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嫁女與嫁妹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阿瞞女兒挺多的,但大部分都便宜了獻帝。
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
畢竟跟曹昂同一個媽的長女清河公主嫁給了夏侯楙。
秦宜祿的老婆杜夫人生的金鄉公主,嫁給了尹夫人帶過來的拖油瓶何晏。
尹夫人曾經是何進的兒媳婦,所以何晏是何進的孫子。
尹夫人生的安陽公主,則嫁給了荀彧的兒子荀惲。
但大抵是懶得為女兒的婚事操心,曆史上阿瞞給獻帝後宮塞了自己的七個女兒。
除了後來接替伏壽被立為皇後的曹節,還有曹術、曹叡、曹華、曹憲等等。
不過被庚哥這麽瞎勾八一折騰,杜夫人跟秦宜祿好生生的帶著兒子秦朗過著日子。
尹夫人也在何太後的庇佑下,帶著何晏於京師寡居,並未改嫁。
阿瞞的人妻陣容痛失兩枚重要成員。
而且沒了獻帝這個女兒接收器,他還不得不為自己女兒們的婚事犯愁。
不光是獻帝,何晏跟荀惲也沒機會娶阿瞞的女兒們了。
所以庚哥穿越帶來的最大影響,其實是成為了阿瞞的女婿收割器。
而現在,小鹹魚西河郡王劉高就成為了他叔父現任弘農郡王劉協的接盤俠,被阿瞞送女兒了。
安陽公主和金鄉公主的媽都沒跟阿瞞扯上關係,這倆沒了,阿瞞也沒閑著,這就導致曹節早出生了幾年。
被阿瞞送來京師謀為西河郡王側妃的就是曹節。
畢竟他正室丁夫人並無所出,清河早嫁,女兒中最聰慧且年齡合適的就隻有卞夫人所出的曹節了。
卞夫人娼家出身,與家人都是從事音樂歌舞的樂人,有這個媽的基因,曹節多少能有些爭寵的本錢。
被送過來向永安縣主求親的兒子,卻是曹植。
這個兒子少年早慧,據說十歲餘便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援筆立成文,深受阿瞞寵愛。
有長子曹昂在,曹植想承嗣那是沒有機會的。
那不如就送出去尚公主,在阿瞞看來自己這個兒子配公主也是配得起的。
郭嘉帶著曹植曹節兄妹倆就朝洛陽出發了。
沒提前跟庚哥這邊打招唿,準備來了再說。
雖說這倆都是庶出,但丁夫人無所出,曹昂和清河雖然是她親自帶大的,也不是嫡子嫡女。
阿瞞就沒有嫡子嫡女,因為卞夫人受寵愛,這倆身份也不算低了。
程昱算計的比較賊。
他準備到了之後直接送曹節給西河郡王,嘴上說是奉女為婢服侍皇室,這你也沒法兒拒絕。
看在阿瞞的麵子上,多少都會給個側室的身份,不可能真拿阿瞞的女兒當奴婢使喚。
據說西河郡王與永安縣主兄妹感情是極好的。
如果曹節能幫曹植吹吹枕頭風,曹植自己再在京師博一些文名,再向永安縣主求親,應該就能成了。
所以庚哥渾然不覺的時候,在一大堆人的幫忙下,曹黃毛騎著他的鬼火,就朝庚哥的寶貝女兒小土菲進發了。
防不勝防這屬於是。
這事兒阿瞞這邊雖然行動快,但也不是一點風聲都沒傳出來。
畢竟有人對這事兒敏感著呢。
敏感的是江東這邊的人。
孫淩澤跟東吳使團是一起進的京師,這會兒已經在籌備大婚了。
畢竟是皇子娶正妃,各種儀式準備起來比較複雜,估計正式迎娶要到半年後了。
這一年孫淩澤都十八了,在這個年代屬於絕對的老姑娘。
要按照規矩,她這年歲還沒出嫁是要被罰翻倍人頭稅的。
不過他們家是江東老大,誰敢罰他們?
