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有噴袁紹勸何進召董卓進京是昏招的憨批,大約都不知道董卓跟袁家是啥關係。
董卓他爹在潁川綸氏縣當縣尉也就是縣公安局長的時候生了倆兒子。
大的是董卓,小的叫董旻,所以這倆小子的表字分別是仲穎和叔潁。
伯仲叔季或者孟仲叔季,就是一二三四的意思,所以董卓這表字你理解成二穎也沒錯。
上頭還有個哥哥,叫董擢,字孟高,是他爹的小老婆或婢女生的。
二穎從他爹離職以後,就跟他爹返迴了隴西老家,並且開始了他作為一個邊郡武人的前半生。
進洛陽當過一段兒以前由羽林孤兒組成的那支禦林軍中的羽林郎。
那時候他是跟張奐的,一路做到了西域戊己校尉。
到這兒就出事了,董卓不知道為啥就丟官了,並因此惡了舊主張奐。
跌到穀底的董二穎,是被當時的司徒,袁紹的小叔袁隗想起來,征為了掾吏,才開啟了他官途的第二春。
一直做到並州刺史、河東郡太守,在黃巾之亂時接替盧植平叛黃巾。
結果因為兵敗又被免官治罪了。
是袁家又把董卓撈了出來,給了他官途的第三春。
當時朝廷派大軍去平韓遂邊章之亂,張溫為主,袁紹的同宗小爺爺袁滂為副。
二穎跟著袁滂被征辟去做了個破虜將軍。
就是為這一次平叛,二穎因軍功被封為前將軍,斄鄉侯。
這官兒很大了。
大將軍下頭是車騎驃騎二將軍,再下麵是衛將軍,再下來就是前後左右四征四鎮了。
四征四鎮不常設,有戰事才封打完就撤了,前後左右卻是常設的。
在靈帝宏陛下駕崩前,二穎又被封為並州牧。
隻是二穎走到半途,就一直帶兵賴在司州也就是首都圈兒的河東郡,並沒有去上任。
袁家對二穎,那是絕對的恩同再造,還造了兩次。
以當時的規矩,董卓是袁家的門生,算家奴都沒問題。
袁紹忽悠何進召董卓進洛陽,那是召自家兵馬來把控洛陽。
袁紹一輩子都在借助袁家的力量辦事。
但不妨礙他恨袁家恨得要死,巴不得袁家死光光。
他是袁家上一代老二袁逢的種,但卻是在老大袁成家出生的。
袁逢在袁成家酒後亂了一個婢女,袁紹就被那婢女懷上了。
後頭袁成想把那婢女送給袁逢。
然而袁逢的老婆是大儒馬融的女兒,這馬融是盧植和另一個著名大儒鄭玄的老師。
害怕得罪妻家並敗壞了名聲,袁逢死活不承認自己幹過這種事。
所以袁紹是沒名沒分的跟著他那婢女娘,在袁成家長大的。
可想而知,袁紹幼年時過的是什麽日子。
直到袁成早死了,也沒留下個兒子。
袁氏族老們做主,當袁紹是過繼給袁成的,他才在袁家有了個身份。
袁家這一代袁成無子,袁隗家孩子還小,需要家族出力扶持的也就袁逢的三個崽兒。
他哥袁基,他弟袁術,以及算在袁成名下的庶子他自己。
袁逢的嫡長子,他大哥袁基,被家族安排走的是傾盡人脈,悶聲發大財速升的道路。
此時已經不聲不響的做到了九卿之一的太仆,中二千石。
他弟袁術,被要求與諸多世家豪門多來往勤交遊,
走的是廣積人脈,夯實基礎,先求天下揚名,再求緩步升遷的路子。
族中用盡宣傳資源替他揚名,所以袁術年紀輕輕就以有俠氣出名,被舉孝廉出仕。
一明一暗,一快一慢,等同是耗盡家族資源。
而袁紹,則需要承襲皇家憐憫袁成早死的恩蔭,才得以入仕。
家裏也沒什麽資源給他。
你說袁紹不恨,除非他沒有心。
但不想他的機會終於來了。
楊彪扳倒了炙手可熱的中常侍王甫,楊家在士人中聲名大振。
三世三公的楊家,本來就隻弱他們袁家一線。
加上士人們原本就對他們袁家在黨錮之亂中袖手旁觀頗多不滿。
隱隱間楊家已經成為士人領袖,威脅到了他們汝南袁家當世第一名門的地位。
袁家有些慌了,繼續毫無作為的話他們袁家必然要聲名受損。
這官場上的事情本來就是講求個情分臉麵。
原本同樣升遷機會,人家聽聞這是當世第一世家袁家的子弟,難免會對你多一份敬重,給個優先。
可若是在這等事情上被人鄙夷了,他袁氏諸多族人子弟,卻難免在仕途上反而因此受阻。
但你要袁家跳出來當反對宦官的領袖,這不符合他們家族的調性。
袁家第一代三公袁安,是在太後竇妙和外戚大將軍竇憲當權的時候做到的司徒。
袁家第二代三公袁敞,是在太後鄧綏和外戚大將軍鄧騭當權的時候做到的司空。
袁家第三代三公袁湯,在太後梁妠與外戚大將軍梁翼當權,以及梁氏被誅,桓帝封宦官單超唐衡等為五侯的時候,曆任太尉、司空與司徒等職。
袁家的第四代三公袁逢和袁隗兄弟倆,都是在靈帝封張讓為列侯黨錮之亂的時代分別做到的司空和太尉。
他們很少攪合這些政治鬥爭,向來是悶頭升自己的官。
誰當權都影響不了他們升官。
眼見著第五代的袁基離三公就差一步了,你要他們跳出來挑頭投注反對宦官,這怎麽可能?
