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騎射戰術與流水線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蹇碩與畢嵐又給庚哥演示了一番各種拋射的效果。
基本上鐵蓮子拋射威力最大。
45度仰角射出去至少三百多步遠,也就是將近二百五十米。
手裏劍和螺旋手裏劍拋射還不如不拋射。
本來平射就隻能保證個大概的射擊方向。
拋射不止不能飛更遠,更不知道會飄向哪裏。
但人家平射照樣能到三四百米,也就是四五百步開外了。
拋不拋射根本沒關係。
經過畢嵐改造後,弩槍就比較有後世步槍那範兒了。
丫還折騰了個刺刀出來。
敵人如果快近身了,能把弩槍上的弓和滑輪組拆下來,套上刺刀當短矛使。
這可就由蹇碩親自上陣示範用法了。
除了裝上刺刀後庚哥覺得眼熟的一些後世刺刀動作,蹇碩的演示裏有出現。
庚哥發現他居然還利用橫弓下方,為方便手握所增添的那個握柄。
拿這玩意兒當加長版的拐式警棍使了。
到這會兒庚哥才明白他們把槍托處包上鐵皮是幹嘛的。
就,拿槍托當大錘唄。
他之前還好奇那槍前麵的刺刀幹嘛要拆下來。
直接固定在上邊又不耽誤弓弦射各種矢。
這會兒才知道,合著是避免拿槍托當大錘的時候劃傷自己。
各種使用方式演示一番之後,又過來匯報了。
都取了名兒。
鐵蓮子叫彈矢,手裏劍叫十字矢,螺旋手裏劍叫旋風矢。
滑輪組加旋臂被取名叫做禦力。
庚哥不置可否,沒讚成也沒反對。
因為他深知這年代取名字有多坑。
五子棋知道吧?
庚哥沒那耐心學圍棋,小時候拿圍棋跟家裏的潛邸四姬玩兒五子棋。
不知道怎麽就傳出去了,傳著傳著就變成武棋了。
原本的圍棋因此改名被叫做文棋。
據說還有大儒稱讚說:“文棋如謀國,武棋似衝陣。”
在亂戰裏頭聚集五個人一起的陣勢,五人為伍,可不就能立住腳跟形成局部優勢了?
搞到武棋在軍隊裏頭風靡一時。
武官們都特別喜歡用武棋彰顯自己的衝陣智慧。
雖然蹇碩他們現在這樣取名,誰知道後頭會被以訛傳訛叫成什麽呢。
所以蹇碩之前請過庚哥賜名,他嫌棄麻煩讓他們自己取。
呂布卻是看興奮了。
他命人牽過一匹良馬,端著弩槍試著衝鋒射擊了一番。
還挺好,騎在馬上也不耽誤使用,轉就完了。
不像原先的弩,在馬上不方便使勁兒上弦。
原本的騎兵衝陣,最後一段兒隻能騎著馬揮著刀子傻嘀兮兮的吆喝。
現在換成弩槍可以一直射。
憑借馬匹衝鋒的速度還能射得更遠。
呂布不滿意的是弩弓上頭的橫弓太難拆卸了。
在馬上還是有點操作不方便。
他想的是隨手一取就能取下來,這樣正麵接陣之後就直接可以拿這玩意兒當大錘使了。
庚哥突然就想起後世毛氏太祖的遊擊戰。
如果沒記錯帖木真的蒙古騎兵縱橫歐亞大陸也是這招吧?
所以又45度眺望校場塵土彌漫不怎麽瑰麗的天空,很是裝嘀的來了一句:
“緣何衝陣,衝射即返豈不妙哉?”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打,敵逃我追!”
