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後來迴到鐶轅村後,華興軍在成立自己的斥候隊時正好缺一個隊長,華興便想起了此人。
正式將李昂提拔為了百夫長,出任華興軍第一任斥候隊的隊長。
和兩位將軍打過招唿後,李昂一邊抹著額頭上的汗珠,一邊跟二人匯報道:
“經過一天一夜的觀察,我斥候隊共發現兩處軍情,特來向將軍匯報。”
為了弄清敵軍的動向,昨日中午斥候隊的近百名成員是傾巢而出,將敵軍軍營圍了個結實。
經過徹夜觀察,他們已掌握了敵軍動向的一手資料。剛返迴營地,連臉都來不及擦,李昂便跑來和華興匯報了。
而華興之前遲遲不肯出發,就是在等待斥候組的消息。
“哦?是何軍情?李隊長速速道來!”華興一臉迫切問道。
“其一,幽州軍今晨已點兵千人,在關、張兩位將軍的帶領下前往了鐶轅村郊北的空地。”
李昂話音剛落,就見張遼一臉狐疑的問道:“真的隻帶了一千人?你沒看錯吧?”
“迴將軍話的,末將雖眼神不好,但如此要事絕不會數錯,還請將軍放心。”李昂一臉自信道。
“那第二條呢?”
“昨夜寅時,有一隊人馬趁著夜色偷偷溜出了營地,一路向南行去。他們自以為掩藏得很好,但其實早被我們幾個兄弟發現了。”說到這兒,李昂臉上還露出了幾許得意之色。
一聽有敵軍溜出,華、張二人同時露出了關切之色。
“有多人?”
“大約千人左右。”
“是何人帶隊?”
“光線太暗,看不清楚,好像是那位白盔護軍。”
“離營後去了哪裏?”
“全部埋伏在了郊北以西二裏處的小山附近。”
得知對方將兵力埋伏在了今日戰場的附近,張遼臉上瞬間劃過了一抹憤恨:
“怪不得隻帶一千人來,原來還藏了一千伏兵?哼!這姓關的果然言而無信,等下我非要好好教訓他不可!”
而坐在桌前的華興,倒未如張遼那般生氣,言簡意賅的誇獎了李昂一番後,便從座位上站起。
一手抱著頭盔,一手拍著張遼的肩膀,口中道了聲“出征”,邁步向門外走去。
……
半小時後,在鐶轅村郊北二裏的空地上,兩軍將士已在此擺開陣勢。
幽州軍位於空地北側,他們身穿白色軍服,人數一千,手持長戟,一字排開,擺出了一條長蛇大陣,目測有百餘米長。
關羽和張飛分別騎著高頭大馬,站在陣型的最前方。
一個手持青龍偃月刀,一個肩背丈八點蛇矛,看上去是威風凜凜。
再看他們對麵,華興軍也已集結完畢。
但與之不同的是,這一千人都穿著黃綠斑點的迷彩軍服。
站位有如年輪一般,是環形相聚,擺出了一個方圓大陣。
在陣型的最前端,也同樣站著兩位將領:
一位是身披黑甲的主帥華興,另一位則是手持月牙戟的張遼,與對麵的關、張二人正好形成了唿應之勢。
見雙方兵士均已就位,身披綠袍褐甲的關羽率先提刀向前,指著對麵的華興大聲喝道:
“華姓小子,你可有膽與我關雲長在此一戰?”
華興之前雖然也有過剿匪的經曆,但由於那次對手始終躲在山寨裏不肯出來,兩軍到最後也沒有出現過單挑與對決的場麵,所以在華興的眼中,三崤山一役並算不上是一場真正的較量。
若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場鐶轅村郊北之戰,才是他在東漢年間的第一場戰役。
既然是第一場仗,華興難免會有所興奮。
尤其是在聽到武聖關羽的叫陣聲後,華興體內的熱血瞬間沸騰,提起韁繩便準備衝將而去。
可就在臨出發前的最後一秒,華興的腦中忽然冒出一個問題:
在來東漢之前,我到底有沒有練過在馬背上與人交戰呢?
由於失憶的緣故,此刻的他真是一點也想不起來了。
如果有練過,那肯定沒什麽問題,直接出戰即可;
但若沒練過的話,那可就麻煩大了!
