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劉景升兒子若豚犬?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下子備崽兒再想篡奪也來不及了。
因為阿瞞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劉琦劉琮哥兒倆沒少挨罵。
荒廢父輩留下的基業,豬狗一樣的東西。
但其實呢,這句話出自《三國誌·吳書·吳主孫權傳》。
裴鬆子注引《吳曆》: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阿瞞到底有沒有說過這句話,不知道。
不是沒有這樣的可能,二謀那邊的史官不要臉的借阿瞞的嘴巴,替自家主公臉上貼金。
東吳那邊史官一向沒什麽節操。
所以前麵根據這句話猜是二謀跟人合謀殺了大符,純屬不負責任的胡亂猜想。
不過郭嘉早就知道有計劃,陳登籌謀刺殺,孫策麾下肯定有內應是靠譜推測。
最起碼比孫小狸花大符策真死於人家門客報複靠譜。
隻是沒有證據證明是二謀幹的而已。
你要拋開這句話從誰得利最大誰嫌疑最大來看,猜是二謀也沒毛病。
拿二謀跟劉景升倆兒子比,這種比較並不公平。
二謀孫十萬他哥把江東豪強幾乎揍了一個遍。
並且留下了淮泗流寓等一些子可以製衡江東本土豪強的勢力,還留下了長江天塹。
荊州是什麽個情況?跟阿瞞的豫州就是麻辣隔壁,這邊兒吃火鍋那邊都能聞著味兒。
劉表劉景升上位就是孤身跑荊州來,依靠結好蔡瑁的蔡家和蒯越的蒯家,靠著人家支持才獲得荊州這塊地盤。
他竭力扶植自己老家的兗州山陽郡士人,其實卻並不成氣候,根本不足以對抗本土豪強。
劉琦劉琮兄弟倆在死了爹之後麵對的局麵,比袁家那兄弟仨派係內鬥的情況都慘很多倍。
人家內鬥至少有鬥的,如果兒子聰明點可以拉弱踩強各種安撫折騰穩住權位。
劉景升這邊,好麽,本土豪強抱團兒。
紹寶至少對冀州本土豪強還是能生殺予奪的。
你讓劉表殺蔡瑁試試?
估計試試就逝世。
給你臉你是荊州之主,不給你臉你就是個外地跑過來的流浪狗。
荊州真實的情況根本不是蔡家攀附諂媚與討好劉家,而是劉家求著蔡家幫忙他們維護統治。
所以劉表要娶蔡瑁的妹妹當繼室。
又替兒子劉琮娶了老婆的侄女,竭力拉攏蔡家。
除非劉表打壓下去了蔡氏這個本土豪強在荊州的影響力,不然他隻能傳位給劉琮。
劉表必定曾經有過這個想法。
不然娶蔡氏女的,就是長得最像他並且他也最喜歡的長子劉琦。
大概是想著通過傳承,逐步淡化蔡氏在他的荊州政權中的影響力吧?
劉琦如果繼位,為了防範弟弟劉琮篡位,順便打壓一下弟弟的妻族蔡氏,這很合理。
不會引起其他本土豪強的反彈。
但要能傳位給劉琦,劉表自己最起碼得支棱起來到一定程度。
從後來劉表開始親近劉琮疏遠劉琦的表現就可以知道,他沒支棱起來,限製本土豪強的計劃失敗了。
所以劉表根本不是聽信繼室後妻蔡氏的讒言疏遠劉琦,他是用疏遠來保全長子的性命。
隻要他有一點屬意劉琦繼位的跡象,蔡氏與本土豪強為了保證自己的影響力,大抵是不會介意協力除掉劉琦,確保劉琮上位。
當時的荊州無論內部形勢還是劉表個人的意願,基本都隻能是劉琮繼位。
即使劉表個人更希望長子劉琦繼位,但既然無力挾製蔡氏,又讓次子娶了蔡氏女,那他就沒有選擇。
別以為到他這種地位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玩兒郊祭天地的僭越之舉他可以隨便來。
那是因為他若有稱帝之誌,蔡蒯等本土豪強作為元從之臣能獲得更大利益。
即使割據一地,手下將領大臣都是擁護二兒子的人,你還想傳位大兒子,玄武門就是例子。
史書裏頭記載蔡氏蔡瑁張允在劉表死之前作了很多妖,好像劉表隻要改個主意,劉琦這個嫡長子真有可能繼承似的。
那多半是備崽兒和江東在為自己假借劉琦名義的行為粉飾。
阿瞞一來劉琮就投降了,他想投降嗎?
他不想,在手下大臣將領都表態應該降曹的時候,劉琮仍想反抗。
他跟大臣們說: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乎?
“現在(我隻想)與你們大家一起據守荊州,守住我父親的基業,等待天下大勢的塵埃落定,這樣真的不可以嗎?”