呂布聽得一愣。
他畢竟習慣了騎馬作戰,初始看見弩槍的時候便始終將它當做對手。
這會兒順著庚哥的話一想。
就算對方也有弩槍,他們騎兵衝鋒起來,有個初始速度。
射出的弩矢本來就比站在原地射的遠。
當然古人不知道什麽初始速度,呂布想的是弩矢可借馬力。
騎著馬衝到能射中對方,但對方卻沒辦法射中自己的距離,擊發,然後跑迴來,然後繼續。
畫麵不要太美。
如果對方派騎兵來追,勞資撒丫子就跑,跑的時候迴身射。
你是朝我的弩矢衝來的,我卻是朝遠離你弩矢的方向跑的。
我還是射得比你遠,你隻能挨打。
你如果保持陣型緩慢後退,我繼續追著你射。
一直打到你陣型散亂,疲憊不堪。
到你大陣潰散逃遁,我特喵豈不是可以從容下馬取下橫弓追著你砍了。
追潰戰還取尼瑪橫弓啊,馬上有個能勾放弩槍的地方就夠了。
直接每人配一把馬刀,遇上步卒砍他丫的。
有騎馬跑的還是用弩槍射比較容易獲得戰果。
呂大憨批一時想得興奮起來,決定自己的虎賁騎兵以後就這麽搞。
後世聞名於世的三國重騎兵,活生生被庚哥這番裝嘀拐帶成了一支輕裝弩騎兵。
重騎兵迷們不曉得會不會哭。
有了旋風矢,沒辦法對馬腿形成防護的重騎兵也就是群弱點外露的烏龜。
其實也沒那麽大威力了。
呂布當即決定,他的騎兵弩槍隊隻采用飛的最遠的旋風矢和準度最高的彈矢。
十字矢他不要了。
那邊蹇碩也跟盧噴噴商量好了。
對付騎兵和三百步到五百步以內用旋風矢,一百步至三百步用十字矢,百步之內用彈矢。
如果矢盡,用石子或泥丸為矢。
則三百步到兩百步用拋射,兩百步到一百步用帶角度的仰射,百步之內平射。
這種射擊強度下來,他們有信心能讓任何衝鋒陣型不到跟前就潰散。
都不必太考慮近身戰,但還是考慮了。
十人為伍,近身時四人持盾並刺刀短刃衛護,四人持槍矛負責捅,還有兩個人繼續拿弩槍射擊。
盧噴噴呂大憨批和蹇碩又湊一起去了,嘀嘀咕咕商量著豐富完善戰法。
畢嵐笑著在庚哥旁邊感歎:“惜乎禦力甚為複雜,且須秘之,緩急不得成軍。”
滑輪組工藝相對複雜。
並且因為要保密,得找身家清白信得過的人,才放心教給他們技術。
這些人還得本身就是比較牛掰的木匠,才學得會。
所以產量不可能太高,配套軍隊的時間急不得。
其實畢嵐已經為保密下了很大功夫了。
也不知道他搞的什麽技巧,動滑輪組三角盒和那個扁平水滴型定滑輪盒,隻要拆開就會全部散架。
不了解動滑輪原理的人,就算拚全了也想不到所謂禦力其實就是個滑輪這麽簡單。
估計也複製不出來。
這年頭的很多人大部分沒有什麽基礎的物理知識,諸葛孔明在獨輪車上搞個能卡死輪軸的固定栓都能被吹成木牛流馬。
像禦力這種相對複雜的玩意兒,不是親手造這個的工匠,肯定是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了。
也意味著這個最緊要的關鍵技術,掌握技術的工匠需要更嚴格的篩選。
庚哥斜睨了他一眼,這有什麽難的,你搞個流水線不就行了?
“可使人造匣,使人造管,使人造軸,再使人合之,各不相見,可秘其技。”
畢嵐聞言也愣了愣,隨即大喜。
這尼瑪,就算是個水滴形的定滑輪滾軸。他都可以讓一部分人專門造那兩個水滴型的木板。
然後有人專門造邊緣板,有人專門造滾筒軸,有人專門造滾筒。
各自隻負責一塊兒,互相不相見。
除了負責組裝的能知道點端倪,看不見成品的人連自己造得是個啥有啥用都不知道。
