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占領稟丘城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 作者:鋒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57章 占領稟丘城
那些運氣好而未被大火吞噬的吳軍士卒,見勢不妙,紛紛如潮水般沿著台階衝入城內安全區,躲避那肆虐的烈焰。
大火如同狂舞的火龍,在城頭上肆虐了許久,才慢慢熄滅。待火焰退去,城頭的吳軍已所剩無幾,有的被大火燒得麵目全非,有的則在混戰中喪生,一片淒慘之景。
司馬懿見狀大喜,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與得意。
他立即下令:“趕緊吹響衝鋒號,全體衝上城頭!”
司馬昭聞言,立即揮舞起令旗,那令旗在風中獵獵作響,瞬間,號角齊鳴,戰鼓震天,震得人心神俱顫。
高台上早已等待多時、躍躍欲試的魏軍六萬將士,如同脫韁的野馬,沿著高台全速向城頭疾奔而去,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
其它三個城門的戰況與西城門也大差不差。東城門的魏延與關統二將,身先士卒,率領麾下人馬如猛虎下山般衝上了城頭。
北城門的滿寵和滿偉,南城門的文聘與文健,也都不甘示弱,紛紛率軍衝上了城頭,與吳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而負責鎮守西城門的魯淑,早已無心守城。他心知眾寡懸殊,堅守下去隻會徒增傷亡,城池遲早會陷落。
於是,他早已率領心腹將士,順著台階下到城內,來到了地道口,準備撤離稟丘城。地道內陰暗潮濕,但此刻卻是他們逃生的唯一通道。
負責鎮守另外三個城門的諸葛恪、甘瑰和周邵,也與魯淑想法一致,可謂是不謀而合。四人在地道口相遇,個個灰頭土臉,身上的鎧甲血跡斑斑,狼狽不堪。他們相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無奈與決絕。
此時,大將軍諸葛瑾和太守陳修、呂霸,已經率領麾下八萬兵馬剛從地道撤離。大都督陸遜,自覺留下來接應諸葛恪、甘瑰、魯淑和周邵等人撤離。
四將見到陸遜後,感動得一塌糊塗。他們沒想到,大都督竟然沒有舍棄他們而獨自離去,紛紛抱拳向陸遜行禮,眼中閃爍著淚光。
陸遜大手一揮,沉聲道:“諸位辛苦了,無須多禮。趕緊從地道口撤離,直奔青州而去。我相信青州的治所臨淄,一定會派人來接應你們的!時間緊迫,趕緊走!”
四將聞言,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表示感謝後,立即率領麾下的敗軍從地道口緊急撤離。
陸遜率領親衛隊撤離時,為了延緩漢魏聯軍的尾隨追趕,用石塊封住了洞口。那石塊沉甸甸的,仿佛也承載著他們心中的沉重與無奈。
司馬懿和另外三個城門的主將魏延、滿寵、文聘,趕到地道口時,早已人去樓空,地道口也被石塊堵死。司馬懿急忙下令麾下的精兵,將堵住洞口的石塊搬開,派人尾隨而去,並從地麵返迴,向司馬懿報告,方便派騎兵尾隨追趕。
待返迴的人告知,地道的出口在東城門外,敗軍留下的淩亂腳步和馬蹄印,直指青州的治所臨淄城方向。司馬懿立即派人告知鎮守大本營的燕王曹宇,請他率軍進城占領整個稟丘城,並順勢攻占整個兗州。
而司馬懿親率所有攻城的人馬,出東門後尾隨敗軍的蹤跡全速追趕而去。他們如同豺狼虎豹,誓要將吳軍趕盡殺絕。
燕王曹宇收到來人消息後,立即親率大軍進城,並順利占領稟丘的各個地方。然後貼出安民告示,宣布城內三年的賦稅減半。
百姓得知消息後,歡欣鼓舞,敲鑼打鼓地慶祝稟丘城重迴燕王的掌控,並感謝燕王的大恩大德。
