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惠走後,周鬆把老婆、兒子連同新進過門的媳婦都叫到了自己的房間,召開家庭會議。
周和問道:“爹爹,您找我們過來,有什麽事啊?”
周鬆說道:“我翻了一下這幾年的賬,這幾年來,我們周記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差。今天,把你們叫過來,就是想一起商量一下對策。今後,我們該怎麽辦?”
周和答道:“朝廷不停的對外打仗,有錢的人越來越少。以前,普通的老百姓家,也總要製幾身絲綢衣服的,現在你們看哪個種田的還穿絲綢衣服?這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
張氏道:“我怎麽聽說桑記他們最近還在鄔縣、祁縣還新開了一家分鋪,現在都有二十一家分鋪的了。要不,我們也找幾個新的地方開鋪子?”
周鬆道:“光分鋪多,有什麽用?現在我們的商鋪也就是晉陽城裏總號賺錢多一些,十五家店鋪,還有四家都入不敷出的。能把這四家虧錢的商鋪盤活就差不多了,我們也不要跟著桑家去開什麽新的商鋪。”
張氏道:“我說了,你又不依,而且這商鋪裏的事,一直都是你在打點的,你就直接說吧,想要怎麽辦?”
周鬆這才把話題切入今天的討論主題,道:“我發現了一個人,此人對做生意很有一套。今天找他聊了聊,想讓他來幫我。他開出了一個條件,要當我們商鋪的大掌櫃的,而且年薪六百石。你們看看此事可行不?”
周和連忙問道:“爹爹,你說的此人是誰啊?”
周鬆道:“他就是常惠。”
周和一聽,就急了,“爹爹,你怎麽會看上他呢?他不過就是一奴才,你把他聘為我們周記的大掌櫃的,那還不讓人笑掉大牙?各地分號的掌櫃又怎麽會服氣?”
周鬆早已預料到他們會反對,道:“我已經觀察此人好長一段時間的了。還是在剛買他的時候,我就覺得他與眾不同。他雖然賣身我家為奴,但他是為了孝敬母親,這不應該是他的過失而是他高尚的德行啊。第二,此人能寫會算,這次去臨淄城進貨,數量一出來,他就直接把金額報出來了。我和陳掌櫃的算了半天,結果跟他的數字一錢也不差的。那陳掌櫃的當時就很想把他挖過去的,幸虧他沒同意。第三,此人很重情義,一諾千金,答應過的事,他就總要想辦法做到。”
徐平插嘴道:“對,爹爹說得對。當時,他來我家送貨的時候,我爹爹也覺得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想要替他贖身。若是擱在其它的人身上,那恐怕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他卻一口拒絕了。他先是說什麽無功不受祿,後來又說答應過你們什麽的,不能反悔。”
周和道:“他這人太狂了,你猜現在外麵的人都在說什麽?都在背後指著他的背影在笑他!當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桑麗華!這不是癩哈瘼想吃天鵝肉嗎?”
周鬆道:“你懂什麽?這叫自信!”
周和道:“自信,自信,讓他自己信去,反正我不信!我也不喜歡讓他來當我們的大掌櫃的。”
張氏道:“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不就知道了嗎?我們幾個光在這裏說來說去有什麽用?他要想當我們大掌櫃的,總得拿出一點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吧?要不我們憑什麽把這大掌櫃讓他去做?”
周鬆道:“夫人此言有理。和兒,你快去將常惠叫過來。”
周和雖然心中百般不樂意,但父命難為,隻得去請常惠。
不一會兒,常惠便來到了周鬆的房間,向周鬆及張氏請了安。
周鬆介紹道:“這一位便是徐平,周府的少夫人。”
常惠這才大膽地抬頭看了一眼徐平,這位周府的少夫人人還是長得挺豐滿的,圓圓的臉,模樣也並非別人所說的醜八怪,隻不過在她的下巴長了一顆黑色的大痣,更加要命的是,在那顆痣上居然還長出一撮毛來,大大地影響了一個女孩子的形象。
常惠是看過一些相書的,對麵相略知一二,所以,對這種麵相還是認識的,因為特別好記。如果一個人臉上的痣長毛的話,便可稱為“地主痣”,主聚財富。
而徐平的下巴上有痣而且也有毛,如果相書上所說的沒錯的話,她這是屬於大富大貴的象征。也不知道這周和從哪兒修來的福氣,撿到了一大活寶。
見徐平也在盯著自己,連忙行禮道:“常惠見過少夫人。”
徐平以前在家也是見過常惠的,今天是第一次當麵接觸,有些臉紅,道:“常公子不必多禮。請坐吧。”
常惠這才撿了個下首的位子盤腿坐下。
周鬆道:“常惠,你上午說想要當我們周家的大掌櫃的,我們全家剛才也商量過了,隻要你有這個本事,也不是不可以的。不過,你得拿出點實際的東西來,讓我們都聽聽。你說呢?”
