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華將軍的意思,咱們此次是去找聖上解決問題的,若是硬闖皇宮的話,給人感覺像是去行刺一般,很容易引起誤會。到時候,即便見到了聖上,也很難達成目的。”
就硬闖皇宮一事,華興其實也有考慮過。
在他看來,此法雖然是有成功的可能,但相比之下,其風險實在太大,稍有不慎,便會令大夥性命不保,稱不上是一條良策。
所以在這件事上,他更加讚成魏闊與唐盛的說法,當場否定了張遼的提議。
見大夥都不讚成自己的“硬闖”方案,張遼隻好又重新思考起來。
不得不說,這家夥的腦子倒是轉得飛快,不過兩三秒的功夫,就見張遼再次抬起了額頭,道出了他的二號方案:
“那要不這樣吧,咱們幹脆找人給聖上寫封信,就說有要事相商,然後光明正大的去宮裏見麵如何啊?”
此話剛一出口,就引起了趙雲的反對:
“張將軍,若談判一切順利,那還好說。可一旦兩方談崩了,咱們是身陷敵營,你就不怕聖上一聲令下給咱們都砍了麽?”
一臉擔憂的搖了搖頭後,就聽趙雲繼續說道:
“說句不好聽的,咱們不僅強占了漢室的礦脈,還把人家派來的軍隊打跑了,聖上心裏肯定不痛快。倘若談判不暢,你覺得他會輕易放咱們走嗎?”
“就算不痛快,那也不能直接下殺手吧?”
聞言,張遼則是一臉不服的辯道:
“俗話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咱們可是去談判的,朝廷若如此處置,就不怕聲譽受損麽?”
“嗬嗬,想要保住聲譽有何難?他們隻需事後栽贓你我有行刺之意,不就什麽都名正言順了?反正那時咱們都死了,死人是不可能開口辯駁的。”
聽趙雲這麽一講,張遼雖心有不甘,但還是悻悻的閉上了嘴。
因為他知道對方的擔憂的確存在,自己的二號方案仍有瑕疵。
“那幹脆這樣,咱們不去皇宮了,和對方約一個相對公平的地方見麵,雙方都不許帶兵。這就沒問題了吧?”
在張遼看來,他提出的這條三號方案可以說是完美無缺,幾乎找不出任何的風險。所以他剛一講完,臉上便閃起了得意之色。
坐在一旁的唐盛卻並不買賬,當場大剌剌的咧嘴說道:
“張將軍啊,你這個主意確實很棒,可請你仔細想一想,對方能答應咱們的條件嗎?你如此要求,會不會有點異想天開了?咱們有什麽資格要求聖上出宮會麵呢?”
一連串的反問過後,就聽唐盛二次說道:
“再退一步說,即便聖上有意相見,你覺得他身邊那一幫文臣武將,敢讓他隻身而來嗎?不說別的,平日裏外出祭天,他都要帶上千護衛,這次外出談判卻一個兵都不讓帶,這怎麽可能呢?所以在末將看來,此法雖好,但對方是絕不會答允的。”
不得不說,唐盛的顧慮確實存在。
華興雖然名聲不小,但說白了,就實力而言,此刻的他頂多就是個大型賊寇,連一個真正的君主都算不上。
單論身份,他根本沒有資格要求皇帝出宮見麵。
另外,因為礦脈一事,雙方已然結下了梁子。
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劉協本人,都對華興心存戒備。
所以,想要讓劉協不帶一兵一卒出宮見麵,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見自己出謀劃策了半天,卻沒有一條方案可行,張遼是倍感沮喪,一邊搖頭一邊歎息道:
“唉!那可如何是好?進也進不得,出又不肯出的。難不成咱們還真就見不到聖上了?”
此話一出,場內眾人紛紛麵露難色,顯然均無良策。
隔了半分鍾後,就見坐在角落的呂玲綺忽然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麽:
“哎?對了,今天是初幾啊?”
“今日是一月初四,林護軍是想到什麽主意了嗎?”唐盛一臉好奇的道。
“嗯!若沒記錯的話,聖上每年都會在一月份外出冬狩。我們是不是可以借機跟他偶遇一下啊?”
