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伯長出列!現帶領你隊成員,即刻向敵軍發起進攻!”
本以為大夥一起衝鋒,可沒想到關將軍隻派了自己一隊出列,站在關羽身後的譚伯長當場露出了困惑之色:
“將軍,就、就我們一隊去啊?”
“嗯!由你隊作先鋒,大軍隨後就到。譚伯長,你們速速出征吧!”關羽不容置疑的迴道。
譚伯長乃是軍中的一名百夫長,他所帶領的小隊滿編隻有一百人。
在之前幾次交戰過後,他們隊裏有二十多人負了傷,目前無法參戰,所以實際兵力隻有七十幾人。
此刻,聽關將軍讓他們七十來人打頭陣當先鋒,譚伯長的心裏立刻泛起了嘀咕。認為他們此行是兇多吉少,很可能一去就迴不來了。
但身為一名軍人,軍令不能不從!
即便有此擔憂,他也不能臨陣脫逃。暗歎一聲“倒黴”後,隻得硬著頭皮帶著他七十多名部下,快速向前衝去,目標直指華興部隊。
至於關羽為何會如此行事,說白了他還是想要探探敵軍的虛實。
明知兵力懸殊,可華興竟然放棄了逃生,主動留在場內要與自己一戰!
如此“愚蠢”的舉動,實在是令關羽有些捉摸不透,總感覺對方還藏著什麽後手。
所以,在搞清對方的用意之前,關羽並不打算輕舉妄動,便派了一小隊人馬前往試探,就是想看看對方到底是何圖謀。
半分鍾後,譚伯長率領的七十餘眾抵達了敵軍陣前。
由於他們兵力本就不多,再加上心裏比較虛,所以從上到下沒有一人敢全力進攻,人人都用長戟遠遠試探,戰鬥看上去一點也不激烈。
而華興軍則一如既往的擺出了他們最擅長的方圓盾陣。
見對方並不打算用力猛攻,華興也就沒在安排突刺,隻讓外圍兵士舉起盾牌,將敵軍隔在了陣外。
見譚伯長一路順暢的跑到了華興陣前,並跟對方展開了搏鬥,站在不遠處的關羽才稍稍踏實了一些。
對華興剛才那一係列奇怪的舉動,關羽其實也有他自己的分析。
在他看來,如果華興真藏有“後手”的話,那無非也就以下三種:
第一,附近有伏兵;
第二,想利用城內的弓兵襲擊自己;
第三,附近可能有陷阱存在。
先說第一條:伏兵。
就目前他們所在的區域來看,絕對稱得上是一馬平川。
方圓百米之內沒有任何掩體存在,要說最近的掩體,就是位於華興身後大約六七十米處的城門了。
若將伏兵放在這麽遠的地方,是很難發揮效力的,所以伏兵一項應該不太可能。
第二,再說說弓兵的射程。
關羽目測之下,兩軍交戰之處距離城門至少還有六、七十米。
如果是普通的軍弓,就算站在城牆上發射,也很難飛這麽遠。
就算有個別箭矢能碰巧抵達此處,那也早就失了準頭,羽箭掉下來時絕對是敵我不分。
所以在關羽看來,在這個距離下利用弓箭發動伏擊,似乎也不太現實。
將這兩點排除過後,就隻剩下最後一條陷阱了。
此地本是華興的地盤,要設陷阱並不困難。
再加上近幾日一直下雪,地表均被積雪覆蓋,如今真的很難看出地麵有沒有被人做過手腳。
所以,敵軍在此設下陷阱的可能性還是蠻高的。
於是在大軍行動之前,關羽先派譚伯長去試探了一番,其目的就是想看看前方的道路是否安全。
直到他親眼見到譚伯長帶兵去了對麵,並沒有發生任何險情後,關羽才放心的點了點頭,看樣子陷阱一事也是他多慮了。
既然這三種情況都被自己否定了,關羽也就沒什麽好擔心了,認為對方多半是在故弄玄虛而已。
於是乎,在長達一分多鍾的等待後,關羽終於舉起了手中的大刀,用他那鏗鏘有力的話語聲,向身後的兵士們下達了衝鋒的指令:
“將軍聽令,即刻出擊!取華興首級者……賞銀百兩!衝啊!”
