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華將軍,你帶那麽多兵去幹嘛?我們是讓你去當奸細,打探情報的。你可好,又白給曹操增加了一萬守兵。你他娘到底是哪一頭啊?你不會是曹操派來的奸細吧?”
要放在平時,對這般無禮之詞,華興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但今天不一樣,華興是巴不得二袁聯軍早日解散。
所以他才不會忍氣吞聲,隻要是製造矛盾的機會,他是一個也不想放過。
待袁術話音剛落,就見華興兩眼猛睜,拍案而起,指著袁術罵了起來:
“呸!你才是曹操派來的奸細呢!什麽鳥玩意啊,屁力不出,就知道在這唧唧歪歪。袁家一世英名,怎就出了你這個窩囊廢?成!既然你不信我,那我也不說了,有本事自己打去!你們死成什麽樣,都與老子無關!”
袁術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小子竟敢如此放肆,當著眾人的麵罵自己的是袁家的“窩囊廢”!
向來好麵子的袁術,哪受得了這種氣啊?
很快就聽他咬牙切齒的衝著身後喝道:
“紀靈何在!給我速速拿下此賊!”
見華興竟敢對自家主公出言不遜,紀靈早已懷恨在心。
此話一出,他便立刻行動起來。
帶著一臉怒氣,飛速向華興的肩頭抓去,口中還憤恨的說道:
“大膽賊子,竟敢對我家主公無禮!我看你是皮癢了吧?”
麵對疾馳而來的紀靈,坐在椅上的華興卻是一動未動,好似根本沒有看到一般。
直到紀靈的大手剛一觸碰到他的肩膀,華興才快如閃電般的做出了迴應!
就見他左手一扣,右臂猛翻,配合著扭腰提身,當場使出了一招軍體擒拿術。
不過眨眼的功夫,便將大意而來的紀靈一把擰住,並利用反關節技鎖住了對方的右臂,令其動彈不得。
紀靈乃是袁術手下的第一大將,卻被對方一招搞定。
見到此景,袁術是一臉的驚愕!
他雖聽過華興武藝不凡,但沒想到竟會如此厲害,眼中是下意識劃過了一絲怯意。
再看坐在對麵的袁紹,經此一事後,他望向華興眼神,明顯比剛才多出了幾分敬意。
但在望向弟弟袁術時,他的臉上卻充滿了輕蔑,似乎是在嘲笑對方軍中無人。
看過此番表情後,袁術的心裏真是又急又氣。
竟被庶出的哥哥給嘲笑了,這種事他是最不能忍的!
可剛打算發作,卻被坐在另一側的陸普給勸了下來:
“還請公路兄息怒!嘿嘿,都是自己人,何必搞這麽僵呢?來來來,坐下說,坐下說……”
作為今日會議的發起人,陸普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二袁鬧別扭!
之前,他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這兩兄弟拉到同一個陣營的。
如果現在為這點事鬧崩了,那真是太可惜了。
所以,他是第一時間當起了和事佬,希望大夥盡快的冷靜下來。
“華將軍,那個……您也快快鬆開紀將軍吧。”
將袁術勸下後,陸普又笑嗬嗬的望向了華興。
他是真不明白,今天的華興怎麽這麽大火氣,是一點就著。
但當著眾人的麵他也不便多問,隻能擠出一副笑臉,張口勸道:
“剛才都是鬧著玩的,嗬嗬,大家千萬別往心裏去啊!”
華興是想“鬧事”沒錯,但他絕不敢做的太過明顯,以免引起陸普的懷疑。
所以聽陸普這麽一講,他是第一時間放開了紀靈,又重新坐迴了椅上。
袁術雖是憋了一肚子火,但一來他很清楚,此刻的自己並不占優;
二來,他也知道再這麽鬧下去,對伐曹一事並無好處。
於是,幾經思量之後,他還是壓住了心中之火,將紀靈叫迴了身邊。
見袁術並沒有一氣之下拍桌子走人,華興隻得暗道一聲“可惜”。
看樣子隻要有陸普在一旁,他就很難破壞二袁聯盟。
“對了華將軍,在下其實也有一事不明!”
