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時一臉為難:“陳司徒,這畢竟是陳朝內政,大明參與其中並不合適。”


    陳琰大急:“方司柬,如今流寇已經影響到雙方互市,大明有義務派兵驅逐流寇。”


    “你是在威脅大明嗎?”


    方時臉色瞬間冷下來:“你說派兵就派兵?大明軍隊進入安南,你想過後果嗎?


    南掌、暹羅、真臘三國會怎麽想?大明是仁義之國,從不會參與別國內政。


    你若想大明幫助陳朝,起碼要解決大明的後顧之憂。”


    冰冷的語氣讓陳琰瞬間迴神,臉上的焦急之色漸漸平複,眼眸低垂開始沉思。


    半晌之後,緩緩開口:“我國會向其他國家請援,定然不會讓大明為難。


    大明軍隊征伐流寇的一切損失,由安南國負責,此外,與大明的互市,我國讓利一成。”


    聞言,方時臉色緩和下來:“既如此,陳司徒今日在此休息一晚,明日我會派人護送你前往應天。


    剛好河南、湖廣等地衛所將士沒去攻打蒙元,集結兵馬也很快。”


    “聽說西平侯便在雲南,不能直接從雲南出兵嗎?”


    方時輕歎一聲:“在雲南的都是新兵,精兵已經被嶽父帶迴京。


    你也知道雲南正在變法,接下來還需要這些將士來防範土司叛亂,是不可能出兵安南。


    你去應天求援,我會用六百裏加急將奏疏送到應天,還會讓嶽父在太子麵前說說好話。


    陛下最看重的便是與他一起打天下的大明將士,你從這方麵去勸說陛下,定能讓陛下同意。”


    陳琰目瞪口呆:“你說城中巡邏的大明將士都是新兵?”


    “當然!別看他們個個滿臉煞氣,跟老兵相比,那就是雛鳥。”


    “互市日期在即,安南國已經準備好糧食,可否請方司柬直接聯係大明皇帝陛下?”


    方時眉頭一皺:“你瘋了不成?我最多上個奏疏,有什麽資格替陳朝求援?


    你若覺得時間不足,本官可以送你去廣東布政司,而後從海路上京。”


    陳琰想的是讓大明直接從雲南出兵,如此一來可以盡快解決北部流寇,他們這些權貴可以利用大明的瓷器,來收買拉攏某些宗室。


    可他也知道,出兵安南這種事,隻有朱元璋能做主,他也隻能祈求國內那些盟友能夠堅持一段時間,別讓黎家拿到太多兵權。


    “多謝方司柬!”


    陳琰離開後,方時便送了封信給曹誠,接下來該怎麽做,他相信曹誠定會知道。


    他的重心還是治民,如今以大理府為線,雲南東部所有土地已經丈量完畢,各地土司的土官也換了一茬。


    丈量土地之後,還要焚毀田契、債約、賬簿、加之黃冊入戶,一樁樁一件件都需要盡快完成。


    在陳琰離開大理府的七天後,方時將雲南東部所有知府聚集在一起。


    “諸位,土地已經丈量完成,接下來分配各村土地之前,當盡快焚毀原先田契、地主豪紳與貧農、雇農之間的債約!”


    曲靖府知府宋廣德開口詢問:“方布政使,你的意思是說,原先農民與地主之間債務全部取消嗎?”


    “是!”


    方時知道宋廣德是何意,這會讓地主覺得不公平,怕他們會不顧一切反抗,於是輕聲解釋道:


    “大多數債務怎麽來的你我都清楚,若他們敢反抗,大明將士不介意教他們做人。


    此次變法是讓百姓有地可種、有糧止餓,隻要我們聯合那些少地和無地的百姓,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阻礙。”


    “敢問如何分配各裏土地?以土地肥沃分配還是就近分配?”


    “就近分配!”


    方時淡淡迴應:“農田分布不均,有些地方適合種植茶葉、有些地方種植果樹。


    不可隻讓百姓去種植糧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下官武定府知府李勝,敢問方布政使,武定府山區眾多,堪比福建北部,不知該如何做?”


    “山多便代表花草樹木多,藥材多、果樹多,你可以帶領武定府百姓,種植藥材、采摘果子釀酒,亦可利用草木眾多的特性,去養牛羊。


    武定府道路難走、山路眾多,我會讓人去那邊先修路,盡快讓各裏各甲之間暢通無阻。


    藥材、釀酒亦可使用集體製度,各戶可以相互結合,向衙門申請承包山林,再按各戶之間出資比例來分配利潤。”


    李勝躬身行禮:“多謝方布政使解惑,釀酒、藥材總歸要賣於商人,而商人逐利,定會壓價,衙門又不能插手。”


    “那就看你的本事,你若有辦法讓武定府所有釀酒商聯合在一起,自然可以與商人談判。


    即日起,雲南境內所有關稅、市稅等雜稅全部取消,商稅十取一,與承包土地相同執行累進製,最高可達十取四。


    雲南每個百姓發放木製路引,路引上刻有其名、鄉籍、男女、年紀,路引在身通行全雲南。”


    “下官明白!”


    方時掃了眼眾人,微微頷首:“接下來會有錦衣衛和大明將士幫助你們,不要去擔心各地土官豪紳,敢反抗一律當著百姓麵處死。


    諸位還有何問題嗎?”


    宋廣德抬眸看著方時,沉聲開口:“年前,貴州百姓聽說雲南之事,有數百人牽家帶口來到曲靖。


    這些百姓,下官是該接納還是驅逐?”


    “到了雲南便留下來吧!等邸報出了之後,再來便驅逐迴去。”


    “書本已準備妥當,然而教授缺少,敢問吾等可否請在野才子來雲南教學?”


    方時眼神一亮:“宋知府有人選?蠻荒之地也有大儒過來?”


    “不是大儒,是一些熟讀四書五經,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為國效力的讀書人。”


    “隻要品德敗壞之輩,有多少要多少,一萬不嫌少、十萬不嫌多。”


    聞言,宋廣德嘴角微微一抽:“下官隻認識十多個同窗,可沒有這麽多人。


    雲南讀書人缺口這麽大,方布政使何不去山東和浙江,這兩地讀書人眾多。”


    方時微微搖頭,他也想請浙江讀書人,可他不敢,誰知道這些讀書人身後有沒有個商人聯盟。


    山東一地更不必說了,那是留給北平以及遼東用的。


    “能邀多少人是多少!儒學是重中之重,一裏便要建個儒學,所有七歲至十二歲孩童都要入學,不收束修強製學習三年。


    十年後,我要所有雲南年輕人都會講官話,知道中原王朝曆史,知道簡單的算數,明白何為大明,身為大明人有何責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小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小夕並收藏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