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後白了他一眼:“別高興太早,這事有利有弊,真有一天全天下百姓都知道,你朱重八是應運而生,你的治國政策得改。
還有,那些讀書人、地主、文臣武將等等,都會是你的敵人。
若是某一天,子孫後代出了個敗家的,你的天命就會反噬你。”
“咱知道!”
朱元璋狠狠咬了口燒餅:“這是方時這小子給咱上的枷鎖,不過,咱不在乎。
也因為這個,咱知道他不像其他讀書人,看不起咱是農民。
相反,他很尊重農民,咱可以看的出。”
馬皇後溫柔一笑,給朱元璋倒了杯茶:
“看來你已經決定,我支持你,不過得謹慎,別操之過急。
你可以讓方時遞個章程上來,我相信他定然已經想到,如何讓全大明知道為什麽是朱重八。”
“你不是說了說書人,還需要他遞什麽章程?”
“大明有多大你不知道?說書人怎麽夠用?要是被有心人利用怎麽辦?”
話到這,馬皇後臉上露出糾結之色,一瞬又化為堅定:
“重八,我得提醒你,這方時不是儒家或者說,他不單單是儒家。
你要用他,就要大氣一點,他沒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觀念。”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燒餅,有些不明所以:
“啥意思?他那些引經據典,明顯就是儒家的。”
“你沒看過墨子一書,所以你不知道,曆朝曆代開國皇帝,都會杜撰一些神異之事,讓天下人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
殷商之時,認為天有意誌,是天的意誌讓商湯成為天下之主。
周代時,周公又賦予天道德屬性,讓文王有了名正言順取代紂王的由頭。
而後就是秦之水德黑龍,漢之斬白蛇等等。
而方時,則是以墨子的天誌說為底色,將天心即民心以故事的形式說給你聽。
由於有事實依據,讓這個故事擁有比曆代更多的真實性,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墨子講的不是隻有兼愛嗎?”
馬皇後一把奪過朱元璋麵前的燒餅:
“你就不能學學標兒,什麽書都看看,當了皇帝還道聽途說。
什麽兼愛,人家那是兼相愛、交相利,中間那個相是最重要的。”
“嘿嘿……”
朱元璋緩緩拿迴燒餅:“咱明白你的意思,不過這次你看錯了。
這小子有敬畏之心,有這東西,他就不會亂來,就不會像胡惟庸一樣。”
馬皇後心中一鬆,看著朱元璋吃餅的動作,又仿佛看到了最初打天下時的朱元璋:
“別吃太多了,晚上我親自下廚,做你最愛吃的鴨血湯。”
“真的?”
朱元璋眼神一亮,隨後又快速黯淡:
“算了,你還是多休息。”
“怎麽?你不喜歡我做的菜?你要知道,今天本宮高興才給你做,別不知好歹。”
朱元璋認真看了眼馬皇後,見其臉上確實沒有陰鬱之色,已經恢複往日的神采,默默的啃了口燒餅:
“最後一塊,妹子你可得煮多點。”
與此同時,朱標在為方時介紹完東宮的情況後,便拿出大學一書。
“父皇準備重開科舉,想要以此書為模板,考生必須以三綱八目為樣式進行考試,你覺得如何。”
[能不能別試探了,累不累啊!]
[你父皇想集中皇權,這不是很正常嗎?這也要試探?]
方時心中暗暗叫苦,臉上卻沒有絲毫表情:
“晦庵先生的書是極好的,卻不適合如今大明,北元還未肅清,百姓還未溫飽,個人修養應該放到後麵。
而且北方民心未定,晦庵先生在南方士子中影響極大,北方卻不一定。”
朱標不置可否:“孤也想過,可如今官員緊缺,得盡快吸收人才為朝廷效力。”
“舉孝廉,朝廷派人到各地調查,而後異地為官,雖會有庸官夾雜其中,暫時夠用了。”
“那你覺得什麽時候適合開始科舉?父皇的想法,所考內容大部分為朱子集注。”
“不知道,這要看陛下的目標,是超越曆朝曆代,還是隻想達到開元盛世的程度。
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先設定目標,再看用哪種行為方式去達成目標,最後設定計劃一步一步去完成。
就像打仗,勝利是目標,是用陰謀還是用陽謀就是體,設定計劃一步步去執行就是用。”
朱標臉上掛起笑意:“你暫時就在東宮擔任司柬一職,為孤查缺補漏。
該說的都說了,你什麽時候勸孤放棄那些官員?”
