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阿瞞勝在兗州之亂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機靈鬼馬上抬手指著一個騎著黃馬從旁邊跑掉的哥們兒喊:
“那就是曹了大德的阿瞞,抓住他抓住他。”
好在那個時候通訊不發達,沒電視沒手機,阿瞞沒機會發表什麽電視直播講話。
普通兵丁基本沒機會看見他的臉,都是根據衣服認人呢。
阿瞞自己覺得贏定了,進城之後在東門放火玩兒破釜沉舟。
導致發現中伏後,幾次冒火往出衝,衣服胡子什麽的啊都燒得七零八落還沒衝出去。
他麾下青州賊們也不管他,就顧著自己保命到處竄。
張八廚那邊的兵瞅他落單一個人,也沒人敢以為阿瞞會淪落到這種境地。
見他這麽配合,也沒空為難他了,趕緊追著騎黃馬的就跑了。
捉住阿瞞可是大功一件,賞賜那可就多了去了。
騎黃馬的哥們兒:主公我曰你八輩兒先人!!!
就這麽著,阿瞞自己一個人在城裏東躲西藏。
甚至還混在對方兵丁裏,滿口喊著休要逃了阿瞞追殺自己。
這麽磨蹭到東門的火熄滅,才從城裏偷溜迴自家營寨。
認出來他並迎他入寨的幾個哥們兒,事後馬上讓他給砍了。
媽蛋,妥妥的黑曆史,不能讓人知道。
得滅口!!!
但這事兒吧,讓阿瞞有點餘悸未消。
不行,不能再這麽著了。
自己再這麽身先士卒下去,搞不好就去閻王爺那邊跟江東那隻老狸花一個待遇了。
找靠譜隨身保鏢這事兒也該列上日程了。
這麽留著心,一個憨憨就冒出來了。
那憨憨叫典韋,陳留人,還挺有名的。
丫從小就特別能打,長大了到處胡混。
就當痞子,那時候叫豪俠。
當時襄邑劉氏與睢陽人李永有仇,就找上他了。
請他吃喝了一頓讓他幫自己殺人。
哥們兒駕著車,載著劉氏給自己的雞鴨吃食和酒水就去李永家了。
李永家還挺高門大院的,翻不進去。
憨憨就把車停在李永家大門旁邊,坐車上吃雞喝酒,跟沒事兒閑人一樣。
一直等到李永跟他老婆出門,哥們上去就掏出懷裏的匕首捅死了李永和他媳婦兒。
那匕首劉氏給的,他以為一定要用這個殺。
別人殺完人是趕緊跑的,不是還有車麽你,駕車跑多快啊。
這貨殺完慢吞吞走迴車邊,取出自己的短戟,插腰帶上晃晃悠悠的往遠處走。
車是人家劉氏的,人家隻叫他駕車來,沒跟他說讓駕車走。。
李永家就在一個集市旁邊。
這麽當街殺人,集市上幾百人都驚呆了。
見他步行以為他還要幹嘛呢,就跟著圍著看熱鬧。
又不關自己事兒,典韋長相又兇惡,沒什麽人管閑事。
一直圍著他直到李永的夥伴追來,一群人跟他一個人幹了一架,打累了典韋才知道要跑。
阿瞞剛從京師逃出來,在陳留招兵那會兒典韋就跟著他混飯吃了。
當時就是一個小兵兒,被分給司馬趙寵,趙寵見他力氣大就讓他負責舉旗子。
典韋就整天扛著旗子跟著趙寵到處跑。
到後來趙寵戰死,典韋就在夏侯惇麾下繼續當無名小卒。
但能打,慢慢就冒出頭,混到了個跟趙寵一樣的軍司馬位置。
這會兒又跟著阿瞞來打張邈張八廚了。
阿瞞注意到他是因為,開戰前各軍皆鼓噪,總有一群人特別安靜。
一直到真正接戰,那群人裏頭才冒出來一個拿短戟的特別猛的粗豪漢子,帶著他們廝殺。
阿瞞就叫那幫人來問話了,問怎麽迴事兒。
那幫人答:
“我們司馬發呆呢,吵到他要挨揍的,得敵人到十步之內才能叫他。”
阿瞞又留意了一迴。
果然列陣之後典韋就在他帶的那幾十個人身後盤腿坐在地上發呆。
到敵人近了,他旁邊人喊他,這憨憨才慢吞吞站起來。
典韋手持的雙短戟之外,還有十餘支小戟。
他一般起來先用小戟扔出去砸人,砸倒一圈之後才持短戟大唿而戰。
他帶的那群人就躲在他身後撿便宜。
一見自己麾下有如此勇猛之人,阿瞞頓時喜不自勝。
又仔細打聽了一迴,這哥們兒打小就是個憨憨,阿瞞更高興了。
當即就把典韋調到自己身邊,任親兵都尉,也就是保鏢隊長了。
放到自己身邊試著一用之後,阿瞞更滿意了。
