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竟然將皇太叔和南院大王交給了雁門關的宋將?”
“可惡,這些宋人自詡為忠義之輩,未曾想,也是這般出爾反爾。”
“耶律將軍,吾等該如何是好?”
“不如衝殺過去,雁門關內鎮守的宋國兵馬不多,隻是那領軍的宋將有些棘手。”
“立即派人向皇上傳訊,金帳距離此處不遠,若是皇上願率大軍壓境,我想,以宋人朝堂上那些欺軟怕硬的卵貨,應當沒有那個膽子挾持我大遼國皇室的兩位重臣。”
“是。”立即有傳令兵策馬踏著塵煙遠去,遼國的兩個萬騎,也就隔著山坡兩百步外列陣。
“當真是遼國皇太叔和南院大王?”那駐馬於高坡上的宋將也看清了陸子崢等人,他猛地一揮手,“快,將陸少俠等人迎上來。”
“是。”立即有一隊甲士從陣中走出,將幾人從戰馬上接下來,帶著他們來到軍陣後方。
“果真是這二人,哈哈,陸少俠,此番汝與喬大俠、慕容公子可是為我大宋立下大功。本將軍當上奏天子,為你二人請功。”楊將軍自然認得此前與自己有過交兵的南院大王耶律乙辛,至於皇太叔耶律重元,他仔細打量一番對方的穿著,也就信了個八九不離十。
“哼,姓楊的,你也別得意得太早,此次非戰之功,你我如若在沙場上交手,你也未必能勝得過我。”耶律乙辛一臉不忿地瞪著楊將軍,滿臉不甘。
“哈哈哈哈……楊某何須率軍上沙場與你交兵,如今僅僅是我大宋幾位豪傑便可將你二人生擒,耶律乙辛,看來你這位南院大王的本事也是不小啊。”
耶律乙辛氣不打一出來,掙紮幾下,卻被大宋士兵用牛筋綁得結結實實,哪裏掙脫得了,在原地扭動幾下,迴眸看著遠方的遼國騎兵,“我大遼國皇上統領數十萬鐵騎就在幾百裏外,姓楊的,倘若你今日不放了我二人,宋遼兩國便會撕毀停戰協議,再起刀兵,到時,可都是你招致而來的禍端。”
“我楊家忠心為國,用不著你在這裏無端放肆,來人,將他押下去,此外,將此事以六百裏加急,不,八百裏加急傳往汴京,此外,命隨行的軍士沿途經過鄉鎮高喊:吾大宋幾位豪傑之名,將他們的功績傳遍大江南北。”
說道此處,楊將軍看了一眼兩名老者,“敢問二位高人名諱?”
蕭遠山微微抱拳,“老夫山野粗人,不值一提。”
慕容博心中轉念一想,也是擺了擺手,“我等山間閑雲野鶴,也不圖什麽功名富貴,青史留名,此事便不必了。”
楊將軍頓時對兩人高看一眼,“二位為大宋出生入死,擒來兩名遼國宗室,竟然不圖功名利祿,來人,取皇上賞賜本將軍的金牌來。”
“此物且贈予二位,以表楊某感激之情。”
兩人不好推辭,隻能是將他遞來的兩塊金牌收下。
一行人被楊將軍請入雁門關內設宴款待,席間,鎮守雁門關的官吏也都入席與幾人相見。
陸子崢趁著酒宴如廁,耳朵微微一動,卻偶然聽見席上的幾名官員談話。
“這楊將軍竟是與江湖人士勾結,不知意欲何為啊?”
“幾人孤身入大漠,於萬軍叢中生擒遼國皇太叔和南院大王,這的確是滔天之功,但也招來了禍端,那陳戈於雁門關外的兩萬遼國鐵騎可還沒有散去。”
“的確,若是遼國借此事發難,大舉南下,我雁門關無法抵擋,到時皇上降罪,怕是我等也難辭其咎啊。”
“那這該如何是好?”