常惠知道,這就是真正的麵試了,能不能擔任大掌櫃的,就看能不能度過這一關麵試。對於這一個問題,他早就預料到了,這出差山東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構思著,想要把現代社會裏商場的一些管理製度全部融入到西漢來。
當然,不是死搬硬套的,先哲有言:盡信書不如無書。他隻是把其中的一些能夠在西漢執行的套用過來,比如說現代商場超市時不時的打折促銷啊,把顧客當作上帝啊。
經過三個月的思考,他都想得比較完善的了,因此,便胸有成竹地答道:“當然,沒有三兩三,不會上梁山。我的方案是十六字方針。具體的來說,就是‘薄利多銷、分開經營;完善製度,重用人才。’現在,我就逐一加以說明。所謂‘薄利多銷’,簡單的來講,就是降價。通過降價,我們就能賣更多的貨出去。以前一天賣二匹布,一匹賺二百錢,隻能賺四百錢。但是,我們通過降價後,就可能一天賣四匹布,一匹布賺一百五十錢,算下來,我們一天就能賺六百錢了,比以前一天賺四百錢還要多。那我們多賺的這些錢是從哪兒來的呢?就是通過搶占桑家的顧客賺來的。要買絲綢的還是這些人,他們買了我們的,就不會再買桑家的了。所以,我們賺錢,桑家就可能要賠錢了,或者說少賺錢了。因為他的顧客減少了。”
常惠一下子把這個深奧的道理通過自己簡短的語言就表達出來了,聽得周家的人頻頻點頭。
周和問道:“爹爹,您找我們過來,有什麽事啊?”
周鬆說道:“我翻了一下這幾年的賬,這幾年來,我們周記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差。今天,把你們叫過來,就是想一起商量一下對策。今後,我們該怎麽辦?”
周和答道:“朝廷不停的對外打仗,有錢的人越來越少。以前,普通的老百姓家,也總要製幾身絲綢衣服的,現在你們看哪個種田的還穿絲綢衣服?這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
張氏道:“我怎麽聽說桑記他們最近還在鄔縣、祁縣還新開了一家分鋪,現在都有二十一家分鋪的了。要不,我們也找幾個新的地方開鋪子?”
周鬆道:“光分鋪多,有什麽用?現在我們的商鋪也就是晉陽城裏總號賺錢多一些,十五家店鋪,還有四家都入不敷出的。能把這四家虧錢的商鋪盤活就差不多了,我們也不要跟著桑家去開什麽新的商鋪。”
張氏道:“我說了,你又不依,而且這商鋪裏的事,一直都是你在打點的,你就直接說吧,想要怎麽辦?”
周鬆這才把話題切入今天的討論主題,道:“我發現了一個人,此人對做生意很有一套。今天找他聊了聊,想讓他來幫我。他開出了一個條件,要當我們商鋪的大掌櫃的,而且年薪六百石。你們看看此事可行不?”
周和連忙問道:“爹爹,你說的此人是誰啊?”
周鬆道:“他就是常惠。”
周和一聽,就急了,“爹爹,你怎麽會看上他呢?他不過就是一奴才,你把他聘為我們周記的大掌櫃的,那還不讓人笑掉大牙?各地分號的掌櫃又怎麽會服氣?”
