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靈寶天地運度自然妙經》,乃是聖人著作,竇妙現在修為境界太淺,還無法體會這種聖人的意境...


    要是深入其中,就會傷及自身...


    道明自己本身,也是因為係統緣故,才能夠講解。


    傳聞,這部道經乃是元始所著,元始是誰?


    所謂元始,乃是天地至高神明。


    有人說三清之首為太上老子,元始排名第二...


    其實不然,太上與通天,都是元始一氣化三清幻化出來的一句分身...


    傳聞,元始道尊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盤古開天之前,號稱原始天王,蓋因盤古本身就是元始,開天辟地者,就是元始!


    如此強大的聖人,所著作的道經,自然玄妙非常。


    誦讀幾句,道明自己都感覺難以領悟。


    “講解道德經也可...”


    竇妙現在珍惜每一刻與道明一起的時光,又因為道明已經許下承諾,竇妙滿心歡喜,自然體現出了罕見的柔情。


    道明微微沉吟,看著滿臉渴望的竇妙,笑道:“講解《道德經》,通俗易懂。”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僅僅開篇第一句,竇妙就感覺莫名其妙。


    《道德經》什麽時候如此怪異?


    按說,第一句應該是道可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誌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講解第二句的時候,竇妙就已經沉浸其中了...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明講道,有的時候自己都是沉浸其中。


    竇妙更是第一時間,沉浸進入大道之中。


    不知何時,道明講道的聲音逐漸傳出道門之外。


    本來喧嘩的聲音瞬間消失不見,眾人紛紛動作一僵,無不適盤膝而坐。


    眾人心中大喜,果然沒有白等,道明真人還是講道了...而道明這一次講道很是顯然,並不是有意而為之...本來是想給竇妙開小灶,讓竇妙鞏固自己的道心。


    沒想到,陣法不能阻隔,道明講道的聲音,逐漸向四周傳播...


    “怎麽迴事?”


    喧嘩的白馬關內,距離遠的一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怎麽迴事,在裏麵的人,突然間一個個都是盤膝坐了下去...


    但是下一刻,他們明悟了...


    “原來是道明真人,再次講道了!”


    果然沒有白等!


    不論這個時候,是不是道明真人有意講給他們聽的,或者說其他緣故...道明真人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明悟與好處...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同樣是一部《道德經》,有的人讀過,有的人聽過...他們懂得其中道理,甚至明白這種意境...但是,道德經的內容,更是偏向於文學。


    不過今天,他們才明白,原來《道德經》內真的有道,真的有長生!


    隨著講道,一絲絲涼意進入體內,無數聽道者,都感覺到自己的靈魂都在歡唿雀躍。每一個身體細胞,這個時候都多了一種活躍,仿佛能讓人死而複生一般...


    隨著道明講道,他們仿佛置身長生世界...


    飄飄渺渺,靈魂虛度。天地為引,不知歸處...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道明自己本身,也處於悟道狀態,不知不覺中,道明感覺到神思飄忽,自己都不能控製自身...今天講道,自己本身的收獲,就已經極大,雖然沒有兌現,三天之後,信仰值就會爆棚,到時候道明自然就會修為境界猛漲...


    但是現在,道明感覺,自己胸中,凝聚出了水土二氣之後,逐漸的,胸口逐漸成形一滴金色的五行之氣:“這是金之氣!”


    正所謂五行相生相克,但是道明這裏,確實詭異的讓這種說法無法解釋道明現在的狀態。


    “五氣境界,又進一步!”


    道明心中歡喜,而且隨著突破之後,道明感覺講解《道德經》,對於修為境界鞏固有很大的幫助。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講道繼續,《道德經》講解逐漸接近尾聲。


    道明不知何時,身軀一震,驀然睜開雙眼,兩道紫色氣體,就像是兩支利箭,瞬時間鑽入虛空。仿佛刺穿了虛空,到達了另一個世界......


    “嗡...”


    忽然,竇妙身上傳來一聲嗡鳴,一股氣勢從體內散發,就要散逸出去。道明心念一動,一股力量護持左右,這股氣勢左圖右撞,終於慢慢穩定下來,最終收斂進入竇妙體內。


    “練氣七重天!”


    竇妙睜開雙眼,滿臉都是開心。


    今天一天,就已經突破了三個小境界!


    竇妙不清楚,除了自己,是不是還有人有這種突破的速度,但是目前為止,她知道她的資質還是可以的...


    “不錯,突破這一重天,十一重天之前,不會有多少難關了...”


    修行境界,先天築基之前,練氣境界最大的一道難以跨越的溝坎,就是第七重天。道明知道這種境界的被卡,有的時候真的很難受,沒自暴自棄,就已經算是極其好的了。


    “也虧你講道,才有了這種突破...”


