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範揉著朦朧的睡眼,都到工地上了,他似乎還沒有睡醒,然後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歎了口氣,有些埋怨地道:“一天就睡那麽三個多時辰,這哪裏夠啊?”
“你就知足吧。我們沒事的時候,還能抽空打個盹。你看看那些幹活的,你一打盹立馬就給你一鞭子!”張三教訓小範道。
聽了張三這麽一說,小範果然把嘴閉上了,心裏暗自慶幸自己不用去幹那種重體力的活。
隻有常惠心裏清楚,如此強體力的勞動,總有一天會把所有的刑徒與戍卒都累趴下的,到那個時候,工期完不成,自己也是要受牽累的。不行,得趕緊想個辦法,幫幫這些可憐的刑徒、戍卒,他們當中也有不少的人跟自己一樣,是一不小心就被無處不在的漢律卷了進來的。況且,幫他們也是在幫自己。
可是,這一切又從哪兒做起比較好呢?他分析了一下目前的狀況。整個工地上約有二千人,約有五百人在燒磚,四百多人在築牆、修造天田,剩下的就是在山中加工石頭和運輸。燒磚、築牆和修造天田,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更先進的方法來,想照搬現代社會的一切,除非是真的在穿越的時候搬個倉庫過來,隨身一變,就能從倉庫裏取出自己想要的挖掘機、壓路機。但是,這隻能是夢想,不可能實現的。
改進打造石頭的辦法?他倒是知道黑火藥的成份:一硫二硝三木炭。火藥的燃燒就是化學反應,他小時候還在鄉下的外婆家玩過這種遊戲。
黑火藥涉及硝、硫磺和木炭,這些物質在農村都很容易獲得。硝,來自青紅磚牆。老牆上都是用石灰砂子粉刷的,幾年過後便有脫皮。陰麵潮濕的牆麵上,特別是在青紅磚上可以看到一層白霜,時間更長一點會凝結成塊,用竹簽子將白霜刮下來,結成塊的可以用小刀刮。
木炭,這個就太容易了,將燃燒得差不多的木材用水一澆,立馬就變成黑黑的木炭。
硫磺,農村人把硫磺當做殺菌劑,大人們也常買迴硫磺來用,是塊狀的,黃黃的,找個東西隨便一敲就可以敲一塊下來。幹燥的硫磺可以用火柴點燃,發出藍色的光,硫磺也就熔化成為褐色的流體。隻是這個東西在西漢沒有,不知道要到哪兒去找。
硫磺的出現,還是道士在練丹的時候發現的,這都是唐朝的事了。
就算是現在費盡心思能把火藥弄出來,可也幫不上太大的忙啊。用來做爆破,又沒法控製力道的方向,響一炮把石頭都崩裂了,弄不出建築用的條石,那不是幫倒忙嗎?
