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方時頓了頓:“一句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官府要做的是組織百姓,指導百姓生產,有節製的汲取自然資源來養活百姓。”
“說的好!”
林易滿臉讚賞:“我見過很多當官的,要麽就是讓我們種地,要麽就是到處教學,還有大多數貪官。
像你這樣的,確實太少了。”
“你可別誇我,就是紙上談兵。”
方時擺了擺手:“真實行起來,還有很多麻煩,比如宗族,你得說服宗族族長,他們才是底層百姓的當家人。
還要想辦法平衡各村之間的利益,讓他們不會為了資源而鬥毆。
還要有一批真心為民的吏員,千頭萬緒沒那麽容易理得清。”
方時並不是謙虛,真要讓他去當知縣,還真不一定能搞好。
否則,他也不會去當教書先生,想著教一些擁有古代科學和新思想的學生。
林易笑嗬嗬給方時倒了杯茶:
“你說的沒錯,孔孟之鄉,祖宗大如天,輩分更是分的清清楚楚。
隻要你輩分夠大,哪怕你是幼兒,所有小輩都得給你跪拜行禮。”
“幾千年的禮儀,不是說說而已。”
方時點頭讚同:“曹縣那地方牡丹花不錯,林叔下次再經過曹縣,可以帶點迴來賣。
京城這些達官貴人的小姐,最喜歡這種花花草草。”
林易眼神一亮:“你再說說哪些地方還能賺錢。”
“那多的是,大明百廢待興,北方初定,不僅缺人缺糧,鹽也缺。
你可以去沿海之地,進些海魚幹到北方去賣,不過路途遙遠,你還是要仔細算算合不合適。”
話落,方時起身對林易躬身行禮:
“林叔,我還有事就先走了,他日再聊。”
“別他日了,今晚你來我家,我們好好喝一杯。”
“今晚得去軍營,下次吧!”
“不行,這麽久沒見,一定要好好喝一杯,明天中午,你也別推脫了。”
方時點點頭:“行,明天中午我一定去。”
方時走後,隔壁桌子過來一個年輕人,赫然是陳遇的長子,陳學。
“不枉我們等了這麽多天,再次感謝林先生仗義相助。”
林易慌忙擺手:“可不敢當先生之名,能幫到靜誠先生,是我的榮幸。
方小子是我看著長大,這孩子本來就聰明,加上葉先生的教導,有這才學也是正常。”
“葉先生?哪個葉先生?”
林易搖了搖頭:“不知道名字,大家都叫他葉先生。”
陳學麵色不顯,卻記在心中,抬眸看向林易身後:
“王糧長,方司柬剛剛說的棗樹、牡丹之類,曹縣是不是很多?”
王二點點頭:“不止這些,水塘、淮河支脈等等都說對了。
我家背後就有一片棗林,不過用棗釀酒確實沒聽說過。”
陳學不置可否:“紅棗釀酒一事古籍就有記載,具體方法你一會跟我迴家找找。”
話罷,陳學起身對林易行了一禮:
“今日一事,陳學記下了。”
林易匆忙迴禮:“我一直想問,為何你們不直接去問,要繞這麽一圈。”
“聰明人不會將心裏話說給陌生人聽,方司柬就是這麽個人。”
“告辭!”
林易想了想,覺得也對,要是他他也不會說。
[司柬啊!太子近臣,這是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果然,善有善報,可惜不認識其他官員,要不就給方小子介紹個對象。]
陳學迴到家中,將方時對於治理曹縣的言語,盡可能詳細的複述一遍。
“爹,方司柬說的這些,應該不僅僅隻在曹縣適用。”
陳遇微微頷首:“嗯,確實不僅僅曹縣適用,不過也有紙上談兵的嫌疑。
你把方司柬的話寫下來送曹縣去,讓思遠看情況去做,注意糧食,別讓治下百姓舍本逐末。”
“爹,我從頭聽到尾,還是不懂這方時是墨家,還是儒家。”
陳遇輕微搖頭:“哪家都不是,或者說哪家都是,若沒想錯,他的老師應該是葉兌葉良仲。”
“四梅先生?”
陳學一臉驚駭:“就是父親說的那個獻上‘一綱三目策’就消失的葉兌?”
“是他。”
陳遇一臉驚歎:“就這一策論,他的功績就不下李善長和劉伯溫,若是封爵,國公之位是跑不了。”
“你不也一樣,你要是不推卻,陛下必定會給你封個國公。”
“財帛動人心,你能把持的住,你兒子、你孫子呢?”
