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沒有第一時間翻開,而是笑嗬嗬看向藍英:


    “舅舅給你娶妻了嗎?”


    藍英臉色一下子變得悶悶不樂:


    “義父給我選了幾個,可那些人都不是好人,我怕影響到義父。


    我準備這次去雲南找,聽說那邊姑娘很溫柔。”


    朱標暗暗點頭,語氣一如既往的溫和:


    “孤答應你,這次去雲南你要是沒娶到媳婦,孤親自為你挑選一個門當戶對的賢惠媳婦。”


    藍英激動不已,瞬間拜倒:“多謝太子殿下。”


    “去吧!好好看著舅舅,別讓他犯錯。”


    “是!”


    藍英走後,朱標才緩緩坐下,翻開奏疏。


    “砰!”


    剛看完李市的奏疏,朱標忍不住用力將奏疏拍在桌子上。


    臉色鐵青的朱標,咬牙切齒吐出兩個字:


    “該殺!”


    沉默良久後,朱標才打開方時奏疏,緊皺的眉頭也漸漸鬆開。


    [軍隊參與救災,無戰事之時也算是一種鍛煉。]


    [不過卻不能大張旗鼓說出去,可以先讓軍紀好的衛所去做,然後獎勵這個衛所。]


    方時的提議朱標很滿意,可是一想到李市所說的情況,朱標就感到不舒服。


    朱標抄起兩本奏疏,快速往坤寧宮走去。


    剛進坤寧宮,看到朱元璋美滋滋的吃著燒餅,一臉喜意怎麽也掩蓋不住,朱標就有些吃味。


    “爹,你這日子神仙來了都得羨慕,可憐你兒子我差點被氣死在東宮。”


    “咱剛揍了你二弟一頓,心裏舒坦多了。”


    剛說完,朱元璋吃餅的動作頓了頓,看向朱標手中兩封奏疏,心中有了不好預感:


    “出什麽事了?”


    朱標坐到朱元璋旁邊,順勢將李市奏疏放在朱元璋手邊:


    “你看看吧!連兒子都恨不得殺了這些人。”


    朱元璋看了半晌,臉色平淡,眼神中的殺意卻怎麽也掩飾不住:


    “嗬嗬,真是好樣的,難為他們能想出這種辦法。


    難怪方小子說,沒有幾代人一起努力,百姓不可能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


    原來不僅僅貪官權臣和治國理念,咱大明還有這麽多問題。”


    說到這裏,朱元璋話鋒一轉:


    “標兒,方小子今天有沒有上奏疏。”


    朱標直接遞上去:“我覺得方司柬的提議不錯,可以先找個地方試試。”


    朱元璋微微點頭:“軍隊參與救災一事,可先找個地方試試。


    其他提議就全部同意,退伍士卒那邊給予同等待遇,不過要在暗中進行。


    這次,咱要用這些將士,一次性把蛀蟲全部清理幹淨。


    給李市記一功,這次要不是他細心,咱還真不一定什麽時候知道。”


    話落,朱元璋抄起桌子旁的一根棍子,走出殿外。


    朱標傻眼了:“爹,你這是幹什麽?”


    “心情不好,揍你二弟去。”


    聽到這話,朱標沒有去阻止,與其讓他爹現在暴怒殺了鳳陽府上下,還不如讓二弟再躺一段時間。


    [隻能先當作不知,明年製作黃冊時,找到這些人再一次性清理了。]


    朱標很有耐心,隻要能完成目的,他不介意多等些日子。


    他很明白,現在一旦打草驚蛇,對方難說會再想出別的辦法,來隱瞞土地和人口。


    況且,目前最重要的是天人感應,暫時不能讓朝堂掀起別的風浪。


    與此同時,方時在解答完退伍將士的問題後,便準備迴營休息。


    還未走遠,龍鐔一路小跑追上方時:


    “方司柬,學生能問你個問題嗎?”


    方時沒有立刻迴答,而是看向藍複兩人:


    “複哥,你們先走吧,我一會自己迴軍營。”


    “行,那我們先迴去。”


    藍複走後,方時帶著龍鐔走到旁邊的石階坐下:


    “德剛兄,有什麽問題?”


    “方司柬為何要上疏這個故事?天下從來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這麽做往後要是出現昏君,殘暴忠良該怎麽辦?”


    “你為何讀書?”


    龍鐔想都沒想,堅定迴答:“上報社稷、下撫百姓。”


    “那這故事與你的誌向衝突嗎?軍隊救災一事,與你的誌向衝突嗎?”


    龍鐔搖搖頭,眼神中還是有些迷茫:


    “可是書上說,隻有聖君在位,賢人在朝,才有可能建立大同社會。


    白虎通先賢人、後百姓的做法,我亦不覺得有錯。”


    “既然能說出白虎通,就說明你是個聰明人。”


    方時微不可察點點頭:“白虎通沒說錯,可是曆朝曆代已經證明,先賢人、後百姓的做法行不通。


    我們無法保證每個官員都是聖賢,儒學經典每個官員都知道。


    但是,沒有幾個會真正去做,為惡永遠比為善容易。


    天心即民心不同,它是先百姓、後聖賢,隻要治下百姓過得好,你一定是聖賢。


    說的再好聽、名聲再響,隻要治下百姓過得不好,那就是無能!”


    “方司柬的意思是說,君子之名不在其身,隻在其治下百姓?”


    方時緩緩站起來:“是,諸子百家、曆朝曆代各家學說,最終的目的都是讓天下安穩。


    而天下安穩就必須保證百姓安穩,想要百姓安穩,隻有讓百姓吃飽穿暖才能做到。


    德剛兄,為政一方不是治學,各家經典、曆代學說的術,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棄,萬不可有門戶之見。”


    說完這些話,方時便迴去休息,他需要開始準備正旦大朝的材料。


    方時明白,洪武十四年的正旦大朝後,大明未來走向將會徹底改變。


    想要現在完全消除天人感應是不可能,他也不想完全消除,隻想讓他們在朝堂上沒有存活之地。


    上行下效,時間可以慢慢消滅他們。


    而且,正旦大朝時說不定還會有別的學派出現,例如隋唐時期王通的《中說》,這個勉強算是‘心學’鼻祖,雖然隻是開個頭,卻實實在在扭轉了漢儒的訓詁之學。


    雖然方時很佩服王通,可其主張‘複王道、行仁政’思想卻不能行,加之王通本身也是推崇漢製。


    方時相信,正旦大朝也會炸出一些推崇漢製的心學門人。


    還有佛道兩家,或許也會借口魏晉時期的玄儒思想,參與進來。


    王弼太牛了,方時根本不信大明會沒人讀他的書,用他的思想做底實在太正常。


    [推崇八股文的好處,就是能讓那些讀書人,沒時間看其他書。]


    [算了,這些人都不算多,朱元璋也不是真的傻,去用魏晉時期的治國理念。]


    [心裏說不定已經罵死魏晉南北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小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小夕並收藏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