“依我之見,我們幾人不若聯名上書,將此事原原本本告知皇上,再曉以利害……”
“可如此一來,官家是否會覺得我等惜身避禍,故意推脫?”
陸子崢心中冷笑,這些家夥還當真是大宋朝廷的毒瘤。他抬腳迴到席上,不多時也看到這些文官入座,他並沒有說些什麽,大宋朝廷倚重文臣自那“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一說之後,這天下的風氣也就變了。
第二日,臨近南下之時,陸子崢且拉著楊將軍走到一側的廂房。
“臨行前,陸某有一番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楊將軍一臉狐疑,“陸少俠若有事大可直言無妨,吾軍中兒郎與汝江湖中的英雄好漢一般,行事爽快,不必扭扭捏捏。”
陸子崢指著遠處,“楊將軍可知,那幾名昨日與我等同桌而飲的大人已是準備聯名上書,上呈汴京,交代此間利害關係?”
“這又何妨,不過是那群主和的窩囊貨忌憚遼人鐵騎,不敢與之交兵罷了。”
“那楊將軍準備如何應付?”
楊將軍笑了笑,“此二人身份尊貴,倘若那遼國皇帝不將此二人要迴,怕是難以維持遼國宗室的顏麵,可此二人乃是陸少俠等人拚死從漠北草原帶來,若是就這麽給了他們,豈不是顯得我雁門關上下兩萬將士太好欺負?”
他朝陸子崢恭敬抱拳一拜,“還請陸少俠放心,此事楊某絕對不會讓爾等心血白費。”
“楊將軍保重,此去千山萬水,將軍且留步罷。”
“陸少俠保重。”
一行四人,慕容複仍然被慕容博背在身後,至於喬峰已經醒轉,昨夜也不知蕭遠山和他說了什麽,他也沒提改姓的事情,今日早起之時倒是拉著陸子崢一陣千恩萬謝。
南下,一行人在一處分叉口勒緊韁繩,將座下戰馬逼停。
“老夫需將我這兒子送迴燕子塢安葬,諸位不知意欲何為?”
“陸小子所言之事,我二人既已相信幾分,且當前往少林寺,一來蕭某想將當年之事詢問個究竟,二來嘛,則是去少林寺求援。”
陸子崢朝著兩人微微抬手一輯,“陸某還需去縹緲峰靈鷲宮一趟,去尋那靈鷲宮之主天山童姥。”
“這是為何?”喬峰雙眉微皺,“那天山童姥在江湖上的名聲可不好,此人手段狠辣,以生死符操控三十六島七十二洞的武林同道,武藝更是獨步江湖,陸兄弟不若先隨我等前往少林寺,再做打算。”
陸子崢朝著喬峰微微抱拳,“陸某自有打算,喬大哥,你迴返丐幫之後,還請傳信青城派,讓他們先將門中弟子遷移下山吧,此次邪魔出世之地,多半也在我青城山門附近。”
“如此,那喬某得盡快迴到丐幫,廣發英雄帖,召集天下武林同道共討之。”喬峰若有所思地點頭應承下來。
“喬大哥,保重。”
“蕭兄,喬幫主,陸少俠,一路保重。”
“陸兄弟,慕容前輩保重。”
各自抱拳一拜後,一行四人便分成三路,蕭遠山父子走漢中道,直接去少林寺,而慕容博則是走汴京,坐船南下,返迴燕子塢。
陸子崢奔走在關外,他此刻不便出關,隻能是繞過關塞,從五台山附近往縹緲宮而去。
“為何不揭露那慕容老兒的事情?”木牌中傳出薛晨微弱的念頭,他已經從陸子崢嘴裏得知之前那同行幾人的恩怨。
“還不到時候。”
“你是怕得知此事之後,慕容博、少林玄慈方丈、還有那西夏一品堂的葉二娘都可能會因此喪命吧。”
陸子崢沉默不語,繼續放馬奔馳,迎麵吹來的勁風將他的衣袍吹得鼓脹,沿途時而有遇上的江湖人士也會看他一眼。
“聽聞雁門關急報,我中原武林可是有幾人大出風頭。”
“哈哈,你說的是南慕容、北喬峰、中神通一行罷。”
“幾位,那南慕容北喬峰都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豪傑,卻不知那中神通又是哪一位?”岩鼓洞附近,司馬林一行人並未迴返青城山,而是接了少林寺的英雄帖,準備跟隨大批江湖人士北上雁門關助拳。而他們走了一兩月行至此處,卻是準備在這街上的酒樓叫些吃食。
“中神通?自然是那十步之內一記飛刀斬殺邪魔,於數十萬遼國鐵騎之中,當著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敢麵無懼色,朗聲報出自己姓名的陸少俠。”
周康一臉古怪,“幾位說的是那青城派“百步飛羽”陸子崢陸少俠?”