陳遇一臉正色:“不要去追求財富權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若子孫有才,自然會有榮華富貴的一天。
若子孫無才無德,那爵位就是滅族之禍。”
“兒子記下了。”
陳遇點點頭,便不再說話,對於方時他本身就是看好的。
再經過茶館談話,心中更加確定,方時不是空談之輩。
[還是得跟他談談,隻有知道他的誌向,才能知道他接下來的計劃。]
[已經沒多少年好活,得給太子留下些能做事的人。]
[既然兩代皇帝都是與百姓共天下,還有一個大才已經在變革,那麽白虎通德論必須消失。]
[百姓不需要罪己詔,也不需要天子,更不需要君子。]
陳遇的想法是好,可惜碰上了方時,他從不會將自己的誌向說出來。
方時在家中洗漱一番後,便前往東宮,在東宮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一個讓他聽到名字就有好感的人。
朱標滿臉笑意:“方司柬來的剛好,我給你介紹下,這位是禮部侍郎,朱同,人稱三絕先生。”
方時眼神一亮:“文才武略、圖繪丹青無所不精的三絕先生。”
朱同嘴角含笑,一臉謙虛:“愧不敢當,與家父比起來,我還差的遠。”
方時一臉驚歎:“這天下又有多少人能與楓林先生相比,‘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字真言必然名傳千古。”
“嗯?”
朱同臉上露出一絲驚訝:“方司柬的年紀,居然也知道這九字方略。”
“哈哈……”
朱標輕笑出聲:“朱侍郎別一有空就待在家裏寫書,這天下士子,還真沒幾個人不知道楓林先生大名。”
“殿下知道的,我就喜歡待在書房。”
“都坐吧!”
朱標招唿兩人坐下:“孤也不想叨擾卿,父皇下了死命令,科舉得盡快開啟,隻能找你探討一二。”
朱同緩緩坐下:“殿下請說,隻要能幫上殿下,朱同萬死不辭。”
“沒那麽嚴重,你也是飽讀詩書,孤想問問,北方畢竟不是晦庵先生的傳道之地。
若是用四書章句集注,對於北方士子是否有影響。”
朱同想了一會,點點頭:“定然是比不過南方士子,若是不用四書章句集注,又對南方士子不公平。”
“說的好!”
林易滿臉讚賞:“我見過很多當官的,要麽就是讓我們種地,要麽就是到處教學,還有大多數貪官。
像你這樣的,確實太少了。”
“你可別誇我,就是紙上談兵。”
方時擺了擺手:“真實行起來,還有很多麻煩,比如宗族,你得說服宗族族長,他們才是底層百姓的當家人。
還要想辦法平衡各村之間的利益,讓他們不會為了資源而鬥毆。
還要有一批真心為民的吏員,千頭萬緒沒那麽容易理得清。”
方時並不是謙虛,真要讓他去當知縣,還真不一定能搞好。
否則,他也不會去當教書先生,想著教一些擁有古代科學和新思想的學生。
林易笑嗬嗬給方時倒了杯茶:
“你說的沒錯,孔孟之鄉,祖宗大如天,輩分更是分的清清楚楚。
隻要你輩分夠大,哪怕你是幼兒,所有小輩都得給你跪拜行禮。”
“幾千年的禮儀,不是說說而已。”
方時點頭讚同:“曹縣那地方牡丹花不錯,林叔下次再經過曹縣,可以帶點迴來賣。
京城這些達官貴人的小姐,最喜歡這種花花草草。”
林易眼神一亮:“你再說說哪些地方還能賺錢。”
“那多的是,大明百廢待興,北方初定,不僅缺人缺糧,鹽也缺。
你可以去沿海之地,進些海魚幹到北方去賣,不過路途遙遠,你還是要仔細算算合不合適。”
話落,方時起身對林易躬身行禮:
“林叔,我還有事就先走了,他日再聊。”
“別他日了,今晚你來我家,我們好好喝一杯。”
“今晚得去軍營,下次吧!”
“不行,這麽久沒見,一定要好好喝一杯,明天中午,你也別推脫了。”
方時點點頭:“行,明天中午我一定去。”
方時走後,隔壁桌子過來一個年輕人,赫然是陳遇的長子,陳學。
“不枉我們等了這麽多天,再次感謝林先生仗義相助。”
林易慌忙擺手:“可不敢當先生之名,能幫到靜誠先生,是我的榮幸。
方小子是我看著長大,這孩子本來就聰明,加上葉先生的教導,有這才學也是正常。”
“葉先生?哪個葉先生?”
