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惠來不及處理完他外舅的後事,就得準備出發服邊役,因為朝廷隻給了五天的期限。失期不去報到,那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常惠雖然不知道失期不去報到會有什麽後果,但是,他聽說當年的陳勝吳廣秦朝末年起義的原因就是因為服兵役被大雨耽誤了日期到不了指定的地點而被迫起義的。漢隨秦製,又兵令如山倒,想必也是處罰很重的。
好在太原郡本來就是一個邊郡,自己服役的地點也就是在太原郡的邊塞繁峙,離晉陽縣城也不算是太遠,有個三天的時間也就可以到,還不至於會失期。要是坐馬車,還可以更快些。可是,自己的馬車都被沒收了,隻能靠兩條腿走路的了。
雖然家裏還有好多的事情需要他來處理,但他不得不提前動身。
常惠剛把家中之事與桑麗華、娟姑娘交待了一番,張三夫婦也進來了。
常惠看到張三也背了一個包裹,問道:“你們這是要打算去哪兒?”
張三笑道:“是我。我們已經商量好了,由我陪同常哥一塊去服役戌邊。”
常惠一聽,訓斥道:“胡鬧!我是違反了朝廷律令,不得不去服役戌邊,你又何苦跟著我去受那一趟罪呢?”
張三道:“我的性命本就是你救的,就是我的這個家,也是你給我的。我曾經對自己發過誓言,不論常哥走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常哥此番去戌邊,前途兇險未卜,我豈能坐手旁觀?”
良宵也在一旁道:“常哥,你就讓他跟著去吧。我聽說去戌邊的將士,非常的辛苦。不算打仗,就是十個去了,一般迴來的也隻有八個。你身體又比不上張三,怎麽受得了那種苦?還是讓他跟著你吧,好歹在身邊也有個照應。”
桑麗華不想服邊役也是如此的兇險,聽良宵這麽一說,也是有些擔心,“是啊,你就讓張三兄弟跟著你,我們心中也放心一些。”
張三見常惠還在猶豫,又補充說道:“常哥,你就讓我去吧。繁峙那地方,我是比較熟悉的,它是屬於霍人縣,在秦朝時就是屬於我老家代郡的,離我老家也不遠。那地方可都是在高山之上,地勢十分的險要不說,不是一般人能呆的地方。就你這身子骨,我擔心你熬不了多久。有我在你身邊,那就不一樣了。”
張三拍了拍自己的胸脯,顯露著他的雄壯。
常惠聽了張三一番真誠的話語,有些感動。說實在話,他對自己此番前去軍營,是一點把握也沒有的。十八般武藝,他沒一樣精通的,力氣也比不過人家,這讓他如何在軍營混下去?穿越以來,他就從來沒有做過想當將軍的夢。
沒想到命運的陰差陽錯,又把他推向了戰爭的第一線,雖然,這樣很容易功成名就一些,但是,他可是一點把握也沒有的。一旦有個不小心,還很容易就把性命也給弄丟的。俗話說得好,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張三這麽一個親如兄弟的人在身邊,確實要讓他踏實很多。想到這兒,他點了點頭,“好吧,那你就跟我一塊去吧。”
西漢,服兵役有兩種。一種是是普遍的、強製的,即年齡符合的男子,人人都有義務,隨時接受征召。隻要是年滿二十三歲的男子,就必須根據朝廷和地方的要求,加入軍隊,所服兵役有三種。一種是到中央作“衛”兵,一種是到邊郡作“戍”卒,定期一年;一種是在原地方服兵“役”,為期一月。無論哪一種,在其中服役一次即可。
能夠進中央作“衛”兵的,那得是有關係的人才能進去的,一般的人是想都別想。大部份人都是選擇在原地方服兵“役”,它的要求也不是那麽嚴格,有時候還可以走走形式主義,走個過場就行。常惠以前服的兵役,就是花錢請人代替完成的。
到邊郡作“戍”卒,那是最危險最辛苦的人,一般沒有人去,所以朝廷就讓一些犯了事的人前去服役。