“除了青城派的陸少俠還有何人能有此武藝?此番北上,慕容公子身死,喬幫主也重傷昏迷,唯獨這位陸少俠和兩位江湖上隱居的老前輩從那數十萬遼國鐵騎中挾持遼國皇太叔和南院大王平安迴返雁門關,這等氣魄、這等武藝,可是在那些蠻子麵前大漲我中原武林的聲威。”
“請恕在下冒昧,諸位是如何知曉此事?”黃成武再次開口問道。
“哈哈,雁門關楊將軍以八百裏加急沿途命軍士高聲道出三人姓名,將此功績於各地府衙前的告示上張貼出來,此事我中原武林已經傳遍了。”
“駐守雁門關的楊將軍?可是那楊家將老太公的六子?”
那之前給眾人講解的武林人士一臉懵逼,“這位仁兄,我說了半天,你原來還未曾弄清楚來由?我大宋北疆駐守的將軍,除了那位楊六將軍,還有何人能讓我等豎起一根大拇指?”
“可惡,這些宋人自詡為忠義之輩,未曾想,也是這般出爾反爾。”
“耶律將軍,吾等該如何是好?”
“不如衝殺過去,雁門關內鎮守的宋國兵馬不多,隻是那領軍的宋將有些棘手。”
“立即派人向皇上傳訊,金帳距離此處不遠,若是皇上願率大軍壓境,我想,以宋人朝堂上那些欺軟怕硬的卵貨,應當沒有那個膽子挾持我大遼國皇室的兩位重臣。”
“是。”立即有傳令兵策馬踏著塵煙遠去,遼國的兩個萬騎,也就隔著山坡兩百步外列陣。
“當真是遼國皇太叔和南院大王?”那駐馬於高坡上的宋將也看清了陸子崢等人,他猛地一揮手,“快,將陸少俠等人迎上來。”
“是。”立即有一隊甲士從陣中走出,將幾人從戰馬上接下來,帶著他們來到軍陣後方。
“果真是這二人,哈哈,陸少俠,此番汝與喬大俠、慕容公子可是為我大宋立下大功。本將軍當上奏天子,為你二人請功。”楊將軍自然認得此前與自己有過交兵的南院大王耶律乙辛,至於皇太叔耶律重元,他仔細打量一番對方的穿著,也就信了個八九不離十。
“哼,姓楊的,你也別得意得太早,此次非戰之功,你我如若在沙場上交手,你也未必能勝得過我。”耶律乙辛一臉不忿地瞪著楊將軍,滿臉不甘。
“哈哈哈哈……楊某何須率軍上沙場與你交兵,如今僅僅是我大宋幾位豪傑便可將你二人生擒,耶律乙辛,看來你這位南院大王的本事也是不小啊。”
耶律乙辛氣不打一出來,掙紮幾下,卻被大宋士兵用牛筋綁得結結實實,哪裏掙脫得了,在原地扭動幾下,迴眸看著遠方的遼國騎兵,“我大遼國皇上統領數十萬鐵騎就在幾百裏外,姓楊的,倘若你今日不放了我二人,宋遼兩國便會撕毀停戰協議,再起刀兵,到時,可都是你招致而來的禍端。”
“我楊家忠心為國,用不著你在這裏無端放肆,來人,將他押下去,此外,將此事以六百裏加急,不,八百裏加急傳往汴京,此外,命隨行的軍士沿途經過鄉鎮高喊:吾大宋幾位豪傑之名,將他們的功績傳遍大江南北。”
說道此處,楊將軍看了一眼兩名老者,“敢問二位高人名諱?”