孫淩澤的婚事一直也是吳夫人心頭的一塊心病。
《三國誌》中記載武烈皇後卒於建安七年(202),《誌林》中記載武烈皇後卒於建安十二年(207)。
卒於建安七年或者說庚始九年更靠譜一點。
不然有親媽操持著,孫淩澤或者說孫尚香不可能到十八還沒嫁。
庚始九年孫小姑娘才十一,可能還沒來得及為她選婿。
不管卒於哪一年,反正這會兒吳夫人已經亡故了。
臨死前她是握著二謀的手托付過的,要他為妹妹擇一房佳婿。
吳夫人可不是個普通的女人。
據《江陰吳統宗源流考》,吳夫人是春秋時期吳國第一位國王壽夢第四子季劄的直係後代。
他們本應為姬姓,吳國被越國滅亡後,改以國號“吳”為姓。
季劄雖然兩度將吳國王位讓出,但他的子孫繁衍發達,各支族一直為吳越貴姓。
可以說不管孫堅門第再低,有這個媽,孫策統領江東就存在一定的法理基礎。
雖然是被孫堅強娶的,但看吳夫人當時跟她那幫親戚說的話都能看出來,這是一個非常懂得審時度勢的女人。
“何愛一女而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
你們都知道這哥們兒名聲不好,他手握兵權,拒絕他求婚怎麽可能不為吳姓惹上禍事?
我不如就嫁過去賭一把,如果他對我不好那也隻能是我的命該如此了。
她賭贏了。
曆史隻記載了孫堅的成就,卻很少提及吳夫人背後做的事。
但到兒子那一代的時候,吳夫人的相關記載就開始豐富起來。
孫策平定江東時,受吳夫人禮賢下士的影響,優遇士人,開啟了孫吳的“江東化”進程。
孫策遇刺身亡後,吳夫人更是出麵籠絡流寓人士代表,以輔佐孫權。
建安七年(202年),阿瞞命孫權“質任子”,吳夫人明確表示“遂不送質”。
這女人有膽識,能決斷,是小狸花平定江東和二謀當政前期諸多軍政問題的定議者。
那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包括老狸花孫堅的崛起在內,其實一直都有吳夫人的背後操盤?
不然大小狸花那樣剛猛狠戾的肌肉腦袋,未必能單憑借武力而崛起。
“遂不送質”這一戰略選擇,不僅使孫氏政權免於為阿瞞附庸,更可能安撫了二兒子心頭的創傷。
對這樣一個媽臨死前交代的事情,二謀怎麽可能敢不上心?
但是吧,他這位“頗有父兄之風”的小妹,婚事還真不好解決。
脾氣本來就不好,普通人她看不上,二謀也不敢勉強。
就這麽一直耽誤下來了。
嫁妹於備崽兒,很可能是孫淩澤自己的選擇。
當然不是看上備崽兒這麽個年逾半百的“英雄人物”。
十有八九是小女孩對母親的崇拜,想做她媽那樣的女人。
隻可惜備崽兒這樣的梟雄,哪裏是大小狸花父子那樣會被親情左右的柔情鐵漢。
小姑娘操盤未果,遂迴了江東。
這一曆史中,西河郡王選妃的時候,二謀把自己這個小妹的名字送上去,本來也隻是存萬一之念。
如果沒選上,估計還是會跟備崽兒聯姻,畢竟姑娘歲數到這兒了。
能為一方割據的正妻,也算是一門好親事了。
沒想到卻被庚哥選上了。
孫淩澤自己都沒想到。
一路又是興奮又是忐忑的到了京師,卻沒想到自己還沒成婚,就已經有人想挖自己牆角了。