安定稟丘城後,曹宇留下胡遵和夏侯衡率領五萬兵馬鎮守稟丘城。他派人上報太上皇田英,冊封胡遵為兗州刺史,夏侯衡為兗州都尉。
田英同意了曹宇的奏表,並令刺史胡遵鎮守稟丘城,同時從其它地方調派十萬兵馬給都尉夏侯衡統領,令他盡快平定兗州的各郡縣。胡遵和夏侯衡自然遵旨而行,不敢有絲毫懈怠。
曹宇安排好這一切後,率領副將曹爽、夏侯玄、曹範和龐會及麾下的五萬兵馬,從東門出發,向青州城的治所臨淄方向疾奔而去。他們如同離弦之箭,誓要追上那逃亡的吳軍。
話說大將軍諸葛瑾和太守陳修、呂霸,率領麾下八萬兵馬在前,大都督陸遜和諸葛恪、甘瑰、魯淑和周邵四位副將,率領已經傷亡過半的五萬兵馬在後,向青州治所臨淄的方向疾奔而去。
他們一路風塵仆仆,心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和對生存的渴望。
大都督司馬懿親率魏延、滿寵和文聘的四隊人馬,在後麵緊追不舍。吳軍跑在後麵的士卒,慢慢地被司馬懿的人馬追上。
他們有的跪地投降,祈求饒命;有的則因為負隅頑抗,而被就地斬殺。那血腥的場麵,如同地獄一般恐怖。
陸遜見勢不妙,令周邵和甘瑰二將率領麾下兩萬兵馬斷後。他和諸葛恪、魯淑率領三萬兵馬先行一步,避免全軍覆沒。
周邵和甘瑰雖然心有不甘,但軍令如山,兩人隻好依令而行,各率一萬兵馬,分左右行進,邊後退邊阻擊。他們拚死抵抗,隻為給主力部隊逃往青州爭取更多的時間。
諸葛瑾的八萬兵馬,經過幾天幾夜的全速潰逃,終於來到了兗州與青州的交界處。一座城池逐漸出現在眾人的眼前,且越來越清晰。
諸葛瑾急忙問身邊的人:“前麵的城池叫什麽?”
有熟識此城池的人迴答:“這是兗州與青州交界處的萊蕪城。”
諸葛瑾饑渴難耐,想進城歇息一陣,填飽肚皮再上路。
於是大手一揮,高聲道:“諸位將士們,前麵就是萊蕪城,過了萊蕪城就進入青州地界了。我們進城歇息片刻,再繼續出發。”
眾將士也都饑渴難耐、疲憊不堪,聞言後精神大振,紛紛答應一聲,然後飛馬直奔萊蕪城而去。
沒跑多遠,就遇上萊蕪城守將吳奮派來接應的偵騎隊伍。在偵騎的引領下,諸葛瑾等人快馬加鞭,順利進入了萊蕪城。
公子孫和與副將吳奮、守將薛珝,聽聞大將軍諸葛瑾和太守陳修、呂霸率領八萬兵馬來到城外,急忙召集眾將打開城門迎接。
孫和見諸葛瑾等一行人風塵仆仆、疲憊不堪、饑渴難耐的模樣,心中一陣酸楚。他立即下令大擺宴席,給諸葛瑾等人接風洗塵。那宴席上,珍饈美味應有盡有,讓人垂涎欲滴。
諸葛瑾拱手表示感謝,並告知孫和:“大都督陸遜和諸葛恪等四位副將,率領麾下的兵馬就在後麵,漢魏聯軍正緊追不舍,請公子派人趕緊接應。”
孫和聞言笑道:“既如此,大將軍,我們就來不及在城內飲宴了。我已經準備了戰船,並征集了大量的漁船。萊蕪城城池低矮,抵擋不了曹魏的五十萬兵馬進攻。不如我們趕緊上船,順流而下,直奔臨淄城而去。我們可以在船上開懷暢飲,笑談人生。”
諸葛瑾笑道:“如此甚好,恭敬不如從命。我們聽從公子的安排。”諸葛瑾雖然貴為大將軍,兵權在握,但孫和是吳主孫權的三子,深得孫權的寵愛。諸葛瑾自然會對孫和客氣,不會輕易反駁他。
孫和點點頭,立即下令:“所有人趕緊上船,帶上所有該帶的東西,順流而下,直奔臨淄城而去。”
那戰船和漁船如箭離弦,載著吳軍的希望與夢想,向青州治所臨淄城疾馳而去。
那些運氣好而未被大火吞噬的吳軍士卒,見勢不妙,紛紛如潮水般沿著台階衝入城內安全區,躲避那肆虐的烈焰。
大火如同狂舞的火龍,在城頭上肆虐了許久,才慢慢熄滅。待火焰退去,城頭的吳軍已所剩無幾,有的被大火燒得麵目全非,有的則在混戰中喪生,一片淒慘之景。
司馬懿見狀大喜,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與得意。
他立即下令:“趕緊吹響衝鋒號,全體衝上城頭!”
