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行瓷窯書局農田署,以及成為了司隸校尉部附屬文官係統的監察署……


    這些豪右子弟們覺得沒有前途的新興機構,遲早會變成大漢最有權勢的府寺。


    那時看見升遷到高位的昔日同科,不曉得他們會不會哭。


    不會再有豪右子弟憑家世就能獲得一飛衝天的機會。


    再有能力你也給我一級一級的熬。


    要不就去玩兒選舉吧,那個有可能冒頭得快。


    荀彧還在小心翼翼遮掩他知道整體布局的事情。


    雖然他覺得現在他應該有資格聽聞了。


    可是沒有人跟他說,他隻好裝不知道。


    或許是當局者迷,他並沒有發現,其實朝政大部分大布局的政策,已經是他在提出和主導了。


    他隻以為那是一種考較。


    在考較他不知全貌的情況下,能不能做出正確建議和決策。


    荀彧也做出了一些並不符合他腦中藍圖的建議。


    但他認為那隻是對藍圖進行細節修改。


    譬如他效仿農田署,提出了將瓷窯與書局分京窯和京局與常窯及常局的概念。


    簡而言之,就是跟農田署專門負責試驗種田新技術一般,京窯京局不再負責生產,而專心搞技術研發。


    各地書局瓷窯善於發現新技術的工匠,全部調配到京師,享受更高的待遇與爵賞。


    但長期沒有產出,也是會被下放到地方出任技術指導的。


    並且地方瓷窯書局這些地方的技術指導,有被京師下放人員壟斷的趨勢。


    他們知道新技術的可貴,每次發現一些新變化,都會總結其規律並向上匯報。


    又因為京局京窯跟農田署性質相近,被合並成了一個專司技術創新的大部門,叫做求道司。


    在普通技藝中求尋天地大道真理,聽起來就很牛掰的樣子。


    畢嵐負責這個部門,這個部門還有一支秘密機構是鑽研軍械的,由畢嵐直接負責。


    但這個機構的研發和生產就是一體的了,否則生產部門放在哪裏都不放心。


    糧行、皇商行會並瓷窯書局負責經營的部分,則同樣合並成了一個大部門,叫做逐義司。


    其實就是逐利→_→但是逐利在這個年代不是被人嫌棄和貶低麽?


    荀彧又說過,以商見義以商行儒,所以逐利就被改成了逐義。


    另外一個部門就比較招人恨了,叫尋真司。


    是從司隸附屬的文官係統裏頭專門分出來的。


    負責對其他兩司的紀律審查和查賬。


    就是他們這套係統內的秋官禦史台。


    這裏的秋官指的可不是某港星,而是依據周禮主刑獄的官員。


    《周禮》將官員分天、地、春、夏、秋、冬六係。


    秋官以大司寇為長官,掌刑獄,所屬有士師、司刺、司厲、大行人、小行人等官。


    秋主肅殺,清除害蟲的季節。


    查賬這種事情,原本是庚哥提出來的。


    不過他隻是針對皇商行會的設想,提了這麽一嘴。


    當時是盧噴噴建議皇商行會設查察,主管皇商資格的審查與監督。


    庚哥覺得依靠風聞奏事不靠譜。


    說你要求他們都記賬不就行了,每季查一次賬,有沒有取不當之利一目了然。


    聽個傳聞就取消人家皇商資格有點太不嚴肅了,咱們講求證據麽。


    皇商的查察當然不可能隻靠查賬,行會內的察肅目還有巡查和接受不法不義事舉報並調查的職責。


    等同皇商行會內的尋真司,不過人員就由派遣到各縣的文吏成員們負責了。


    荀彧是受了這個的啟發,覺得既然對皇商的查賬可以約束他們的品行。


    那為了禁止貪墨,我們國營機構能不能也定期查賬呢?


