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方的明軍並沒有追擊,而是在不遠處停下,一名將士望著玉海林離去的背影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怎麽跑了?我們就一千多人,不該分兵擋住我們,然後加快速度攻城?”
一旁的王德騎在馬上,臉上帶著煩躁:
“這廢物連手下將士都控製不住,西平侯讓我們給這些叛軍一些壓力,想讓他們發瘋攻城,哪知出現這情況。
算了,你們控製住殘留下來的叛軍,我去問問王知州。”
“是!”
騎著馬快速衝到城牆下,隻見城門緩緩打開,王黎領著少量將士走出城門。
王德沒有任何廢話,直接開口詢問:
“王知州,怎麽迴事?這流寇為什麽會發生內訌?”
王黎將剛剛發生的述說一遍,語氣不免有些得意:
“這些土官都是罪惡滔天,土人早已對他們不滿,本官隻是實話實說,他們便潰不成軍。”
王德一臉幽怨,好好的功勞沒了,還不能發作,總不能說人家不廢一兵一卒守下城池還是錯的。
“城牆上那些土人是自發的,還是被你強迫的?”
“王千戶何意?”
王黎臉色瞬間一黑:“本官隻是向方布政使學習,動員百姓、引導百姓,沒有一絲一毫強迫。
他們都是保護自己的土地,為自己、為親人而參與守城,你若不信,可隨意問一人。”
“不是強迫便好,今日之事我會上報給西平侯,你這守城之功跑不了。”
與此同時,藍玉也在廣南府集結兵馬,這些士兵正是方時所說的屯田將士
三萬明軍前往廣南府,不僅僅提前給藍玉準備好,也是防止廣西叛軍竄入雲南作亂,更是為了讓雲南叛軍知道,他們除了向南逃出大明,已經無路可逃。
陳琰望著營外不時走進來的將士,滿臉錯愕:
“永昌侯,曹國公不是說幫助我國的明軍,要從北平衛所調過來的?這麽快就到了?”
“你不是急嗎?本侯就跟太子說,調江西衛所的過來,北平衛所的將士前往江西救災。
怎麽?你覺得大明會為了區區一點糧食騙你?”
[他娘的騙鬼呢?這要不是打雲南的那批人,我頭砍下來給你踢。]
[真他娘的無恥!]
哪怕心裏再不舒服,陳琰還是得賠著笑臉:
“誰人不知大明仁義治國,還請永昌侯不要在意我這無心之言。”
藍玉擺了擺手,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
“無妨,不知者不怪!有些話,本侯得提前說,這次前往安南,大明隻負責流寇。
若這些流寇逃竄進山林或別國去,大明可不會去追擊。
若安南各地官員阻攔大明將士圍剿流寇,那你們也休怪大明不仁。”
“是是是,隻要讓我國北部安寧,我國各地官員定會配合好大明將士。”
藍玉滿意點點頭:“很好,你該寫信迴去了,把糧草準備好。”
“是!”
在藍玉集結兵馬準備進軍安南之時,陳獻也帶著十萬大軍強攻龍興府。
龍興府一下,後麵便是坦途,陳獻便能隨時進攻升龍城。
因此,在聽到龍興城被十萬大軍圍攻的消息,陳朝朝廷徹底慌了,不僅僅國主陳日煒,連權貴、宗室和黎家都慌了!
安南不比大明,十萬大軍足以威脅到升龍城,加之陳朝精兵大多已經被黎季氂帶走,目前升龍城中最精銳的除了這些權貴手中的護衛,就是皇城中的禁衛軍。
而這些兵卒加起來還不足兩萬人,大部分還不聽陳日煒命令。
“快!快讓黎將軍帶兵迴來!”
瞥了眼坐在上方一臉慌張的陳日煒,下方大臣心裏滿是不屑,麵上卻是一臉淡然:
“如今讓黎將軍迴京,往日所有努力功虧一簣,望皇上三思!”
陳日煒漲紅了臉,也不管對方是什麽身份,破口大罵:
“混蛋!你想害死朕嗎?他不迴來這城誰來守?你來還是我來?”
“陳司徒已經傳信過來,大明軍隊已經在路上,我們隻要守住一段時間便可以。
至於這段時間,自然讓龍興城、升龍城的百姓一起參與守城。”
陳日煒一臉狐疑:“這些百姓可以嗎?他們要是不願意怎麽辦?”
“由不得他們!聽說流寇攻下一座城池就屠殺一座!”
“臣附議!”
“臣附議!”
