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聽完車令出事的經過,一個個氣憤填胸。
“殺我漢使,便是向我大漢宣戰!陛下,向大宛國宣戰吧!”
“陛下,我們不能讓車令的鮮血白流!血債要用血來還!”
將軍們紛紛上前請戰。
漢武帝自從公元前141年登基以來,三十多年的時間內,漢軍一向縱橫天下。曾經大敗匈奴、南破閩越、南越、東滅衛氏朝鮮,西破樓蘭,所向披靡,何曾受到過如此奇恥大辱?他把目光投向了丞相石慶。“丞相,你的意思呢?”
石慶出列道:“大宛國殺我漢使、掠我財物,蔑視天子威嚴,是可忍孰不可忍!臣以為,若不給予教訓,西域諸國必將群起而仿之,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絲綢之路就斷了!臣主張發兵討伐!”
“好!既然丞相也認為應發兵討伐,揚我大漢國威,那朕就定了。諸位愛卿,你們都議一議,誰可為帥?”劉徹問道。
大漢兵強馬壯,率軍出戰可是一個立功封侯的大好機會。
曾經出使過大宛的姚定漢第一個站出來道:“稟陛下,大宛雖說號稱是西域五大強國之一,但依臣看,他們兵力虛弱,武器也不精良。隻要以強弓勁弩射擊他們,就可全部俘虜其軍隊。臣願領三千精兵,便可大敗大宛。”
“你說三千精兵便可大敗大宛?”漢武帝有些不太相信。
“是的。浞野侯率七百騎兵便俘獲樓蘭王,臣願領三千精兵,便可將大宛國王捉來。”姚定漢誇下海口道。
“浞野侯,此事你怎麽看?”漢武帝劉徹問趙破奴道。
“稟陛下,上一迴臣率七百騎兵便俘獲樓蘭王,那是臣出的奇兵,臣的身後還有二萬大軍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大宛國比樓蘭國還要遠,還要大,光是三千精兵恐怕不夠。如果讓我領兵,還得有二萬步兵作後盾。”趙破奴說道。
劉徹聽了趙破奴這麽一說,頓時心中有數了。二年前,大將軍衛青去世了,現在他手頭的大將也就是趙破奴了,他不能動,得留著他對付匈奴的。既然大宛國這麽好打,那就派自己最疼愛的妃子李夫人的二哥李廣利去好了。李夫一心想給她二哥李廣利封侯的,可是他寸功未立,給他封侯不能服眾啊。如今正是一個可以讓他立功封侯的大好機會,不能隨便給別人了。
想到這兒,他心中有數了,他要把李廣利培養成第二個衛青。“這樣吧,朕決定派遣太原郡太守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調發屬國六千騎兵及各郡國不軌刑徒三萬人,討伐大宛,取迴種馬。你們覺得呢?”
大臣們麵麵相覷,原來皇上決定迎合李夫人的心意,是想要給他哥哥一個立功封侯的好機會。
太子劉據站出來道:“父皇,這統兵打仗,非同兒戲。李郡守從未領兵作過戰。父皇卻將如此重任托付給他,兒臣認為不妥。”
劉徹沒想到太子如此不識趣,臉有不悅。
趙破奴見狀,便出列上奏道:“陛下,臣也覺得李郡守從未領兵作過戰,還得有得力之人從旁協助才行。臣願往。”
劉徹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道:“不,你還得給朕守住北邊的大門,防止匈奴人的襲擊。協同貳師將軍的人選,各位愛卿再議議看。”
丞相石慶一聽,便出列奏道:“陛下,臣舉薦浩侯王恢,可擔此重任。浩侯王恢,對西域諸國十分熟悉,又有作戰經驗,有他從旁協助,準能取勝。”
浩侯王恢,曾為中郎將,屢出使西域。當時樓蘭等國屢次斷絕漢使的後勤補給供應,或者攻擊、打劫漢使,王恢就把這些情況報告給了漢武帝。
漢武帝就令王恢協助趙破奴攻打車師,擄獲了車師王。他正是憑借此軍功封為浩侯的。趙破奴攻打樓蘭,也正是他領兵二萬在後壓陣。有了他的從旁協助,又有六千精騎兵,征服一個小小的大宛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劉徹點了點頭,“浩侯,你可願往?”
