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盛弑父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京城,朱元璋在朝堂上勃然大怒,將曹誠的奏疏狠狠地砸向邵質。


    “倒反天罡!駭人聽聞!畜生不如!”


    朱元璋站起身,滿臉怒容對著下方百官咆哮:


    “咱的大明到底怎麽了!你們就是這麽教化萬民的?”


    “陛下恕罪!敢問陛下發生何事?”


    “怎麽了?嗬嗬!”


    朱元璋冷笑連連:“福建建寧府一名學子弑父,這就是讀書人,好一個讀書人。”


    “嘩……”


    此話一出,奉天殿一片嘩然,多數官員開始交頭接耳。


    邵質蹲下身子,撿起奏疏認真看了一遍,雙手是止不住的顫抖。


    [怎麽會這樣?孝悌相衝突,聖人之道難道是錯的嗎?]


    他覺得自己幾十年所秉持的理念,在此刻開始崩塌,身體也開始輕顫。


    站在身邊的趙好德見此,心中咯噔一下,不由自主的奪過奏疏看了起來。


    同為儒家子弟,他很明白這奏疏代表什麽,不僅僅代表著孝和悌是兩個概念,更代表著性善之論受到衝擊。


    還未等其開口,朱元璋再次怒吼出聲:


    “都啞巴了!你們個個自詡為君子,為君王教化天下,這就是你們的教化?


    林盛護妹而弑父,你們說,林盛該如何處罰?


    殺了他,是不是告訴天下人,兄弟姐妹都不用護著,看著他們被打死。


    不殺他,是不是告訴天下人,弑父也是無罪?”


    邵質深吸一口氣,上前躬身迴道:


    “林遠殺女,其惡堪比桀紂,林盛護妹而弑父猶如湯、武為護民而……”


    弑君兩個字未吐出,朱標出聲打斷:“邵尚書,此事禮部責無旁貸,你該想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為林盛辯駁。”


    邵質此刻也反應過來,驚出一身冷汗,滿眼感激看著朱標,隨後立馬跪倒在地:


    “微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朱元璋不滿瞪了眼朱標,好不容易可以殺雞儆猴,就這麽被自家兒子給打斷了。


    “安南等國使者馬上要到了,先放過你,若沒有接待好各國使者,兩罪並罰。”


    “多謝陛下!”


    在場官員個個都是人精,哪裏不知道邵質沒說出的話是什麽,因此,看向朱標的目光個個眼神發亮。


    趙好德正了正神色,邵質他們怕死,他可不怕,該說的還是得說。


    “啟奏陛下,荀子曰: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林盛弑父乃從義不從父,其罪當誅、其情可免,微臣認為該酌情處理。”


    “大謬!”


    工部尚書薛祥大喝出聲:“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此乃聖人所言,荀子有何顏麵說孔聖人之言乃是小道。


    弑父之事駭人聽聞,不論何因,都該處以極刑。”


    “聖人所言便都是對的嗎?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麵而已矣。


    今天下無為而治可行乎?禹舜之世不過河南一地,今大明天下十數倍於夏,難道吾等也要聽從聖人所言,開啟無為之治嗎?”


    “嘶……”


    所有官員倒吸一口涼氣,滿臉驚駭望著趙好德。


    “真不讓人失望,上次是天子,這次是聖人,這膽子比天還大。”


    “得,我們還是閉嘴吧!連聖人都敢說,哪裏還能辯的過。”


    “……”


    薛祥也沒想到趙好德膽子這麽大,麵色通紅指著趙好德,卻怎麽也說不出辯駁的話:


    “你、你……”


    趙好德眼神一凝,厲聲喝道:“孝子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孝子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敬。故可以從而不從,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也。


    父殺女乃禽獸所為,林盛身為兒子若從其父,則對父不敬。不護親妹則對妹不義。


    其所做所為,乃是阻止其父犯下大錯,更是保護好親妹,何以不能從輕處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若名不能與實相配,吾等還要堅持父為子綱,這與助紂為虐有何區別?”


    薛祥深吸兩口氣,將憤怒情緒壓下後,再次出聲辯論:


    “六爻各盡利而動,所以順陰陽、剛柔、仁義、性命之理也。


    善用之者皆可以盡天道人事之變而反其大經。故父頑而有至孝之子。


    林盛為護妹可以利誘之、以情說之,至少亦可逃之,何以要殘害親父?


    坤卦有言:履霜、堅冰至,其弑父之舉定是一點一滴積聚而成。


    其在最初之時,沒有想盡一切辦法避免災禍,這就是為子過錯。”


    “林盛年僅十七,其所學……”


    兩人在奉天殿旁若無人的辯論,朱元璋則在龍椅上津津有味聽著,就像一個好學生在聽老師講課。


    他一點也不著急,此事他早已知道,發怒也隻是做做樣子而已。


    這是德治與法治之爭,也是理念的碰撞,他不想幹涉也無法幹涉。


    而站在不遠處的朱標,則是在想安南等國使者,福建一事已經接近尾聲,他得讓方時好好坑一坑安南。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官員加入辯論,然而此事本身就沒有答案,就像性善性惡永遠也不可能辯論出來。


    良久之後,朱元璋沉著臉開口:


    “夠了!辯來辯去有什麽用,咱需要的是確切答案。


    既然你們這麽想辯論,薛尚書、趙尚書一人寫一篇文章送去宣承部,讓全天下的百姓看看誰才是對的。


    咱現在給你們一晚上時間,每個人寫份奏疏上來,都說說該怎麽處置林盛,又怎麽樣才能防止此事再次發生。”


    “臣等遵旨!”


    “哼!”


    朱元璋起身拂袖而去,走之前還不忘給朱標一個眼神,讓其跟上。


    出了奉天殿,朱元璋便開口詢問:


    “標兒,你說方小子為何要搞出這一出,明明隨便找個案子就行。”


    “正旦大朝是白虎通,乃漢時治國之本。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加之踐行出真知,這是對晉朝下手,清除其殘留下來的空談之風。


    若沒猜錯,下麵就該是隋朝時的戎夏一家、三教並重以及科舉之製。


    或許科舉之製會再往後一點,因為目前條件不允許。”


    “好小子!”


    朱元璋連連讚歎:“按你這麽說,天心即民心不僅僅對漢下手,更是否定了先秦時期君權神授?


    咱總覺得不僅僅如此,你看一個細鹽,原先以為隻是用來坑安南,哪知還用來坑那些沿海商人。


    標兒,你說咱是不是給方小子升官,先做個戶部侍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小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小夕並收藏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