陳日煒心中滿是疑慮,不過既然如此多大臣同意,他又覺得可以試試:
“那就這樣吧!黎將軍那邊也催一催,讓他加快速度,打服占城即可。”
不僅僅陳日煒心中著急,黎季氂也沒好多少,流寇存在對他有利,可他也不希望流寇拿下升龍城。
他已經擁有兵權,若等升龍城快破之時出現,便能快速積累起大量威望,因此,黎季氂也想退兵。
然而,占城國所雇傭的海寇,給予他大量的麻煩,一旦他有所疏忽,退兵時必定會被這海寇抓住機會,出現沒必要傷亡。
就在黎季氂沉思如何退兵時,一名探子匆匆走了進來:
“黎將軍,升龍城傳信過來,大明軍隊已在路上,他們會清剿北部流寇,保證互市的安全。
瘟疫目前也暫時遏製住了,是一群大明的和尚來這裏傳教,看到有瘟疫橫行,便向大明請求藥材。”
黎季氂眉頭微皺:“大明有說對付陳獻嗎?”
“沒有!大明認為這是陳朝內政,大明不適合幹預,清理流寇還是他們威脅到互市安全才過來的。”
聞言,黎季氂眉頭漸漸鬆開,既然大明來幫忙,瘟疫也沒有繼續蔓延,他也沒必要急著退兵。
等流寇攻下龍興府,他再帶著部分兵馬迴軍即可。
黎季氂所不知道的是,瘟疫確實沒有繼續蔓延,那是因為道衍不想它繼續蔓延。
走在清化府的大街上,道衍看到了一群衣不蔽體、骨瘦嶙峋的百姓、隨意堆在城牆邊準備火化的屍體,一副末日景象讓道衍下意識雙手合十:
“阿彌陀佛!”
[作孽啊!貧僧該下地獄!]
雖身為佛家子弟,他覺得道家出世入世一說更好,不入世怎能出世,想要看破紅塵必先入紅塵。
經過安南之行,他認為他的修行還不到位,他的心滿是塵埃,看到別人落難心中還有不忍,這是不行的。
不過他相信,隻要見得多,總有一天能看破紅塵。
安南不行還有烏斯藏、烏斯藏不行還有遼東、還有高麗、還有倭國,總有一天他會看破一切,達到無我之境。
“他怎麽跑了?我們就一千多人,不該分兵擋住我們,然後加快速度攻城?”
一旁的王德騎在馬上,臉上帶著煩躁:
“這廢物連手下將士都控製不住,西平侯讓我們給這些叛軍一些壓力,想讓他們發瘋攻城,哪知出現這情況。
算了,你們控製住殘留下來的叛軍,我去問問王知州。”
“是!”
騎著馬快速衝到城牆下,隻見城門緩緩打開,王黎領著少量將士走出城門。
王德沒有任何廢話,直接開口詢問:
“王知州,怎麽迴事?這流寇為什麽會發生內訌?”
王黎將剛剛發生的述說一遍,語氣不免有些得意:
“這些土官都是罪惡滔天,土人早已對他們不滿,本官隻是實話實說,他們便潰不成軍。”
王德一臉幽怨,好好的功勞沒了,還不能發作,總不能說人家不廢一兵一卒守下城池還是錯的。
“城牆上那些土人是自發的,還是被你強迫的?”
“王千戶何意?”
王黎臉色瞬間一黑:“本官隻是向方布政使學習,動員百姓、引導百姓,沒有一絲一毫強迫。
他們都是保護自己的土地,為自己、為親人而參與守城,你若不信,可隨意問一人。”
“不是強迫便好,今日之事我會上報給西平侯,你這守城之功跑不了。”
與此同時,藍玉也在廣南府集結兵馬,這些士兵正是方時所說的屯田將士
三萬明軍前往廣南府,不僅僅提前給藍玉準備好,也是防止廣西叛軍竄入雲南作亂,更是為了讓雲南叛軍知道,他們除了向南逃出大明,已經無路可逃。
陳琰望著營外不時走進來的將士,滿臉錯愕:
“永昌侯,曹國公不是說幫助我國的明軍,要從北平衛所調過來的?這麽快就到了?”
“你不是急嗎?本侯就跟太子說,調江西衛所的過來,北平衛所的將士前往江西救災。
怎麽?你覺得大明會為了區區一點糧食騙你?”
[他娘的騙鬼呢?這要不是打雲南的那批人,我頭砍下來給你踢。]
[真他娘的無恥!]