沒隔多久後,就聽陸普又將話音重新帶迴了剛才的議題之上:
“公路兄之前的措辭,雖是有些失禮,但問題確實存在,不知將軍為何要帶這麽多兵力前往許昌呢?”
在這個問題上,華興其實早就想好了答案,當場昂首迴道:
“原因有二。第一,是為了博取曹操的信任。試想,對方明知我有一萬兵力,可我隻帶了一千前往,對這種毫無誠意的‘盟友’,他會給予多少信任呢?說不定,連軍事會議都不讓我參加,我又如何獲取敵軍的情報呢?”
“嗯,言之有理!那第二點呢?”陸普一邊點頭一邊問道。
“第二點就更重要了!諸位將軍,你們以為我是給曹操白送了一萬援兵,但其實不然!等真打起仗來,這些兵士就相當於是藏在敵軍背後的一把尖刀。往小裏說,什麽偷開城門啊,暗中燒糧啊,他們都可以執行;若往大裏說,他們甚至可以倒戈相向,在曹軍內部給予致命一擊!所以,當然是帶的越多越好了,難道這麽淺顯的道理,公路將軍都看不明白嗎?”
說到最後,華興還刻意瞟了袁術一眼,試圖再次激怒對方。
但這次,袁術明顯比剛才要冷靜的多。
麵對華興的挑釁,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視而不見。
“喔!原來是這麽迴事啊?華將軍果然是深謀遠慮,陸某佩服、佩服!”
一臉欽佩的抱了抱拳後,陸普便就著話題又繼續問了下去:
“對了,將軍能否再給我們介紹一下曹軍兵力的部署情況啊?”
“據我所知,目前曹軍的兵力全都駐守在許昌附近……”
關於這種情報,就算華興不說,對方也能輕易取得,所以在講述之時,華興倒並未隱瞞。
“那陳留方麵呢?難道他們不打算救了?”袁紹一臉關切的道。
“救不救陳留……在下並不清楚。”
“不清楚?怎麽可能?難道他們從不商討此事?”袁術是一臉不信的道。
“當然商討了!而且商討最多的,就是關於陳留一事。但由於曹軍內分為兩派,一派主張救援,另一派主張不救,所以曹操至今也沒能拿定主意,依然處於猶豫之中。”
要放在平時,對這般無禮之詞,華興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但今天不一樣,華興是巴不得二袁聯軍早日解散。
所以他才不會忍氣吞聲,隻要是製造矛盾的機會,他是一個也不想放過。
待袁術話音剛落,就見華興兩眼猛睜,拍案而起,指著袁術罵了起來:
“呸!你才是曹操派來的奸細呢!什麽鳥玩意啊,屁力不出,就知道在這唧唧歪歪。袁家一世英名,怎就出了你這個窩囊廢?成!既然你不信我,那我也不說了,有本事自己打去!你們死成什麽樣,都與老子無關!”
袁術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小子竟敢如此放肆,當著眾人的麵罵自己的是袁家的“窩囊廢”!
向來好麵子的袁術,哪受得了這種氣啊?
很快就聽他咬牙切齒的衝著身後喝道:
“紀靈何在!給我速速拿下此賊!”
見華興竟敢對自家主公出言不遜,紀靈早已懷恨在心。
此話一出,他便立刻行動起來。
帶著一臉怒氣,飛速向華興的肩頭抓去,口中還憤恨的說道:
“大膽賊子,竟敢對我家主公無禮!我看你是皮癢了吧?”
麵對疾馳而來的紀靈,坐在椅上的華興卻是一動未動,好似根本沒有看到一般。
直到紀靈的大手剛一觸碰到他的肩膀,華興才快如閃電般的做出了迴應!
就見他左手一扣,右臂猛翻,配合著扭腰提身,當場使出了一招軍體擒拿術。
不過眨眼的功夫,便將大意而來的紀靈一把擰住,並利用反關節技鎖住了對方的右臂,令其動彈不得。
紀靈乃是袁術手下的第一大將,卻被對方一招搞定。
見到此景,袁術是一臉的驚愕!