方時起身拜謝:“草民多謝殿下。”
“草民並不會勸諫,隻會建議,明日草民會將各種利弊和建議寫出,一切由陛下和殿下做主。”
“孤已經為你安排好了,以後不要再自己做飯了,有專門的廚子為你做飯,別再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
明日,孤會為你介紹東宮屬官,這些官員既是東宮屬官也是朝廷要員,你在旁邊多看多學。”
方時真心實意的感謝:“多謝殿下,草民告退。”
話落,方時躬身退出。
出了皇宮後,方時整個人頓時輕鬆不少,麵對朱元璋這種人物,他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鬆。
[有些奇怪,這父子兩人都沒提到那本筆記,是不屑一顧還是有別的原因?]
[算了,以後總會知道,老朱既然給自己安排婚事,就說明準備重用自己。]
[暫時先苟在東宮,看看朱標的為人,再看看老朱對於那些地主的態度,史書隻能用作參考。]
想到這,方時踏著輕快的步伐往家裏走去,剛到家門口就看到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蔣都尉?你怎麽在這。”
蔣瓛轉身看去:“都尉府奉太子殿下的命令,將書本還給先生,並給先生配了兩個雜役,以後先生的生活由他們照料。”
說著,蔣瓛向後揮了揮手:“過來,讓方先生認識下。”
話落,蔣瓛不等方時迴應,自顧自的指著兩人介紹道:
“這個胖子叫李向,負責廚房。這個瘦點的叫王一,負責院裏打掃。”
“見過方先生!”
[監視嗎?]
方時並不在意,他又沒做虧心事,愛監視就監視唄,又不會少塊肉。
“多謝太子殿下,也多謝蔣都尉。”
蔣瓛擺了擺手:“方先生總是這麽客氣,以後都是同僚了!”
方時有些困惑看著蔣瓛:“蔣都尉是飄了還是真不知道?”
“什麽意思?”
“蔣都尉的同僚隻在都尉府,其他地方是沒有的。
我建議蔣都尉在家中、衙門各個地方刻上親軍兩個字,必要時隨身攜帶寫著親軍的紙條,時不時的看看。”
蔣瓛麵色一凝,環顧下四周,隨後鄭重對著方時抱拳:
“蔣某記住了,以後若沒有陛下和太子吩咐,蔣某不會來打擾方先生。”
話落,蔣瓛帶著一眾校尉頭也不迴走了。
還有,那些讀書人、地主、文臣武將等等,都會是你的敵人。
若是某一天,子孫後代出了個敗家的,你的天命就會反噬你。”
“咱知道!”
朱元璋狠狠咬了口燒餅:“這是方時這小子給咱上的枷鎖,不過,咱不在乎。
也因為這個,咱知道他不像其他讀書人,看不起咱是農民。
相反,他很尊重農民,咱可以看的出。”
馬皇後溫柔一笑,給朱元璋倒了杯茶:
“看來你已經決定,我支持你,不過得謹慎,別操之過急。
你可以讓方時遞個章程上來,我相信他定然已經想到,如何讓全大明知道為什麽是朱重八。”
“你不是說了說書人,還需要他遞什麽章程?”
“大明有多大你不知道?說書人怎麽夠用?要是被有心人利用怎麽辦?”
話到這,馬皇後臉上露出糾結之色,一瞬又化為堅定:
“重八,我得提醒你,這方時不是儒家或者說,他不單單是儒家。
你要用他,就要大氣一點,他沒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觀念。”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燒餅,有些不明所以:
“啥意思?他那些引經據典,明顯就是儒家的。”
“你沒看過墨子一書,所以你不知道,曆朝曆代開國皇帝,都會杜撰一些神異之事,讓天下人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
殷商之時,認為天有意誌,是天的意誌讓商湯成為天下之主。
周代時,周公又賦予天道德屬性,讓文王有了名正言順取代紂王的由頭。
而後就是秦之水德黑龍,漢之斬白蛇等等。
而方時,則是以墨子的天誌說為底色,將天心即民心以故事的形式說給你聽。
由於有事實依據,讓這個故事擁有比曆代更多的真實性,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墨子講的不是隻有兼愛嗎?”
馬皇後一把奪過朱元璋麵前的燒餅:
“你就不能學學標兒,什麽書都看看,當了皇帝還道聽途說。
什麽兼愛,人家那是兼相愛、交相利,中間那個相是最重要的。”
“嘿嘿……”
朱元璋緩緩拿迴燒餅:“咱明白你的意思,不過這次你看錯了。
這小子有敬畏之心,有這東西,他就不會亂來,就不會像胡惟庸一樣。”
馬皇後心中一鬆,看著朱元璋吃餅的動作,又仿佛看到了最初打天下時的朱元璋:
“別吃太多了,晚上我親自下廚,做你最愛吃的鴨血湯。”
“真的?”
