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 武帝紀》:夏四月,(曹)公北救(劉)延。


    就在阿瞞不在的這段時間,紹寶寶還派大將郭圖、淳於瓊、顏良進攻位於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


    然而久攻不下,劉延一直撐到了四月份收拾完備崽兒的阿瞞迴軍。


    然後阿瞞遣輕騎突襲,斬首襲殺了袁軍大將顏良。


    袁軍因此潰散,阿瞞才解了白馬之圍。


    人口就是財富,阿瞞於是將白馬的百姓沿黃河向西遷徙撤退。


    文醜率軍渡河追擊,阿瞞命令士卒將輜重丟棄在道旁,裝作潰逃的模樣。


    袁軍中計,紛紛爭搶財物,阿瞞趁機突然迴首掏,又陣斬了冀州名將文醜。


    這麽說的確會很容易形成阿瞞在不停的獲勝,紹寶寶軍銳氣大失的印象。


    但如果你看下戰爭路線圖的話,就會發現其實阿瞞是在節節敗退。


    從兗州東郡白馬,退到原武,再退到官渡。


    紹寶寶軍已經一步一步的逼近許都了。


    如圖所示(如果能成功上傳圖的話):


    阿瞞不斷勝利的敗退之路


    當然,原武、官渡皆處於河南尹。


    現在有庚哥的存在,又由於小朝廷鎮壓楊醜之亂的速度足夠形成震懾。


    雙方都意識到,小朝廷雖然看似純潔無害圈地自萌,並且作為君主對他們的公然互扯頭發踢褲襠不聞不問。


    其實也是一股足以影響局勢的力量。


    說起來還應該感謝楊醜之亂,讓一直偽裝無害的小朝廷稍微的露了一把肌肉。


    但以這種方式,終於還是破壞了庚哥韜光養晦的既定策略,吸引到了群雄的注意。


    也不曉得得失該如何計算了。


    兩邊都不想得罪小朝廷,所以兩軍的交戰不可能進入司州範圍內。


    我們可以在兗州境內隨意尋找幾個地址替換這次交戰的關鍵地點,反正會發生的事情大差不差。


    為便於理解,我們就不故意多餘找地名了。


    就當原武官渡皆在兗州境內吧!


    (其實是地理白癡怕亂找地名出烏龍)