皇上點了將,浩侯王恢馬上出列道:“臣願往。”
霍光出列舉薦道:“陛下,中郎將趙始成,執法嚴厲,可為隨行軍正(漢代軍正是軍事法官,職權很大,除將軍有罪要報告皇帝處置外,二千石以下軍官犯軍法,不待請示,可直接由軍正按軍法處置。)。”
劉徹點頭應了,“準。擬旨。詔令太原郡太守李廣利為貳師將軍,中郎將趙始成為軍正、浩侯王恢為長史、李哆為都尉,共同協佐貳師將軍。調發屬國六千騎兵及各邊郡不軌刑徒、駐軍三萬人,討伐大宛,取迴大宛種馬。”
趙破奴這會兒放心了,道:“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大臣們一看,也紛紛出來附和道。
太子劉據一看朝中這麽多的大臣都讚同讓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西征大宛,也隻好隨大勢,“兒臣附議。”
劉徹便滿意地笑了。
霍光馬上開始書寫詔令,以八百裏快遞分發下去。
朝廷的旨令一到,各邊郡也紛紛行動起來了。剛好常惠他們負責的長城也順利竣工驗收,李廣利便派人在閑下來的刑徒當中挑選身強力壯的編入軍中,準備討伐大宛。
常惠率領他們燧的人也搬進了新建的塢中,正在組織他們學習背誦《塞上烽火品約》。《塞上烽火品約》是繁峙要塞(即“鄣”)共同訂立的聯防公約,是每一個烽燧官兵都應熟悉並知曉的條文。如果不能熟悉其中的條文,被上級抽查到了,是要扣減薪資的。
“《塞上烽火品約》第九條是怎麽規定的?”常惠問張三道。
張三摸了一下腦袋,答道:“《塞上烽火品約》第九條啊,‘匈奴人入塞,守亭鄣,不得燔薪者,旁亭可舉烽、燔薪,以次和如品’。是說如果匈奴人攻來,守要塞者來不及燃薪,或被圍困而無法燃薪,鄰近的烽火台有義務點燃自己的薪火。”
常惠點了點頭,通過這幾個月來晚上的學習,張三已經進步很大,識了不少字,也背得下來一些有關烽燧的品約了。他接著考道:“不錯,那第十條呢?”
張三又答道:“《品約》第十條:‘若誤,亟下烽滅火,侯尉史以檄馳言府。’說的是若萬一信號有誤,立即‘下烽滅火’,並由侯官的尉史將書麵報告馳報都尉府。”
常惠點了點頭,抽查小範道:“小範,你來說說,若是匈奴來犯,其他烽火台如何以火勢大小判斷來敵之數?”
小範答道:“《品約》第十四條有規定,‘匈奴人入塞,不滿千騎,隻燒一積薪;超過一千人,燒二積薪;兩千人以上,燒三積薪。’其他烽火台應以火勢大小判斷來敵之數。”
常惠又問道:“若是碰到匈奴入侵,天氣惡劣,無法點薪的情況下,該如何處理?”
小範答道:“《品約》第十六條有規定,‘匈奴人入塞,天大風,風及降雨,不舉燃者,亟傳檄告入,走馬馳以夜,急疾稟上司。’”
“殺我漢使,便是向我大漢宣戰!陛下,向大宛國宣戰吧!”
“陛下,我們不能讓車令的鮮血白流!血債要用血來還!”
將軍們紛紛上前請戰。
漢武帝自從公元前141年登基以來,三十多年的時間內,漢軍一向縱橫天下。曾經大敗匈奴、南破閩越、南越、東滅衛氏朝鮮,西破樓蘭,所向披靡,何曾受到過如此奇恥大辱?他把目光投向了丞相石慶。“丞相,你的意思呢?”
石慶出列道:“大宛國殺我漢使、掠我財物,蔑視天子威嚴,是可忍孰不可忍!臣以為,若不給予教訓,西域諸國必將群起而仿之,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絲綢之路就斷了!臣主張發兵討伐!”
“好!既然丞相也認為應發兵討伐,揚我大漢國威,那朕就定了。諸位愛卿,你們都議一議,誰可為帥?”劉徹問道。
大漢兵強馬壯,率軍出戰可是一個立功封侯的大好機會。
曾經出使過大宛的姚定漢第一個站出來道:“稟陛下,大宛雖說號稱是西域五大強國之一,但依臣看,他們兵力虛弱,武器也不精良。隻要以強弓勁弩射擊他們,就可全部俘虜其軍隊。臣願領三千精兵,便可大敗大宛。”
“你說三千精兵便可大敗大宛?”漢武帝有些不太相信。
“是的。浞野侯率七百騎兵便俘獲樓蘭王,臣願領三千精兵,便可將大宛國王捉來。”姚定漢誇下海口道。
“浞野侯,此事你怎麽看?”漢武帝劉徹問趙破奴道。
“稟陛下,上一迴臣率七百騎兵便俘獲樓蘭王,那是臣出的奇兵,臣的身後還有二萬大軍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大宛國比樓蘭國還要遠,還要大,光是三千精兵恐怕不夠。如果讓我領兵,還得有二萬步兵作後盾。”趙破奴說道。
劉徹聽了趙破奴這麽一說,頓時心中有數了。二年前,大將軍衛青去世了,現在他手頭的大將也就是趙破奴了,他不能動,得留著他對付匈奴的。既然大宛國這麽好打,那就派自己最疼愛的妃子李夫人的二哥李廣利去好了。李夫一心想給她二哥李廣利封侯的,可是他寸功未立,給他封侯不能服眾啊。如今正是一個可以讓他立功封侯的大好機會,不能隨便給別人了。
想到這兒,他心中有數了,他要把李廣利培養成第二個衛青。“這樣吧,朕決定派遣太原郡太守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調發屬國六千騎兵及各郡國不軌刑徒三萬人,討伐大宛,取迴種馬。你們覺得呢?”