(感謝白馬義從同學的3個愛電,感謝兩隻劃水魚同學的3個愛電,感謝潛水窺屏同學的愛電,感謝每一位朋友的點擊閱讀章評書評和評分,愛你們喲)
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
畢竟跟曹昂同一個媽的長女清河公主嫁給了夏侯楙。
秦宜祿的老婆杜夫人生的金鄉公主,嫁給了尹夫人帶過來的拖油瓶何晏。
尹夫人曾經是何進的兒媳婦,所以何晏是何進的孫子。
尹夫人生的安陽公主,則嫁給了荀彧的兒子荀惲。
但大抵是懶得為女兒的婚事操心,曆史上阿瞞給獻帝後宮塞了自己的七個女兒。
除了後來接替伏壽被立為皇後的曹節,還有曹術、曹叡、曹華、曹憲等等。
不過被庚哥這麽瞎勾八一折騰,杜夫人跟秦宜祿好生生的帶著兒子秦朗過著日子。
尹夫人也在何太後的庇佑下,帶著何晏於京師寡居,並未改嫁。
阿瞞的人妻陣容痛失兩枚重要成員。
而且沒了獻帝這個女兒接收器,他還不得不為自己女兒們的婚事犯愁。
不光是獻帝,何晏跟荀惲也沒機會娶阿瞞的女兒們了。
所以庚哥穿越帶來的最大影響,其實是成為了阿瞞的女婿收割器。
而現在,小鹹魚西河郡王劉高就成為了他叔父現任弘農郡王劉協的接盤俠,被阿瞞送女兒了。
安陽公主和金鄉公主的媽都沒跟阿瞞扯上關係,這倆沒了,阿瞞也沒閑著,這就導致曹節早出生了幾年。
被阿瞞送來京師謀為西河郡王側妃的就是曹節。
畢竟他正室丁夫人並無所出,清河早嫁,女兒中最聰慧且年齡合適的就隻有卞夫人所出的曹節了。
卞夫人娼家出身,與家人都是從事音樂歌舞的樂人,有這個媽的基因,曹節多少能有些爭寵的本錢。
被送過來向永安縣主求親的兒子,卻是曹植。
這個兒子少年早慧,據說十歲餘便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援筆立成文,深受阿瞞寵愛。
有長子曹昂在,曹植想承嗣那是沒有機會的。
那不如就送出去尚公主,在阿瞞看來自己這個兒子配公主也是配得起的。
郭嘉帶著曹植曹節兄妹倆就朝洛陽出發了。
沒提前跟庚哥這邊打招唿,準備來了再說。
雖說這倆都是庶出,但丁夫人無所出,曹昂和清河雖然是她親自帶大的,也不是嫡子嫡女。
阿瞞就沒有嫡子嫡女,因為卞夫人受寵愛,這倆身份也不算低了。
程昱算計的比較賊。
他準備到了之後直接送曹節給西河郡王,嘴上說是奉女為婢服侍皇室,這你也沒法兒拒絕。
看在阿瞞的麵子上,多少都會給個側室的身份,不可能真拿阿瞞的女兒當奴婢使喚。
據說西河郡王與永安縣主兄妹感情是極好的。
如果曹節能幫曹植吹吹枕頭風,曹植自己再在京師博一些文名,再向永安縣主求親,應該就能成了。
所以庚哥渾然不覺的時候,在一大堆人的幫忙下,曹黃毛騎著他的鬼火,就朝庚哥的寶貝女兒小土菲進發了。
防不勝防這屬於是。
這事兒阿瞞這邊雖然行動快,但也不是一點風聲都沒傳出來。
畢竟有人對這事兒敏感著呢。
敏感的是江東這邊的人。
孫淩澤跟東吳使團是一起進的京師,這會兒已經在籌備大婚了。
畢竟是皇子娶正妃,各種儀式準備起來比較複雜,估計正式迎娶要到半年後了。
這一年孫淩澤都十八了,在這個年代屬於絕對的老姑娘。
要按照規矩,她這年歲還沒出嫁是要被罰翻倍人頭稅的。
不過他們家是江東老大,誰敢罰他們?
