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嚇退千軍萬馬,想想的確很帶感。


    其實是有前提的。


    橋都拆了,為什麽還要喊一嗓子呢?


    說明沒了橋,敵軍應該還可以牽馬泅水或者跨馬渡水而過。


    所以三爺才需要喊那一嗓子。


    岸上有人等著截殺你們呢!


    你下馬渡水過來了,勞資居高臨下一矛就能攮死你。


    其實他人少,曹兵人多。


    如果曹軍亡命衝過來,死上一些也是能衝上岸的。


    但三爺這一嗓子,玩兒的是心理戰。


    強行提醒對方自己的存在和威脅。


    在並不具備一夫當關條件的情況下,硬生生製造了一種萬夫莫開的錯覺。


    以至於曹軍皆無敢近者,下意識就覺得應該繞路泅渡,從而爭取到了撤退的時間。


    很多人並不明白三爺這一嗓子的奧妙。


    所以才有人強行解釋關二爺在曹營的時候整天吹三爺如何猛如何比他厲害。


    他們覺得一定要這樣威名遠播,一個莽夫的一聲怒吼才能嚇到上千人皆無敢近者。


    一來三爺和二爺跟著備崽兒一起投過曹,他猛不猛用不著二爺吹,人家都見過活人。


    二來呢,就算二爺吹,你覺得底下的大頭兵曹營的低級將領有可能都親耳聽過二爺吹的牛掰麽?


    那就是屬於自己都不信,所以才非要編造理由強行解釋。


    三爺:聰明勇敢有力氣,真不用~幫我吹牛逼!


    經此一役,備崽兒元氣大傷。


    江陵也去不了了,因為阿瞞已經先過去了。


    但他還是沒打算執行隆中對。


    這麽說前提是隆中對不是後來偽作的。


    當然也可能備崽兒對占據荊州已經徹底失去了信心,


    有史書為證。


    《江表傳》記載,在經曆長阪坡之敗之後,被二謀那邊派過來打探荊州這邊消息的魯肅,找到了備崽兒。


    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


    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


    肅曰:“……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豈足讬乎?”


    交州地處偏僻,近乎化外之地。


    蒼梧郡處於交州最北端,接壤荊楚,實際上就是現在的廣東肇慶、廣西梧州一帶。


    被時人形容為“偏在遠郡”,可想而知交州的荒僻險遠。


    也側麵反映出當時交州的人力、物力無法承擔起“霸業可成”的重任。


    去了你就隻能變小卡拉米。


    備崽兒的這段黑曆史,被魯肅譏笑為“計窮慮極,誌勢摧弱,圖欲遠竄”。


    這同樣也是劉表能“結好孫權”與“跨有荊益”,而備崽兒無法做到的原因。


    劉表劉景升是江東承認的荊州之主,同等重量級的對手,人家勢力成型比他們江東早多了。


    雖然有仇,但劉表病重的時候二謀已經逮著機會嘎掉了陰死他爹的黃祖。


    這一障礙一消除,在阿瞞勢大的威脅下,雙方存在攜手的可能。


    即使你荊州又打下益州,那也是你有本事,隻要劉表不找事兒,江東應該也不會輕易動粗。


    可你備崽兒呢?


    那特麽是勞資為抵擋阿瞞刺激著扶植起來的一股勢力。


    你特麽不乖乖給勞資當好馬前卒,挨最毒的打撿最少的便宜也就罷了。


    居然想跨擁荊益,占據長江上遊,實力反超勞資並壓勞資一頭?


    隻要任由備崽兒跨擁荊益,東吳的上遊安全不複存在。


    按照備崽兒令人心驚的擴張速度,他也就從居於下風需要扶持的東吳盟友,迅速轉變為一個比阿瞞更為危險的對手。


    畢竟相對於打阿瞞,你更可能挑容易的出手,先吞並了勞資消除後顧之憂。


    你說你沒這意思,那也隻是你說,萬一你什麽時候有這想法了呢?


    換你你能接受得了麽?