可事情逼到這個地步,他們不出個人反宦官,不止會被楊家搶了風頭,更會被士林所輕。
袁家覺得需要有個隨時能被犧牲的棄子,出來擔負這個責任。
隨時能被割舍的袁紹被選了出來。
袁紹也沒得選,所以死袁成的長房被偷摸分家分了出來。
這樣族誅的時候袁氏其他房可以不受牽連。
袁家開始傾盡所有宣傳資源,將袁紹打造吹捧成繼反宦官鬥士天下楷模李元禮後的第二個天下楷模。
他成了反宦官的一麵旗幟。
但袁家也並不打算真的反宦官。
他們隻是希望讓世人看見,他們袁家有人站在反宦官的第一線而已。
不至因他們首鼠兩端毫無作為,被士林鄙夷,失掉當世第一世家的名號。
對袁紹的幫助本也就到這兒了。
是袁紹一次又一次以改弦更張不扛這麵大旗了相威脅,才能逼他們掏出一些實力來襄助自己。
袁紹也不看好反宦官這條路。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是一個棄子,反宦官實際上反的是皇權,不可能有好果子吃的。
所以一向嚷嚷的兇,卻根本沒像楊彪那樣辦什麽實際的事兒。
直到他遇到了何進。
袁紹果斷站到了何進身邊,鼓動這個草包給自己當槍使。
“曆代外戚,皆喪於宦官之手,大將軍不見竇憲、梁翼、竇武乎?”
“竇武誅宦雖未成,卻享天下大望,大將軍若能誅盡權宦,何愁不得萬民歸心?”
“以至麵南之事,或未可知也?”
袁紹覺得自己像一個徹頭徹尾的佞臣,一步一步的誘惑攛掇著何進。
鼓動他興起不該興起的心思,勸說他扛住對於自家那個太後妹妹的畏懼,頂住來自太後的勸誡和壓力。
隻有何進成功了,在袁家拋棄袁紹的時候,他才能活下去。
甚至有機會取何進而代之。
到時候口含天憲,手執九鼎,就能將袁家踩死在腳下。
袁紹覺得自己夠苦了,卻不料,還有個傻缺嫉妒他。
沒腦子的袁術不滿家族為什麽不這麽打造吹捧自己。
他並不知道袁紹背負天下讚譽背後的風險。
並且傾斜向袁紹的資源,本來就是從他那裏分走的。
失去了那些鼓吹他的力量,他的口碑很快從年少有俠氣一路滑落,暴露了真實性情與品格。
“為長水校尉,好奢淫,騎盛車馬,以氣高人,語曰:路中悍鬼袁長水。”
在北軍五校中當長水校尉的時候,喜歡駕著車馬亂竄到處飆車,欺男霸女,被人稱唿為路中悍鬼袁長水。
沒有昧著良心幫他吹捧的力量,袁術就是這麽個玩意兒。
袁術不服氣,他和袁基才是袁逢的正經兒子。
那個袁紹就算頂了伯父袁成的門頭,也不過是個小婢生的雜種庶子,憑什麽踩在他頭上?
