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義經,瀛洲傳奇英雄,平安時代末期的名將。出身於河內源氏的武士,家係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內源氏的棟梁源賴信的後代。為源義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
源義經之父源義朝在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後,便在源義經在七歲時將他送到京都鞍馬寺學習,改名遮那王。之後投奔奧州,受到奧州藤原氏當主藤原秀衡的庇護。承治四年,源義經與同父異母的兄長源賴朝一齊舉兵討伐平家,在著名的戰役源平合戰中戰功彪炳,威名顯赫。但也因功高震主為源賴朝所猜忌,最終兄弟反目成仇。源賴朝得到後白河法皇的院宣後,在全國發布通緝命令追捕源義經。源義經在走投無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藤原秀衡死後,其子藤原泰衡開始排擠義經。文治五年,源賴朝親自率兵討伐平泉。迫於源賴朝之壓力,藤原泰衡把槍口轉向了源義經。源義經最後在衣川館自盡。
源義經為瀛洲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在許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義經。
源義經出身於名門河內源氏,幼名“牛若丸”或稱“牛若”,為源氏領袖源義朝的第九子。其母親常盤原為近衛天皇中宮九條院的侍婢,以千中選一的美貌著稱,後來成為源義朝的側室。
牛若誕生後不久,父親源義朝即於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隨後於逃亡途中,於尾張遇害,一族亦非死即逃。母親常盤帶著牛若及兩名同母兄今若、乙若逃往大和山中。不久常盤的生母被平家逮捕,常盤隻好攜子自首。平清盛因貪戀常盤的美色,遂納常盤為妾,並赦免常盤生母及牛若兄弟等四人。
數年後,常盤又被嫁給公家貴族藤原氏的一條長成,而牛若在長寬二年(1165年)七歲時被送到鞍馬寺(京都市左京區)學習。之後由一位稱為聖門坊的僧侶處得知自己的身世。
傳說某夜,牛若偷溜出寺,在僧正穀遇到武藝高強的“烏天狗”,後來牛若便常常夜遁至天狗處學習武藝。住持東光坊某日發現牛若不但夜遁習藝而且圖謀打倒平家後大驚失色,雖欲強迫牛若出家,但牛若不肯,最後姑且先起法名為“遮那王”,命牛若靜心學習,忘卻俗世。
傳聞遮那王仁安四年十一歲時的某日,在迴寺的路上,途經五條大橋時,遇見一位稱為武藏坊弁慶的武勇僧侶攔路。弁慶當時在該地進行“刀狩”,隻要看上往來武士身上的太刀便要求比武,在遇到遮那王之前已經強奪了999把太刀。弁慶看上了遮那王身上所配之黃金寶刀,故技重施,豈料遮那王武藝高強,身輕如燕,弁慶雖然武勇縱橫,但卻處處受製,攻而屢挫。以柔克剛的遮那王讓膂力過人且一向仗恃剛勇的弁慶敗得口服心服,從此弁慶便跟隨在遮那王左右,成為日後遮那王最親密的家臣之一。
源義經是平安時代末期最著名的將領,也是他一手結束了源平合戰這個巨大的亂世時代,為瀛洲帶來了和平。雖然一直到最後,源義經也沒有落到個好下場,但是這絲毫不妨礙源義經的盛名。實際上,在平安時代的瀛洲曆史人物當中,能夠比擬安倍晴明的,就隻有源義經了。雖然算上傳說人物,如酒吞童子、大天狗、源賴光等人都算是非常著名的人物,隻不過在人類的意識形態中,他們三位都是虛構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源義經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