但你看看當時勸他的都是誰。
蒯越、韓嵩、王粲及東曹掾傅巽。
蒯越、韓嵩是荊州本土豪強,蔡瑁的意見應該跟他們相同。
王粲是劉琮他爹的山陽老鄉,他爹竭力想扶植卻沒能扶植起來的兗州流寓代表。
傅巽跟劉琮說了什麽不重要,別以為這事兒是能憑他的好口條決定的。
就跟劉琮他爹再想傳位給他哥劉琦,也得傳位給他一樣。
他就算再想抵抗,他自己手底下也得有人願意抵抗。
靠誰?靠備崽兒?
今天能趕跑阿瞞明天就能給他劉琮拿下。
他還不如直接投了阿瞞能換個安穩富貴呢。
這麽個情況下,劉琮才選擇投降。
本土豪強獨大,無力製衡,並且本土豪強不想打。
那他隻能替手下背鍋,讓這群手下後來各自功成名就背負賢名。
事實證明,包括跟劉家捆綁最深的蔡家,投了阿瞞之後都比跟著劉表混得好。
人家的判斷也是沒問題的。
荊州劉家這種局勢這種情況,你拿去跟你們江東孫家比,拉踩人家硬捧你家主公孫十萬,還借阿瞞的口條去說。
還能更不要臉點麽?
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劉琮投降他沒通知備崽兒。
備崽兒這個看家護院的還在摩拳擦掌準備跟阿瞞開幹呢。
他這會兒估計打得主意是力挽狂瀾功高鎮主,然後順理成章拿下劉琮。
沒想到人家直接給他賣了。
可憐的備崽兒身為打手到準備開幹才知道,背後的主家降了。
這會兒備崽兒早不在南陽新野屯駐了。
前麵說過劉表為防止他搞東搞西把他從南陽遷到樊城了,擱在自己眼皮下麵看著。
察覺情況不對備崽兒派人去問劉琮,劉琮這才派宋忠去跟備崽兒說。
備崽兒還動過主意殺宋忠泄憤,但最後還是沒殺。
那還能幹啥呢?跑唄。
備崽兒趕緊跑。
這裏又說新野百姓忠心擁護備崽兒,自動自覺跟著他一起遷徙。
說備崽兒胸懷仁義,舍不得拋下百姓,為了守護他們,退得緩慢,以至於被阿瞞的軍隊追上。
有人拿徐州跟這個比,說徐州阿瞞怎麽屠殺,當地百姓肯定得跟著備崽兒跑。
其實這倆地兒沒法兒比。
徐州是抵抗之後攻下,阿瞞最開始就沒想著占領,所以有泄憤的可能。
荊州是投降的,這幫子百姓等於已經是阿瞞自己的財產了。
因為阿瞞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劉琦劉琮哥兒倆沒少挨罵。
荒廢父輩留下的基業,豬狗一樣的東西。
但其實呢,這句話出自《三國誌·吳書·吳主孫權傳》。
裴鬆子注引《吳曆》: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阿瞞到底有沒有說過這句話,不知道。
不是沒有這樣的可能,二謀那邊的史官不要臉的借阿瞞的嘴巴,替自家主公臉上貼金。
東吳那邊史官一向沒什麽節操。
所以前麵根據這句話猜是二謀跟人合謀殺了大符,純屬不負責任的胡亂猜想。
不過郭嘉早就知道有計劃,陳登籌謀刺殺,孫策麾下肯定有內應是靠譜推測。
最起碼比孫小狸花大符策真死於人家門客報複靠譜。
隻是沒有證據證明是二謀幹的而已。
你要拋開這句話從誰得利最大誰嫌疑最大來看,猜是二謀也沒毛病。
拿二謀跟劉景升倆兒子比,這種比較並不公平。
二謀孫十萬他哥把江東豪強幾乎揍了一個遍。
並且留下了淮泗流寓等一些子可以製衡江東本土豪強的勢力,還留下了長江天塹。
荊州是什麽個情況?跟阿瞞的豫州就是麻辣隔壁,這邊兒吃火鍋那邊都能聞著味兒。
劉表劉景升上位就是孤身跑荊州來,依靠結好蔡瑁的蔡家和蒯越的蒯家,靠著人家支持才獲得荊州這塊地盤。
他竭力扶植自己老家的兗州山陽郡士人,其實卻並不成氣候,根本不足以對抗本土豪強。
劉琦劉琮兄弟倆在死了爹之後麵對的局麵,比袁家那兄弟仨派係內鬥的情況都慘很多倍。
人家內鬥至少有鬥的,如果兒子聰明點可以拉弱踩強各種安撫折騰穩住權位。
劉景升這邊,好麽,本土豪強抱團兒。
紹寶至少對冀州本土豪強還是能生殺予奪的。
你讓劉表殺蔡瑁試試?
