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裏正從哪兒弄了一塊木板過來,上麵還用繩子係著,掛在了常惠的脖子上。


    常惠一看,原來上麵寫著四個大字:賣身葬母。漢承秦製,雖然用的是小篆,但字體跟繁體字差不多,常惠依稀辨認得出來。看來炒作並不是今人的專利,司馬相如與縣令互相炒作,身價大增,為自己娶到了卓文君。今天,裏長也要通過賣身葬母這四個大字為自己提高身價,讓自己少賣二年,自己還差點誤會他了。


    果然,這塊牌子一掛,立刻就吸引了一位五十來歲的長者的注意。隻見他身著青色綢緞,生得身長五尺五寸,雙手過膝,麵如冠玉,目光慈祥。身後還跟著一人,此人圓麵大耳,方口厚唇,腰細膀寬,應該是車夫之流。


    他徑直過來問道:“小夥子,哪裏人?”


    常惠答道:“我叫常惠,大興亭常家村人。”


    那老者又道:“哦,大興亭,那地方我知道,離縣城也就三十來裏路。我做生意經常要路過那兒。你這賣身葬母可是真的?”


    常惠的舅舅連忙答道:“老爺,我這是孩子的舅舅。我這外甥他爹爹去世得早,他娘好不容易把他拉扯大,又得了重病去世了。家裏為了給他娘治病,能賣的都賣掉了,如今家徒四壁。這孩子有孝心,為了安葬他母親,自願賣身為奴。唉,都怪我這當舅舅的無能啊!”說完,抹了一把眼淚。


    裏長一聽,趕緊拿出亭長簽發的文書,道:“這位老爺,您看看,這是官府簽發的文書。我們都是正經的人家,我是村裏的裏正,老爺若是有意,我可以當個見證人。”


    那人把裏正的文書接了過去,仔細看了一下,問道:“嗯,直白地跟你們說吧,我是個生意人,姓周,在城裏開了二家綢緞鋪。有一位夥計走了,我就出來轉一轉,看有沒有合適的。你們都說說吧,怎麽一個賣法?”


    常惠的舅舅道:“孩子,這是你自己的事,你看該怎麽賣?”


    常惠道:“給我娘買棺材需要八千錢,請道人做法事也得花四、五百錢,其它零星開支怎麽也得花一千多。還有啊,我還欠胡郎中藥費六百二十錢,還了他三石粟米,值二百四十錢,還差他三百八十錢。這裏裏外外的加在一起,沒有個一萬錢事情就解決不了。這樣吧,我賣一萬錢,簽五年的賣身契。這位老爺您看如何?”


    那老爺還沒說話,旁邊的車夫就已經跳了起來了,“這位後生,要一萬錢還隻簽五年的賣身契,你不是要搶錢吧?你也不打聽打聽現在外麵是什麽行情,再加個一萬多一點,可以買下一個年青力壯的後生了!”


    那老爺打扮的人乍一聽,也感覺到有些吃驚,問道:“小夥子,你這個價錢,確實有點貴,我要供你吃、還要供你住,若是擱在以前太平盛世的時候,確實是這個價。但現在不同啦,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你這個價錢可以簽十年的了。能否再考慮考慮?”


    常惠看他目光慈祥,不象個狡詐陰險之人,便胸有成竹地答道:“貴當然有貴的理由。同樣是石頭,有的石頭是寶玉,有的石頭卻隻能是石頭。同樣的道理,您花一萬錢請的人跟花五千錢請的人替您掙的錢肯定不一樣。”


    周老爺一聽,頓時來了興趣,“你就這麽自信你能幫我掙大錢?”


    常惠暗想,憑借自己這一肚子的學問,難道還不能在漢代有一番大作為嗎?掙錢隻不過是他的一個小小的目標而已,他的理想可不止這些的。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擺脫目前的這一困境。想到這兒,他不加思索地答道:“周老爺,您要是信不過我,我們可以在契約裏寫明,如果五年之內,我不能幫你比別人多賺一萬錢,我自願終身為奴!”


    那周老爺一聽,樂了,“有意思,有意思。好,看來你我還是有點緣分的,你這個人,我要了,就依你的。走,我們找個地方簽約吧。”


    常惠的舅舅與裏長本來也認為這樣高的價錢肯定成交不了,沒想到這周老爺竟然一口就答應了下來,自然是喜出望外,“好,好,周老爺真是個大好人啦,您先請。”


    生意談成了,裏長幫常惠摘掉掛在胸口的牌子,又拔了插在頭頂的麥稈,跟著周老爺等人走進了人口交易市場旁邊的一戶人家。裏麵擺了十來張案幾,有幾處已經坐滿了客人。


    常惠這才明白,在西漢初年,還是沒有桌椅的。眼前的這種既矮又小的案幾,便是最早桌子的起源。人們閱讀、書寫、飲食均在這種案幾之上。至於椅子嘛,據說在?東漢末年,一種名叫“胡床”的折疊板凳從北方遊牧民族地區傳入中原,第一次改變了人們的坐姿。人們逐漸開始放棄跪坐這種難受的姿勢。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漸演化為我們習以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椅可以讓雙腿自然垂下的椅子。


    常惠有些納悶,這是什麽地方啊?既沒有掛酒肆的幌子,也沒有掛客棧的招牌。


    正在納悶間,老板娘拿了筆墨及竹簡扭著細腰走了過來,“各位爺,請坐。茶水等會小二就送過來。”


    周鬆領著眾人在一處案幾前圍著坐下。


    常惠這才明白,原來這裏就是專門供人簽訂契約的地方。在西漢,沒有專門的國家公證機關,但是,漢人還是很講究契約精神的,於是,這種民間的認證就很流行了。買賣奴隸,這對買賣雙方都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更加得慎重的了,簽訂契約就更加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周和便將竹簡展開,車夫便開始磨墨。


    不一會兒,店小二左手拿了五個陶碗,右手提了一個桶過來。


    他來到案幾前,十分麻利地將五個陶碗分開,一人麵前擺了一個。然後又用木製的勺子從桶中舀水注入碗中。


    常惠仔細看時,水是黃色的,上麵還偶爾漂著一片茶葉。原來自己穿越來到的這個時代還沒有茶樓,品茶,隻是皇家貴族才有的待遇。稍微有錢的地主就可以喝這種水煮的茶了,一小撮的茶葉,便可以煮出一大瓦罐的茶水來。


    “各位爺,請慢用。”店小二灑完茶就走了。


    常惠端起一杯來,喝了一口,口感怪怪的,有點鹹,不禁一口吐了出來。


    “怎麽啦?”周老爺一見,關切地問道。


    常惠指著碗裏的茶道:“這味道有點怪,鹹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好男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興村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興村長並收藏大漢好男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