漢代服兵役的除了強製性兵役,還有一種自願性兵役--良家子弟軍。這個序列沒有明確年齡限製,加入軍隊純屬自願,也是中國最早的誌願軍。這一序列招來的兵士,大都或身懷絕技、或心懷國家,想為朝廷出力的人,其戰鬥力比普通的被動兵役者,要強很多。漢代許多著名的將軍就出身於這樣的“良家子弟軍”。所以,朝廷對此類人也是來者不拒。張三力氣過人,想要陪同常惠入伍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張三陪同入伍之事既定,兄弟二人便告別了家人、左鄰右舍,背起包裹上路了。
往北一直走了四天,終於到達目的地霍人縣繁峙邑。
繁峙,雁門塞下邑也。城於山麓,群山環而拱之,故曰繁峙。春秋屬晉,為霍人邑。戰國屬趙,稱藿人。秦屬代郡。西漢初歸鹵城縣,屬代郡。後來又置霍人縣,故治在古城坡,屬太原郡。
繁峙有一關口,比較狹窄,四周群峰挺拔,地勢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概。與關口相連的還有北到團城口蜿蜓起伏於群山之中的一段長城。長城上的城堡、關隘、峰火台清晰可見,應該是秦始皇所修。
常惠站在山頂上,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終於到了。關口處,那呈正方形的校場一覽無遺地出現在了自己的眼前。校場,就是軍隊操練的場地。繁峙這個的校場,就坐落在關口後方的一片空地上,在群山之中硬是活生生的挖出了一處幾千平方的場地,能容納近五千人馬集合,看來當初秦始皇修築萬裏長城確實花了不少的功夫!
圍繞著校場周圍,建有很多的屋舍,儼然一座小城。“長城”是塞防的總稱。邊防一線的要塞總的合起來是叫長城,具體的一段塞城則稱為某塞,塞上的險要處築小城屯守,名障。
所以,這一處地方就叫繁峙障。
常惠不知道的是,這一處關口,就是後來馳名天下的平型關,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就是在這裏,二千多年後的1937年9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15師與日本侵略者在這崇山峻嶺之間展開激戰,殲敵千餘人,取得抗戰以來的第一大勝仗,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國鬥誌。
不過,常惠他們此行的任務卻是駐守這裏,防患匈奴人的入侵。
“走,我們下去報到吧。”常惠說道。
常惠雖然不知道失期不去報到會有什麽後果,但是,他聽說當年的陳勝吳廣秦朝末年起義的原因就是因為服兵役被大雨耽誤了日期到不了指定的地點而被迫起義的。漢隨秦製,又兵令如山倒,想必也是處罰很重的。
好在太原郡本來就是一個邊郡,自己服役的地點也就是在太原郡的邊塞繁峙,離晉陽縣城也不算是太遠,有個三天的時間也就可以到,還不至於會失期。要是坐馬車,還可以更快些。可是,自己的馬車都被沒收了,隻能靠兩條腿走路的了。
雖然家裏還有好多的事情需要他來處理,但他不得不提前動身。
常惠剛把家中之事與桑麗華、娟姑娘交待了一番,張三夫婦也進來了。
常惠看到張三也背了一個包裹,問道:“你們這是要打算去哪兒?”
張三笑道:“是我。我們已經商量好了,由我陪同常哥一塊去服役戌邊。”
常惠一聽,訓斥道:“胡鬧!我是違反了朝廷律令,不得不去服役戌邊,你又何苦跟著我去受那一趟罪呢?”
張三道:“我的性命本就是你救的,就是我的這個家,也是你給我的。我曾經對自己發過誓言,不論常哥走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常哥此番去戌邊,前途兇險未卜,我豈能坐手旁觀?”