朱元璋眼神一亮,隨後又快速黯淡:
“算了,你還是多休息。”
“怎麽?你不喜歡我做的菜?你要知道,今天本宮高興才給你做,別不知好歹。”
朱元璋認真看了眼馬皇後,見其臉上確實沒有陰鬱之色,已經恢複往日的神采,默默的啃了口燒餅:
“最後一塊,妹子你可得煮多點。”
與此同時,朱標在為方時介紹完東宮的情況後,便拿出大學一書。
“父皇準備重開科舉,想要以此書為模板,考生必須以三綱八目為樣式進行考試,你覺得如何。”
[能不能別試探了,累不累啊!]
[你父皇想集中皇權,這不是很正常嗎?這也要試探?]
方時心中暗暗叫苦,臉上卻沒有絲毫表情:
“晦庵先生的書是極好的,卻不適合如今大明,北元還未肅清,百姓還未溫飽,個人修養應該放到後麵。
而且北方民心未定,晦庵先生在南方士子中影響極大,北方卻不一定。”
朱標不置可否:“孤也想過,可如今官員緊缺,得盡快吸收人才為朝廷效力。”
“舉孝廉,朝廷派人到各地調查,而後異地為官,雖會有庸官夾雜其中,暫時夠用了。”
“那你覺得什麽時候適合開始科舉?父皇的想法,所考內容大部分為朱子集注。”
“不知道,這要看陛下的目標,是超越曆朝曆代,還是隻想達到開元盛世的程度。
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先設定目標,再看用哪種行為方式去達成目標,最後設定計劃一步一步去完成。
就像打仗,勝利是目標,是用陰謀還是用陽謀就是體,設定計劃一步步去執行就是用。”
朱標臉上掛起笑意:“你暫時就在東宮擔任司柬一職,為孤查缺補漏。
該說的都說了,你什麽時候勸孤放棄那些官員?”
方時起身拜謝:“草民多謝殿下。”
“草民並不會勸諫,隻會建議,明日草民會將各種利弊和建議寫出,一切由陛下和殿下做主。”
“孤已經為你安排好了,以後不要再自己做飯了,有專門的廚子為你做飯,別再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
明日,孤會為你介紹東宮屬官,這些官員既是東宮屬官也是朝廷要員,你在旁邊多看多學。”
方時真心實意的感謝:“多謝殿下,草民告退。”
話落,方時躬身退出。
出了皇宮後,方時整個人頓時輕鬆不少,麵對朱元璋這種人物,他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鬆。
[有些奇怪,這父子兩人都沒提到那本筆記,是不屑一顧還是有別的原因?]
[算了,以後總會知道,老朱既然給自己安排婚事,就說明準備重用自己。]
[暫時先苟在東宮,看看朱標的為人,再看看老朱對於那些地主的態度,史書隻能用作參考。]
想到這,方時踏著輕快的步伐往家裏走去,剛到家門口就看到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蔣都尉?你怎麽在這。”
蔣瓛轉身看去:“都尉府奉太子殿下的命令,將書本還給先生,並給先生配了兩個雜役,以後先生的生活由他們照料。”
說著,蔣瓛向後揮了揮手:“過來,讓方先生認識下。”
話落,蔣瓛不等方時迴應,自顧自的指著兩人介紹道:
“這個胖子叫李向,負責廚房。這個瘦點的叫王一,負責院裏打掃。”
“見過方先生!”
[監視嗎?]
方時並不在意,他又沒做虧心事,愛監視就監視唄,又不會少塊肉。
“多謝太子殿下,也多謝蔣都尉。”
蔣瓛擺了擺手:“方先生總是這麽客氣,以後都是同僚了!”
方時有些困惑看著蔣瓛:“蔣都尉是飄了還是真不知道?”
“什麽意思?”
“蔣都尉的同僚隻在都尉府,其他地方是沒有的。
我建議蔣都尉在家中、衙門各個地方刻上親軍兩個字,必要時隨身攜帶寫著親軍的紙條,時不時的看看。”
蔣瓛麵色一凝,環顧下四周,隨後鄭重對著方時抱拳:
“蔣某記住了,以後若沒有陛下和太子吩咐,蔣某不會來打擾方先生。”
話落,蔣瓛帶著一眾校尉頭也不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