不過任何曆史人物和事件結合到隱藏在黑暗中的夜守界,概念就會出現不同,比如安倍晴明和酒吞童子的矛盾與仇恨,還有源賴光率領賴光四天王誅殺酒吞童子的典故,乃至幾十年後玉藻前魅惑鳥羽天皇、崇德天皇(大天狗)誅殺玉藻前、源平合戰爆發等事件,都與記載中的瀛洲曆史有著巨大的出入。
不過源義經卻是少有的意外。
首先就是源義經那一身的武藝,出處確實不明,他所去的鞍馬寺本身是一座很純粹的佛學寺廟,就算真的學了一身本事,也僅僅是佛門的咒法,並不是武技。而源義經已經不僅僅是武藝高強了,在許多的文獻描述中,源義經在與人戰鬥時,高大修長的身體宛如一隻雨燕那樣輕盈靈動,而且招式之間有許多近似於飛翔、展翅的動作,這與任何已知的人類體術都不同。而傳說中,源義經的武技師承自一名武藝高強的烏天狗(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在瀛洲,天狗被粗分為三個等級,最強的便是大天狗,如崇德天皇、八大天狗就都是大天狗;第二等的便是天狗,這類天狗和大天狗沒有外貌上的區別,但是資質要弱得多,所以達成的成就極其有限;最弱的便是次等天狗,如鴉天狗、烏天狗、薊天狗都屬於此類),實際上烏天狗這種妖怪的實力通常都不會太強,但是它們的武技確實也和源義經表現出來的武技近似,這一點就十分令人玩味了。能教導出源義經的烏天狗,本身卻在瀛洲的曆史傳說中寂寂無名,這就讓人覺得異常詭異。
其次就是源義經所收服的家臣,後世強大的僧兵——武藏坊弁慶。在瀛洲,“坊”是用來專指僧侶修業的居所的,譬如著名的青田坊、黑田訪,就是專指在青色或黑色的田野間修行的僧人,而像是海坊主、青坊主這類的妖怪,則是一間寺廟的住持一類的角色。所以武藏坊弁慶的名字,象征的,就是他所修業的那間寺廟——武藏寺。可有趣的是,在瀛洲的曆史上,根本沒有存在過這樣一間寺廟,武藏坊弁慶的出身和他那一身如同地獄惡鬼一樣的武藝,就像是源義經的武藝一樣,是一個巨大的謎團,而偏偏就是這樣的人,卻成為了源義經的家臣,由此可見,源義經身上究竟藏著多少古怪。
(本章完)
源義經之父源義朝在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後,便在源義經在七歲時將他送到京都鞍馬寺學習,改名遮那王。之後投奔奧州,受到奧州藤原氏當主藤原秀衡的庇護。承治四年,源義經與同父異母的兄長源賴朝一齊舉兵討伐平家,在著名的戰役源平合戰中戰功彪炳,威名顯赫。但也因功高震主為源賴朝所猜忌,最終兄弟反目成仇。源賴朝得到後白河法皇的院宣後,在全國發布通緝命令追捕源義經。源義經在走投無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藤原秀衡死後,其子藤原泰衡開始排擠義經。文治五年,源賴朝親自率兵討伐平泉。迫於源賴朝之壓力,藤原泰衡把槍口轉向了源義經。源義經最後在衣川館自盡。
源義經為瀛洲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在許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義經。
源義經出身於名門河內源氏,幼名“牛若丸”或稱“牛若”,為源氏領袖源義朝的第九子。其母親常盤原為近衛天皇中宮九條院的侍婢,以千中選一的美貌著稱,後來成為源義朝的側室。
牛若誕生後不久,父親源義朝即於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隨後於逃亡途中,於尾張遇害,一族亦非死即逃。母親常盤帶著牛若及兩名同母兄今若、乙若逃往大和山中。不久常盤的生母被平家逮捕,常盤隻好攜子自首。平清盛因貪戀常盤的美色,遂納常盤為妾,並赦免常盤生母及牛若兄弟等四人。