哪怕心裏再不舒服,陳琰還是得賠著笑臉:
“誰人不知大明仁義治國,還請永昌侯不要在意我這無心之言。”
藍玉擺了擺手,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
“無妨,不知者不怪!有些話,本侯得提前說,這次前往安南,大明隻負責流寇。
若這些流寇逃竄進山林或別國去,大明可不會去追擊。
若安南各地官員阻攔大明將士圍剿流寇,那你們也休怪大明不仁。”
“是是是,隻要讓我國北部安寧,我國各地官員定會配合好大明將士。”
藍玉滿意點點頭:“很好,你該寫信迴去了,把糧草準備好。”
“是!”
在藍玉集結兵馬準備進軍安南之時,陳獻也帶著十萬大軍強攻龍興府。
龍興府一下,後麵便是坦途,陳獻便能隨時進攻升龍城。
因此,在聽到龍興城被十萬大軍圍攻的消息,陳朝朝廷徹底慌了,不僅僅國主陳日煒,連權貴、宗室和黎家都慌了!
安南不比大明,十萬大軍足以威脅到升龍城,加之陳朝精兵大多已經被黎季氂帶走,目前升龍城中最精銳的除了這些權貴手中的護衛,就是皇城中的禁衛軍。
而這些兵卒加起來還不足兩萬人,大部分還不聽陳日煒命令。
“快!快讓黎將軍帶兵迴來!”
瞥了眼坐在上方一臉慌張的陳日煒,下方大臣心裏滿是不屑,麵上卻是一臉淡然:
“如今讓黎將軍迴京,往日所有努力功虧一簣,望皇上三思!”
陳日煒漲紅了臉,也不管對方是什麽身份,破口大罵:
“混蛋!你想害死朕嗎?他不迴來這城誰來守?你來還是我來?”
“陳司徒已經傳信過來,大明軍隊已經在路上,我們隻要守住一段時間便可以。
至於這段時間,自然讓龍興城、升龍城的百姓一起參與守城。”
陳日煒一臉狐疑:“這些百姓可以嗎?他們要是不願意怎麽辦?”
“由不得他們!聽說流寇攻下一座城池就屠殺一座!”
“臣附議!”
“臣附議!”
陳日煒心中滿是疑慮,不過既然如此多大臣同意,他又覺得可以試試:
“那就這樣吧!黎將軍那邊也催一催,讓他加快速度,打服占城即可。”
不僅僅陳日煒心中著急,黎季氂也沒好多少,流寇存在對他有利,可他也不希望流寇拿下升龍城。
他已經擁有兵權,若等升龍城快破之時出現,便能快速積累起大量威望,因此,黎季氂也想退兵。
然而,占城國所雇傭的海寇,給予他大量的麻煩,一旦他有所疏忽,退兵時必定會被這海寇抓住機會,出現沒必要傷亡。
就在黎季氂沉思如何退兵時,一名探子匆匆走了進來:
“黎將軍,升龍城傳信過來,大明軍隊已在路上,他們會清剿北部流寇,保證互市的安全。
瘟疫目前也暫時遏製住了,是一群大明的和尚來這裏傳教,看到有瘟疫橫行,便向大明請求藥材。”
黎季氂眉頭微皺:“大明有說對付陳獻嗎?”
“沒有!大明認為這是陳朝內政,大明不適合幹預,清理流寇還是他們威脅到互市安全才過來的。”
聞言,黎季氂眉頭漸漸鬆開,既然大明來幫忙,瘟疫也沒有繼續蔓延,他也沒必要急著退兵。
等流寇攻下龍興府,他再帶著部分兵馬迴軍即可。
黎季氂所不知道的是,瘟疫確實沒有繼續蔓延,那是因為道衍不想它繼續蔓延。
走在清化府的大街上,道衍看到了一群衣不蔽體、骨瘦嶙峋的百姓、隨意堆在城牆邊準備火化的屍體,一副末日景象讓道衍下意識雙手合十:
“阿彌陀佛!”
[作孽啊!貧僧該下地獄!]
雖身為佛家子弟,他覺得道家出世入世一說更好,不入世怎能出世,想要看破紅塵必先入紅塵。
經過安南之行,他認為他的修行還不到位,他的心滿是塵埃,看到別人落難心中還有不忍,這是不行的。
不過他相信,隻要見得多,總有一天能看破紅塵。
安南不行還有烏斯藏、烏斯藏不行還有遼東、還有高麗、還有倭國,總有一天他會看破一切,達到無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