整個工序這麽拆解下來,每一塊兒人隻負責最簡單的一步,他連太熟練的工匠都不必找。
隻用再在其中搞些神神鬼鬼的程序掩護,負責管事的人也沒辦法了解全套技術的關鍵在哪兒。
就算有需要保密的崗位,人手選擇難度和保密難度也會大幅降低。
而且也更容易形成大規模生產。
其中很多都是不費啥力氣的手工活兒。
他管掖庭的,大部分部件抽調些宮內女官就能做。
幾乎不用培養什麽掌握全套技術的工匠。
畢嵐不由當場拜服:“不是奴愚鈍,陛下此等高見,世所難覓也。”
不是我笨,而是像陛下您這種程度的高明,這世上他就難得有。
生產問題解決,就到這種武器多大範圍進行推廣的問題了。
這還是得看蹇碩、呂大憨批和盧噴噴的意見。
基本上鐵蓮子拋射威力最大。
45度仰角射出去至少三百多步遠,也就是將近二百五十米。
手裏劍和螺旋手裏劍拋射還不如不拋射。
本來平射就隻能保證個大概的射擊方向。
拋射不止不能飛更遠,更不知道會飄向哪裏。
但人家平射照樣能到三四百米,也就是四五百步開外了。
拋不拋射根本沒關係。
經過畢嵐改造後,弩槍就比較有後世步槍那範兒了。
丫還折騰了個刺刀出來。
敵人如果快近身了,能把弩槍上的弓和滑輪組拆下來,套上刺刀當短矛使。
這可就由蹇碩親自上陣示範用法了。
除了裝上刺刀後庚哥覺得眼熟的一些後世刺刀動作,蹇碩的演示裏有出現。
庚哥發現他居然還利用橫弓下方,為方便手握所增添的那個握柄。
拿這玩意兒當加長版的拐式警棍使了。
到這會兒庚哥才明白他們把槍托處包上鐵皮是幹嘛的。
就,拿槍托當大錘唄。
他之前還好奇那槍前麵的刺刀幹嘛要拆下來。
直接固定在上邊又不耽誤弓弦射各種矢。
這會兒才知道,合著是避免拿槍托當大錘的時候劃傷自己。
各種使用方式演示一番之後,又過來匯報了。
都取了名兒。
鐵蓮子叫彈矢,手裏劍叫十字矢,螺旋手裏劍叫旋風矢。
滑輪組加旋臂被取名叫做禦力。
庚哥不置可否,沒讚成也沒反對。
因為他深知這年代取名字有多坑。
五子棋知道吧?
庚哥沒那耐心學圍棋,小時候拿圍棋跟家裏的潛邸四姬玩兒五子棋。
不知道怎麽就傳出去了,傳著傳著就變成武棋了。
原本的圍棋因此改名被叫做文棋。
據說還有大儒稱讚說:“文棋如謀國,武棋似衝陣。”
在亂戰裏頭聚集五個人一起的陣勢,五人為伍,可不就能立住腳跟形成局部優勢了?
搞到武棋在軍隊裏頭風靡一時。
武官們都特別喜歡用武棋彰顯自己的衝陣智慧。
雖然蹇碩他們現在這樣取名,誰知道後頭會被以訛傳訛叫成什麽呢。
所以蹇碩之前請過庚哥賜名,他嫌棄麻煩讓他們自己取。
呂布卻是看興奮了。
他命人牽過一匹良馬,端著弩槍試著衝鋒射擊了一番。
還挺好,騎在馬上也不耽誤使用,轉就完了。
不像原先的弩,在馬上不方便使勁兒上弦。
原本的騎兵衝陣,最後一段兒隻能騎著馬揮著刀子傻嘀兮兮的吆喝。
現在換成弩槍可以一直射。
憑借馬匹衝鋒的速度還能射得更遠。
呂布不滿意的是弩弓上頭的橫弓太難拆卸了。
在馬上還是有點操作不方便。
他想的是隨手一取就能取下來,這樣正麵接陣之後就直接可以拿這玩意兒當大錘使了。
庚哥突然就想起後世毛氏太祖的遊擊戰。
如果沒記錯帖木真的蒙古騎兵縱橫歐亞大陸也是這招吧?
所以又45度眺望校場塵土彌漫不怎麽瑰麗的天空,很是裝嘀的來了一句:
“緣何衝陣,衝射即返豈不妙哉?”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打,敵逃我追!”
