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惠沒有想到,在西漢的手工業作坊裏,每一個人的分工已經如此的細化。每一個人整天幹同一樣的工作,不是專家也會成為專家的了,所以,細化分工的效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了。好多的曆史學家,都說中國沒有經曆過資本主義,可能嗎?這就是中國的國情啊,很複雜的,在西漢就是既有奴隸社會、又有封建社會、還帶有一點資本主義社會的影子。


    到了東漢,就更搞笑了。當年劉邦斬白蛇起義,就有傳說那白蛇當時跟他說,你要砍我頭,我就斷你尾巴;你要砍我尾巴,我就斷你的頭。反正就是一個字,你不能殺我。那劉邦也是一個狠人,不理這些,果斷地一刀將白蛇攔腰砍斷。結果,大漢王朝就從此一分為二,分成了東漢、西漢。兩漢都是二百多年的曆史。而這個將西漢終結的人,就叫王莽。後人都說他是當年那條白色的蟒蛇變的,也有人說他是從現代社會穿越過去的。因為他一當上皇帝,就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社會主義的那一套,跟著***學的打土豪、分田地,在全國範圍之內全麵推行社會主義製度,為此,不惜將自己的兒子都殺光了。


    當然啦,他的這一套純屬於生搬硬套,一點也不考慮自己的國情。在二千多年前就想全麵推進社會主義,所有的人都認為他是瘋了,全部起來反對他,他的腦袋也就變成了別人的收藏品。


    常惠還是十分認同第二個觀點的。這個王莽啊,就是跟自己一樣,穿越過來的。隻不過他穿越成了帝王,自己隻穿越成了一個麻衣百姓。曆史的教訓,是值得吸取的,從王莽的悲劇上來看,作為一個穿越者,要想在穿越的年代能夠順利地活下去,得入鄉隨俗,不要腦洞大開。什麽隨身倉庫啊,什麽重生係統啊,都是不靠譜的。


    不切合實際的蠻幹,也許當時可以爽一下,但終究逃脫不了被曆史懲罰的命運!因為曆史就是曆史,容不得人隨便去改變。


    就在常惠思想開小差的時候,陳掌櫃的又領著他與周老爺來到了另外的一個區域。這兒的人都在忙忙碌碌著,每一個人跟前都放著一個臉盆一個絲筐,在進行繅絲。


    陳掌櫃道:“你們看到了吧,他們正在做的就是我所說的繅絲。這煮好的繭子,在水裏一泡,就能抽出一根完整無缺的絲來。每一個繭子的絲啊,至少有一千五六百步長。你們要不要也過去看一看?”


    原來繭子就是這樣被還原成絲的啊!也不知道這個主意古人又是怎麽想出來的。這些都是中國古代人的專利技術啊,跟陶瓷、茶葉等製作生產技術一樣,都是中國古代屹立於世界東方而不倒的無形資產。


    常惠很好奇地走上前去,陳掌櫃又詳細介紹道:“你可別看這繅絲,看上去簡單,其實卻並不簡單。還可細分為索緒、理緒、繅解、生絲的卷繞和幹燥等活。你看,這索緒的水要是開水。將蠶繭放入鍋內,拿索緒帚與繭層表麵刷幾下,就可索得絲緒。”


    陳掌櫃走到第二個人麵前道:“索緒完成後,就是理緒了。理緒就是除去有緒繭繭層表麵雜亂的緒絲,理出正緒。理得正緒的繭稱為正緒繭。這個盆內的就是正緒繭。”


    看完理緒,他們又參觀繅解。繅解就是把正緒繭放入溫開水做成的繅絲湯中,以減少繭絲間的膠著力,使繭絲順序離解。一圈一圈的纏繞到絲筐上。纏好的絲筐還要拿去烘幹,那就是烘絲了。


    接著,他們又參觀了撚絲、織布區域。撚絲比較簡單,純屬體力活,就是將繅好的絲線完成絡絲、並絲、撚絲的工序,為織布工序創造條件。


    作坊裏的織布區域,是整個作坊的重中之重。裏麵,用到的器械就開始多了。具體的流程包括牽經、卷緯、織綢、坯綢檢驗、脫膠。


    據陳掌櫃介紹道,我國在遠古時是以“手經指掛”來織布的。所謂“手經指掛”是將一根根紗線依次綁結在兩根木棍上,再把經兩根木棍固定的紗線繃緊,用手或指像編席或網那樣進行有條不紊的編結。


    後來人們發現用“手經指掛”的方法編結,不但費工而且柔軟的紗線極易糾纏在一起,給操作帶來困難。於是我們的祖先又發明出具有開口、引緯、打緯三項主要織造功能的原始織機----腰機,又叫“踞織機”。


    織造時,織工席地而坐,將經紗的兩端分別綁在兩根橫木上,其中一根橫木(卷布軸)係在腰間,另一根由腳踏住,靠腰背控製經紗張力,利用分經棍形成一個自然梭口,用紆子引緯,砍刀打緯。織第二梭時,提起綜杆,使下層經紗變為上層,形成第二梭口,立起砍刀固定梭口,紆子引緯,砍刀打緯。織造就是這樣不斷交替循環往複進行的。


    常惠看到這些織布機都並不是係在腰間的,笑著問道:“這些織機不是你所說的‘腰機’吧?”


    陳掌櫃答道:“對,我們以前還是用的這可是‘腰機’,現在這些可是我花了大本錢弄來寶貝,經過升級了的,是最新一代的織機。效率比‘腰機’要強多了。”


    常惠仔細觀察了一下這款世界上最先進的織布機,隻見它是由機架、經麵、腳踏提綜板和提綜杆的部件組成的。


    機座前端設有坐板,後端斜接著長方形機架。機架後端安置的兩根撐柱。機架是一長方形木框,上端設有一根經軸,下端設有一根被稱為“梭”的卷布軸。


    經軸和卷布軸上還各設有一用以控製送經量和卷布量的軸牙。機架中間兩側各裝一根“立叉子”,其端裝有提綜杆。提綜杆前端係著綜框,後端裝有一根用於將經線分為上下兩層的分經木。機座下有兩長短不一的腳踏杆,長者連結一提綜杆。通過提綜杆控製綜片的提升,短的一根與綜片下端相聯結。


    織工坐在織機上,踩下長踏杆,提綜杆前傾上蹺,綜框將底經提高到原麵經的位置之上,同時,中軸也相應地向下壓迫麵經,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梭口,女織工趁機投梭送緯。投梭送緯這一工作完成後,織工的腳又迅速離開長踏杆,而踩下短踏杆,使綜框下降,底經失去拉力,恢複到原來的形狀,與此同時,提綜杆前端下垂,使麵經也恢複到原來的形狀,準備接受下一個開口運動。織梭如此不停地穿梭著,毛坯織品就慢慢地織出來了。


    時光在穿梭,日月在穿梭,原來穿梭就是這麽一迴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好男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興村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興村長並收藏大漢好男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