    無論怎麽將敗退包裝成戰略性後推,將敗退過程中的每次反擊成果包裝成大勝。


    無論將進軍過程中袁紹的每一步決定,都包裝到如何昏庸和剛愎的地步。


    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紹寶寶大軍,在一步一步平推著,逼近許都。


    這些被不停強調的大勝,被強調的袁軍的潰敗,被強調的在袁軍中如何如何重要的大將的被陣斬。


    充其量是一次次小小的戰術勝利而已,並不影響大局。


    讓我們忽略那些仿佛知道結果似的“睿智建言”和紹寶寶智障般的昏庸拒絕。


    反正在阿瞞軍充滿軍事智慧的連番大勝中,阿瞞的地盤與生存空間都在被一步一步壓縮。


    從四月打到九月,一路敗退中不在官渡,卻肯定在兗州的某一個地方,阿瞞艱難的抵抗著紹寶寶的大軍。


    他身後是比備崽兒難纏百倍的劉八俊表與被荊州煽動叛亂的豫州各郡。


    還有孫小狸花等勢力從淮南一帶不停捅著他的菊花。


    阿瞞隻能無奈的忍受著身後撕裂一般的陣痛。


    他前方是紹寶寶似乎無窮無盡的大軍。


    無論他出奇謀擊敗對方多少次,對方似乎總能毫不受影響的穩步推進。


    堂堂之陣,皇皇之師,就是這般可以不懼奇謀。


    隨著對方的進軍,對方的補給路線也就是糧道也在一步一步拉長。


    這讓阿瞞看到了希望,他開始派小股部隊不停的騷擾對方的糧道。


    但對方的應對卻讓他更加絕望。


    再沒有小股小股的運糧部隊。


    連運糧如此之小事,對方都派出一萬大軍這種接近他所剩全部兵力的龐大陣仗。


    奢侈到阿瞞心碎。


    騷擾不動,根本騷擾不動。


    除了從北向南的正麵戰場,對方還隨手灑出備崽兒這一步閑棋,布置到他身後的汝南郡。


    由南向北的對許都發起了突襲,這可真的是爆了菊了。


    徐州平叛白平了,而且這些布置絲毫不影響袁軍正麵攻擊的烈度。


    紹寶寶:一力降十巧,勞資兵多,不玩花樣就是平推,嘿嘿。


    就是這種看似平淡無奇的平推,一步一步將阿瞞逼入了絕境。


    兵少糧缺士卒疲乏不堪,阿瞞這邊的所有人幾乎都失去堅守的信心。


    包括阿瞞自己。


    但越是這種時候阿瞞的狠勁兒就越上來了。


    他以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的姿態,決心一把押上自己所有的籌碼。


    沒有技術,全靠勇氣。


    你出動一萬大軍護送糧草是嗎?


    勞資打的就是你一萬大軍。


    這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為此時的阿瞞所剩的全部軍力,也不過一萬出頭。


    以少擊多,以攻擊守,以疲擊逸。


    怎麽打?


    當然又免不了有某冀州籍謀士,猶如未卜先知一般率先提出派軍支援這支已有萬人的運糧部隊的“英明建議”。


    然後再次被“昏庸且剛愎”的袁紹絲毫不加考慮的拒絕。


    甚至他們如果不嫌浪費筆墨,還能編出在烏巢遭襲之前,就有冀州籍謀士提醒過袁紹:


    “主公啊,糧草集中容易出事,我們應該把糧草分散運輸分散儲存分散管理。”


    無視小股運糧部隊和儲糧方式更易被騷擾掠奪的事實。


    反正勞資是時空穿越者,提出的每一點建議肯定切中要害。


    在一場破釜沉舟的豪賭中,阿瞞將所有的戰馬集中起來。


    他出動了所有能出動的力量,打上對戰中斬獲的袁軍旗號,趁夜奇襲距離袁紹軍大營僅有四十裏的糧倉烏巢。


    孤注一擲,也不過隻湊出了五千之數。


    這是一次不講道理的蠻幹式的突襲。


    五千對一萬,奇襲對固守,能獲勝的機會無限接近於零。


    而且就算他們奇襲成功,也不一定能勝利。


    如果袁紹大軍能在他們返迴之前攻破他們的大營……


    那就能毫無阻礙的一路平推到許都,就食於阿瞞的存糧以及他地盤的百姓豪紳。


    他們就算燒了對方的糧草,也會淪為喪家野狗無地流寇。


    你如果問阿瞞出發前的勝算有多少,大概他也會告訴你,不到一成。


    甚至是毫無勝算。


    勞資就是不甘心失敗來一次自殺式的衝鋒而已。


    但偏巧,幸運之神眷顧了阿瞞。


    大概是因為手握一萬之兵這種與阿瞞所剩總兵力相當的龐大軍隊,讓在北宮之亂中已經被紹寶砍掉腦袋的淳於瓊覺得萬無一失吧。


    他竟然疏忽大意,不曾發現偽裝成袁軍的敵軍來襲。


    導致手握一萬雄兵,讓五千疲敝之兵偷襲得手了。


    袁紹並非沒有做出正確的應對。


    他聽聞烏巢火起,一麵派輕騎火速救援並截斷阿瞞軍迴歸的路途。


    一麵揮重兵猛攻曹軍大營。


    但或許是被遠處的火光所鼓舞吧,留守大營的兵卒咬著牙居然守住了袁軍的猛攻。


    而夜襲的曹軍,陰差陽錯竟然斬殺掉了因為犯下大錯而心慌意亂的淳於瓊。


    淳於瓊:憑什麽勞資得死兩次?


    淳於瓊被陣斬,導致一萬守軍失去有效指揮軍心大亂,沒有能拖住他們。


    突襲部隊再次幸運的錯過了袁紹派來救援的輕騎,順利的迴歸了大營。


    如果同樣的戰事上演一萬次,阿瞞做出一萬次相同的決策,可能也就會成功這一次。


    但就算再多的巧合,已發生的就是必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其實但是榴蓮醬並收藏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