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恂一臉平靜:“盡心篇與告子篇去掉任何一段話,都不能正確解讀亞聖的理念。
方司柬以易學時位行事,而我則信奉生生不息,一件事情結束就是另外一件事的開始,世間從沒有真正有結果的事。”
“嗬嗬!”
趙民望輕笑出聲:“難為仲孚兄還能找出這麽完美的理由。
若不是知道仲孚兄與曲阜聯係,小弟可真就相信了。
聽說,陛下下詔將管子與大成至聖文宣王一起宣揚,還給曲阜立了牌坊,不知仲孚兄如何看?”
“哼!”
鮑恂再也保持不了平靜:“我坐著看,陛下這麽做誰有理由阻止?
你去問問曲阜,他們要不要恭恭敬敬把聖旨供奉到祠堂。
族譜擺出來,這天下誰敢動?誰敢反對?哪個勳貴沒有收斂?
我現在懷疑,藍玉那個腦子能想出族譜這種陰險毒辣的招式嗎?”
聞言,趙民望笑著讚同:“怕是方時率先提出來的。
這次變法方略帶進宮,可以確定今日之前,陛下和太子殿下是不知道變法方略。
若不是差點被殺,方時也不會這麽急著把方略送進宮。”
鮑恂一臉古怪看著趙民望:“你怎麽知道那就是真的變法方略?
若是假的你們還殺不殺方司柬,若是真的,你們殺不殺都沒用。
不,還可能有點用,起碼沒有哪個人,能像他一樣,不知不覺搞出個宣承部。”
“不是我們的人下毒,仲孚兄不必試探。”
趙民望輕輕搖頭:“既然來見你,就沒想著瞞,我們隻想與仲孚兄合作,斷了方時溫水煮青蛙的想法。
軍隊識字到紙張降價再到軍隊救災,這些事最後才形成了宣承部。
宣承部做完之後,方時唯一讓人奇怪的是,孤身一人去找了吏部尚書趙好德。”
鮑恂上下打量著趙民望,眼神中充滿疑惑:
“我不明白,曲阜那邊怕儒家不再是唯一,所以才找我合作。
你們既沒有大量土地,也沒有治國理念之爭,為何這麽急躁?
不管天下如何變,都不可能影響到你。”
趙民望滿臉凝重:“我家世代經商,到了我爺爺那一輩,才出了個讀書人。
雖一直對外說耕讀傳家,可真正了解都知道,我的家族從未放棄過經商。
這次找你們合作,也是因為方時好像一直在引導商人,我想他以後變法肯定也會對商業下手。”
鮑恂歎了口氣:“哪怕知道他見了趙尚書,我們也打探不出什麽。
趙尚書什麽人,你比我更清楚,他都敢說大明滅亡,還怕什麽?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控製住宣承部,然而有錢尚書在,短時間內也沒辦法。”
趙民望嘴角緩緩挑起一個笑容:“正因為方時不急,才說明他要準備很多事情。
他不是想變法?那我們就如他所願,上疏陛下變法,整個大明都想要變法,他會不心動嗎?
哪怕陛下不同意也無所謂,隻要讓方時著急就成,一著急就容易生出破綻。
我就不信,一個十九歲的年輕人,會像吾等老骨頭一樣,能按耐住性子。”
鮑恂忍不住提醒道:“真開啟變法,你們敢擋嗎?敢反抗嗎?忘了陛下是怎麽打下這個天下。
陛下可不是司馬氏、宋太祖之流。”
“任何變法都需要官員,越早開啟變法,我們的人便越容易成為變法官員。”
“你想讓方時成為前宋時期的王安石?”
“不行嗎?”
鮑恂低垂眼眸,他認可趙民望的話,目前也隻有提前開啟變法,才能讓變法失敗。
阻止變法已經不可能,以朱元璋的身體,再活個十年沒問題。
等方時準備妥當,再加上開國皇帝在位,這變法將勢不可擋。
目前雖說隻是在編修儒家經典,然而隨著人員漸漸增多,鮑恂也發現部分研習道法兩家的大儒。
連墨子一書也光明正大的出現在國子監,這已經說明儒學今後不再一家獨大。
想到此,鮑恂沉聲應下:“我會和曲阜那邊商量,你知道此次下毒之人是誰嗎?”
“多謝仲孚兄。”
趙民望一臉笑意:“下毒之人不知,不過郊外刺殺我知道是誰。”
“誰?”
“翰林待製吳沉!當然,雖說也姓吳,卻不是我本家。
我明日還準備上門拜訪,還望仲孚兄保密。”
了解到這麽多內情,鮑恂也準備投桃報李:
“禮部正準備接待海外諸國進貢,奇怪的是晉王也時不時去禮部問有關海外諸國的事。”
“晉王?”