因為騎馬打仗和在平地上武鬥,完全是兩個概念。
這就跟在地上打架和騎自行車打架是一個道理,華興雖有很強的武鬥實力,但無論是作戰技巧還是戰鬥經驗,都是基於平地上的搏鬥。
一旦上了馬背,情景定會大不相同。
若從未練習過的話,麵對可怕的武聖關羽,他很可能會被對方一擊秒殺!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問題也在困擾著華興:到目前為止,他連一柄稱手的長柄武器都沒有。
王允送他的七星寶刀雖是鋒利無比,但再怎麽厲害,它也是一把短刀,全長隻有幾尺,和關、張手中的武器根本無法比擬。
想靠這麽短的武器在馬戰中取得勝利,簡直就是在癡人說夢。
所以,在這兩點顧慮的影響下,華興的眼中不由自主的閃起了猶豫之色……
見華興麵露遲疑並未即刻應戰,一旁的張遼是暗自欣喜,趕忙抓住機會,衝華興說道:
“師傅!你之前答應過我,要將這綠袍關羽交給我來收拾的,你現在可不能反悔啊!”
說完,也不等華興反應,就見張遼是兩腿猛夾,甩著韁繩便朝關羽策馬奔去,口中還大聲喊道:
“就憑你個赤麵賊,怎配與華將軍交手?今日就由我來取你性命,替華都督報仇!”
見華興並未出戰,而是派了一個毛頭小子前來應戰,向來高傲的關羽立刻露出了輕蔑之色,鼻中也發出一聲冷哼:
“哼!乳臭未乾、不自量力!既然你這麽想死,那本將軍就送你一程。”用力揮了下袖口後,就見關羽又麵帶不解的問了一句:
“不過,你剛說的華都督又是何人啊?”
“赤麵賊,在汜水關外被你斬殺的華雄都督,你這麽快就不記得了嗎?”張遼憤恨的迴道。
由於華興與華雄並非同一陣營,再加上華興也姓華,很容易產生誤會,所以在聽到“華都督”三個字時,關羽確實沒反應過來張遼所指何人。
此刻,一聽華都督原來就是華雄,關羽的臉上又一次湧出了輕蔑之色。
正式將李昂提拔為了百夫長,出任華興軍第一任斥候隊的隊長。
和兩位將軍打過招唿後,李昂一邊抹著額頭上的汗珠,一邊跟二人匯報道:
“經過一天一夜的觀察,我斥候隊共發現兩處軍情,特來向將軍匯報。”
為了弄清敵軍的動向,昨日中午斥候隊的近百名成員是傾巢而出,將敵軍軍營圍了個結實。
經過徹夜觀察,他們已掌握了敵軍動向的一手資料。剛返迴營地,連臉都來不及擦,李昂便跑來和華興匯報了。
而華興之前遲遲不肯出發,就是在等待斥候組的消息。
“哦?是何軍情?李隊長速速道來!”華興一臉迫切問道。
“其一,幽州軍今晨已點兵千人,在關、張兩位將軍的帶領下前往了鐶轅村郊北的空地。”
李昂話音剛落,就見張遼一臉狐疑的問道:“真的隻帶了一千人?你沒看錯吧?”
“迴將軍話的,末將雖眼神不好,但如此要事絕不會數錯,還請將軍放心。”李昂一臉自信道。
“那第二條呢?”
“昨夜寅時,有一隊人馬趁著夜色偷偷溜出了營地,一路向南行去。他們自以為掩藏得很好,但其實早被我們幾個兄弟發現了。”說到這兒,李昂臉上還露出了幾許得意之色。
一聽有敵軍溜出,華、張二人同時露出了關切之色。
“有多人?”
“大約千人左右。”
“是何人帶隊?”
“光線太暗,看不清楚,好像是那位白盔護軍。”
“離營後去了哪裏?”
“全部埋伏在了郊北以西二裏處的小山附近。”
得知對方將兵力埋伏在了今日戰場的附近,張遼臉上瞬間劃過了一抹憤恨:
“怪不得隻帶一千人來,原來還藏了一千伏兵?哼!這姓關的果然言而無信,等下我非要好好教訓他不可!”