司馬昭聞言,立即揮舞起令旗,那令旗在風中獵獵作響,瞬間,號角齊鳴,戰鼓震天,震得人心神俱顫。
高台上早已等待多時、躍躍欲試的魏軍六萬將士,如同脫韁的野馬,沿著高台全速向城頭疾奔而去,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
其它三個城門的戰況與西城門也大差不差。東城門的魏延與關統二將,身先士卒,率領麾下人馬如猛虎下山般衝上了城頭。
北城門的滿寵和滿偉,南城門的文聘與文健,也都不甘示弱,紛紛率軍衝上了城頭,與吳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而負責鎮守西城門的魯淑,早已無心守城。他心知眾寡懸殊,堅守下去隻會徒增傷亡,城池遲早會陷落。
於是,他早已率領心腹將士,順著台階下到城內,來到了地道口,準備撤離稟丘城。地道內陰暗潮濕,但此刻卻是他們逃生的唯一通道。
負責鎮守另外三個城門的諸葛恪、甘瑰和周邵,也與魯淑想法一致,可謂是不謀而合。四人在地道口相遇,個個灰頭土臉,身上的鎧甲血跡斑斑,狼狽不堪。他們相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無奈與決絕。
此時,大將軍諸葛瑾和太守陳修、呂霸,已經率領麾下八萬兵馬剛從地道撤離。大都督陸遜,自覺留下來接應諸葛恪、甘瑰、魯淑和周邵等人撤離。
四將見到陸遜後,感動得一塌糊塗。他們沒想到,大都督竟然沒有舍棄他們而獨自離去,紛紛抱拳向陸遜行禮,眼中閃爍著淚光。
陸遜大手一揮,沉聲道:“諸位辛苦了,無須多禮。趕緊從地道口撤離,直奔青州而去。我相信青州的治所臨淄,一定會派人來接應你們的!時間緊迫,趕緊走!”
四將聞言,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表示感謝後,立即率領麾下的敗軍從地道口緊急撤離。
陸遜率領親衛隊撤離時,為了延緩漢魏聯軍的尾隨追趕,用石塊封住了洞口。那石塊沉甸甸的,仿佛也承載著他們心中的沉重與無奈。
司馬懿和另外三個城門的主將魏延、滿寵、文聘,趕到地道口時,早已人去樓空,地道口也被石塊堵死。司馬懿急忙下令麾下的精兵,將堵住洞口的石塊搬開,派人尾隨而去,並從地麵返迴,向司馬懿報告,方便派騎兵尾隨追趕。
待返迴的人告知,地道的出口在東城門外,敗軍留下的淩亂腳步和馬蹄印,直指青州的治所臨淄城方向。司馬懿立即派人告知鎮守大本營的燕王曹宇,請他率軍進城占領整個稟丘城,並順勢攻占整個兗州。
而司馬懿親率所有攻城的人馬,出東門後尾隨敗軍的蹤跡全速追趕而去。他們如同豺狼虎豹,誓要將吳軍趕盡殺絕。
燕王曹宇收到來人消息後,立即親率大軍進城,並順利占領稟丘的各個地方。然後貼出安民告示,宣布城內三年的賦稅減半。
百姓得知消息後,歡欣鼓舞,敲鑼打鼓地慶祝稟丘城重迴燕王的掌控,並感謝燕王的大恩大德。
安定稟丘城後,曹宇留下胡遵和夏侯衡率領五萬兵馬鎮守稟丘城。他派人上報太上皇田英,冊封胡遵為兗州刺史,夏侯衡為兗州都尉。
田英同意了曹宇的奏表,並令刺史胡遵鎮守稟丘城,同時從其它地方調派十萬兵馬給都尉夏侯衡統領,令他盡快平定兗州的各郡縣。胡遵和夏侯衡自然遵旨而行,不敢有絲毫懈怠。