呂布聽得一愣。
他畢竟習慣了騎馬作戰,初始看見弩槍的時候便始終將它當做對手。
這會兒順著庚哥的話一想。
就算對方也有弩槍,他們騎兵衝鋒起來,有個初始速度。
射出的弩矢本來就比站在原地射的遠。
當然古人不知道什麽初始速度,呂布想的是弩矢可借馬力。
騎著馬衝到能射中對方,但對方卻沒辦法射中自己的距離,擊發,然後跑迴來,然後繼續。
畫麵不要太美。
如果對方派騎兵來追,勞資撒丫子就跑,跑的時候迴身射。
你是朝我的弩矢衝來的,我卻是朝遠離你弩矢的方向跑的。
我還是射得比你遠,你隻能挨打。
你如果保持陣型緩慢後退,我繼續追著你射。
一直打到你陣型散亂,疲憊不堪。
到你大陣潰散逃遁,我特喵豈不是可以從容下馬取下橫弓追著你砍了。
追潰戰還取尼瑪橫弓啊,馬上有個能勾放弩槍的地方就夠了。
直接每人配一把馬刀,遇上步卒砍他丫的。
有騎馬跑的還是用弩槍射比較容易獲得戰果。
呂大憨批一時想得興奮起來,決定自己的虎賁騎兵以後就這麽搞。
後世聞名於世的三國重騎兵,活生生被庚哥這番裝嘀拐帶成了一支輕裝弩騎兵。
重騎兵迷們不曉得會不會哭。
有了旋風矢,沒辦法對馬腿形成防護的重騎兵也就是群弱點外露的烏龜。
其實也沒那麽大威力了。
呂布當即決定,他的騎兵弩槍隊隻采用飛的最遠的旋風矢和準度最高的彈矢。
十字矢他不要了。
那邊蹇碩也跟盧噴噴商量好了。
對付騎兵和三百步到五百步以內用旋風矢,一百步至三百步用十字矢,百步之內用彈矢。
如果矢盡,用石子或泥丸為矢。
則三百步到兩百步用拋射,兩百步到一百步用帶角度的仰射,百步之內平射。
這種射擊強度下來,他們有信心能讓任何衝鋒陣型不到跟前就潰散。
都不必太考慮近身戰,但還是考慮了。
十人為伍,近身時四人持盾並刺刀短刃衛護,四人持槍矛負責捅,還有兩個人繼續拿弩槍射擊。
盧噴噴呂大憨批和蹇碩又湊一起去了,嘀嘀咕咕商量著豐富完善戰法。
畢嵐笑著在庚哥旁邊感歎:“惜乎禦力甚為複雜,且須秘之,緩急不得成軍。”
滑輪組工藝相對複雜。
並且因為要保密,得找身家清白信得過的人,才放心教給他們技術。
這些人還得本身就是比較牛掰的木匠,才學得會。
所以產量不可能太高,配套軍隊的時間急不得。
其實畢嵐已經為保密下了很大功夫了。
也不知道他搞的什麽技巧,動滑輪組三角盒和那個扁平水滴型定滑輪盒,隻要拆開就會全部散架。
不了解動滑輪原理的人,就算拚全了也想不到所謂禦力其實就是個滑輪這麽簡單。
估計也複製不出來。
這年頭的很多人大部分沒有什麽基礎的物理知識,諸葛孔明在獨輪車上搞個能卡死輪軸的固定栓都能被吹成木牛流馬。
像禦力這種相對複雜的玩意兒,不是親手造這個的工匠,肯定是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了。
也意味著這個最緊要的關鍵技術,掌握技術的工匠需要更嚴格的篩選。
庚哥斜睨了他一眼,這有什麽難的,你搞個流水線不就行了?
“可使人造匣,使人造管,使人造軸,再使人合之,各不相見,可秘其技。”
畢嵐聞言也愣了愣,隨即大喜。
這尼瑪,就算是個水滴形的定滑輪滾軸。他都可以讓一部分人專門造那兩個水滴型的木板。
然後有人專門造邊緣板,有人專門造滾筒軸,有人專門造滾筒。
各自隻負責一塊兒,互相不相見。
除了負責組裝的能知道點端倪,看不見成品的人連自己造得是個啥有啥用都不知道。
整個工序這麽拆解下來,每一塊兒人隻負責最簡單的一步,他連太熟練的工匠都不必找。
隻用再在其中搞些神神鬼鬼的程序掩護,負責管事的人也沒辦法了解全套技術的關鍵在哪兒。
就算有需要保密的崗位,人手選擇難度和保密難度也會大幅降低。
而且也更容易形成大規模生產。
其中很多都是不費啥力氣的手工活兒。
他管掖庭的,大部分部件抽調些宮內女官就能做。
幾乎不用培養什麽掌握全套技術的工匠。
畢嵐不由當場拜服:“不是奴愚鈍,陛下此等高見,世所難覓也。”
不是我笨,而是像陛下您這種程度的高明,這世上他就難得有。
生產問題解決,就到這種武器多大範圍進行推廣的問題了。
這還是得看蹇碩、呂大憨批和盧噴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