冬狩是一種古代的習俗,說通俗點,就是在冬日裏外出打獵。
該活動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提高武藝,還能促進君臣之間的關係,朝廷每年都會定期舉辦。
若能在此期間與皇帝會麵,風險肯定比進宮見麵要小得多,談判的成功率也會大幅提升,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嗯,沒錯!”
聽呂玲綺提起冬狩一事,曾在洛陽當值的魏闊第一個開口迴道:
“冬狩一般都是在一月下旬進行。去年,我還有幸隨軍前往獵場,目睹了聖上和董太師他們狩獵的過程。”
坐在正中的華興,聽過二人的言語後,眼中當即閃過了一抹興奮之色。
一邊讚許的點頭,一邊迫不及待的問道:
“魏護軍,那他們具體出行的時間,你還記得麽?”
“呃,好像是在一月二十四、五,我記得那天是個黃道吉日,查下黃曆應該就能確定。”
“那他們一共帶了多少兵?”
“由於獵場距離洛陽很近,所以去年隻帶了一千護衛。今年會不會還是如此,我就不清楚了。”
“嗯,一千兵士……”
低頭沉吟半晌後,就聽華興再次問道:
“對了,在洛陽城內,你還有不少戰友吧?有沒有辦法將今年冬狩的情況探查清楚?”
“這沒問題!”魏闊信心滿滿的迴道:
“我雖然人走了,但有不少兄弟還在城內當值,他們肯定清楚今年的安排。將軍若有需要,我今日便前往洛陽打探!”
“好!那此事就拜托魏兄了,我等在村中靜候佳音!”
……
鐶轅村跟洛陽隻有一日的路程,魏闊是上午出發,傍晚便抵達了目的地。
在糜正的住處休息了一晚後,他次日一早便開始了打探工作。
魏闊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守城將領,但由於他品性純良、正直不阿,在軍中倒是交了不少朋友,很快就打探到了許多消息。
再加上,冬狩本就不是什麽機密之事,所以才一天的時間,魏闊便將具體情況都問了清楚,第三日一早便趕迴了鐶轅村。
就硬闖皇宮一事,華興其實也有考慮過。
在他看來,此法雖然是有成功的可能,但相比之下,其風險實在太大,稍有不慎,便會令大夥性命不保,稱不上是一條良策。
所以在這件事上,他更加讚成魏闊與唐盛的說法,當場否定了張遼的提議。
見大夥都不讚成自己的“硬闖”方案,張遼隻好又重新思考起來。
不得不說,這家夥的腦子倒是轉得飛快,不過兩三秒的功夫,就見張遼再次抬起了額頭,道出了他的二號方案:
“那要不這樣吧,咱們幹脆找人給聖上寫封信,就說有要事相商,然後光明正大的去宮裏見麵如何啊?”
此話剛一出口,就引起了趙雲的反對:
“張將軍,若談判一切順利,那還好說。可一旦兩方談崩了,咱們是身陷敵營,你就不怕聖上一聲令下給咱們都砍了麽?”
一臉擔憂的搖了搖頭後,就聽趙雲繼續說道:
“說句不好聽的,咱們不僅強占了漢室的礦脈,還把人家派來的軍隊打跑了,聖上心裏肯定不痛快。倘若談判不暢,你覺得他會輕易放咱們走嗎?”
“就算不痛快,那也不能直接下殺手吧?”
聞言,張遼則是一臉不服的辯道:
“俗話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咱們可是去談判的,朝廷若如此處置,就不怕聲譽受損麽?”
“嗬嗬,想要保住聲譽有何難?他們隻需事後栽贓你我有行刺之意,不就什麽都名正言順了?反正那時咱們都死了,死人是不可能開口辯駁的。”
聽趙雲這麽一講,張遼雖心有不甘,但還是悻悻的閉上了嘴。
因為他知道對方的擔憂的確存在,自己的二號方案仍有瑕疵。
“那幹脆這樣,咱們不去皇宮了,和對方約一個相對公平的地方見麵,雙方都不許帶兵。這就沒問題了吧?”