估計試試就逝世。
給你臉你是荊州之主,不給你臉你就是個外地跑過來的流浪狗。
荊州真實的情況根本不是蔡家攀附諂媚與討好劉家,而是劉家求著蔡家幫忙他們維護統治。
所以劉表要娶蔡瑁的妹妹當繼室。
又替兒子劉琮娶了老婆的侄女,竭力拉攏蔡家。
除非劉表打壓下去了蔡氏這個本土豪強在荊州的影響力,不然他隻能傳位給劉琮。
劉表必定曾經有過這個想法。
不然娶蔡氏女的,就是長得最像他並且他也最喜歡的長子劉琦。
大概是想著通過傳承,逐步淡化蔡氏在他的荊州政權中的影響力吧?
劉琦如果繼位,為了防範弟弟劉琮篡位,順便打壓一下弟弟的妻族蔡氏,這很合理。
不會引起其他本土豪強的反彈。
但要能傳位給劉琦,劉表自己最起碼得支棱起來到一定程度。
從後來劉表開始親近劉琮疏遠劉琦的表現就可以知道,他沒支棱起來,限製本土豪強的計劃失敗了。
所以劉表根本不是聽信繼室後妻蔡氏的讒言疏遠劉琦,他是用疏遠來保全長子的性命。
隻要他有一點屬意劉琦繼位的跡象,蔡氏與本土豪強為了保證自己的影響力,大抵是不會介意協力除掉劉琦,確保劉琮上位。
當時的荊州無論內部形勢還是劉表個人的意願,基本都隻能是劉琮繼位。
即使劉表個人更希望長子劉琦繼位,但既然無力挾製蔡氏,又讓次子娶了蔡氏女,那他就沒有選擇。
別以為到他這種地位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玩兒郊祭天地的僭越之舉他可以隨便來。
那是因為他若有稱帝之誌,蔡蒯等本土豪強作為元從之臣能獲得更大利益。
即使割據一地,手下將領大臣都是擁護二兒子的人,你還想傳位大兒子,玄武門就是例子。
史書裏頭記載蔡氏蔡瑁張允在劉表死之前作了很多妖,好像劉表隻要改個主意,劉琦這個嫡長子真有可能繼承似的。
那多半是備崽兒和江東在為自己假借劉琦名義的行為粉飾。
阿瞞一來劉琮就投降了,他想投降嗎?
他不想,在手下大臣將領都表態應該降曹的時候,劉琮仍想反抗。
他跟大臣們說: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乎?
“現在(我隻想)與你們大家一起據守荊州,守住我父親的基業,等待天下大勢的塵埃落定,這樣真的不可以嗎?”
但你看看當時勸他的都是誰。
蒯越、韓嵩、王粲及東曹掾傅巽。
蒯越、韓嵩是荊州本土豪強,蔡瑁的意見應該跟他們相同。
王粲是劉琮他爹的山陽老鄉,他爹竭力想扶植卻沒能扶植起來的兗州流寓代表。
傅巽跟劉琮說了什麽不重要,別以為這事兒是能憑他的好口條決定的。
就跟劉琮他爹再想傳位給他哥劉琦,也得傳位給他一樣。
他就算再想抵抗,他自己手底下也得有人願意抵抗。
靠誰?靠備崽兒?
今天能趕跑阿瞞明天就能給他劉琮拿下。
他還不如直接投了阿瞞能換個安穩富貴呢。
這麽個情況下,劉琮才選擇投降。
本土豪強獨大,無力製衡,並且本土豪強不想打。
那他隻能替手下背鍋,讓這群手下後來各自功成名就背負賢名。
事實證明,包括跟劉家捆綁最深的蔡家,投了阿瞞之後都比跟著劉表混得好。
人家的判斷也是沒問題的。
荊州劉家這種局勢這種情況,你拿去跟你們江東孫家比,拉踩人家硬捧你家主公孫十萬,還借阿瞞的口條去說。
還能更不要臉點麽?
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劉琮投降他沒通知備崽兒。
備崽兒這個看家護院的還在摩拳擦掌準備跟阿瞞開幹呢。
他這會兒估計打得主意是力挽狂瀾功高鎮主,然後順理成章拿下劉琮。
沒想到人家直接給他賣了。
可憐的備崽兒身為打手到準備開幹才知道,背後的主家降了。
這會兒備崽兒早不在南陽新野屯駐了。
前麵說過劉表為防止他搞東搞西把他從南陽遷到樊城了,擱在自己眼皮下麵看著。
察覺情況不對備崽兒派人去問劉琮,劉琮這才派宋忠去跟備崽兒說。
備崽兒還動過主意殺宋忠泄憤,但最後還是沒殺。
那還能幹啥呢?跑唄。
備崽兒趕緊跑。
這裏又說新野百姓忠心擁護備崽兒,自動自覺跟著他一起遷徙。
說備崽兒胸懷仁義,舍不得拋下百姓,為了守護他們,退得緩慢,以至於被阿瞞的軍隊追上。
有人拿徐州跟這個比,說徐州阿瞞怎麽屠殺,當地百姓肯定得跟著備崽兒跑。
其實這倆地兒沒法兒比。
徐州是抵抗之後攻下,阿瞞最開始就沒想著占領,所以有泄憤的可能。
荊州是投降的,這幫子百姓等於已經是阿瞞自己的財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