那麽,唯一可行的方向就是改善途中的運輸了。巨大的條石從山上采挖出來之後,要運到施工的現場,路又不好走,山路又窄又陡,不,根本就沒有路,所謂的路是抬石頭的人踩出來的。這一路上還危險重重,一個不小心,還會出現傷人的事故。因此,也是花費了好幾百人的精力來做這一件事的。如果能從這方麵想想辦法……
常惠忽然想起他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跟父母遊玩嘉峪關長城時,他很好奇城牆上那麽多的磚和石頭是怎麽運上去的,導遊就給他們講了一個“山羊馱磚”和“冰道運石”的故事。
當時修嘉峪關城牆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裏以外的地方燒製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山腳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牆的地勢很高,上下的道路坡度大,跟蜀道有得一比。人們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有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裏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綁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山羊就馱著磚輕易的爬上了山坡。人們看了又驚又喜,趕來大群山羊當運輸工,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到了山中。於是這個“山羊馱磚”的故事就流傳了下來。
這“冰道運石”的故事也是講的修建嘉峪關長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形條石,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人卻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裏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著急,有一個很聰明的人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等到冬季到來後,帶領眾人從山上往關口修一條路,在路麵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地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時間。
這“山羊馱磚”因這兒沒有山羊,沒法做到,但“冰道運石”倒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呀!想到這兒,常惠眼前豁然開朗,他決定馬上去找軍侯。
恰好孔山正好來工地檢查工程的進度,常惠連忙迎了上去。
“這兩天延長了工作時間,怎麽工程進度還是不太明顯啊?”孔山看了看現場的進度,不是太滿意。
“稟報軍侯。”周屯長道:“工程進度落後,主要是山中道理崎嶇很不好走,條石在山上下不來。以前的時候,戍卒與刑徒們每天抬石頭好幾個時辰,本來每天體力就消耗得差不多了。現在,盡管延長了工作時間,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不行,這樣下去可不行,萬一誤了工期,可不是鬧著玩的。要不這樣吧,把築牆與修天田的與運石頭的隊伍輪流交換,或許可以效果要好一些。”孔山建議道。
“稟報軍侯,我有一個更成熟的辦法,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條石問題。”常惠上前道。
“哦?你說說看。”
常惠道:“我的辦法就是現在不再搬運條石,而是把搬運條石的這一部份人分出來打造條石和修造天田。等到冬季到來後,再從山上往關口修一條路,在路麵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地把石條運到了建造城牆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路上搬運的時間、人力,可以提前完成工期,他們也不用每天延長工作時間的了。”
孔山一聽,十分驚訝,“常惠,你這主意倒是不錯。隻是,這辦法可行嗎?”
周屯長聽了,一拍大腿,笑道:“軍侯,我認為常燧長的這個辦法很好,值得一試。冬天的冰地上很滑的,稍微加點力石頭就可自己順道滑下山來,真的可以省去我們不少的人力。”
這一幫抬石頭的人早就不想抬了,一聽還有這麽一個好的方法,全都樂開了花,紛紛表示可行。
孔山一斟酌,反正也不會損失什麽,不妨大膽的試一試,萬一成功了,不就不用擔心工期的事了嗎?於是,他也就點頭同意了。
“你就知足吧。我們沒事的時候,還能抽空打個盹。你看看那些幹活的,你一打盹立馬就給你一鞭子!”張三教訓小範道。
聽了張三這麽一說,小範果然把嘴閉上了,心裏暗自慶幸自己不用去幹那種重體力的活。
隻有常惠心裏清楚,如此強體力的勞動,總有一天會把所有的刑徒與戍卒都累趴下的,到那個時候,工期完不成,自己也是要受牽累的。不行,得趕緊想個辦法,幫幫這些可憐的刑徒、戍卒,他們當中也有不少的人跟自己一樣,是一不小心就被無處不在的漢律卷了進來的。況且,幫他們也是在幫自己。
可是,這一切又從哪兒做起比較好呢?他分析了一下目前的狀況。整個工地上約有二千人,約有五百人在燒磚,四百多人在築牆、修造天田,剩下的就是在山中加工石頭和運輸。燒磚、築牆和修造天田,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更先進的方法來,想照搬現代社會的一切,除非是真的在穿越的時候搬個倉庫過來,隨身一變,就能從倉庫裏取出自己想要的挖掘機、壓路機。但是,這隻能是夢想,不可能實現的。
改進打造石頭的辦法?他倒是知道黑火藥的成份:一硫二硝三木炭。火藥的燃燒就是化學反應,他小時候還在鄉下的外婆家玩過這種遊戲。
黑火藥涉及硝、硫磺和木炭,這些物質在農村都很容易獲得。硝,來自青紅磚牆。老牆上都是用石灰砂子粉刷的,幾年過後便有脫皮。陰麵潮濕的牆麵上,特別是在青紅磚上可以看到一層白霜,時間更長一點會凝結成塊,用竹簽子將白霜刮下來,結成塊的可以用小刀刮。
木炭,這個就太容易了,將燃燒得差不多的木材用水一澆,立馬就變成黑黑的木炭。
硫磺,農村人把硫磺當做殺菌劑,大人們也常買迴硫磺來用,是塊狀的,黃黃的,找個東西隨便一敲就可以敲一塊下來。幹燥的硫磺可以用火柴點燃,發出藍色的光,硫磺也就熔化成為褐色的流體。隻是這個東西在西漢沒有,不知道要到哪兒去找。
硫磺的出現,還是道士在練丹的時候發現的,這都是唐朝的事了。
就算是現在費盡心思能把火藥弄出來,可也幫不上太大的忙啊。用來做爆破,又沒法控製力道的方向,響一炮把石頭都崩裂了,弄不出建築用的條石,那不是幫倒忙嗎?
