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輕歎一聲:“我那些義子我知道,在京城他們會老老實實。
到了外麵,必定會犯軍紀,我實在不想對他們下手。
此次出征雲南,若是潁川侯為主將,他們或許能收斂些。
若我是主將,我敢確定,這些人一定毫無顧忌。”
方時明白藍玉的意思,他不忍心對這些義子下手,盡管會盡力約束,可性子已經養成,不是約束就不會犯軍紀。
想到這,方時給藍玉出了個主意:
“不管誰當主將,你去陛下那邊請旨,讓陛下派個副將專管軍紀和軍魂,所有人不得插手,哪怕是主將。
有了陛下詔書,誰也不能說你什麽,你隻要提前多告訴他們就好。”
[政委一出,誰與爭鋒!]
藍玉沉默不語,若是安排專管軍紀的副將,沐英是最合適的。
這位可是陛下義子,深得信任,除了陛下和太子沒人能指揮的動他。
有他在,別說那些義子犯軍紀,哪怕藍玉犯軍紀,他都敢動手。
見藍玉久久不語,方時輕聲勸道:
“嶽父要是不知道怎麽勸說,把他們集合在一起,我替你和他們談談,最起碼會讓他們收斂一些。”
藍玉抬眸看著方時,眼神滿是疑惑:
“你怎麽談?他們能聽你的才怪。”
“無非威逼利誘,想要讓他們收斂,有的是辦法。
不過,我談完之後,他們還是沒有收斂,這些人你就別管了,讓他們自生自滅。”
“行!”
就在這時,藍英大步跨進營帳:
“妹夫,太子殿下讓你進宮一趟。”
“我馬上去。”
說完,方時看向藍玉:“嶽父,還是覺得有英哥和複哥兩個義子足夠了。”
與此同時,朱標將手中的奏疏遞給了朱元璋,笑著說道:
“爹,這次可不是我做的,溪兒妹妹可比我強多了。”
朱元璋緩緩打開奏疏,快速瀏覽一遍,在最下方看到藍玉和通政司的印章,忍不住輕笑出聲:
“藍玉可真是養個好閨女,不過這主意,怎麽看都像是方小子出的。
讓那些地主、士紳的兒子輪流當胥吏、裏長,連國子監的積分法也寫進去,還必須是讀書人,也虧他想的出來。
還找了個好理由,先熟悉熟悉朝廷事務。”
朱標在一旁附和:“想要無付出征滿徭役,就會得罪當地百姓,他們的名聲就毀了。
想要名聲,他們就必須自掏腰包,替徭役百姓承擔起路程上的吃食,以及家裏的損失。
一個百姓或許不多,可眾多百姓加一起,他們再龐大的家業,也經不起幾年消耗。
隻有無損名聲和完成朝廷任務,他們才能積分,才能當官。
一邊是前途、一邊是家裏的富貴,就看他們怎麽選擇。
最後一條讓裏長帶兵役去邊境,更是錦上添花。”
“嗬嗬!”
朱元璋嗤笑出聲:“一肚子壞水,跟你一樣,心都是黑的。
這奏疏你自己決定,等方小子來了,你帶他去翰林院。”
朱標點點頭,他已經決定執行,這次過來是有別的事情。
“爹,聽說你準備讓二弟盡快迴封地?”
“嗯,打都打了,氣也出了,他可以迴去了。”
朱標嘴角微微抽動:“兒子已經答應每年多給二弟兩萬石糧食,等過完十五讓他一起帶迴去。”
“啪!”
朱元璋抄起奏疏,直接扔向朱標:
“你這敗家子,兩萬石全送給那孽障,你想幹什麽?想氣死我是吧!”
“不對!”
剛發泄完,朱元璋就反應過來,他清楚朱標的性子,當初五萬石都極力反對,這次怎麽可能主動追加。
“標兒,你該不會又準備坑你二弟吧!”
朱標緩緩蹲下身子,撿起奏疏:“沒坑,他喜歡大興土木,兒子就給他這個機會,兒子隻是希望他修個應天府出來。
兒子已經讓人去畫皇宮建築圖紙,這還需要幾天時間。”
“遷都?”
朱元璋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你準備讓你那些弟弟,替咱建都城?可是咱還沒確定下來建哪裏。”
“建哪裏都好,總歸都是北方,不當都城也能吸引一些流民和商人、富戶過去。”
朱元璋一陣無語:“你就不怕老二跟你鬧?”
“封地改為應天就好,遷都之後,應天也需要宗室來守。”
朱元璋輕歎一聲:“希望西安合適,要是選北平,老四會跟你拚命。
他心心念念都是上戰場,北平可是咱特意為他挑選的。
算了,你也騙不了妙雲那丫頭,咱也沒啥好擔心。
被你賣了,還在一直謝你,真不知道說什麽好。
我去安慰安慰老二,希望他以後能挺得住,可憐啊!”