因為這哥們兒憨歸憨,可認死理兒而且辦事特別認真。
你交代給他的事兒,他隻要答應了肯定不打折扣。
而且除了喜歡吃喝沒別的什麽太大要求。
但飯量大得一批,別人兩個人的飯量都比不上他一個人。
阿瞞最喜歡賜他酒肉,看他吃得歡暢自己都能胃口大開。
身為一個吃貨,典韋被調到阿瞞身邊也特別開心。
因為終於能隨便吃而且吃得飽了。
有了典憨憨,阿瞞再上戰場身先士卒就不怕了。
因為典韋答應保護他就鐵了心保護他,到了陣前混戰廝殺不離他半步。
但凡敵軍近阿瞞十步範圍,不是讓他用小戟砸死,就是讓他用短戟砍死。
再不至於跟上迴濮陽城裏那麽狼狽了。
阿瞞覺得自己的安全終於有了保障。
但他一個人安全,對戰局的進展卻沒有半毛錢幫助。
天天在濮陽跟張邈的人打,有贏有輸,但濮陽一直沒拿下來。
一直打了一百多天,突然鬧起蝗災來。
兩邊軍糧都消耗完了,這才各自罷兵各迴各家各找各媽。
迴去當然是各自找各自地麵兒上的大戶大族勒逼糧草,中間內部因此又有各種小仗暫且不提。
沒打開局麵,阿瞞手裏頭就隻有甄城等三縣之地,外加徐州彭城郡算是穩穩握在手裏的。
一直熬到第二年五月底收了糧食,兩邊繼續開打,
阿瞞這次吸取教訓,不跟他們在濮陽死磕了,先破巨野,再攻定陶。
分兵諸縣,先搶各地新打上來的糧食。
這就把張八廚和陳宮的兵力都拉扯到各縣成小股,然後一口一口吃掉,不必在大城之下連日鏖戰了。
就這麽著,打著打著形勢就逆轉了。
張八廚和他弟弟張超還有陳宮,各自帶領家屬退守雍丘。
不久阿瞞終於攻破雍丘,斬陳宮誅張邈,並且滅了張邈三族。
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年。
一年之中阿瞞無數的計劃都被耽誤了,兗州各地豪強少不得腦袋得滾滾一批。
集體反抗,輸了那自然是個死,沒什麽好說的。
曆史上有些史官會把兗州之叛歸結為阿瞞濫殺名士引起的嚴重後果。
那是想為名士謀取隨口亂罵也能免死的特權了。
咱踏實的來看,張邈已經得罪死了袁紹。
袁紹從酸棗那會兒幾次都讓阿瞞殺張邈,隻是阿瞞一直沒動手。
不管是為自己的野心或者說那點可憐的自尊心考慮,還是為了防阿瞞扛不住袁楷模紹的壓力殺自己,張邈是肯定要叛的。
陳宮就算得鎮郡國,他的野心也不是一郡之地可以滿足的。
所以陳宮也得叛。
隻要阿瞞向外用兵,肯定是要向兗州本地豪強強征糧草。
而且他身邊宗族和親信眾多,又有打黃巾打黑山收編的精銳降卒。
兵力差不多都掌握在自己的宗族親信手裏。
對本地豪強沒那麽倚重,打壓的程度肯定比別的地方重。
所以本地豪強也必然爆發。
跟阿瞞殺不殺邊讓真有多大關係麽?
一個名士闔族的性命要真有那麽重要,亂世還擁兵做毛?
你特麽我治下的一處土鱉網紅而已,我爹死了辦白事兒呢你在那裏嘰歪嘲諷勞資,殺你全家怎麽了?
但說起來,還是阿瞞運氣好,兗州之亂的時候他沒有太強大的外敵。
不然少不得跟公孫大玉兒一樣,外麵外敵進攻著,本地豪強折騰著,擁兵也沒辦法撲滅到處都是的火苗。
兗州之亂,等同是幫忙阿瞞被迫將內部豪強和反對力量全部整肅清洗了一遍。
因此兗州得以比其他實力軍閥更少受內部不安因素的影響。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可比迎獻帝之類虛頭巴腦的東西管用太多了。
在這個階段,唯有阿瞞借兗州之亂真正將內部打造成了鐵板一塊。
無論是因內憂外患敗亡的公孫大玉兒,還是後來因為內部派係鬥爭四分五裂的紹寶寶勢力。
甚至是再後來的孫策孫權包括蜀漢備崽兒。
他們的治下始終存在著流人與本土豪強的爭鬥內耗。
各種戰略與政策始終受內部勢力的牽製。
如果說阿瞞勝在有這場時機剛好的兗州之亂,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說法。
內部整肅完了吧,阿瞞又尋思著該對外用兵了。
打哪兒呢?