    在此之前朝廷府寺是少有定期查賬的。


    平時完全依靠官員的道德自律,犯了事找證據才會翻出賬本看一看。


    你要隨便查賬,那就是對勞資品格與品德的質疑與侮辱。


    勞資馬上用腦袋撞牆給你看。


    物議也會非議你無辜欺淩官員。


    而無論瓷窯書局糧行還是收商稅的皇商行會,都經手大筆緡錢。


    由不得信奉祖宗所提出性惡論的荀彧不想辦法防微杜漸。


    機構一設置就有這規矩,不怕後頭的人挑刺說針對他。


    尋真司的人員就不是文吏科出身了,都是正經律法科出身。


    這個部門的紀律非常嚴格。


    如果你負責查賬的範圍後來別人發現出了問題,那麽你將會“半而罪之”,負擔貪墨者一半的責任。


    但由於他們的晉升業績基本靠查出問題,為了防止誣陷,發現冤假錯案卻是要“倍而罰之”的。


    就是你冤枉人什麽罪,你自己要承擔雙倍。


    尋真司又分尋跡與驗真兩部,一部查察一部定罪,互不隸屬相互獨立並製約。


    除了還是由內侍負責的作為無情蓋章機器的行璽隊伍外,東尚書台主要就是管理這三司。


    還有就是周廟那邊負責大型祭祀啊日常供奉啊什麽的部門,這個就直接交給孔孟荀顏四姓負責了。


    基本都是財政撥款,沒什麽實權,也不怕他們亂來。


    盧噴噴懶得管這麽瑣碎,所以無大事發生,所有瑣碎的事情都是荀彧在實際管理。


    代替朱儁掛銜河南尹之後,太傅長史的職位荀彧並未交割。


    盧噴噴就讓荀彧就用這個身份在東尚書台行走。


    司州四郡已經全部實行了推舉製,從科試取材選拔的人手構成了東尚書台三司。


    下來就是皇甫鴻負責的司隸校尉部。


    如果說尋真司是對內的話,司隸校尉部就是完全對外了。


    除了防盜剿匪巡查外敵進犯的警戒外,糾察各郡縣不法事的職責迴歸了。


    各地民選縣令和郡守定期查賬也成了慣例,由司隸附屬的文官係統來幹。


    措不及防之下,四郡還真不少縣令落馬。


    什麽截留公田之利啊貪墨公利濟自己家族啊之類。


    無非是黜落之後令當地士紳重新推選。


    無論是推舉製還是周廟書局和瓷窯以及糧食專賣的糧行,都已經開始向並州推行了。


    並州有牧,牧為呂大憨批,隻是由任呂布別駕從事的張揚代行罷了。


    但並州當地的郡守就沒那麽靠譜了,張揚也管不過來。


    所以牧下又設刺史,由有經驗的皇甫鴻兼任,把他派去並州組建刺史部監察各郡推舉事宜了。


    並沒有一口吃個胖子。


    並州九郡從緊靠河內郡的上黨郡開始,西河郡、太原郡這樣從近到遠一郡一郡的來。


    張揚有些不滿,覺得自己好像被架空了。


    但他也隻是呂大憨批私人的屬官而已。


    能在並州一地當土皇帝這麽多年,也是仗著呂大憨批的勢。


    再加上他親眼看見過朝廷三軍幫助南匈奴,在草原上痛擊鮮卑諸部的威勢。


    所以呂大憨批沒意見,他也不敢跳。


    但怎麽說呢,落差感太大吧。


    並州豪強期盼了推舉製很久了。


    但真正推行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似乎是葉公好龍。


    覺得利益遠遠沒有他們想象中的多,反而好像受到很多限製。


    而且科試取士也似乎更適合寒族,他們豪右子弟考中了也不屑長期為吏。


    所以一時人心有些不穩。


    已經開始實施推舉製的郡縣倒還好。


    反而是那些還沒實行推舉製的郡縣,不少劣跡頗多的豪強開始各種造謠煽動民眾。


    而且這一切是在袁曹之戰即將爆發的背景下的發生的,就尤為使人矚目了。


    庚始七年一月,在豪族的煽動下張揚部將楊醜暴起殺張揚。


    諸豪強欲據並州而投袁氏,脫離小朝廷的控製。


    並州騷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其實但是榴蓮醬並收藏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