而坐在桌前的華興,倒未如張遼那般生氣,言簡意賅的誇獎了李昂一番後,便從座位上站起。
一手抱著頭盔,一手拍著張遼的肩膀,口中道了聲“出征”,邁步向門外走去。
……
半小時後,在鐶轅村郊北二裏的空地上,兩軍將士已在此擺開陣勢。
幽州軍位於空地北側,他們身穿白色軍服,人數一千,手持長戟,一字排開,擺出了一條長蛇大陣,目測有百餘米長。
關羽和張飛分別騎著高頭大馬,站在陣型的最前方。
一個手持青龍偃月刀,一個肩背丈八點蛇矛,看上去是威風凜凜。
再看他們對麵,華興軍也已集結完畢。
但與之不同的是,這一千人都穿著黃綠斑點的迷彩軍服。
站位有如年輪一般,是環形相聚,擺出了一個方圓大陣。
在陣型的最前端,也同樣站著兩位將領:
一位是身披黑甲的主帥華興,另一位則是手持月牙戟的張遼,與對麵的關、張二人正好形成了唿應之勢。
見雙方兵士均已就位,身披綠袍褐甲的關羽率先提刀向前,指著對麵的華興大聲喝道:
“華姓小子,你可有膽與我關雲長在此一戰?”
華興之前雖然也有過剿匪的經曆,但由於那次對手始終躲在山寨裏不肯出來,兩軍到最後也沒有出現過單挑與對決的場麵,所以在華興的眼中,三崤山一役並算不上是一場真正的較量。
若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場鐶轅村郊北之戰,才是他在東漢年間的第一場戰役。
既然是第一場仗,華興難免會有所興奮。
尤其是在聽到武聖關羽的叫陣聲後,華興體內的熱血瞬間沸騰,提起韁繩便準備衝將而去。
可就在臨出發前的最後一秒,華興的腦中忽然冒出一個問題:
在來東漢之前,我到底有沒有練過在馬背上與人交戰呢?
由於失憶的緣故,此刻的他真是一點也想不起來了。
如果有練過,那肯定沒什麽問題,直接出戰即可;
但若沒練過的話,那可就麻煩大了!
因為騎馬打仗和在平地上武鬥,完全是兩個概念。
這就跟在地上打架和騎自行車打架是一個道理,華興雖有很強的武鬥實力,但無論是作戰技巧還是戰鬥經驗,都是基於平地上的搏鬥。
一旦上了馬背,情景定會大不相同。
若從未練習過的話,麵對可怕的武聖關羽,他很可能會被對方一擊秒殺!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問題也在困擾著華興:到目前為止,他連一柄稱手的長柄武器都沒有。
王允送他的七星寶刀雖是鋒利無比,但再怎麽厲害,它也是一把短刀,全長隻有幾尺,和關、張手中的武器根本無法比擬。
想靠這麽短的武器在馬戰中取得勝利,簡直就是在癡人說夢。
所以,在這兩點顧慮的影響下,華興的眼中不由自主的閃起了猶豫之色……
見華興麵露遲疑並未即刻應戰,一旁的張遼是暗自欣喜,趕忙抓住機會,衝華興說道:
“師傅!你之前答應過我,要將這綠袍關羽交給我來收拾的,你現在可不能反悔啊!”
說完,也不等華興反應,就見張遼是兩腿猛夾,甩著韁繩便朝關羽策馬奔去,口中還大聲喊道:
“就憑你個赤麵賊,怎配與華將軍交手?今日就由我來取你性命,替華都督報仇!”
見華興並未出戰,而是派了一個毛頭小子前來應戰,向來高傲的關羽立刻露出了輕蔑之色,鼻中也發出一聲冷哼:
“哼!乳臭未乾、不自量力!既然你這麽想死,那本將軍就送你一程。”用力揮了下袖口後,就見關羽又麵帶不解的問了一句:
“不過,你剛說的華都督又是何人啊?”
“赤麵賊,在汜水關外被你斬殺的華雄都督,你這麽快就不記得了嗎?”張遼憤恨的迴道。
由於華興與華雄並非同一陣營,再加上華興也姓華,很容易產生誤會,所以在聽到“華都督”三個字時,關羽確實沒反應過來張遼所指何人。
此刻,一聽華都督原來就是華雄,關羽的臉上又一次湧出了輕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