蕭遠山微微抱拳,“老夫山野粗人,不值一提。”
慕容博心中轉念一想,也是擺了擺手,“我等山間閑雲野鶴,也不圖什麽功名富貴,青史留名,此事便不必了。”
楊將軍頓時對兩人高看一眼,“二位為大宋出生入死,擒來兩名遼國宗室,竟然不圖功名利祿,來人,取皇上賞賜本將軍的金牌來。”
“此物且贈予二位,以表楊某感激之情。”
兩人不好推辭,隻能是將他遞來的兩塊金牌收下。
一行人被楊將軍請入雁門關內設宴款待,席間,鎮守雁門關的官吏也都入席與幾人相見。
陸子崢趁著酒宴如廁,耳朵微微一動,卻偶然聽見席上的幾名官員談話。
“這楊將軍竟是與江湖人士勾結,不知意欲何為啊?”
“幾人孤身入大漠,於萬軍叢中生擒遼國皇太叔和南院大王,這的確是滔天之功,但也招來了禍端,那陳戈於雁門關外的兩萬遼國鐵騎可還沒有散去。”
“的確,若是遼國借此事發難,大舉南下,我雁門關無法抵擋,到時皇上降罪,怕是我等也難辭其咎啊。”
“那這該如何是好?”
“依我之見,我們幾人不若聯名上書,將此事原原本本告知皇上,再曉以利害……”
“可如此一來,官家是否會覺得我等惜身避禍,故意推脫?”
陸子崢心中冷笑,這些家夥還當真是大宋朝廷的毒瘤。他抬腳迴到席上,不多時也看到這些文官入座,他並沒有說些什麽,大宋朝廷倚重文臣自那“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一說之後,這天下的風氣也就變了。
第二日,臨近南下之時,陸子崢且拉著楊將軍走到一側的廂房。
“臨行前,陸某有一番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楊將軍一臉狐疑,“陸少俠若有事大可直言無妨,吾軍中兒郎與汝江湖中的英雄好漢一般,行事爽快,不必扭扭捏捏。”
陸子崢指著遠處,“楊將軍可知,那幾名昨日與我等同桌而飲的大人已是準備聯名上書,上呈汴京,交代此間利害關係?”
“這又何妨,不過是那群主和的窩囊貨忌憚遼人鐵騎,不敢與之交兵罷了。”
“那楊將軍準備如何應付?”
楊將軍笑了笑,“此二人身份尊貴,倘若那遼國皇帝不將此二人要迴,怕是難以維持遼國宗室的顏麵,可此二人乃是陸少俠等人拚死從漠北草原帶來,若是就這麽給了他們,豈不是顯得我雁門關上下兩萬將士太好欺負?”
他朝陸子崢恭敬抱拳一拜,“還請陸少俠放心,此事楊某絕對不會讓爾等心血白費。”
“楊將軍保重,此去千山萬水,將軍且留步罷。”
“陸少俠保重。”
一行四人,慕容複仍然被慕容博背在身後,至於喬峰已經醒轉,昨夜也不知蕭遠山和他說了什麽,他也沒提改姓的事情,今日早起之時倒是拉著陸子崢一陣千恩萬謝。
南下,一行人在一處分叉口勒緊韁繩,將座下戰馬逼停。
“老夫需將我這兒子送迴燕子塢安葬,諸位不知意欲何為?”
