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函穀關燕王曹宇的府邸內燈火通明,一場關乎魏國命運的會議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主位之上,曹宇的麵容凝重,他的眼神在每一位將領的臉上掃過,仿佛在尋找那一絲能夠扭轉乾坤的靈光。


    左邊的大都督司馬懿,雖敗不餒,但眉宇間仍難掩沮喪之色;右邊的冠軍將軍文欽,則是一臉堅毅,他深知,此刻的他們必須團結一致,方能共度難關。


    “我們曾在北山高道設下天羅地網,意圖給予蜀軍致命一擊,卻未料到諸葛孔明竟能如此洞察先機,使我軍陷入絕境。”曹宇的聲音沉重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敲打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如今,我們撤迴函穀關的人馬僅餘四萬,加之文將軍的十萬大軍,共計十四萬,而敵軍卻有二十幾萬之眾,各位可有良策破敵?”


    議事廳內陷入了一片沉寂,隻有偶爾傳來的燭火劈啪聲,顯得格外刺耳。眾將麵麵相覷,各自心中都翻江倒海。


    迴想起與蜀軍交戰的一幕幕,從雍涼二州的遼闊戰場到潼關前後的生死較量,每一次交鋒都充滿了血與淚的教訓,讓他們對那位足智多謀的諸葛孔明以及勇猛無敵的田英充滿了敬畏與忌憚。


    司馬懿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沮喪:“蜀軍又故伎重演,在關外修築柵欄和高台,一旦完工,我軍如何抵擋?再說了,賊兵勢大,我軍兵力不足,難以正麵抗衡,唯有向天子求援,方為上策。”


    此言一出,廳內頓時響起了一片附和聲。


    文欽聞言,也點了點頭,表示讚同。他知道,此時的他們確實需要更多的援軍來增強實力,以對抗強大的蜀軍。


    而曹宇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沉聲下令,由徐蓋率領一百精騎,攜帶求援信日夜兼程趕往洛陽,請求天子發兵救援。


    洛陽城皇宮內的太極殿上,氣氛凝重而壓抑。


    魏明帝曹睿端坐在龍椅上,鐵青著臉,手中緊握著燕王曹宇的求援信,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與不甘。


    文武百官站立於台階之下,個個低垂著頭,無人敢言語,生怕觸怒了這位憤怒的帝王。


    大殿正中跪著燕王曹宇的使者徐蓋,麵露驚恐之色。


    “豈有此理!我任命司馬懿為雍涼二州的大都督,統領四十萬大軍,抵擋諸葛亮的十萬人馬。”


    “沒成想司馬懿一敗再敗,首敗街亭,次失涼州,再丟長安,接著潼關失守,如今蜀軍已經兵臨函穀關下,一旦函穀關失守,蜀軍立即就要兵臨洛陽,諸位愛卿,我們該怎麽辦?”曹睿越說越來氣。


    年邁的尚書令陳群顫巍巍地出列,拱手道:“陛下,事已至此,我們隻有趕緊想辦法應對才行。老臣思慮再三,目前魏國各州郡的兵力早已抽調一空,各州都隻留下三萬兵馬守住治所。唯有拆東牆補西牆才行。”


    “如何拆東牆補西牆?”


    “陛下,我們魏國原本有十個州,吳國三個州,蜀國一個州,如今雍涼二州落入蜀國之手,徐州落入吳國之手,我們隻剩下七個州,分別是司州、並州、幽州、冀州、青州、兗州和豫州。”


    “其中蜀軍當前的目標是攻打司州,吳軍當前的目標是攻打青州,因此這兩個州的兵馬不能抽調。”


    魏明帝曹睿頷首表示讚同。


    “剩餘五個州,各抽調二萬人馬,交給徐蓋將領統領,再讓這五個州的州牧新招兩萬人,一萬老兵訓練兩萬新兵,湊足三萬兵馬守城,不就結了。”


    “好,就依陳愛卿此計。”曹睿大喜道。


    然而,就在此時,散騎常侍蔣濟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建議我魏國遷都至許昌。”


    “為何?”曹睿皺眉問道。


    “陛下,蜀漢丞相諸葛亮和驃騎將軍田英一文一武,配合得天衣無縫,無人能敵,對於堅城,其修築柵欄和高台之法,深得《孫子兵法》的精髓,可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老臣沒猜錯,函穀關也堅持不了多久,一旦函穀關失守,蜀軍兵臨洛陽城下,一旦重重圍困洛陽城,陛下想遷都都來不及了啊!”


    文武群臣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曹睿沉吟片刻後,終於下定決心,沉聲道:“蔣愛卿所言甚是,目前蜀軍正在函穀關外修築柵欄和高台,預計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


    “我們立即遷都去許昌,好好利用這三個月時間,將洛陽城的有用之物全部運往許都,以備不時之需。”


    文武群臣紛紛拱手附和。


    隨著曹睿的一聲令下,魏國上下頓時忙碌起來。


    無數車輛馬匹穿梭於洛陽與許昌之間,將皇宮中的珍寶、典籍以及重要官員與家眷一一運往新都許昌。


    洛陽城內,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仿佛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巨變做著最後的準備。遷都的命令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席卷了整個城池,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緊迫與忙碌的氣息。


    皇宮內,宮女太監們匆匆穿梭,將一件件珍貴的瓷器、書畫、玉器小心翼翼地打包,貼上標簽,再搬上早已準備好的馬車。


    這些不僅僅是物品,更是魏國數百年曆史與文化的見證,每一件都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傳說。


    官員們也紛紛開始收拾行裝,他們知道,這一去,或許就再也無法迴到這個熟悉的地方。


    有的官員麵帶不舍,迴頭望向那座巍峨的宮殿,心中五味雜陳;有的則目光堅定,他們相信,隻要魏國還在,無論遷往何處,都能重振旗鼓,再創輝煌。


    在遷都的大軍中,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那就是由工匠和技師組成的建築隊伍。他們不僅要搬運建築材料和工具,還要在許都修繕皇宮、衙署和民居,確保魏國的統治機構能夠迅速恢複正常運轉。


    這些工匠們技藝高超,經驗豐富,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因此個個精神抖擻,全力以赴。


    與此同時,許都城也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城牆被加固加高,城門被重新修繕,城內道路被拓寬整修,以便容納即將到來的大量人口和物資。


    市集中,商人們忙碌地進貨出貨,囤積糧食和日用品;客棧裏,客房早已被預訂一空,等待著來自洛陽的旅人。整個許都城仿佛一夜之間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然而,在遷都的背後,也隱藏著無數的辛酸與犧牲。許多百姓因為戰亂和遷徙而失去了家園和親人;許多士兵因為長途跋涉和連續作戰而疲憊不堪;許多官員因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同僚而感到孤獨與無助。


    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選擇默默地承受一切,因為他們知道,隻有團結一心,才能戰勝強敵,守護家園。


    隨著遷都的進程不斷推進,洛陽城逐漸變得空曠而寂靜。那些曾經熱鬧的街道、繁華的市集、輝煌的宮殿都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喧囂與繁華。


    然而,在這份寂靜之中,卻蘊含著一種更加深沉而堅定的力量——那是魏國人民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那是他們麵對困難與挑戰時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勇氣。


    終於,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最後一輛馬車緩緩駛出了洛陽城的城門。它載著魏國最後的希望與夢想,踏上了前往許都的征途。


    而在這輛馬車的背後,是無數魏國人民的目送與祝福。他們相信,無論未來道路多麽艱難坎坷,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就一定還有機會重新振興魏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鋒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鋒陳並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