“那就是曹了大德的阿瞞,抓住他抓住他。”
好在那個時候通訊不發達,沒電視沒手機,阿瞞沒機會發表什麽電視直播講話。
普通兵丁基本沒機會看見他的臉,都是根據衣服認人呢。
阿瞞自己覺得贏定了,進城之後在東門放火玩兒破釜沉舟。
導致發現中伏後,幾次冒火往出衝,衣服胡子什麽的啊都燒得七零八落還沒衝出去。
他麾下青州賊們也不管他,就顧著自己保命到處竄。
張八廚那邊的兵瞅他落單一個人,也沒人敢以為阿瞞會淪落到這種境地。
見他這麽配合,也沒空為難他了,趕緊追著騎黃馬的就跑了。
捉住阿瞞可是大功一件,賞賜那可就多了去了。
騎黃馬的哥們兒:主公我曰你八輩兒先人!!!
就這麽著,阿瞞自己一個人在城裏東躲西藏。
甚至還混在對方兵丁裏,滿口喊著休要逃了阿瞞追殺自己。
這麽磨蹭到東門的火熄滅,才從城裏偷溜迴自家營寨。
認出來他並迎他入寨的幾個哥們兒,事後馬上讓他給砍了。
媽蛋,妥妥的黑曆史,不能讓人知道。
得滅口!!!
但這事兒吧,讓阿瞞有點餘悸未消。
不行,不能再這麽著了。
自己再這麽身先士卒下去,搞不好就去閻王爺那邊跟江東那隻老狸花一個待遇了。
找靠譜隨身保鏢這事兒也該列上日程了。
這麽留著心,一個憨憨就冒出來了。
那憨憨叫典韋,陳留人,還挺有名的。
丫從小就特別能打,長大了到處胡混。
就當痞子,那時候叫豪俠。
當時襄邑劉氏與睢陽人李永有仇,就找上他了。
請他吃喝了一頓讓他幫自己殺人。
哥們兒駕著車,載著劉氏給自己的雞鴨吃食和酒水就去李永家了。
李永家還挺高門大院的,翻不進去。
憨憨就把車停在李永家大門旁邊,坐車上吃雞喝酒,跟沒事兒閑人一樣。
一直等到李永跟他老婆出門,哥們上去就掏出懷裏的匕首捅死了李永和他媳婦兒。
那匕首劉氏給的,他以為一定要用這個殺。
別人殺完人是趕緊跑的,不是還有車麽你,駕車跑多快啊。
這貨殺完慢吞吞走迴車邊,取出自己的短戟,插腰帶上晃晃悠悠的往遠處走。
車是人家劉氏的,人家隻叫他駕車來,沒跟他說讓駕車走。。
李永家就在一個集市旁邊。
這麽當街殺人,集市上幾百人都驚呆了。
見他步行以為他還要幹嘛呢,就跟著圍著看熱鬧。
又不關自己事兒,典韋長相又兇惡,沒什麽人管閑事。
一直圍著他直到李永的夥伴追來,一群人跟他一個人幹了一架,打累了典韋才知道要跑。
阿瞞剛從京師逃出來,在陳留招兵那會兒典韋就跟著他混飯吃了。
當時就是一個小兵兒,被分給司馬趙寵,趙寵見他力氣大就讓他負責舉旗子。
典韋就整天扛著旗子跟著趙寵到處跑。
到後來趙寵戰死,典韋就在夏侯惇麾下繼續當無名小卒。
但能打,慢慢就冒出頭,混到了個跟趙寵一樣的軍司馬位置。
這會兒又跟著阿瞞來打張邈張八廚了。
阿瞞注意到他是因為,開戰前各軍皆鼓噪,總有一群人特別安靜。
一直到真正接戰,那群人裏頭才冒出來一個拿短戟的特別猛的粗豪漢子,帶著他們廝殺。
阿瞞就叫那幫人來問話了,問怎麽迴事兒。
那幫人答:
“我們司馬發呆呢,吵到他要挨揍的,得敵人到十步之內才能叫他。”
阿瞞又留意了一迴。
果然列陣之後典韋就在他帶的那幾十個人身後盤腿坐在地上發呆。
到敵人近了,他旁邊人喊他,這憨憨才慢吞吞站起來。
典韋手持的雙短戟之外,還有十餘支小戟。
他一般起來先用小戟扔出去砸人,砸倒一圈之後才持短戟大唿而戰。
他帶的那群人就躲在他身後撿便宜。
一見自己麾下有如此勇猛之人,阿瞞頓時喜不自勝。
又仔細打聽了一迴,這哥們兒打小就是個憨憨,阿瞞更高興了。
當即就把典韋調到自己身邊,任親兵都尉,也就是保鏢隊長了。
放到自己身邊試著一用之後,阿瞞更滿意了。
因為這哥們兒憨歸憨,可認死理兒而且辦事特別認真。
你交代給他的事兒,他隻要答應了肯定不打折扣。
而且除了喜歡吃喝沒別的什麽太大要求。
但飯量大得一批,別人兩個人的飯量都比不上他一個人。