    所以備崽兒一據益州東吳就翻臉。


    關鍵在於備崽兒據荊州是得了江東幫忙,所以江東實際視備崽兒為附庸。


    你說你早篡奪了劉表不沒這事兒了麽?


    但從劉琮的反應和傅巽的發言看,人家一直也防著備崽兒。


    魯肅的到來,也變相提前實現了《隆中對》中結好江東的戰略構想。


    下來就是怎麽趕跑阿瞞據荊州了。


    這塊兒主力不可能是備崽兒這仨瓜倆棗,隻能靠江東。


    這裏頭二爺一直沒露麵,有沒有人好奇二爺跑哪兒去了。


    後頭二爺就帶著水軍出現了。


    所以大家可能覺得,哦二爺一直為水軍首領,沒在樊城啊。


    其實不是,備崽兒手下根本沒水兵。


    一直到屯駐樊城之後,樊城地處水陸交通要衝,與襄陽互為唇齒,而且有漢水阻隔。


    為進退計備崽兒才有了個別江上巡弋的船隻和少量船步兵。


    備崽兒此時寄寓劉表,劉表也不可能允許備崽兒擁有水軍來威脅自己。


    我要你幫我抵擋阿瞞的。


    阿瞞又不會從水上打過來,你特麽組建水軍是想幹啥?


    實際上,從收到劉琮投降的消息之後,二爺就坐著小船被派出去煽動襄陽水軍了。


    劉表與曹操、孫權為敵,在軍事上以長江、漢水為依托,戰略上坐守自保。


    故其軍事力量大多是水軍。


    二爺的首要目標,當然是令水軍將領不滿劉琮不戰而降,直接煽動內亂拿下襄陽。


    備崽兒過江之後帶著走陸路的哥們兒在城下喊劉琮,其實是在為二爺打助攻。


    但劉琮沒上當,沒給備崽兒施展嘴炮的機會。


    投降阿瞞是荊州豪強的共同意見,他們對荊州兵馬影響力又甚大,二爺沒達成首要目標。


    備崽兒不是不忍心對劉琮下手,是沒明著下手。


    因為明著下手他沒機會。


    一招不成,那就隻能第二招了。


    一方麵備崽兒作為篡逆老手,從來沒有放棄過暗中對劉表麾下中低層將領的拉攏。


    以他那恐怖的魅魔光環,有不少人已經暗中投效於他了。


    這部分人和他們手下的部曲,二爺當然要帶走。


    而第二方麵,那不是還有個大公子劉琦麽?


    劉琮投降了,二爺再以劉琦的名義喊叫說,不甘心就此歸降阿瞞的,跟我去投大公子劉琦。


    實際是不是投劉琦的,騙走再說。


    也有心頭不忿的跟他走。


    那會兒襄陽也亂著呢,就這樣被他拉走了將近一萬水軍。


    駐守襄陽及附近地區的荊州水軍,其士卒歸降備崽兒史籍上並無專門記載。


    但從史籍顯露的一些痕跡仍可考知當時的真實情況。


    其一,劉表原有水、步兵十萬人。


    但劉琮降曹,曹操所得兵數明顯減少。


    《三國誌·吳書·周瑜傳》:“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


    同傳裴注引《江表傳》說明,水軍落入曹操之手有七、八萬之多。


    其二,據《三國誌·蜀書》載,劉表、劉琮水、步軍將領“以部曲隨先主”或“率眾歸先主”者甚眾。


    當時先後投歸劉備的原劉表水、步軍將領就有廖化、越累、吳班、陳式、傅彤、霍峻、魏延等數十人之多。


    你要說他們都是因為漢賊不兩立,跟阿瞞有仇那未免也太高估當時中低層軍官的覺悟。


    有覺悟的“忠義之士”比例要真這麽高,東漢就不可能亂起來。


    基本要麽就是不忿不戰而降的以荊州為傲的家夥,要麽就是備崽兒提前拉攏的。


    其三,二爺帶走這一萬多兵,他不光帶走了兵,還很缺德的偷摸把船都開走了。


    剩下沒走的水軍無船可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其實但是榴蓮醬並收藏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