大臣們麵麵相覷,原來皇上決定迎合李夫人的心意,是想要給他哥哥一個立功封侯的好機會。
太子劉據站出來道:“父皇,這統兵打仗,非同兒戲。李郡守從未領兵作過戰。父皇卻將如此重任托付給他,兒臣認為不妥。”
劉徹沒想到太子如此不識趣,臉有不悅。
趙破奴見狀,便出列上奏道:“陛下,臣也覺得李郡守從未領兵作過戰,還得有得力之人從旁協助才行。臣願往。”
劉徹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道:“不,你還得給朕守住北邊的大門,防止匈奴人的襲擊。協同貳師將軍的人選,各位愛卿再議議看。”
丞相石慶一聽,便出列奏道:“陛下,臣舉薦浩侯王恢,可擔此重任。浩侯王恢,對西域諸國十分熟悉,又有作戰經驗,有他從旁協助,準能取勝。”
浩侯王恢,曾為中郎將,屢出使西域。當時樓蘭等國屢次斷絕漢使的後勤補給供應,或者攻擊、打劫漢使,王恢就把這些情況報告給了漢武帝。
漢武帝就令王恢協助趙破奴攻打車師,擄獲了車師王。他正是憑借此軍功封為浩侯的。趙破奴攻打樓蘭,也正是他領兵二萬在後壓陣。有了他的從旁協助,又有六千精騎兵,征服一個小小的大宛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劉徹點了點頭,“浩侯,你可願往?”
皇上點了將,浩侯王恢馬上出列道:“臣願往。”
霍光出列舉薦道:“陛下,中郎將趙始成,執法嚴厲,可為隨行軍正(漢代軍正是軍事法官,職權很大,除將軍有罪要報告皇帝處置外,二千石以下軍官犯軍法,不待請示,可直接由軍正按軍法處置。)。”
劉徹點頭應了,“準。擬旨。詔令太原郡太守李廣利為貳師將軍,中郎將趙始成為軍正、浩侯王恢為長史、李哆為都尉,共同協佐貳師將軍。調發屬國六千騎兵及各邊郡不軌刑徒、駐軍三萬人,討伐大宛,取迴大宛種馬。”
趙破奴這會兒放心了,道:“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大臣們一看,也紛紛出來附和道。
太子劉據一看朝中這麽多的大臣都讚同讓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西征大宛,也隻好隨大勢,“兒臣附議。”
劉徹便滿意地笑了。
霍光馬上開始書寫詔令,以八百裏快遞分發下去。
朝廷的旨令一到,各邊郡也紛紛行動起來了。剛好常惠他們負責的長城也順利竣工驗收,李廣利便派人在閑下來的刑徒當中挑選身強力壯的編入軍中,準備討伐大宛。
常惠率領他們燧的人也搬進了新建的塢中,正在組織他們學習背誦《塞上烽火品約》。《塞上烽火品約》是繁峙要塞(即“鄣”)共同訂立的聯防公約,是每一個烽燧官兵都應熟悉並知曉的條文。如果不能熟悉其中的條文,被上級抽查到了,是要扣減薪資的。
“《塞上烽火品約》第九條是怎麽規定的?”常惠問張三道。
張三摸了一下腦袋,答道:“《塞上烽火品約》第九條啊,‘匈奴人入塞,守亭鄣,不得燔薪者,旁亭可舉烽、燔薪,以次和如品’。是說如果匈奴人攻來,守要塞者來不及燃薪,或被圍困而無法燃薪,鄰近的烽火台有義務點燃自己的薪火。”
常惠點了點頭,通過這幾個月來晚上的學習,張三已經進步很大,識了不少字,也背得下來一些有關烽燧的品約了。他接著考道:“不錯,那第十條呢?”
張三又答道:“《品約》第十條:‘若誤,亟下烽滅火,侯尉史以檄馳言府。’說的是若萬一信號有誤,立即‘下烽滅火’,並由侯官的尉史將書麵報告馳報都尉府。”
常惠點了點頭,抽查小範道:“小範,你來說說,若是匈奴來犯,其他烽火台如何以火勢大小判斷來敵之數?”
小範答道:“《品約》第十四條有規定,‘匈奴人入塞,不滿千騎,隻燒一積薪;超過一千人,燒二積薪;兩千人以上,燒三積薪。’其他烽火台應以火勢大小判斷來敵之數。”
常惠又問道:“若是碰到匈奴入侵,天氣惡劣,無法點薪的情況下,該如何處理?”
小範答道:“《品約》第十六條有規定,‘匈奴人入塞,天大風,風及降雨,不舉燃者,亟傳檄告入,走馬馳以夜,急疾稟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