他沒想過,他路中悍鬼袁長水名聲這麽差,都做到虎賁中郎將了。
名滿天下的袁紹還隻是個中軍校尉,這其中是為什麽。
就是這種情緒下,沒腦子的袁術幹了連袁紹都不敢想的事。
在何進死後擅自借用袁家勢力,煽動亂兵攻擊皇宮。
袁紹當時其實是跑路了的。
董卓他爹在潁川綸氏縣當縣尉也就是縣公安局長的時候生了倆兒子。
大的是董卓,小的叫董旻,所以這倆小子的表字分別是仲穎和叔潁。
伯仲叔季或者孟仲叔季,就是一二三四的意思,所以董卓這表字你理解成二穎也沒錯。
上頭還有個哥哥,叫董擢,字孟高,是他爹的小老婆或婢女生的。
二穎從他爹離職以後,就跟他爹返迴了隴西老家,並且開始了他作為一個邊郡武人的前半生。
進洛陽當過一段兒以前由羽林孤兒組成的那支禦林軍中的羽林郎。
那時候他是跟張奐的,一路做到了西域戊己校尉。
到這兒就出事了,董卓不知道為啥就丟官了,並因此惡了舊主張奐。
跌到穀底的董二穎,是被當時的司徒,袁紹的小叔袁隗想起來,征為了掾吏,才開啟了他官途的第二春。
一直做到並州刺史、河東郡太守,在黃巾之亂時接替盧植平叛黃巾。
結果因為兵敗又被免官治罪了。
是袁家又把董卓撈了出來,給了他官途的第三春。
當時朝廷派大軍去平韓遂邊章之亂,張溫為主,袁紹的同宗小爺爺袁滂為副。
二穎跟著袁滂被征辟去做了個破虜將軍。
就是為這一次平叛,二穎因軍功被封為前將軍,斄鄉侯。
這官兒很大了。
大將軍下頭是車騎驃騎二將軍,再下麵是衛將軍,再下來就是前後左右四征四鎮了。
四征四鎮不常設,有戰事才封打完就撤了,前後左右卻是常設的。
在靈帝宏陛下駕崩前,二穎又被封為並州牧。
隻是二穎走到半途,就一直帶兵賴在司州也就是首都圈兒的河東郡,並沒有去上任。
袁家對二穎,那是絕對的恩同再造,還造了兩次。
以當時的規矩,董卓是袁家的門生,算家奴都沒問題。
袁紹忽悠何進召董卓進洛陽,那是召自家兵馬來把控洛陽。
袁紹一輩子都在借助袁家的力量辦事。
但不妨礙他恨袁家恨得要死,巴不得袁家死光光。
他是袁家上一代老二袁逢的種,但卻是在老大袁成家出生的。
袁逢在袁成家酒後亂了一個婢女,袁紹就被那婢女懷上了。
後頭袁成想把那婢女送給袁逢。
然而袁逢的老婆是大儒馬融的女兒,這馬融是盧植和另一個著名大儒鄭玄的老師。
害怕得罪妻家並敗壞了名聲,袁逢死活不承認自己幹過這種事。
所以袁紹是沒名沒分的跟著他那婢女娘,在袁成家長大的。
可想而知,袁紹幼年時過的是什麽日子。
直到袁成早死了,也沒留下個兒子。
袁氏族老們做主,當袁紹是過繼給袁成的,他才在袁家有了個身份。
袁家這一代袁成無子,袁隗家孩子還小,需要家族出力扶持的也就袁逢的三個崽兒。
他哥袁基,他弟袁術,以及算在袁成名下的庶子他自己。
袁逢的嫡長子,他大哥袁基,被家族安排走的是傾盡人脈,悶聲發大財速升的道路。
此時已經不聲不響的做到了九卿之一的太仆,中二千石。
他弟袁術,被要求與諸多世家豪門多來往勤交遊,
走的是廣積人脈,夯實基礎,先求天下揚名,再求緩步升遷的路子。
族中用盡宣傳資源替他揚名,所以袁術年紀輕輕就以有俠氣出名,被舉孝廉出仕。
一明一暗,一快一慢,等同是耗盡家族資源。
而袁紹,則需要承襲皇家憐憫袁成早死的恩蔭,才得以入仕。
家裏也沒什麽資源給他。
你說袁紹不恨,除非他沒有心。
但不想他的機會終於來了。
楊彪扳倒了炙手可熱的中常侍王甫,楊家在士人中聲名大振。
三世三公的楊家,本來就隻弱他們袁家一線。
加上士人們原本就對他們袁家在黨錮之亂中袖手旁觀頗多不滿。
隱隱間楊家已經成為士人領袖,威脅到了他們汝南袁家當世第一名門的地位。
袁家有些慌了,繼續毫無作為的話他們袁家必然要聲名受損。
這官場上的事情本來就是講求個情分臉麵。
原本同樣升遷機會,人家聽聞這是當世第一世家袁家的子弟,難免會對你多一份敬重,給個優先。
可若是在這等事情上被人鄙夷了,他袁氏諸多族人子弟,卻難免在仕途上反而因此受阻。
但你要袁家跳出來當反對宦官的領袖,這不符合他們家族的調性。
袁家第一代三公袁安,是在太後竇妙和外戚大將軍竇憲當權的時候做到的司徒。
袁家第二代三公袁敞,是在太後鄧綏和外戚大將軍鄧騭當權的時候做到的司空。
袁家第三代三公袁湯,在太後梁妠與外戚大將軍梁翼當權,以及梁氏被誅,桓帝封宦官單超唐衡等為五侯的時候,曆任太尉、司空與司徒等職。
袁家的第四代三公袁逢和袁隗兄弟倆,都是在靈帝封張讓為列侯黨錮之亂的時代分別做到的司空和太尉。
他們很少攪合這些政治鬥爭,向來是悶頭升自己的官。
誰當權都影響不了他們升官。
眼見著第五代的袁基離三公就差一步了,你要他們跳出來挑頭投注反對宦官,這怎麽可能?
