”
“明軍走,南掌軍隊可以攻打安南,明軍來,南掌拱手稱臣。
由於地形原因,明軍想要攻打南掌,並不容易,而南掌可以利用其對地形的了解,隨時突襲安南。”
說到這,孔希承頓了頓,神色變得嚴肅:
“安南那邊就交給浙江,我們的計劃可以繼續下去。
把錦衣衛目光吸引到揚州去,還有河南此地,派人弄毀堤壩。”
孔詞臉色一變:“叔父,我們的計劃還需要他們。”
“他們已經明確拒絕了!既然不是一條路上的,能利用則利用。
再說,以他們的能耐,錦衣衛還不一定能查的什麽。”
孔詞點頭應下:“知道了!剛好利用李文忠病重,將錦衣衛目光吸引過去。
還有一件喜事,北平那邊傳來消息,徐達長了背疽已經病倒。”
“哈哈……”
孔希承大笑出聲:“上天護佑!傅友德、湯和、馮勝這些大將都不在北麵,老夫倒要看看,還有誰能指揮大軍。”
李文忠的病情比孔詞想象的還要重,連滑壽對於他的病情也無能為力,隻能延緩死亡時間。
看了眼麵色蒼白的李文忠,滑壽輕歎一聲:
“陛下!恕草民無能為力,風邪入體,引起舊傷集中爆發,草民隻能拖延一個月時間。
陛下可征召民間大夫,或許有人懂得如何治療。”
朱元璋不自覺後退兩步,聲音隱隱有些顫抖:
“先生再看看,或許還有機會呢?不管需要什麽藥材,咱都能第一時間拿來。”
滑壽搖了搖頭:“望陛下征召天下名醫,草民也去翻翻古籍,看看有沒有辦法。
天下名醫眾多,大多都在鄉間為民治病,特別是道門中人,醫術在草民之上不在少數。”
“好好好!”
朱元璋語速極快:“先生需要什麽書籍盡管吩咐錦衣衛。”
“謝陛下!”
等滑壽走後,朱元璋病急亂投醫,不僅通過大明邸報征召天下名醫,還讓人叫來了華中。
沒有任何廢話,見到華中的第一時間,朱元璋冷聲開口:
“華中,你一直在家中修道,對道門中人是否了解?”
華中一臉狐疑,不知朱元璋問這個是什麽意思,不過麵對朱元璋,他也不敢隱瞞:
“各地道觀均有熟人,臣家中現在還有十多個道士。”
“那就好!”
朱元璋沉聲吩咐:“咱給你個任務,你去召集醫術好的道士,給曹國公治病。”
“啊?曹國公病了?禦醫治不了?”
“治不了!你有一個月時間,咱要曹國公活著!”
華中苦著一張臉:“陛下,臣是認識一些道醫,可這些大多都以養生為主,治療小病可以,大病不一定行。”
“廢什麽話!把你知道的都送到京城,還有你家裏不是丹藥多嗎?都帶到曹國公府去,讓滑先生看看有沒有用。”
“是是是!臣現在就去。”
徐達病倒、李文忠又病重,這讓朱元璋感到異常煩躁。
不僅僅是對兩人身體的擔憂,更是對國事的擔憂,這兩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帥才。
若他們死亡,特別是在蒙元未滅的情況下,打擊不可謂不重。
[唉!等天德好點了,還是先讓他迴京,最近也不準備對北元動手,老四守好北平應該沒問題。]
孫子兵法雲: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朱元璋以錦衣衛監察天下,自信有錦衣衛在,任何權貴都無法逃過他的目光。
而趙民望則利用這點,將趙家送出大明,免了滅族之禍。
如今孔希承也利用這一點,將錦衣衛和朱元璋的目光引到別處。
表麵上孔訥到處聯絡官員給朝廷施壓,中間則利用揚州與黃河,來吸引錦衣衛目光。
會通河,山東臨清到徐州一段運河,每年數以億件的商品都要經過這條河,送往北麵。
北平的糧食、鹽巴供應,大多數也都是走這條運河。
會通河岸邊,微風掠過河麵,沒有掀起一絲波瀾,漕運使石仲拿著樹枝,輕輕撥動麵前火堆:
“遊兄,漕運罷工,不管何因我都得死。”
遊信聲音低沉:“若是可能,我也不想這麽做,你我曾經所犯之罪,滿門抄斬是最少的。
聽他們的,你我還能保住家人,不聽他們,錦衣衛明日便會到。”
“他們想做什麽?漕運停一個月,所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若是被那些商人知道,必定會聯合起來,把我們生吃活吞!”
“不知道!”
遊信輕微搖頭:“他們什麽也沒說,隻讓我們做好準備,收到消息後,便停了漕運。
不管對麵什麽目的,隻要不是造反,你我也隻能聽他們的。”
“有區別嗎?停漕運不就等於造反?”
石仲長歎一聲:“隻希望出事後,陛下不在意我這種小人物,讓我能夠入族譜、葬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