良宵也在一旁道:“常哥,你就讓他跟著去吧。我聽說去戌邊的將士,非常的辛苦。不算打仗,就是十個去了,一般迴來的也隻有八個。你身體又比不上張三,怎麽受得了那種苦?還是讓他跟著你吧,好歹在身邊也有個照應。”
桑麗華不想服邊役也是如此的兇險,聽良宵這麽一說,也是有些擔心,“是啊,你就讓張三兄弟跟著你,我們心中也放心一些。”
張三見常惠還在猶豫,又補充說道:“常哥,你就讓我去吧。繁峙那地方,我是比較熟悉的,它是屬於霍人縣,在秦朝時就是屬於我老家代郡的,離我老家也不遠。那地方可都是在高山之上,地勢十分的險要不說,不是一般人能呆的地方。就你這身子骨,我擔心你熬不了多久。有我在你身邊,那就不一樣了。”
張三拍了拍自己的胸脯,顯露著他的雄壯。
常惠聽了張三一番真誠的話語,有些感動。說實在話,他對自己此番前去軍營,是一點把握也沒有的。十八般武藝,他沒一樣精通的,力氣也比不過人家,這讓他如何在軍營混下去?穿越以來,他就從來沒有做過想當將軍的夢。
沒想到命運的陰差陽錯,又把他推向了戰爭的第一線,雖然,這樣很容易功成名就一些,但是,他可是一點把握也沒有的。一旦有個不小心,還很容易就把性命也給弄丟的。俗話說得好,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張三這麽一個親如兄弟的人在身邊,確實要讓他踏實很多。想到這兒,他點了點頭,“好吧,那你就跟我一塊去吧。”
西漢,服兵役有兩種。一種是是普遍的、強製的,即年齡符合的男子,人人都有義務,隨時接受征召。隻要是年滿二十三歲的男子,就必須根據朝廷和地方的要求,加入軍隊,所服兵役有三種。一種是到中央作“衛”兵,一種是到邊郡作“戍”卒,定期一年;一種是在原地方服兵“役”,為期一月。無論哪一種,在其中服役一次即可。
能夠進中央作“衛”兵的,那得是有關係的人才能進去的,一般的人是想都別想。大部份人都是選擇在原地方服兵“役”,它的要求也不是那麽嚴格,有時候還可以走走形式主義,走個過場就行。常惠以前服的兵役,就是花錢請人代替完成的。
到邊郡作“戍”卒,那是最危險最辛苦的人,一般沒有人去,所以朝廷就讓一些犯了事的人前去服役。
漢代服兵役的除了強製性兵役,還有一種自願性兵役--良家子弟軍。這個序列沒有明確年齡限製,加入軍隊純屬自願,也是中國最早的誌願軍。這一序列招來的兵士,大都或身懷絕技、或心懷國家,想為朝廷出力的人,其戰鬥力比普通的被動兵役者,要強很多。漢代許多著名的將軍就出身於這樣的“良家子弟軍”。所以,朝廷對此類人也是來者不拒。張三力氣過人,想要陪同常惠入伍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張三陪同入伍之事既定,兄弟二人便告別了家人、左鄰右舍,背起包裹上路了。
往北一直走了四天,終於到達目的地霍人縣繁峙邑。
繁峙,雁門塞下邑也。城於山麓,群山環而拱之,故曰繁峙。春秋屬晉,為霍人邑。戰國屬趙,稱藿人。秦屬代郡。西漢初歸鹵城縣,屬代郡。後來又置霍人縣,故治在古城坡,屬太原郡。
繁峙有一關口,比較狹窄,四周群峰挺拔,地勢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概。與關口相連的還有北到團城口蜿蜓起伏於群山之中的一段長城。長城上的城堡、關隘、峰火台清晰可見,應該是秦始皇所修。
常惠站在山頂上,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終於到了。關口處,那呈正方形的校場一覽無遺地出現在了自己的眼前。校場,就是軍隊操練的場地。繁峙這個的校場,就坐落在關口後方的一片空地上,在群山之中硬是活生生的挖出了一處幾千平方的場地,能容納近五千人馬集合,看來當初秦始皇修築萬裏長城確實花了不少的功夫!
圍繞著校場周圍,建有很多的屋舍,儼然一座小城。“長城”是塞防的總稱。邊防一線的要塞總的合起來是叫長城,具體的一段塞城則稱為某塞,塞上的險要處築小城屯守,名障。
所以,這一處地方就叫繁峙障。
常惠不知道的是,這一處關口,就是後來馳名天下的平型關,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就是在這裏,二千多年後的1937年9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15師與日本侵略者在這崇山峻嶺之間展開激戰,殲敵千餘人,取得抗戰以來的第一大勝仗,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國鬥誌。
不過,常惠他們此行的任務卻是駐守這裏,防患匈奴人的入侵。
“走,我們下去報到吧。”常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