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新築沒有多久的長城,再往前走了一程,一條古代的高速公路便豁然出現在常惠的眼前。這是臨晉大道,秦始皇修築的九條高速公路之一。


    當年秦始皇建國後,舉全國之力,修築了以鹹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比較著名的馳道有九條。從高陵通上郡的上郡道,出函穀關的東方道,通東南方向的武關道,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通西北方向的西方道,通九原的直道等等。


    常惠不由得感歎,秦始皇還真的是一代偉人,高瞻遠矚,是全世界第一個提出“要想富、先修路。”口號的一代帝王。他修築的這些高速公路,為中國古代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交通基礎。要知道,古代如果沒有這些高速公路,人們隻能肩扛手提的,要賣的東西出不去,要買的東西很難進來,經濟又如何發展?


    更重要的一條,這些高速公路全部都是免費使用的。


    臨晉大道的兩旁,也搞了綠化,種植有白楊樹。這些白楊樹已經有好些年頭了,樹冠很大,可以遮住天上的太陽。車隊在大道上行走,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太陽的曝曬。因為道路兩旁都有樹,所以隻要一直按照樹的引導走,基本上就不會迷路。雖然現代社會裏科技發達,各種導航設施十分齊全,但在路邊種樹的傳統還是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這就是中國曆史文化的偉大博深。常惠以前對中國的曆史是不怎麽感興趣的,直到他穿越過來,才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他忽然萌生了一個想法,要是把自己在西漢的旅遊經曆、各地的奇風異俗、發生的精彩故事都一一記錄下來,將來迴到現代社會,出版成書,一定會大賣的。


    他忽然又產生了一個好奇,古代的人沒有導航,地圖也不可能在民間普及,他們又是如何識路分辨方向的呢?


    帶著這些疑問,常惠又開始向阿九請教。“九叔,我想問一下,你們是如何識路分辨方向的?”


    阿九笑眯眯地說道:“這個啊,你看到了沒有?在每一處分叉的路口,都立有一塊石碑,那就是將軍箭。專門給人指路的。另外啊,路邊也有長亭的,可以找人問路。你看到了沒有,那地方就有一處將軍箭。”


    順著阿九手指的方向,常惠果然看到路邊的一塊石碑上方十分明顯地刻有一隻弓箭引箭待發的形狀。下麵有二行字,上書:左走十裏堡,右走響堂鋪。


    原來這就是古代的路牌啊,常惠算是見識了。


    沿著臨晉大道走了十來天,終於將臨晉大道走到頭了。前麵又出現了一條新的大道。這一次的將軍箭,是刻畫在路邊的一塊巨石上的,十分的醒目。左走齊地,右通長安。


    車隊暫時停了下來,進行短暫的休息。常惠將牛車上攜帶的食品給車夫們分發了一些。嚼著這些梆硬的古代方便食品,舔一下鹹鹹的鹹肉,車夫們倒也一個個悠然自得。


    馳道上,不時有快馬奔馳而過。那是大漢朝廷的郵遞員,正式的國家公務員在傳遞著來自四麵八方的消息。


    聽說戰國的時候,這種郵遞還是專人傳送。到了秦始皇的時候,又大膽的進行了改革,實行接力傳送、路線固定、速度與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個郵遞員隻負責三十裏,萬分緊急的快遞可以做到日行八百裏。這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創新。


    漢隨秦製,也是采用的這一製度。


    周鬆一邊嚼著幹飯,一邊從懷裏掏出來一張有點發黃的牛皮製作成的地圖,攤在他的車子上,看了一陣。常惠知道,古代的商戶,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道,這些都是他們的商業秘密,不可與外人知曉的路線圖。


    常惠的曆史不行,但地理學得還是不錯的。他不用看都知道,古代的絲綢嘛,無非就是那麽幾個產地。一是四川,古代的蜀國。蜀錦在古代是很有名的,但蜀道很難走,根本坐不了車,他也不想去吃那些苦。二嘛,就是湖南的湘繡。湖南也遠離太原,比四川還要遠,在中原人的眼中看來,那純屬就是野蠻之地。就連楚國的國君也不否認。當年,楚國向隨國開戰,隨國人說,我們沒有罪,你出師名不正。楚國國君迴答,我就是野蠻人,沒什麽道理可講。去湖南的路上不僅風險大,也劃不來。


    第三處便是蘇州一帶的蘇繡,也是很有名的。不過離太原也是比較遠的。


    這齊地、魯地的絲綢也很有名的,齊紈魯縞也是名揚天下的,離太原也最近。也是自己此行要去的目的地。


    周鬆看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這才道:“大家都注意了。前麵的這條大道,是東方大道。我們要往左邊走。”


    於是,車夫們紛紛牽了牛,隨著阿九等人的腳步,往齊地的方向走去。


    又走了一程,牛兒也累了。周鬆開口說道:“好,各位,這地方的草不錯,大家都讓牛吃些草吧。”


    於是,各家牛的主人,紛紛將牛車卸下,牽了牛,尋找茂盛的草地喂牛。


    常惠打量了一下這四周的田野中,栽種的全是桑樹,怪不得草都長得很茂盛。看來這一帶的人都不喜歡種田,而是把養蠶當成了主業。


    養蠶的收入,要比種糧食好多了。看來當地的人經濟頭腦還挺不錯的。再往遠處眺望,全部都是桑田。桑田裏,還有婦人們在采摘桑葉的呢!


    這讓他不禁想起了外婆家的那一株桑樹,到了五六月的時候,樹上的桑葚都熟透了,顏色變成黑紫色,一口咬上去,味甜汁多,至今都迴味無窮。可惜現在來的不是時候,已過了采摘桑葚的季節。


    阿九走了過來,問道:“老爺,今天該吃一頓飯了。您看我們晚上到哪兒吃飯的好?”


    周鬆想了一下,道:“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前麵不遠就要過河了。在河的對岸有一家客棧,那兒的魚做得不錯的,今晚就上那兒吃飯落腳去吧。”


    阿九道:“好咧。”然後對著眾人說道:“大家都聽好了,老爺說了,今晚上河對岸的客棧吃魚去!大家都抓緊點時間,趕緊上路吧!”


    這十來天來,有時就是在路邊展開席子、露天就睡的;有時,就擠在山神廟裏挨上一夜也算睡覺;還沒有真正的上客棧美美地睡上一覺的。大家一聽,頓時來了精神,馬上牽了牛迴來,套上車就開始趕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好男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興村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興村長並收藏大漢好男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