趙民望愣了下,緊接著一臉錯愕的看向鮑恂:
“山西瓷器?”
鮑恂微微頷首:“前宋皇家茶園就建在福建,聽說你祖輩是從福建遷徙到北直隸,你們又是以茶葉起家。
這才想著提醒你一次,小心一點,別讓晉王抓到了。”
趙民望躬身一拜:“多謝仲孚兄!”
這不得不讓他道謝,晉王明顯想賣瓷器給海外諸國,而他家也一直將茶葉賣往諸國。
若是讓晉王的人在海外碰到福建白茶,不懷疑到他家是不可能。
朱元璋年初剛下的禁海詔書,他們可以死,卻不能找死。
鮑恂說的沒錯,想知道方時要做什麽,根本就不可能,哪怕光明正大的給你看都看不懂。
正如此刻,方時居然到大理寺尋找冤假錯案,這讓大理寺少卿陳汶輝一臉錯愕。
“方司柬,你確定要找冤案卷宗?”
“是啊!不能看的嗎?”
陳汶輝撇撇嘴,都帶著太子令牌,誰敢拒絕:
“可以!就是好奇而已,方司柬不是在編修經典為變法做準備,怎麽有空來看卷宗。”
方時嘴角扯出一個弧度:“翰林院有諸位大儒在,有沒有下官都一樣。
在家裏待久了,太子殿下就讓下官到大理寺學學。”
陳汶輝不是傻子,自然聽出這是托詞,他敢肯定,要不是為了變法,他敢把頭丟在地上,讓方時當球踢。
“走吧!我帶你去,方司柬可以在大理寺任何地方看,卻不能將卷宗帶出大理寺。”
“多謝陳少卿,下官明白。”
一路上陳汶輝心中好奇難耐,他實在想知道冤假錯案和他的變法有什麽關係。
他也明白,若是問出口,很有可能被都尉府盯上,得不償失。
若現在不問,可就錯失良機,以後都沒有這種好機會。
想來想去,陳汶輝還是決定側敲旁擊:
“方司柬,冤案一般都是官員以臆測定罪,或者其他人做假證形成的,其實也沒什麽好看。”
“宣承部那篇軍隊救災就是下官所寫,為了寫好話本,下官隻能從卷宗找找。”
陳汶輝忍不住眼神幽怨看著方時:
“方司柬,你不說也沒關係,何必把本官當傻子呢?”
“下官從不騙人!過幾天,下官的話本就會在大明邸報發出。”
方司柬以易學時位行事,而我則信奉生生不息,一件事情結束就是另外一件事的開始,世間從沒有真正有結果的事。”
“嗬嗬!”
趙民望輕笑出聲:“難為仲孚兄還能找出這麽完美的理由。
若不是知道仲孚兄與曲阜聯係,小弟可真就相信了。
聽說,陛下下詔將管子與大成至聖文宣王一起宣揚,還給曲阜立了牌坊,不知仲孚兄如何看?”
“哼!”
鮑恂再也保持不了平靜:“我坐著看,陛下這麽做誰有理由阻止?
你去問問曲阜,他們要不要恭恭敬敬把聖旨供奉到祠堂。
族譜擺出來,這天下誰敢動?誰敢反對?哪個勳貴沒有收斂?
我現在懷疑,藍玉那個腦子能想出族譜這種陰險毒辣的招式嗎?”
聞言,趙民望笑著讚同:“怕是方時率先提出來的。
這次變法方略帶進宮,可以確定今日之前,陛下和太子殿下是不知道變法方略。
若不是差點被殺,方時也不會這麽急著把方略送進宮。”
鮑恂一臉古怪看著趙民望:“你怎麽知道那就是真的變法方略?
若是假的你們還殺不殺方司柬,若是真的,你們殺不殺都沒用。
不,還可能有點用,起碼沒有哪個人,能像他一樣,不知不覺搞出個宣承部。”
“不是我們的人下毒,仲孚兄不必試探。”
趙民望輕輕搖頭:“既然來見你,就沒想著瞞,我們隻想與仲孚兄合作,斷了方時溫水煮青蛙的想法。
軍隊識字到紙張降價再到軍隊救災,這些事最後才形成了宣承部。
宣承部做完之後,方時唯一讓人奇怪的是,孤身一人去找了吏部尚書趙好德。”
鮑恂上下打量著趙民望,眼神中充滿疑惑:
“我不明白,曲阜那邊怕儒家不再是唯一,所以才找我合作。
你們既沒有大量土地,也沒有治國理念之爭,為何這麽急躁?