周鬆早已預料到他們會反對,道:“我已經觀察此人好長一段時間的了。還是在剛買他的時候,我就覺得他與眾不同。他雖然賣身我家為奴,但他是為了孝敬母親,這不應該是他的過失而是他高尚的德行啊。第二,此人能寫會算,這次去臨淄城進貨,數量一出來,他就直接把金額報出來了。我和陳掌櫃的算了半天,結果跟他的數字一錢也不差的。那陳掌櫃的當時就很想把他挖過去的,幸虧他沒同意。第三,此人很重情義,一諾千金,答應過的事,他就總要想辦法做到。”
徐平插嘴道:“對,爹爹說得對。當時,他來我家送貨的時候,我爹爹也覺得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想要替他贖身。若是擱在其它的人身上,那恐怕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他卻一口拒絕了。他先是說什麽無功不受祿,後來又說答應過你們什麽的,不能反悔。”
周和道:“他這人太狂了,你猜現在外麵的人都在說什麽?都在背後指著他的背影在笑他!當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桑麗華!這不是癩哈瘼想吃天鵝肉嗎?”
周鬆道:“你懂什麽?這叫自信!”
周和道:“自信,自信,讓他自己信去,反正我不信!我也不喜歡讓他來當我們的大掌櫃的。”
張氏道:“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不就知道了嗎?我們幾個光在這裏說來說去有什麽用?他要想當我們大掌櫃的,總得拿出一點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吧?要不我們憑什麽把這大掌櫃讓他去做?”
周鬆道:“夫人此言有理。和兒,你快去將常惠叫過來。”
周和雖然心中百般不樂意,但父命難為,隻得去請常惠。
不一會兒,常惠便來到了周鬆的房間,向周鬆及張氏請了安。
周鬆介紹道:“這一位便是徐平,周府的少夫人。”
常惠這才大膽地抬頭看了一眼徐平,這位周府的少夫人人還是長得挺豐滿的,圓圓的臉,模樣也並非別人所說的醜八怪,隻不過在她的下巴長了一顆黑色的大痣,更加要命的是,在那顆痣上居然還長出一撮毛來,大大地影響了一個女孩子的形象。
常惠是看過一些相書的,對麵相略知一二,所以,對這種麵相還是認識的,因為特別好記。如果一個人臉上的痣長毛的話,便可稱為“地主痣”,主聚財富。
而徐平的下巴上有痣而且也有毛,如果相書上所說的沒錯的話,她這是屬於大富大貴的象征。也不知道這周和從哪兒修來的福氣,撿到了一大活寶。
見徐平也在盯著自己,連忙行禮道:“常惠見過少夫人。”
徐平以前在家也是見過常惠的,今天是第一次當麵接觸,有些臉紅,道:“常公子不必多禮。請坐吧。”
常惠這才撿了個下首的位子盤腿坐下。
周鬆道:“常惠,你上午說想要當我們周家的大掌櫃的,我們全家剛才也商量過了,隻要你有這個本事,也不是不可以的。不過,你得拿出點實際的東西來,讓我們都聽聽。你說呢?”
常惠知道,這就是真正的麵試了,能不能擔任大掌櫃的,就看能不能度過這一關麵試。對於這一個問題,他早就預料到了,這出差山東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構思著,想要把現代社會裏商場的一些管理製度全部融入到西漢來。
當然,不是死搬硬套的,先哲有言:盡信書不如無書。他隻是把其中的一些能夠在西漢執行的套用過來,比如說現代商場超市時不時的打折促銷啊,把顧客當作上帝啊。
經過三個月的思考,他都想得比較完善的了,因此,便胸有成竹地答道:“當然,沒有三兩三,不會上梁山。我的方案是十六字方針。具體的來說,就是‘薄利多銷、分開經營;完善製度,重用人才。’現在,我就逐一加以說明。所謂‘薄利多銷’,簡單的來講,就是降價。通過降價,我們就能賣更多的貨出去。以前一天賣二匹布,一匹賺二百錢,隻能賺四百錢。但是,我們通過降價後,就可能一天賣四匹布,一匹布賺一百五十錢,算下來,我們一天就能賺六百錢了,比以前一天賺四百錢還要多。那我們多賺的這些錢是從哪兒來的呢?就是通過搶占桑家的顧客賺來的。要買絲綢的還是這些人,他們買了我們的,就不會再買桑家的了。所以,我們賺錢,桑家就可能要賠錢了,或者說少賺錢了。因為他的顧客減少了。”
常惠一下子把這個深奧的道理通過自己簡短的語言就表達出來了,聽得周家的人頻頻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