林易搖了搖頭:“不知道名字,大家都叫他葉先生。”
陳學麵色不顯,卻記在心中,抬眸看向林易身後:
“王糧長,方司柬剛剛說的棗樹、牡丹之類,曹縣是不是很多?”
王二點點頭:“不止這些,水塘、淮河支脈等等都說對了。
我家背後就有一片棗林,不過用棗釀酒確實沒聽說過。”
陳學不置可否:“紅棗釀酒一事古籍就有記載,具體方法你一會跟我迴家找找。”
話罷,陳學起身對林易行了一禮:
“今日一事,陳學記下了。”
林易匆忙迴禮:“我一直想問,為何你們不直接去問,要繞這麽一圈。”
“聰明人不會將心裏話說給陌生人聽,方司柬就是這麽個人。”
“告辭!”
林易想了想,覺得也對,要是他他也不會說。
[司柬啊!太子近臣,這是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果然,善有善報,可惜不認識其他官員,要不就給方小子介紹個對象。]
陳學迴到家中,將方時對於治理曹縣的言語,盡可能詳細的複述一遍。
“爹,方司柬說的這些,應該不僅僅隻在曹縣適用。”
陳遇微微頷首:“嗯,確實不僅僅曹縣適用,不過也有紙上談兵的嫌疑。
你把方司柬的話寫下來送曹縣去,讓思遠看情況去做,注意糧食,別讓治下百姓舍本逐末。”
“爹,我從頭聽到尾,還是不懂這方時是墨家,還是儒家。”
陳遇輕微搖頭:“哪家都不是,或者說哪家都是,若沒想錯,他的老師應該是葉兌葉良仲。”
“四梅先生?”
陳學一臉驚駭:“就是父親說的那個獻上‘一綱三目策’就消失的葉兌?”
“是他。”
陳遇一臉驚歎:“就這一策論,他的功績就不下李善長和劉伯溫,若是封爵,國公之位是跑不了。”
“你不也一樣,你要是不推卻,陛下必定會給你封個國公。”
“財帛動人心,你能把持的住,你兒子、你孫子呢?”
陳遇一臉正色:“不要去追求財富權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若子孫有才,自然會有榮華富貴的一天。
若子孫無才無德,那爵位就是滅族之禍。”
“兒子記下了。”
陳遇點點頭,便不再說話,對於方時他本身就是看好的。
再經過茶館談話,心中更加確定,方時不是空談之輩。
[還是得跟他談談,隻有知道他的誌向,才能知道他接下來的計劃。]
[已經沒多少年好活,得給太子留下些能做事的人。]
[既然兩代皇帝都是與百姓共天下,還有一個大才已經在變革,那麽白虎通德論必須消失。]
[百姓不需要罪己詔,也不需要天子,更不需要君子。]
陳遇的想法是好,可惜碰上了方時,他從不會將自己的誌向說出來。
方時在家中洗漱一番後,便前往東宮,在東宮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一個讓他聽到名字就有好感的人。
朱標滿臉笑意:“方司柬來的剛好,我給你介紹下,這位是禮部侍郎,朱同,人稱三絕先生。”
方時眼神一亮:“文才武略、圖繪丹青無所不精的三絕先生。”
朱同嘴角含笑,一臉謙虛:“愧不敢當,與家父比起來,我還差的遠。”
方時一臉驚歎:“這天下又有多少人能與楓林先生相比,‘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字真言必然名傳千古。”
“嗯?”
朱同臉上露出一絲驚訝:“方司柬的年紀,居然也知道這九字方略。”
“哈哈……”
朱標輕笑出聲:“朱侍郎別一有空就待在家裏寫書,這天下士子,還真沒幾個人不知道楓林先生大名。”
“殿下知道的,我就喜歡待在書房。”
“都坐吧!”
朱標招唿兩人坐下:“孤也不想叨擾卿,父皇下了死命令,科舉得盡快開啟,隻能找你探討一二。”
朱同緩緩坐下:“殿下請說,隻要能幫上殿下,朱同萬死不辭。”
“沒那麽嚴重,你也是飽讀詩書,孤想問問,北方畢竟不是晦庵先生的傳道之地。
若是用四書章句集注,對於北方士子是否有影響。”
朱同想了一會,點點頭:“定然是比不過南方士子,若是不用四書章句集注,又對南方士子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