不管天下如何變,都不可能影響到你。”
趙民望滿臉凝重:“我家世代經商,到了我爺爺那一輩,才出了個讀書人。
雖一直對外說耕讀傳家,可真正了解都知道,我的家族從未放棄過經商。
這次找你們合作,也是因為方時好像一直在引導商人,我想他以後變法肯定也會對商業下手。”
鮑恂歎了口氣:“哪怕知道他見了趙尚書,我們也打探不出什麽。
趙尚書什麽人,你比我更清楚,他都敢說大明滅亡,還怕什麽?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控製住宣承部,然而有錢尚書在,短時間內也沒辦法。”
趙民望嘴角緩緩挑起一個笑容:“正因為方時不急,才說明他要準備很多事情。
他不是想變法?那我們就如他所願,上疏陛下變法,整個大明都想要變法,他會不心動嗎?
哪怕陛下不同意也無所謂,隻要讓方時著急就成,一著急就容易生出破綻。
我就不信,一個十九歲的年輕人,會像吾等老骨頭一樣,能按耐住性子。”
鮑恂忍不住提醒道:“真開啟變法,你們敢擋嗎?敢反抗嗎?忘了陛下是怎麽打下這個天下。
陛下可不是司馬氏、宋太祖之流。”
“任何變法都需要官員,越早開啟變法,我們的人便越容易成為變法官員。”
“你想讓方時成為前宋時期的王安石?”
“不行嗎?”
鮑恂低垂眼眸,他認可趙民望的話,目前也隻有提前開啟變法,才能讓變法失敗。
阻止變法已經不可能,以朱元璋的身體,再活個十年沒問題。
等方時準備妥當,再加上開國皇帝在位,這變法將勢不可擋。
目前雖說隻是在編修儒家經典,然而隨著人員漸漸增多,鮑恂也發現部分研習道法兩家的大儒。
連墨子一書也光明正大的出現在國子監,這已經說明儒學今後不再一家獨大。
想到此,鮑恂沉聲應下:“我會和曲阜那邊商量,你知道此次下毒之人是誰嗎?”
“多謝仲孚兄。”
趙民望一臉笑意:“下毒之人不知,不過郊外刺殺我知道是誰。”
“誰?”
“翰林待製吳沉!當然,雖說也姓吳,卻不是我本家。
我明日還準備上門拜訪,還望仲孚兄保密。”
了解到這麽多內情,鮑恂也準備投桃報李:
“禮部正準備接待海外諸國進貢,奇怪的是晉王也時不時去禮部問有關海外諸國的事。”
“晉王?”
趙民望愣了下,緊接著一臉錯愕的看向鮑恂:
“山西瓷器?”
鮑恂微微頷首:“前宋皇家茶園就建在福建,聽說你祖輩是從福建遷徙到北直隸,你們又是以茶葉起家。
這才想著提醒你一次,小心一點,別讓晉王抓到了。”
趙民望躬身一拜:“多謝仲孚兄!”
這不得不讓他道謝,晉王明顯想賣瓷器給海外諸國,而他家也一直將茶葉賣往諸國。
若是讓晉王的人在海外碰到福建白茶,不懷疑到他家是不可能。
朱元璋年初剛下的禁海詔書,他們可以死,卻不能找死。
鮑恂說的沒錯,想知道方時要做什麽,根本就不可能,哪怕光明正大的給你看都看不懂。
正如此刻,方時居然到大理寺尋找冤假錯案,這讓大理寺少卿陳汶輝一臉錯愕。
“方司柬,你確定要找冤案卷宗?”
“是啊!不能看的嗎?”
陳汶輝撇撇嘴,都帶著太子令牌,誰敢拒絕:
“可以!就是好奇而已,方司柬不是在編修經典為變法做準備,怎麽有空來看卷宗。”
方時嘴角扯出一個弧度:“翰林院有諸位大儒在,有沒有下官都一樣。
在家裏待久了,太子殿下就讓下官到大理寺學學。”
陳汶輝不是傻子,自然聽出這是托詞,他敢肯定,要不是為了變法,他敢把頭丟在地上,讓方時當球踢。
“走吧!我帶你去,方司柬可以在大理寺任何地方看,卻不能將卷宗帶出大理寺。”
“多謝陳少卿,下官明白。”
一路上陳汶輝心中好奇難耐,他實在想知道冤假錯案和他的變法有什麽關係。
他也明白,若是問出口,很有可能被都尉府盯上,得不償失。
若現在不問,可就錯失良機,以後都沒有這種好機會。
想來想去,陳汶輝還是決定側敲旁擊:
“方司柬,冤案一般都是官員以臆測定罪,或者其他人做假證形成的,其實也沒什麽好看。”
“宣承部那篇軍隊救災就是下官所寫,為了寫好話本,下官隻能從卷宗找找。”
陳汶輝忍不住眼神幽怨看著方時:
“方司柬,你不說也沒關係,何必把本官當傻子呢?”
“下官從不騙人!過幾天,下官的話本就會在大明邸報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