曹宇安排好這一切後,率領副將曹爽、夏侯玄、曹範和龐會及麾下的五萬兵馬,從東門出發,向青州城的治所臨淄方向疾奔而去。他們如同離弦之箭,誓要追上那逃亡的吳軍。
話說大將軍諸葛瑾和太守陳修、呂霸,率領麾下八萬兵馬在前,大都督陸遜和諸葛恪、甘瑰、魯淑和周邵四位副將,率領已經傷亡過半的五萬兵馬在後,向青州治所臨淄的方向疾奔而去。
他們一路風塵仆仆,心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和對生存的渴望。
大都督司馬懿親率魏延、滿寵和文聘的四隊人馬,在後麵緊追不舍。吳軍跑在後麵的士卒,慢慢地被司馬懿的人馬追上。
他們有的跪地投降,祈求饒命;有的則因為負隅頑抗,而被就地斬殺。那血腥的場麵,如同地獄一般恐怖。
陸遜見勢不妙,令周邵和甘瑰二將率領麾下兩萬兵馬斷後。他和諸葛恪、魯淑率領三萬兵馬先行一步,避免全軍覆沒。
周邵和甘瑰雖然心有不甘,但軍令如山,兩人隻好依令而行,各率一萬兵馬,分左右行進,邊後退邊阻擊。他們拚死抵抗,隻為給主力部隊逃往青州爭取更多的時間。
諸葛瑾的八萬兵馬,經過幾天幾夜的全速潰逃,終於來到了兗州與青州的交界處。一座城池逐漸出現在眾人的眼前,且越來越清晰。
諸葛瑾急忙問身邊的人:“前麵的城池叫什麽?”
有熟識此城池的人迴答:“這是兗州與青州交界處的萊蕪城。”
諸葛瑾饑渴難耐,想進城歇息一陣,填飽肚皮再上路。
於是大手一揮,高聲道:“諸位將士們,前麵就是萊蕪城,過了萊蕪城就進入青州地界了。我們進城歇息片刻,再繼續出發。”
眾將士也都饑渴難耐、疲憊不堪,聞言後精神大振,紛紛答應一聲,然後飛馬直奔萊蕪城而去。
沒跑多遠,就遇上萊蕪城守將吳奮派來接應的偵騎隊伍。在偵騎的引領下,諸葛瑾等人快馬加鞭,順利進入了萊蕪城。
公子孫和與副將吳奮、守將薛珝,聽聞大將軍諸葛瑾和太守陳修、呂霸率領八萬兵馬來到城外,急忙召集眾將打開城門迎接。
孫和見諸葛瑾等一行人風塵仆仆、疲憊不堪、饑渴難耐的模樣,心中一陣酸楚。他立即下令大擺宴席,給諸葛瑾等人接風洗塵。那宴席上,珍饈美味應有盡有,讓人垂涎欲滴。
諸葛瑾拱手表示感謝,並告知孫和:“大都督陸遜和諸葛恪等四位副將,率領麾下的兵馬就在後麵,漢魏聯軍正緊追不舍,請公子派人趕緊接應。”
孫和聞言笑道:“既如此,大將軍,我們就來不及在城內飲宴了。我已經準備了戰船,並征集了大量的漁船。萊蕪城城池低矮,抵擋不了曹魏的五十萬兵馬進攻。不如我們趕緊上船,順流而下,直奔臨淄城而去。我們可以在船上開懷暢飲,笑談人生。”
諸葛瑾笑道:“如此甚好,恭敬不如從命。我們聽從公子的安排。”諸葛瑾雖然貴為大將軍,兵權在握,但孫和是吳主孫權的三子,深得孫權的寵愛。諸葛瑾自然會對孫和客氣,不會輕易反駁他。
孫和點點頭,立即下令:“所有人趕緊上船,帶上所有該帶的東西,順流而下,直奔臨淄城而去。”
那戰船和漁船如箭離弦,載著吳軍的希望與夢想,向青州治所臨淄城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