[爹,你這過去安慰,怕是要嚇死二弟,還不如我去。]
看著朱元璋離去的背影,朱標一陣腹誹:
[還是方司柬好,他一定能明白孤的心。]
朱標也沒繼續待在這,他需要迴東宮繼續批閱奏疏。
對於朱標來說,這些弟弟性子他都了解,想要讓他們做事,隻能軟著來,不能硬著來。
迴到東宮沒多久,方時便來了,朱標笑嗬嗬放下奏章:
“方司柬,你來的正好,一會跟孤去翰林院。
不過在此之前,你得跟孤說說,除了算學、農學,你還準備加入哪些學說。”
方時沒有隱瞞,到了這一步,隻要沒說出星星之火的話,其他都可以說了。
“微臣還準備將楊泉的《物理論》、邱光庭的《海潮論》、秦九韶的《數學九章》沈括的理念等等加入進去。
以易經理念為體,以格物為用,創造出能夠幫助百姓的工具。
如星象可以預測出近日來天氣情況,更好的指導百姓種植。
醫學可以更好的治療疾病和疫病!”
朱標點點頭:“孤明白了,你是要為往聖繼絕學,夢溪筆談孤也看過,確實可以讓百姓過得更好。
不過,這東西暫時不能去做,孤會記在心中,你別著急。
此次編修將包含諸子百家以及曆朝曆代經典,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
你最主要的任務,是弄個章程,讓他們根據這個章程去做。”
方時也知道,他不可能一直待在翰林院,也不想一直待在那地方。
“微臣明白,此次編修的主要目的是選出,哪些是道、哪些是術,哪些適合大明,哪些不適合大明。”
所有經典都有一個特性,古代能用現代不能用,現代能用古代不能用,西方能用東方不能用,反之亦然,這就是思想。
它分為包含時代性、不包含時代性以及地域性,這也是方時為什麽不選擇走英國那條路。
殖民確實可以將大明龐大的製度成本轉嫁於外,甚至還能快速積累資本開啟工業化。
然而後世的發展,已經證明最終都要迴到生態文明,為何還要經過工業化呢?
方時隻要保證大明科技能一直發展,國家政策可以隨時事變動,就不怕他國超越上來。
而且,他是不準備殖民,可不是不想擴大領土,誰還會嫌土地多呢?
到了外麵,必定會犯軍紀,我實在不想對他們下手。
此次出征雲南,若是潁川侯為主將,他們或許能收斂些。
若我是主將,我敢確定,這些人一定毫無顧忌。”
方時明白藍玉的意思,他不忍心對這些義子下手,盡管會盡力約束,可性子已經養成,不是約束就不會犯軍紀。
想到這,方時給藍玉出了個主意:
“不管誰當主將,你去陛下那邊請旨,讓陛下派個副將專管軍紀和軍魂,所有人不得插手,哪怕是主將。
有了陛下詔書,誰也不能說你什麽,你隻要提前多告訴他們就好。”
[政委一出,誰與爭鋒!]
藍玉沉默不語,若是安排專管軍紀的副將,沐英是最合適的。
這位可是陛下義子,深得信任,除了陛下和太子沒人能指揮的動他。
有他在,別說那些義子犯軍紀,哪怕藍玉犯軍紀,他都敢動手。
見藍玉久久不語,方時輕聲勸道:
“嶽父要是不知道怎麽勸說,把他們集合在一起,我替你和他們談談,最起碼會讓他們收斂一些。”
藍玉抬眸看著方時,眼神滿是疑惑:
“你怎麽談?他們能聽你的才怪。”
“無非威逼利誘,想要讓他們收斂,有的是辦法。
不過,我談完之後,他們還是沒有收斂,這些人你就別管了,讓他們自生自滅。”
“行!”
就在這時,藍英大步跨進營帳:
“妹夫,太子殿下讓你進宮一趟。”
“我馬上去。”
說完,方時看向藍玉:“嶽父,還是覺得有英哥和複哥兩個義子足夠了。”
與此同時,朱標將手中的奏疏遞給了朱元璋,笑著說道:
“爹,這次可不是我做的,溪兒妹妹可比我強多了。”
朱元璋緩緩打開奏疏,快速瀏覽一遍,在最下方看到藍玉和通政司的印章,忍不住輕笑出聲:
“藍玉可真是養個好閨女,不過這主意,怎麽看都像是方小子出的。
讓那些地主、士紳的兒子輪流當胥吏、裏長,連國子監的積分法也寫進去,還必須是讀書人,也虧他想的出來。
還找了個好理由,先熟悉熟悉朝廷事務。”
朱標在一旁附和:“想要無付出征滿徭役,就會得罪當地百姓,他們的名聲就毀了。
想要名聲,他們就必須自掏腰包,替徭役百姓承擔起路程上的吃食,以及家裏的損失。
一個百姓或許不多,可眾多百姓加一起,他們再龐大的家業,也經不起幾年消耗。
隻有無損名聲和完成朝廷任務,他們才能積分,才能當官。
一邊是前途、一邊是家裏的富貴,就看他們怎麽選擇。
最後一條讓裏長帶兵役去邊境,更是錦上添花。”
“嗬嗬!”