數年後,常盤又被嫁給公家貴族藤原氏的一條長成,而牛若在長寬二年(1165年)七歲時被送到鞍馬寺(京都市左京區)學習。之後由一位稱為聖門坊的僧侶處得知自己的身世。
傳說某夜,牛若偷溜出寺,在僧正穀遇到武藝高強的“烏天狗”,後來牛若便常常夜遁至天狗處學習武藝。住持東光坊某日發現牛若不但夜遁習藝而且圖謀打倒平家後大驚失色,雖欲強迫牛若出家,但牛若不肯,最後姑且先起法名為“遮那王”,命牛若靜心學習,忘卻俗世。
傳聞遮那王仁安四年十一歲時的某日,在迴寺的路上,途經五條大橋時,遇見一位稱為武藏坊弁慶的武勇僧侶攔路。弁慶當時在該地進行“刀狩”,隻要看上往來武士身上的太刀便要求比武,在遇到遮那王之前已經強奪了999把太刀。弁慶看上了遮那王身上所配之黃金寶刀,故技重施,豈料遮那王武藝高強,身輕如燕,弁慶雖然武勇縱橫,但卻處處受製,攻而屢挫。以柔克剛的遮那王讓膂力過人且一向仗恃剛勇的弁慶敗得口服心服,從此弁慶便跟隨在遮那王左右,成為日後遮那王最親密的家臣之一。
源義經是平安時代末期最著名的將領,也是他一手結束了源平合戰這個巨大的亂世時代,為瀛洲帶來了和平。雖然一直到最後,源義經也沒有落到個好下場,但是這絲毫不妨礙源義經的盛名。實際上,在平安時代的瀛洲曆史人物當中,能夠比擬安倍晴明的,就隻有源義經了。雖然算上傳說人物,如酒吞童子、大天狗、源賴光等人都算是非常著名的人物,隻不過在人類的意識形態中,他們三位都是虛構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源義經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
不過任何曆史人物和事件結合到隱藏在黑暗中的夜守界,概念就會出現不同,比如安倍晴明和酒吞童子的矛盾與仇恨,還有源賴光率領賴光四天王誅殺酒吞童子的典故,乃至幾十年後玉藻前魅惑鳥羽天皇、崇德天皇(大天狗)誅殺玉藻前、源平合戰爆發等事件,都與記載中的瀛洲曆史有著巨大的出入。
不過源義經卻是少有的意外。
首先就是源義經那一身的武藝,出處確實不明,他所去的鞍馬寺本身是一座很純粹的佛學寺廟,就算真的學了一身本事,也僅僅是佛門的咒法,並不是武技。而源義經已經不僅僅是武藝高強了,在許多的文獻描述中,源義經在與人戰鬥時,高大修長的身體宛如一隻雨燕那樣輕盈靈動,而且招式之間有許多近似於飛翔、展翅的動作,這與任何已知的人類體術都不同。而傳說中,源義經的武技師承自一名武藝高強的烏天狗(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在瀛洲,天狗被粗分為三個等級,最強的便是大天狗,如崇德天皇、八大天狗就都是大天狗;第二等的便是天狗,這類天狗和大天狗沒有外貌上的區別,但是資質要弱得多,所以達成的成就極其有限;最弱的便是次等天狗,如鴉天狗、烏天狗、薊天狗都屬於此類),實際上烏天狗這種妖怪的實力通常都不會太強,但是它們的武技確實也和源義經表現出來的武技近似,這一點就十分令人玩味了。能教導出源義經的烏天狗,本身卻在瀛洲的曆史傳說中寂寂無名,這就讓人覺得異常詭異。
其次就是源義經所收服的家臣,後世強大的僧兵——武藏坊弁慶。在瀛洲,“坊”是用來專指僧侶修業的居所的,譬如著名的青田坊、黑田訪,就是專指在青色或黑色的田野間修行的僧人,而像是海坊主、青坊主這類的妖怪,則是一間寺廟的住持一類的角色。所以武藏坊弁慶的名字,象征的,就是他所修業的那間寺廟——武藏寺。可有趣的是,在瀛洲的曆史上,根本沒有存在過這樣一間寺廟,武藏坊弁慶的出身和他那一身如同地獄惡鬼一樣的武藝,就像是源義經的武藝一樣,是一個巨大的謎團,而偏偏就是這樣的人,卻成為了源義經的家臣,由此可見,源義經身上究竟藏著多少古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