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李績清了清嗓子:“老臣以為這次雖然是出了人命,可是這次對於整個長安城的影響無異於是巨大的,而且蕭太師之子也的確是犯下的人命案,李將軍這次做事無非是秉公執法,雖說行刑時間有些太過倉促。”
“但對於整個長安的影響是巨大的,長安乃是各國使臣朝賀之地,也不應該出現這樣的事情,如此殺一儆百,以後管理長安倒也方便。”
“況且這次可謂是開曆史之先河,正是驗證了前輩所說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以說對於我大唐的法治是一種極大的進步和改革,所以老臣認為不應該罰,而且當賞。”
而蕭太師則是在此時開口道:“依照太傅的意思,我那兒子就是該死了?”
“在長安城中聚眾械鬥,還是在煙花之地傷及人命,以太師的意思,貴公子該不該死呢?”
蕭太師此時的臉都已經綠了:“李績,你不要以為你是三朝老臣,就可以倚老賣老,我兒子就算是傷及人命,在這長安城中也屬於皇帝的家事,不應該有一個四品官員審理,現如今我那兒子已經被人斬殺,你還在這裏說風涼話,莫非是不把我放在眼裏?”
而李宏則是在此時開口道:“二位請等一下,讓我來說一句話,咱們朝中的法治是不是曾經講過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蕭太師先是一愣,隨後說道:“太祖皇帝的確說過了,不過那又怎麽樣?”
“怎麽樣?蕭太師,如今在朝堂之上,你竟然敢說太祖皇帝說過的話怎麽樣?我看你是大逆不道,不要以為你故意為朝中一品太師,還是國丈就可以肆無忌憚。”
“隻要在長安城中有人犯法,我作為長安總督,就有權利抓人,況且這次斬立決的請求也是經過刑部批準的,難道你還想和刑部作對不成?”
刑部可是大唐的最高法律體係,隻要刑部做出了決定,下麵就隻有遵從的道理,所以即便是蕭太師也不敢和刑部作對。
而李宏剛才的一番話,更是讓他下不來台:“你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四品官員,竟然敢說我大逆不道,信不信老夫現在就讓人拿了你。”
李宏冷笑一聲:“李某雖然是出身白丁,祖上沒有功名在身,現在也不過是一個四品官,不過有一句話還請蕭太師記的,李某也是大唐子民,隻要有人膽敢冒犯我大唐,李某沒有別的,尚有一腔熱血,也敢血濺五步,逞一下匹夫之勇。”
李宏這番話的暗示意味非常明顯,那就是隻要蕭太師再敢造次,李宏拚著自己一顆大號頭顱不要,也要與他同歸於盡。
而此時在朝中有許多官員紛紛指責李宏膽大妄為,竟然敢和蕭太師這麽說話,而長孫無忌則是在此時開口道:“蕭太師消消氣,不要動怒,李將軍剛才也不應該和蕭太師這麽說話,不管怎麽說,太師畢竟是當朝國丈,身份擺在那裏。”
“況且還是你的前輩,而蕭太師,恕老夫說一句,蕭公子也的確是有錯在先,況且在長安城中鬧出人命不比其他,現在人死不能複生,依我來看此事,就此作罷,不要再另行追究如何?”
既然長孫無忌都這麽說了,李宏和蕭太師都不想駁了他這個麵子,況且在這整個朝中長孫無忌也掌握著很大一部分勢力,現在和他硬碰硬沒什麽好處。
蕭太師深吸了一口氣,隨後開口道:“既然如此,此事就此作罷,陛下,老臣有些不適,就先迴府休息了。”
而李治則是點了點頭:“愛卿既然身體不適,那就先迴去休息吧,稍後朕會讓禦醫親自到府上為愛卿診治。”
蕭太師點了點頭,隨後離開了這裏,李治隨後又開口說道:“李宏聽賞,你這次行事雖然過激,不過震懾了長安城中不少邪惡風氣,所以還是有功在身,朕賜你黃金百兩,希望你能夠秉承你的作風,還整個長安一片和諧景象。”
李宏當即跪倒在地:“末將明白,多謝陛下賞賜。”
隨後李治宣布退朝,然後讓吳良輔把李宏叫到自己的禦書房,來到禦書房之後李治說道:“你這次做的不錯。”
李宏一愣:“陛下難道不怪罪為臣嗎?”