那麽,唯一可行的方向就是改善途中的運輸了。巨大的條石從山上采挖出來之後,要運到施工的現場,路又不好走,山路又窄又陡,不,根本就沒有路,所謂的路是抬石頭的人踩出來的。這一路上還危險重重,一個不小心,還會出現傷人的事故。因此,也是花費了好幾百人的精力來做這一件事的。如果能從這方麵想想辦法……
常惠忽然想起他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跟父母遊玩嘉峪關長城時,他很好奇城牆上那麽多的磚和石頭是怎麽運上去的,導遊就給他們講了一個“山羊馱磚”和“冰道運石”的故事。
當時修嘉峪關城牆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裏以外的地方燒製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山腳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牆的地勢很高,上下的道路坡度大,跟蜀道有得一比。人們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有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裏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綁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山羊就馱著磚輕易的爬上了山坡。人們看了又驚又喜,趕來大群山羊當運輸工,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到了山中。於是這個“山羊馱磚”的故事就流傳了下來。
這“冰道運石”的故事也是講的修建嘉峪關長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形條石,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人卻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裏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著急,有一個很聰明的人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等到冬季到來後,帶領眾人從山上往關口修一條路,在路麵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地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時間。
這“山羊馱磚”因這兒沒有山羊,沒法做到,但“冰道運石”倒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呀!想到這兒,常惠眼前豁然開朗,他決定馬上去找軍侯。
恰好孔山正好來工地檢查工程的進度,常惠連忙迎了上去。
“這兩天延長了工作時間,怎麽工程進度還是不太明顯啊?”孔山看了看現場的進度,不是太滿意。
“稟報軍侯。”周屯長道:“工程進度落後,主要是山中道理崎嶇很不好走,條石在山上下不來。以前的時候,戍卒與刑徒們每天抬石頭好幾個時辰,本來每天體力就消耗得差不多了。現在,盡管延長了工作時間,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不行,這樣下去可不行,萬一誤了工期,可不是鬧著玩的。要不這樣吧,把築牆與修天田的與運石頭的隊伍輪流交換,或許可以效果要好一些。”孔山建議道。
“稟報軍侯,我有一個更成熟的辦法,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條石問題。”常惠上前道。
“哦?你說說看。”
常惠道:“我的辦法就是現在不再搬運條石,而是把搬運條石的這一部份人分出來打造條石和修造天田。等到冬季到來後,再從山上往關口修一條路,在路麵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地把石條運到了建造城牆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路上搬運的時間、人力,可以提前完成工期,他們也不用每天延長工作時間的了。”
孔山一聽,十分驚訝,“常惠,你這主意倒是不錯。隻是,這辦法可行嗎?”
周屯長聽了,一拍大腿,笑道:“軍侯,我認為常燧長的這個辦法很好,值得一試。冬天的冰地上很滑的,稍微加點力石頭就可自己順道滑下山來,真的可以省去我們不少的人力。”
這一幫抬石頭的人早就不想抬了,一聽還有這麽一個好的方法,全都樂開了花,紛紛表示可行。
孔山一斟酌,反正也不會損失什麽,不妨大膽的試一試,萬一成功了,不就不用擔心工期的事了嗎?於是,他也就點頭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