他雖聽過華興武藝不凡,但沒想到竟會如此厲害,眼中是下意識劃過了一絲怯意。
再看坐在對麵的袁紹,經此一事後,他望向華興眼神,明顯比剛才多出了幾分敬意。
但在望向弟弟袁術時,他的臉上卻充滿了輕蔑,似乎是在嘲笑對方軍中無人。
看過此番表情後,袁術的心裏真是又急又氣。
竟被庶出的哥哥給嘲笑了,這種事他是最不能忍的!
可剛打算發作,卻被坐在另一側的陸普給勸了下來:
“還請公路兄息怒!嘿嘿,都是自己人,何必搞這麽僵呢?來來來,坐下說,坐下說……”
作為今日會議的發起人,陸普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二袁鬧別扭!
之前,他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這兩兄弟拉到同一個陣營的。
如果現在為這點事鬧崩了,那真是太可惜了。
所以,他是第一時間當起了和事佬,希望大夥盡快的冷靜下來。
“華將軍,那個……您也快快鬆開紀將軍吧。”
將袁術勸下後,陸普又笑嗬嗬的望向了華興。
他是真不明白,今天的華興怎麽這麽大火氣,是一點就著。
但當著眾人的麵他也不便多問,隻能擠出一副笑臉,張口勸道:
“剛才都是鬧著玩的,嗬嗬,大家千萬別往心裏去啊!”
華興是想“鬧事”沒錯,但他絕不敢做的太過明顯,以免引起陸普的懷疑。
所以聽陸普這麽一講,他是第一時間放開了紀靈,又重新坐迴了椅上。
袁術雖是憋了一肚子火,但一來他很清楚,此刻的自己並不占優;
二來,他也知道再這麽鬧下去,對伐曹一事並無好處。
於是,幾經思量之後,他還是壓住了心中之火,將紀靈叫迴了身邊。
見袁術並沒有一氣之下拍桌子走人,華興隻得暗道一聲“可惜”。
看樣子隻要有陸普在一旁,他就很難破壞二袁聯盟。
“對了華將軍,在下其實也有一事不明!”
沒隔多久後,就聽陸普又將話音重新帶迴了剛才的議題之上:
“公路兄之前的措辭,雖是有些失禮,但問題確實存在,不知將軍為何要帶這麽多兵力前往許昌呢?”
在這個問題上,華興其實早就想好了答案,當場昂首迴道:
“原因有二。第一,是為了博取曹操的信任。試想,對方明知我有一萬兵力,可我隻帶了一千前往,對這種毫無誠意的‘盟友’,他會給予多少信任呢?說不定,連軍事會議都不讓我參加,我又如何獲取敵軍的情報呢?”
“嗯,言之有理!那第二點呢?”陸普一邊點頭一邊問道。
“第二點就更重要了!諸位將軍,你們以為我是給曹操白送了一萬援兵,但其實不然!等真打起仗來,這些兵士就相當於是藏在敵軍背後的一把尖刀。往小裏說,什麽偷開城門啊,暗中燒糧啊,他們都可以執行;若往大裏說,他們甚至可以倒戈相向,在曹軍內部給予致命一擊!所以,當然是帶的越多越好了,難道這麽淺顯的道理,公路將軍都看不明白嗎?”
說到最後,華興還刻意瞟了袁術一眼,試圖再次激怒對方。
但這次,袁術明顯比剛才要冷靜的多。
麵對華興的挑釁,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視而不見。
“喔!原來是這麽迴事啊?華將軍果然是深謀遠慮,陸某佩服、佩服!”
一臉欽佩的抱了抱拳後,陸普便就著話題又繼續問了下去:
“對了,將軍能否再給我們介紹一下曹軍兵力的部署情況啊?”
“據我所知,目前曹軍的兵力全都駐守在許昌附近……”
關於這種情報,就算華興不說,對方也能輕易取得,所以在講述之時,華興倒並未隱瞞。
“那陳留方麵呢?難道他們不打算救了?”袁紹一臉關切的道。
“救不救陳留……在下並不清楚。”
“不清楚?怎麽可能?難道他們從不商討此事?”袁術是一臉不信的道。
“當然商討了!而且商討最多的,就是關於陳留一事。但由於曹軍內分為兩派,一派主張救援,另一派主張不救,所以曹操至今也沒能拿定主意,依然處於猶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