“朕為什麽要怪你?就因為你殺了朕的小舅子?朕不是昏君,什麽事應該生氣,什麽事不應該生氣,我非常清楚,你今天做的是不僅僅震懾了整個長安城,而且也震懾了整個朝綱,以後所有的大臣對你都會畏懼三分,你知道為什麽嗎?”
李宏搖了搖頭:“微臣愚鈍,不懂陛下的意思。”
“因為你強硬的手段徹底讓他們害怕了,隻不過委屈你做一個四品將軍,朕也於心不忍,以你現在的才能來看,做一個二品武將完全不是問題。”
李宏搖了搖頭:“微臣不覺得委屈,隻要能為陛下盡忠,能為我大唐盡忠,哪怕是要抹醬肝腦塗地末將也在所不辭。”
“這就是你今天在朝堂之上公然訓斥蕭太師的勇氣嗎?”
李宏點了點頭:“微臣作為大唐的子民,不允許任何人公然詆毀我大唐,更不允許任何人對太祖皇帝不敬,哪怕是太師,微臣同樣也可以用自己的鮮血扞衛。”
李治聽了這番話十分感動,隨後開口道:“果然如同太傅所說,你可真是一個難得的臣子,以後希望你繼續秉承你的意誌,發揚你現在的精神,等你再積累一些功勳之後,朕自然會重用你。”
李宏當即說道:“微臣多謝陛下,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李治嗯了一聲,隨後開口道:“你讀過書嗎?”
“臣自小就在家讀過書,後來因為家道中落,無奈之下隻能隨父親前往長安,卻不料半路之上遇到土匪洗劫,一家十幾口人隻剩下微臣自己。”
李治歎了口氣:“也是個可憐人,既然如此,日後你要常在宮中出入,朕平日裏讀書,也缺少人陪伴,你來了之後咱們兩個也能多做探討,而且這長安城中發生的近況你也能給朕說說。”
“但對於整個長安的影響是巨大的,長安乃是各國使臣朝賀之地,也不應該出現這樣的事情,如此殺一儆百,以後管理長安倒也方便。”
“況且這次可謂是開曆史之先河,正是驗證了前輩所說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以說對於我大唐的法治是一種極大的進步和改革,所以老臣認為不應該罰,而且當賞。”
而蕭太師則是在此時開口道:“依照太傅的意思,我那兒子就是該死了?”
“在長安城中聚眾械鬥,還是在煙花之地傷及人命,以太師的意思,貴公子該不該死呢?”
蕭太師此時的臉都已經綠了:“李績,你不要以為你是三朝老臣,就可以倚老賣老,我兒子就算是傷及人命,在這長安城中也屬於皇帝的家事,不應該有一個四品官員審理,現如今我那兒子已經被人斬殺,你還在這裏說風涼話,莫非是不把我放在眼裏?”
而李宏則是在此時開口道:“二位請等一下,讓我來說一句話,咱們朝中的法治是不是曾經講過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蕭太師先是一愣,隨後說道:“太祖皇帝的確說過了,不過那又怎麽樣?”
“怎麽樣?蕭太師,如今在朝堂之上,你竟然敢說太祖皇帝說過的話怎麽樣?我看你是大逆不道,不要以為你故意為朝中一品太師,還是國丈就可以肆無忌憚。”
“隻要在長安城中有人犯法,我作為長安總督,就有權利抓人,況且這次斬立決的請求也是經過刑部批準的,難道你還想和刑部作對不成?”