話畢,就見關羽是一馬當先,在眾人的呐喊聲中,化身為一道綠影,第一個衝了過去。
眼神是無比堅定,臉上也充滿了自信。
不難看出,關羽對此戰是充滿了信心!
可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關羽剛跑到一半,就聽身後忽然傳來一聲轟轟之聲,好像有什麽東西塌方了似得。
緊跟著,剛還聲勢浩大的呐喊聲是戛然而止!
不過眨眼功夫,便被一片鬼哭狼嚎般的求救聲代替,聽得關羽是心頭一顫,趕忙拉住韁繩迴頭望去。
結果這一看,關羽是瞬間傻眼了!
臉上頃刻間爬滿了驚詫與困惑,嘴巴也張的老大,顯然是被眼前的場景給嚇到了。
因為他一眼掃過,發現剛還跟在自己身後衝鋒的兵士們,忽然都“消失”不見了。
除了緊跟在他身邊的十多名兵士之外,其他兵士此刻都不知跑去了哪裏。
感覺就跟人間蒸發了似得,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這、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大活人的,怎可能說不見就不見了呢?”
帶著此番困惑,迴過神後的關羽立刻在戰場之上搜尋起了兵士的蹤跡。
一旦冷靜下來,關羽很快就發現了端倪。
原來在自己身後不遠處,竟憑空出現了兩條約三米深的長條形大坑!
細看之下,這兩處深坑均有三米多寬,二十米長,如兩條壕溝一般橫在了戰場之中。
在深坑之內,還擺放著不少的尖刺之物,一旦有人落入,十有八九會被刺傷。
即便僥幸逃過了尖刺,由於高度的問題,普通人一時半刻也是爬不出去的。
而剛剛“消失”的兵士們,其實就是落入了這兩處深坑之內。
看過眼前這一幕,關羽在憤恨痛苦之餘,眼中也還夾雜著一絲困惑。
他實在想不明白,既然此地設有陷阱,那為何華興剛才能安全通過?
還有那負責探路的譚伯長等人,他們不也順利通過了嗎?
就連關羽本人在衝鋒時也沒有掉入陷阱啊?
為何隻有大軍一動,陷阱才會啟動呢?
難道說這些陷阱還長了眼睛,會識人辨物不成?
本以為大夥一起衝鋒,可沒想到關將軍隻派了自己一隊出列,站在關羽身後的譚伯長當場露出了困惑之色:
“將軍,就、就我們一隊去啊?”
“嗯!由你隊作先鋒,大軍隨後就到。譚伯長,你們速速出征吧!”關羽不容置疑的迴道。
譚伯長乃是軍中的一名百夫長,他所帶領的小隊滿編隻有一百人。
在之前幾次交戰過後,他們隊裏有二十多人負了傷,目前無法參戰,所以實際兵力隻有七十幾人。
此刻,聽關將軍讓他們七十來人打頭陣當先鋒,譚伯長的心裏立刻泛起了嘀咕。認為他們此行是兇多吉少,很可能一去就迴不來了。
但身為一名軍人,軍令不能不從!
即便有此擔憂,他也不能臨陣脫逃。暗歎一聲“倒黴”後,隻得硬著頭皮帶著他七十多名部下,快速向前衝去,目標直指華興部隊。
至於關羽為何會如此行事,說白了他還是想要探探敵軍的虛實。
明知兵力懸殊,可華興竟然放棄了逃生,主動留在場內要與自己一戰!