孫淩澤的婚事一直也是吳夫人心頭的一塊心病。
《三國誌》中記載武烈皇後卒於建安七年(202),《誌林》中記載武烈皇後卒於建安十二年(207)。
卒於建安七年或者說庚始九年更靠譜一點。
不然有親媽操持著,孫淩澤或者說孫尚香不可能到十八還沒嫁。
庚始九年孫小姑娘才十一,可能還沒來得及為她選婿。
不管卒於哪一年,反正這會兒吳夫人已經亡故了。
臨死前她是握著二謀的手托付過的,要他為妹妹擇一房佳婿。
吳夫人可不是個普通的女人。
據《江陰吳統宗源流考》,吳夫人是春秋時期吳國第一位國王壽夢第四子季劄的直係後代。
他們本應為姬姓,吳國被越國滅亡後,改以國號“吳”為姓。
季劄雖然兩度將吳國王位讓出,但他的子孫繁衍發達,各支族一直為吳越貴姓。
可以說不管孫堅門第再低,有這個媽,孫策統領江東就存在一定的法理基礎。
雖然是被孫堅強娶的,但看吳夫人當時跟她那幫親戚說的話都能看出來,這是一個非常懂得審時度勢的女人。
“何愛一女而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
你們都知道這哥們兒名聲不好,他手握兵權,拒絕他求婚怎麽可能不為吳姓惹上禍事?
我不如就嫁過去賭一把,如果他對我不好那也隻能是我的命該如此了。
她賭贏了。
曆史隻記載了孫堅的成就,卻很少提及吳夫人背後做的事。
但到兒子那一代的時候,吳夫人的相關記載就開始豐富起來。
孫策平定江東時,受吳夫人禮賢下士的影響,優遇士人,開啟了孫吳的“江東化”進程。
孫策遇刺身亡後,吳夫人更是出麵籠絡流寓人士代表,以輔佐孫權。
建安七年(202年),阿瞞命孫權“質任子”,吳夫人明確表示“遂不送質”。
這女人有膽識,能決斷,是小狸花平定江東和二謀當政前期諸多軍政問題的定議者。
那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包括老狸花孫堅的崛起在內,其實一直都有吳夫人的背後操盤?
不然大小狸花那樣剛猛狠戾的肌肉腦袋,未必能單憑借武力而崛起。
“遂不送質”這一戰略選擇,不僅使孫氏政權免於為阿瞞附庸,更可能安撫了二兒子心頭的創傷。
對這樣一個媽臨死前交代的事情,二謀怎麽可能敢不上心?
但是吧,他這位“頗有父兄之風”的小妹,婚事還真不好解決。
脾氣本來就不好,普通人她看不上,二謀也不敢勉強。
就這麽一直耽誤下來了。
嫁妹於備崽兒,很可能是孫淩澤自己的選擇。
當然不是看上備崽兒這麽個年逾半百的“英雄人物”。
十有八九是小女孩對母親的崇拜,想做她媽那樣的女人。
隻可惜備崽兒這樣的梟雄,哪裏是大小狸花父子那樣會被親情左右的柔情鐵漢。
小姑娘操盤未果,遂迴了江東。
這一曆史中,西河郡王選妃的時候,二謀把自己這個小妹的名字送上去,本來也隻是存萬一之念。
如果沒選上,估計還是會跟備崽兒聯姻,畢竟姑娘歲數到這兒了。
能為一方割據的正妻,也算是一門好親事了。
沒想到卻被庚哥選上了。
孫淩澤自己都沒想到。
一路又是興奮又是忐忑的到了京師,卻沒想到自己還沒成婚,就已經有人想挖自己牆角了。
(感謝白馬義從同學的3個愛電,感謝兩隻劃水魚同學的3個愛電,感謝潛水窺屏同學的愛電,感謝每一位朋友的點擊閱讀章評書評和評分,愛你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