在張遼看來,他提出的這條三號方案可以說是完美無缺,幾乎找不出任何的風險。所以他剛一講完,臉上便閃起了得意之色。
坐在一旁的唐盛卻並不買賬,當場大剌剌的咧嘴說道:
“張將軍啊,你這個主意確實很棒,可請你仔細想一想,對方能答應咱們的條件嗎?你如此要求,會不會有點異想天開了?咱們有什麽資格要求聖上出宮會麵呢?”
一連串的反問過後,就聽唐盛二次說道:
“再退一步說,即便聖上有意相見,你覺得他身邊那一幫文臣武將,敢讓他隻身而來嗎?不說別的,平日裏外出祭天,他都要帶上千護衛,這次外出談判卻一個兵都不讓帶,這怎麽可能呢?所以在末將看來,此法雖好,但對方是絕不會答允的。”
不得不說,唐盛的顧慮確實存在。
華興雖然名聲不小,但說白了,就實力而言,此刻的他頂多就是個大型賊寇,連一個真正的君主都算不上。
單論身份,他根本沒有資格要求皇帝出宮見麵。
另外,因為礦脈一事,雙方已然結下了梁子。
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劉協本人,都對華興心存戒備。
所以,想要讓劉協不帶一兵一卒出宮見麵,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見自己出謀劃策了半天,卻沒有一條方案可行,張遼是倍感沮喪,一邊搖頭一邊歎息道:
“唉!那可如何是好?進也進不得,出又不肯出的。難不成咱們還真就見不到聖上了?”
此話一出,場內眾人紛紛麵露難色,顯然均無良策。
隔了半分鍾後,就見坐在角落的呂玲綺忽然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麽:
“哎?對了,今天是初幾啊?”
“今日是一月初四,林護軍是想到什麽主意了嗎?”唐盛一臉好奇的道。
“嗯!若沒記錯的話,聖上每年都會在一月份外出冬狩。我們是不是可以借機跟他偶遇一下啊?”
冬狩是一種古代的習俗,說通俗點,就是在冬日裏外出打獵。
該活動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提高武藝,還能促進君臣之間的關係,朝廷每年都會定期舉辦。
若能在此期間與皇帝會麵,風險肯定比進宮見麵要小得多,談判的成功率也會大幅提升,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嗯,沒錯!”
聽呂玲綺提起冬狩一事,曾在洛陽當值的魏闊第一個開口迴道:
“冬狩一般都是在一月下旬進行。去年,我還有幸隨軍前往獵場,目睹了聖上和董太師他們狩獵的過程。”
坐在正中的華興,聽過二人的言語後,眼中當即閃過了一抹興奮之色。
一邊讚許的點頭,一邊迫不及待的問道:
“魏護軍,那他們具體出行的時間,你還記得麽?”
“呃,好像是在一月二十四、五,我記得那天是個黃道吉日,查下黃曆應該就能確定。”
“那他們一共帶了多少兵?”
“由於獵場距離洛陽很近,所以去年隻帶了一千護衛。今年會不會還是如此,我就不清楚了。”
“嗯,一千兵士……”
低頭沉吟半晌後,就聽華興再次問道:
“對了,在洛陽城內,你還有不少戰友吧?有沒有辦法將今年冬狩的情況探查清楚?”
“這沒問題!”魏闊信心滿滿的迴道:
“我雖然人走了,但有不少兄弟還在城內當值,他們肯定清楚今年的安排。將軍若有需要,我今日便前往洛陽打探!”
“好!那此事就拜托魏兄了,我等在村中靜候佳音!”
……
鐶轅村跟洛陽隻有一日的路程,魏闊是上午出發,傍晚便抵達了目的地。
在糜正的住處休息了一晚後,他次日一早便開始了打探工作。
魏闊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守城將領,但由於他品性純良、正直不阿,在軍中倒是交了不少朋友,很快就打探到了許多消息。
再加上,冬狩本就不是什麽機密之事,所以才一天的時間,魏闊便將具體情況都問了清楚,第三日一早便趕迴了鐶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