阿瞞最喜歡賜他酒肉,看他吃得歡暢自己都能胃口大開。
身為一個吃貨,典韋被調到阿瞞身邊也特別開心。
因為終於能隨便吃而且吃得飽了。
有了典憨憨,阿瞞再上戰場身先士卒就不怕了。
因為典韋答應保護他就鐵了心保護他,到了陣前混戰廝殺不離他半步。
但凡敵軍近阿瞞十步範圍,不是讓他用小戟砸死,就是讓他用短戟砍死。
再不至於跟上迴濮陽城裏那麽狼狽了。
阿瞞覺得自己的安全終於有了保障。
但他一個人安全,對戰局的進展卻沒有半毛錢幫助。
天天在濮陽跟張邈的人打,有贏有輸,但濮陽一直沒拿下來。
一直打了一百多天,突然鬧起蝗災來。
兩邊軍糧都消耗完了,這才各自罷兵各迴各家各找各媽。
迴去當然是各自找各自地麵兒上的大戶大族勒逼糧草,中間內部因此又有各種小仗暫且不提。
沒打開局麵,阿瞞手裏頭就隻有甄城等三縣之地,外加徐州彭城郡算是穩穩握在手裏的。
一直熬到第二年五月底收了糧食,兩邊繼續開打,
阿瞞這次吸取教訓,不跟他們在濮陽死磕了,先破巨野,再攻定陶。
分兵諸縣,先搶各地新打上來的糧食。
這就把張八廚和陳宮的兵力都拉扯到各縣成小股,然後一口一口吃掉,不必在大城之下連日鏖戰了。
就這麽著,打著打著形勢就逆轉了。
張八廚和他弟弟張超還有陳宮,各自帶領家屬退守雍丘。
不久阿瞞終於攻破雍丘,斬陳宮誅張邈,並且滅了張邈三族。
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年。
一年之中阿瞞無數的計劃都被耽誤了,兗州各地豪強少不得腦袋得滾滾一批。
集體反抗,輸了那自然是個死,沒什麽好說的。
曆史上有些史官會把兗州之叛歸結為阿瞞濫殺名士引起的嚴重後果。
那是想為名士謀取隨口亂罵也能免死的特權了。
咱踏實的來看,張邈已經得罪死了袁紹。
袁紹從酸棗那會兒幾次都讓阿瞞殺張邈,隻是阿瞞一直沒動手。
不管是為自己的野心或者說那點可憐的自尊心考慮,還是為了防阿瞞扛不住袁楷模紹的壓力殺自己,張邈是肯定要叛的。
陳宮就算得鎮郡國,他的野心也不是一郡之地可以滿足的。
所以陳宮也得叛。
隻要阿瞞向外用兵,肯定是要向兗州本地豪強強征糧草。
而且他身邊宗族和親信眾多,又有打黃巾打黑山收編的精銳降卒。
兵力差不多都掌握在自己的宗族親信手裏。
對本地豪強沒那麽倚重,打壓的程度肯定比別的地方重。
所以本地豪強也必然爆發。
跟阿瞞殺不殺邊讓真有多大關係麽?
一個名士闔族的性命要真有那麽重要,亂世還擁兵做毛?
你特麽我治下的一處土鱉網紅而已,我爹死了辦白事兒呢你在那裏嘰歪嘲諷勞資,殺你全家怎麽了?
但說起來,還是阿瞞運氣好,兗州之亂的時候他沒有太強大的外敵。
不然少不得跟公孫大玉兒一樣,外麵外敵進攻著,本地豪強折騰著,擁兵也沒辦法撲滅到處都是的火苗。
兗州之亂,等同是幫忙阿瞞被迫將內部豪強和反對力量全部整肅清洗了一遍。
因此兗州得以比其他實力軍閥更少受內部不安因素的影響。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可比迎獻帝之類虛頭巴腦的東西管用太多了。
在這個階段,唯有阿瞞借兗州之亂真正將內部打造成了鐵板一塊。
無論是因內憂外患敗亡的公孫大玉兒,還是後來因為內部派係鬥爭四分五裂的紹寶寶勢力。
甚至是再後來的孫策孫權包括蜀漢備崽兒。
他們的治下始終存在著流人與本土豪強的爭鬥內耗。
各種戰略與政策始終受內部勢力的牽製。
如果說阿瞞勝在有這場時機剛好的兗州之亂,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說法。
內部整肅完了吧,阿瞞又尋思著該對外用兵了。
打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