    竇妙還是有些欣喜,在自己的心上人麵前,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資質,這對於自己這裏來說,還是有了加分項的...


    道明太優秀了,優秀到,就像是神仙與凡人,讓他有些自卑,自慚形穢,還有畢竟曾經嫁為人婦,還是有汙點的...


    “你這是因為自己的心結解開,才會有了這種修為境界的突破。這一次之後,你絕對就沒有這種突飛猛進的機會了,特別是進入先天築基境界之後,就需要穩住心境,打磨自身。”


    道明一邊誇讚,一邊很是鼓勵。


    竇妙還是有些欣喜了的,畢竟已經算是名義夫妻,以後大不了,讓道明多講講解幾次,還是有用的......


    道明並沒有在意竇妙想什麽,道明看著竇妙,微微皺眉:“還是差了些...”


    還要講道?


    竇妙心中竊喜,今天道明為了她,可以說費盡心機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竇妙眼睛一亮,感覺這道經,真的與眾不同!


    竇妙感覺到虛無縹緲,無盡虛空......


    “這是逍遙遊,你也應該你聽過,你現在缺乏的,就是那種逍遙心態...”


    ............


    白馬觀講道,其實並沒有讓所有人成為長生之體......


    但是...白馬觀講道,有些人卻感覺到渾身身輕體健,並不是一天時間的積累,但是治療,就隻有幾句話。


    時間一晃,兩天時間就來了。


    這一日,白馬觀更加特鬧了起來。有些人家裏距離這裏比較近,所以離開了,沒有必要三天時間都在這裏。


    但是還是有人,留在了這裏,等待簡單搞,並且真的得到了迴饋。


    “張真人與張夫人都坐在雲端了...”


    眾人看去,隻見空中,兩道身影淩空而踏,虛空就像是踩在了石板上,竟然發出奇藝的聲音。


    真土擒真鉛,真鉛製真汞。鉛汞歸真土,身心寂不動。


    虛無生白雪,寂靜發黃芽。玉爐火溫溫,鼎上飛紫霞。


    華池蓮花開,神水金波靜。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輪鏡。


    朱砂煉陽氣,水銀烹金精。金精與陽氣,朱砂而水銀。


    日魂玉兔脂,月魄金烏髓。掇來歸鼎內,化作一泓水。


    藥物生玄竅,火候發陽爐。龍虎交會罷,金鼎產玄珠。


    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有坎離精。


    木汞一點紅,金鉛三斤黑。汞鉛結成砂,耿耿紫金色。


    家園景物麗,風雨正春深。耕鋤不費力,大地皆黃金。


    真鉛生於坎,其用在離宮。以黑而變紅,一鼎雲氣濃。


    真汞出於離,其用卻在坎。姹女過南園,手執玉橄欖。


    震兌非東西,坎離不南北。鬥柄運周天,要人會攢簇。


    火候不須時,冬至豈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虛比。


    烏肝與兔髓,擒來歸一處。一粒複一粒,從微而至著。


    混沌包虛空,虛空包三界。及尋其根源,一粒如黍大。


    天地交真液,日月含真精。會的坎離基,三界歸一身。


    龍從東海來,虎向西山起。兩獸戰一場,化作天地髓。


    金花開汞葉,玉蒂長鉛枝。坎離不曾閑,乾坤經幾時。


    沐浴防危險,抽添自謹持。都來三萬刻,差失恐毫厘。


    夫婦交會時,洞房雲雨作。一載生個兒,個個會騎鶴。


    沒有任何的征兆,沒有半點猶豫,沒有去看人數是不是夠了...這個時候,道明已經不去追求其他了,這一片詩文,其實不長,這是金丹大道篇,名字就叫金丹四百字!


    相比較前麵講的,這已經是修行之法!


    對於任何人來說,這都是無比真正的享受:“修行功法都送來了,要是真的能夠修行,長生不死就沒有多少難處了...”


    “人之有身,其昧也久矣!以名利盜其心,以是非賊其誌,日漸一日,寢成鄙吝,不知好道,而自與遠。然至道不遠,常在目前,故《仙經》雲: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雖有道者欲與之開發,孰為之信?仆陋以狂言,不足以取信於人,以金鼎還返之道,陳於世者,尤非所宜。在有道者,當自知之。初年學道,所親無非理性之士,若禪宗之上乘,一悟則直超佛地,如其習漏未盡,則尚循於生死,至於坐脫立亡,投胎奪舍,未免一朝而長往。常思仲尼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釋氏不生不滅,老氏升騰飛舉。”


    道明講道,不再局限於某一部道經,而是忽然間想到什麽,就要講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道在東漢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眼燕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眼燕雲並收藏修道在東漢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