朱元璋嗤笑出聲:“一肚子壞水,跟你一樣,心都是黑的。
這奏疏你自己決定,等方小子來了,你帶他去翰林院。”
朱標點點頭,他已經決定執行,這次過來是有別的事情。
“爹,聽說你準備讓二弟盡快迴封地?”
“嗯,打都打了,氣也出了,他可以迴去了。”
朱標嘴角微微抽動:“兒子已經答應每年多給二弟兩萬石糧食,等過完十五讓他一起帶迴去。”
“啪!”
朱元璋抄起奏疏,直接扔向朱標:
“你這敗家子,兩萬石全送給那孽障,你想幹什麽?想氣死我是吧!”
“不對!”
剛發泄完,朱元璋就反應過來,他清楚朱標的性子,當初五萬石都極力反對,這次怎麽可能主動追加。
“標兒,你該不會又準備坑你二弟吧!”
朱標緩緩蹲下身子,撿起奏疏:“沒坑,他喜歡大興土木,兒子就給他這個機會,兒子隻是希望他修個應天府出來。
兒子已經讓人去畫皇宮建築圖紙,這還需要幾天時間。”
“遷都?”
朱元璋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你準備讓你那些弟弟,替咱建都城?可是咱還沒確定下來建哪裏。”
“建哪裏都好,總歸都是北方,不當都城也能吸引一些流民和商人、富戶過去。”
朱元璋一陣無語:“你就不怕老二跟你鬧?”
“封地改為應天就好,遷都之後,應天也需要宗室來守。”
朱元璋輕歎一聲:“希望西安合適,要是選北平,老四會跟你拚命。
他心心念念都是上戰場,北平可是咱特意為他挑選的。
算了,你也騙不了妙雲那丫頭,咱也沒啥好擔心。
被你賣了,還在一直謝你,真不知道說什麽好。
我去安慰安慰老二,希望他以後能挺得住,可憐啊!”
[爹,你這過去安慰,怕是要嚇死二弟,還不如我去。]
看著朱元璋離去的背影,朱標一陣腹誹:
[還是方司柬好,他一定能明白孤的心。]
朱標也沒繼續待在這,他需要迴東宮繼續批閱奏疏。
對於朱標來說,這些弟弟性子他都了解,想要讓他們做事,隻能軟著來,不能硬著來。
迴到東宮沒多久,方時便來了,朱標笑嗬嗬放下奏章:
“方司柬,你來的正好,一會跟孤去翰林院。
不過在此之前,你得跟孤說說,除了算學、農學,你還準備加入哪些學說。”
方時沒有隱瞞,到了這一步,隻要沒說出星星之火的話,其他都可以說了。
“微臣還準備將楊泉的《物理論》、邱光庭的《海潮論》、秦九韶的《數學九章》沈括的理念等等加入進去。
以易經理念為體,以格物為用,創造出能夠幫助百姓的工具。
如星象可以預測出近日來天氣情況,更好的指導百姓種植。
醫學可以更好的治療疾病和疫病!”
朱標點點頭:“孤明白了,你是要為往聖繼絕學,夢溪筆談孤也看過,確實可以讓百姓過得更好。
不過,這東西暫時不能去做,孤會記在心中,你別著急。
此次編修將包含諸子百家以及曆朝曆代經典,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
你最主要的任務,是弄個章程,讓他們根據這個章程去做。”
方時也知道,他不可能一直待在翰林院,也不想一直待在那地方。
“微臣明白,此次編修的主要目的是選出,哪些是道、哪些是術,哪些適合大明,哪些不適合大明。”
所有經典都有一個特性,古代能用現代不能用,現代能用古代不能用,西方能用東方不能用,反之亦然,這就是思想。
它分為包含時代性、不包含時代性以及地域性,這也是方時為什麽不選擇走英國那條路。
殖民確實可以將大明龐大的製度成本轉嫁於外,甚至還能快速積累資本開啟工業化。
然而後世的發展,已經證明最終都要迴到生態文明,為何還要經過工業化呢?
方時隻要保證大明科技能一直發展,國家政策可以隨時事變動,就不怕他國超越上來。
而且,他是不準備殖民,可不是不想擴大領土,誰還會嫌土地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