可事情逼到這個地步,他們不出個人反宦官,不止會被楊家搶了風頭,更會被士林所輕。
袁家覺得需要有個隨時能被犧牲的棄子,出來擔負這個責任。
隨時能被割舍的袁紹被選了出來。
袁紹也沒得選,所以死袁成的長房被偷摸分家分了出來。
這樣族誅的時候袁氏其他房可以不受牽連。
袁家開始傾盡所有宣傳資源,將袁紹打造吹捧成繼反宦官鬥士天下楷模李元禮後的第二個天下楷模。
他成了反宦官的一麵旗幟。
但袁家也並不打算真的反宦官。
他們隻是希望讓世人看見,他們袁家有人站在反宦官的第一線而已。
不至因他們首鼠兩端毫無作為,被士林鄙夷,失掉當世第一世家的名號。
對袁紹的幫助本也就到這兒了。
是袁紹一次又一次以改弦更張不扛這麵大旗了相威脅,才能逼他們掏出一些實力來襄助自己。
袁紹也不看好反宦官這條路。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是一個棄子,反宦官實際上反的是皇權,不可能有好果子吃的。
所以一向嚷嚷的兇,卻根本沒像楊彪那樣辦什麽實際的事兒。
直到他遇到了何進。
袁紹果斷站到了何進身邊,鼓動這個草包給自己當槍使。
“曆代外戚,皆喪於宦官之手,大將軍不見竇憲、梁翼、竇武乎?”
“竇武誅宦雖未成,卻享天下大望,大將軍若能誅盡權宦,何愁不得萬民歸心?”
“以至麵南之事,或未可知也?”
袁紹覺得自己像一個徹頭徹尾的佞臣,一步一步的誘惑攛掇著何進。
鼓動他興起不該興起的心思,勸說他扛住對於自家那個太後妹妹的畏懼,頂住來自太後的勸誡和壓力。
隻有何進成功了,在袁家拋棄袁紹的時候,他才能活下去。
甚至有機會取何進而代之。
到時候口含天憲,手執九鼎,就能將袁家踩死在腳下。
袁紹覺得自己夠苦了,卻不料,還有個傻缺嫉妒他。
沒腦子的袁術不滿家族為什麽不這麽打造吹捧自己。
他並不知道袁紹背負天下讚譽背後的風險。
並且傾斜向袁紹的資源,本來就是從他那裏分走的。
失去了那些鼓吹他的力量,他的口碑很快從年少有俠氣一路滑落,暴露了真實性情與品格。
“為長水校尉,好奢淫,騎盛車馬,以氣高人,語曰:路中悍鬼袁長水。”
在北軍五校中當長水校尉的時候,喜歡駕著車馬亂竄到處飆車,欺男霸女,被人稱唿為路中悍鬼袁長水。
沒有昧著良心幫他吹捧的力量,袁術就是這麽個玩意兒。
袁術不服氣,他和袁基才是袁逢的正經兒子。
那個袁紹就算頂了伯父袁成的門頭,也不過是個小婢生的雜種庶子,憑什麽踩在他頭上?
他沒想過,他路中悍鬼袁長水名聲這麽差,都做到虎賁中郎將了。
名滿天下的袁紹還隻是個中軍校尉,這其中是為什麽。
就是這種情緒下,沒腦子的袁術幹了連袁紹都不敢想的事。
在何進死後擅自借用袁家勢力,煽動亂兵攻擊皇宮。
袁紹當時其實是跑路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