如此“愚蠢”的舉動,實在是令關羽有些捉摸不透,總感覺對方還藏著什麽後手。
所以,在搞清對方的用意之前,關羽並不打算輕舉妄動,便派了一小隊人馬前往試探,就是想看看對方到底是何圖謀。
半分鍾後,譚伯長率領的七十餘眾抵達了敵軍陣前。
由於他們兵力本就不多,再加上心裏比較虛,所以從上到下沒有一人敢全力進攻,人人都用長戟遠遠試探,戰鬥看上去一點也不激烈。
而華興軍則一如既往的擺出了他們最擅長的方圓盾陣。
見對方並不打算用力猛攻,華興也就沒在安排突刺,隻讓外圍兵士舉起盾牌,將敵軍隔在了陣外。
見譚伯長一路順暢的跑到了華興陣前,並跟對方展開了搏鬥,站在不遠處的關羽才稍稍踏實了一些。
對華興剛才那一係列奇怪的舉動,關羽其實也有他自己的分析。
在他看來,如果華興真藏有“後手”的話,那無非也就以下三種:
第一,附近有伏兵;
第二,想利用城內的弓兵襲擊自己;
第三,附近可能有陷阱存在。
先說第一條:伏兵。
就目前他們所在的區域來看,絕對稱得上是一馬平川。
方圓百米之內沒有任何掩體存在,要說最近的掩體,就是位於華興身後大約六七十米處的城門了。
若將伏兵放在這麽遠的地方,是很難發揮效力的,所以伏兵一項應該不太可能。
第二,再說說弓兵的射程。
關羽目測之下,兩軍交戰之處距離城門至少還有六、七十米。
如果是普通的軍弓,就算站在城牆上發射,也很難飛這麽遠。
就算有個別箭矢能碰巧抵達此處,那也早就失了準頭,羽箭掉下來時絕對是敵我不分。
所以在關羽看來,在這個距離下利用弓箭發動伏擊,似乎也不太現實。
將這兩點排除過後,就隻剩下最後一條陷阱了。
此地本是華興的地盤,要設陷阱並不困難。
再加上近幾日一直下雪,地表均被積雪覆蓋,如今真的很難看出地麵有沒有被人做過手腳。
所以,敵軍在此設下陷阱的可能性還是蠻高的。
於是在大軍行動之前,關羽先派譚伯長去試探了一番,其目的就是想看看前方的道路是否安全。
直到他親眼見到譚伯長帶兵去了對麵,並沒有發生任何險情後,關羽才放心的點了點頭,看樣子陷阱一事也是他多慮了。
既然這三種情況都被自己否定了,關羽也就沒什麽好擔心了,認為對方多半是在故弄玄虛而已。
於是乎,在長達一分多鍾的等待後,關羽終於舉起了手中的大刀,用他那鏗鏘有力的話語聲,向身後的兵士們下達了衝鋒的指令:
“將軍聽令,即刻出擊!取華興首級者……賞銀百兩!衝啊!”
話畢,就見關羽是一馬當先,在眾人的呐喊聲中,化身為一道綠影,第一個衝了過去。
眼神是無比堅定,臉上也充滿了自信。
不難看出,關羽對此戰是充滿了信心!
可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關羽剛跑到一半,就聽身後忽然傳來一聲轟轟之聲,好像有什麽東西塌方了似得。
緊跟著,剛還聲勢浩大的呐喊聲是戛然而止!
不過眨眼功夫,便被一片鬼哭狼嚎般的求救聲代替,聽得關羽是心頭一顫,趕忙拉住韁繩迴頭望去。
結果這一看,關羽是瞬間傻眼了!
臉上頃刻間爬滿了驚詫與困惑,嘴巴也張的老大,顯然是被眼前的場景給嚇到了。
因為他一眼掃過,發現剛還跟在自己身後衝鋒的兵士們,忽然都“消失”不見了。
除了緊跟在他身邊的十多名兵士之外,其他兵士此刻都不知跑去了哪裏。
感覺就跟人間蒸發了似得,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這、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大活人的,怎可能說不見就不見了呢?”
帶著此番困惑,迴過神後的關羽立刻在戰場之上搜尋起了兵士的蹤跡。
一旦冷靜下來,關羽很快就發現了端倪。
原來在自己身後不遠處,竟憑空出現了兩條約三米深的長條形大坑!
細看之下,這兩處深坑均有三米多寬,二十米長,如兩條壕溝一般橫在了戰場之中。
在深坑之內,還擺放著不少的尖刺之物,一旦有人落入,十有八九會被刺傷。
即便僥幸逃過了尖刺,由於高度的問題,普通人一時半刻也是爬不出去的。
而剛剛“消失”的兵士們,其實就是落入了這兩處深坑之內。
看過眼前這一幕,關羽在憤恨痛苦之餘,眼中也還夾雜著一絲困惑。
他實在想不明白,既然此地設有陷阱,那為何華興剛才能安全通過?
還有那負責探路的譚伯長等人,他們不也順利通過了嗎?
就連關羽本人在衝鋒時也沒有掉入陷阱啊?
為何隻有大軍一動,陷阱才會啟動呢?
難道說這些陷阱還長了眼睛,會識人辨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