刑部可是大唐的最高法律體係,隻要刑部做出了決定,下麵就隻有遵從的道理,所以即便是蕭太師也不敢和刑部作對。
而李宏剛才的一番話,更是讓他下不來台:“你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四品官員,竟然敢說我大逆不道,信不信老夫現在就讓人拿了你。”
李宏冷笑一聲:“李某雖然是出身白丁,祖上沒有功名在身,現在也不過是一個四品官,不過有一句話還請蕭太師記的,李某也是大唐子民,隻要有人膽敢冒犯我大唐,李某沒有別的,尚有一腔熱血,也敢血濺五步,逞一下匹夫之勇。”
李宏這番話的暗示意味非常明顯,那就是隻要蕭太師再敢造次,李宏拚著自己一顆大號頭顱不要,也要與他同歸於盡。
而此時在朝中有許多官員紛紛指責李宏膽大妄為,竟然敢和蕭太師這麽說話,而長孫無忌則是在此時開口道:“蕭太師消消氣,不要動怒,李將軍剛才也不應該和蕭太師這麽說話,不管怎麽說,太師畢竟是當朝國丈,身份擺在那裏。”
“況且還是你的前輩,而蕭太師,恕老夫說一句,蕭公子也的確是有錯在先,況且在長安城中鬧出人命不比其他,現在人死不能複生,依我來看此事,就此作罷,不要再另行追究如何?”
既然長孫無忌都這麽說了,李宏和蕭太師都不想駁了他這個麵子,況且在這整個朝中長孫無忌也掌握著很大一部分勢力,現在和他硬碰硬沒什麽好處。
蕭太師深吸了一口氣,隨後開口道:“既然如此,此事就此作罷,陛下,老臣有些不適,就先迴府休息了。”
而李治則是點了點頭:“愛卿既然身體不適,那就先迴去休息吧,稍後朕會讓禦醫親自到府上為愛卿診治。”
蕭太師點了點頭,隨後離開了這裏,李治隨後又開口說道:“李宏聽賞,你這次行事雖然過激,不過震懾了長安城中不少邪惡風氣,所以還是有功在身,朕賜你黃金百兩,希望你能夠秉承你的作風,還整個長安一片和諧景象。”
李宏當即跪倒在地:“末將明白,多謝陛下賞賜。”
隨後李治宣布退朝,然後讓吳良輔把李宏叫到自己的禦書房,來到禦書房之後李治說道:“你這次做的不錯。”
李宏一愣:“陛下難道不怪罪為臣嗎?”
“朕為什麽要怪你?就因為你殺了朕的小舅子?朕不是昏君,什麽事應該生氣,什麽事不應該生氣,我非常清楚,你今天做的是不僅僅震懾了整個長安城,而且也震懾了整個朝綱,以後所有的大臣對你都會畏懼三分,你知道為什麽嗎?”
李宏搖了搖頭:“微臣愚鈍,不懂陛下的意思。”
“因為你強硬的手段徹底讓他們害怕了,隻不過委屈你做一個四品將軍,朕也於心不忍,以你現在的才能來看,做一個二品武將完全不是問題。”
李宏搖了搖頭:“微臣不覺得委屈,隻要能為陛下盡忠,能為我大唐盡忠,哪怕是要抹醬肝腦塗地末將也在所不辭。”
“這就是你今天在朝堂之上公然訓斥蕭太師的勇氣嗎?”
李宏點了點頭:“微臣作為大唐的子民,不允許任何人公然詆毀我大唐,更不允許任何人對太祖皇帝不敬,哪怕是太師,微臣同樣也可以用自己的鮮血扞衛。”
李治聽了這番話十分感動,隨後開口道:“果然如同太傅所說,你可真是一個難得的臣子,以後希望你繼續秉承你的意誌,發揚你現在的精神,等你再積累一些功勳之後,朕自然會重用你。”
李宏當即說道:“微臣多謝陛下,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李治嗯了一聲,隨後開口道:“你讀過書嗎?”
“臣自小就在家讀過書,後來因為家道中落,無奈之下隻能隨父親前往長安,卻不料半路之上遇到土匪洗劫,一家十幾口人隻剩下微臣自己。”
李治歎了口氣:“也是個可憐人,既然如此,日後你要常在宮中出入,朕平日裏讀書,也缺少人陪伴,你來了之後咱們兩個也能多做探討,而且這長安城中發生的近況你也能給朕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