“陸小子所言之事,我二人既已相信幾分,且當前往少林寺,一來蕭某想將當年之事詢問個究竟,二來嘛,則是去少林寺求援。”
陸子崢朝著兩人微微抬手一輯,“陸某還需去縹緲峰靈鷲宮一趟,去尋那靈鷲宮之主天山童姥。”
“這是為何?”喬峰雙眉微皺,“那天山童姥在江湖上的名聲可不好,此人手段狠辣,以生死符操控三十六島七十二洞的武林同道,武藝更是獨步江湖,陸兄弟不若先隨我等前往少林寺,再做打算。”
陸子崢朝著喬峰微微抱拳,“陸某自有打算,喬大哥,你迴返丐幫之後,還請傳信青城派,讓他們先將門中弟子遷移下山吧,此次邪魔出世之地,多半也在我青城山門附近。”
“如此,那喬某得盡快迴到丐幫,廣發英雄帖,召集天下武林同道共討之。”喬峰若有所思地點頭應承下來。
“喬大哥,保重。”
“蕭兄,喬幫主,陸少俠,一路保重。”
“陸兄弟,慕容前輩保重。”
各自抱拳一拜後,一行四人便分成三路,蕭遠山父子走漢中道,直接去少林寺,而慕容博則是走汴京,坐船南下,返迴燕子塢。
陸子崢奔走在關外,他此刻不便出關,隻能是繞過關塞,從五台山附近往縹緲宮而去。
“為何不揭露那慕容老兒的事情?”木牌中傳出薛晨微弱的念頭,他已經從陸子崢嘴裏得知之前那同行幾人的恩怨。
“還不到時候。”
“你是怕得知此事之後,慕容博、少林玄慈方丈、還有那西夏一品堂的葉二娘都可能會因此喪命吧。”
陸子崢沉默不語,繼續放馬奔馳,迎麵吹來的勁風將他的衣袍吹得鼓脹,沿途時而有遇上的江湖人士也會看他一眼。
“聽聞雁門關急報,我中原武林可是有幾人大出風頭。”
“哈哈,你說的是南慕容、北喬峰、中神通一行罷。”
“幾位,那南慕容北喬峰都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豪傑,卻不知那中神通又是哪一位?”岩鼓洞附近,司馬林一行人並未迴返青城山,而是接了少林寺的英雄帖,準備跟隨大批江湖人士北上雁門關助拳。而他們走了一兩月行至此處,卻是準備在這街上的酒樓叫些吃食。
“中神通?自然是那十步之內一記飛刀斬殺邪魔,於數十萬遼國鐵騎之中,當著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敢麵無懼色,朗聲報出自己姓名的陸少俠。”
周康一臉古怪,“幾位說的是那青城派“百步飛羽”陸子崢陸少俠?”
“除了青城派的陸少俠還有何人能有此武藝?此番北上,慕容公子身死,喬幫主也重傷昏迷,唯獨這位陸少俠和兩位江湖上隱居的老前輩從那數十萬遼國鐵騎中挾持遼國皇太叔和南院大王平安迴返雁門關,這等氣魄、這等武藝,可是在那些蠻子麵前大漲我中原武林的聲威。”
“請恕在下冒昧,諸位是如何知曉此事?”黃成武再次開口問道。
“哈哈,雁門關楊將軍以八百裏加急沿途命軍士高聲道出三人姓名,將此功績於各地府衙前的告示上張貼出來,此事我中原武林已經傳遍了。”
“駐守雁門關的楊將軍?可是那楊家將老太公的六子?”
那之前給眾人講解的武林人士一臉懵逼,“這位仁兄,我說了半天,你原來還未曾弄清楚來由?我大宋北疆駐守的將軍,除了那位楊六將軍,還有何人能讓我等豎起一根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