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什麽?拜、拜拜?”
聽到這兩字,華興臉上立刻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神情。
“沒錯!”張遼點了點頭:
“我雖不懂二字何意,但就這兩次的境況來看,我猜‘拜拜’多半是‘告辭’之意。華將軍,我說的對嗎?”
“嗯,是這個意思。”華興一邊點頭一邊心不在焉的道。
“關於這兩個字,我前一陣問過不少人,可軍中無一人聽過,唯有華將軍和楊鐵懂得,這就說明你二人定有某種特殊聯係,否則怎會使用同一種密語呢?”
張遼會這般猜測並不奇怪,畢竟“拜拜”二字對漢朝人來說太過罕見,稱它為“密語”也屬正常。
而華興在聽到兩個字後,他的驚訝程度也一點不低,甚至比張遼還要高出不少。
因為他很清楚,“拜拜”並非是這個時代的詞匯,正常的東漢人一定不會講的。
若張遼所言不假,那這位楊鐵極有可能也是一位來自未來的戰士。
可在華興的記憶中,陸普曾多次告訴自己,到目前為止,隻有他和華興二人安全抵達了東漢,並不包括這位“楊鐵”在內。
那楊鐵又是從哪冒出來的呢?他又為何會和陸普在一起呢?
難不成,之前都是陸普在欺騙自己?
陸普可是自己的戰友啊,他撒謊的意義何在?
這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
哎?那有沒有可能,楊鐵是這兩個月才剛剛抵達的新人呢?
由於華興身處呂軍,所以陸普沒來及告知自己,就帶著對方來參加任務了?
嗯!若是這樣的話,似乎還講得通。
但想要最終確認此事,還得跟陸普見了麵才能知曉……
雖然找到了一條看似合理的解釋,但在跟陸普確認前,華興定不會盲目將自己的猜測告訴張遼。稍事思索後,就聽華興張口說道:
“不瞞將軍,在下來自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遠到將軍都沒聽說過那裏的名字。在那裏,人們時常會將‘告辭’稱為‘拜拜’,並非什麽密語,隻是一個……俗語罷了。”
“哦?你意思是說,這是你們那的方言?”張遼半信半疑道。
“呃,算是吧。但其實它來自更遠的一個地方,隻不過我們也經常會用。”
“喔,那這麽說來,楊鐵和你算是老鄉嘍?”
“單從這個詞上看,確有可能。”華興點了點頭。
“那你之前見過他嗎?”
“沒有。我的家鄉人很多,我不可能全都認識的。”
“人很多?哼!說的有多厲害一樣?難不成還能比我大漢人多?”張遼是一臉不服的道:“既然這麽厲害,你的家鄉叫什麽名字啊?”
麵對這位酷愛較真的“問題將軍”,華興清楚他若不告訴對方,這家夥多半會一直糾纏下去。
所以想了想,華興還是報出了自己家鄉的名字:“我的家鄉叫中國。”
“中國?”短暫的思索過後,就見張遼一臉輕蔑道:“沒聽說過!肯定不是什麽大國,比我大漢差遠了。”
在這個問題上,華興真不知該如何辯駁,隻能無奈一笑,結束了這場毫無意義的“比較”。
張遼也感覺自己好像是跑題了,言歸正傳道:
“你們來自同一個國度,說著相同的語言,又在呂將軍出事的當天都出現在他的府中,你卻說不認識對方……華將軍,這叫我如何相信?”
張遼所說的疑問確實存在,若換作華興他可能也有同樣的困惑。
但事實情況確實如華興所說,他是真的不認識那位叫楊鐵的家夥。
所以,華興隻能無奈的解釋道:
“張將軍若不相信,在下也沒辦法。但此人我確實不認識,你問我多少次,我的答案都一樣。”
在這個問題上,華興感覺再糾纏下去也沒什麽意義,便幹脆向前邁出半步,直接跳入了最終環節:
“當日的情況我已全部告訴將軍,相信與否全憑將軍自己判斷。但不管怎麽說,我雖然不是殺死呂布的真兇,但最少也是個幫兇,張將軍若想替呂將軍報仇雪恨,在下也能理解。不過有兩句話我先說在前頭:第一,你已答應在下要放過貂蟬姑娘的,還請將軍信守諾言;第二,將軍若真要動手,在下也絕不會坐以待斃,咱們等下就刀下見真章!”
正常情況下,華興並不懼怕張遼。
此人雖是三國猛將之一,但華興也絕非人人可欺的軟柿子,想取走他的性命並非易事。
但現在的情況是華興身受重傷,他剛才伸手攔了一下貂蟬的匕首,都給他疼得要命。
此刻張遼若真找自己報仇,他多半不是對手。
所以,華興在說話之時臉色是異常凝重,一旁的貂蟬也感受到了他的緊張與不安。
但令華興意外的是,張遼聽完此言後,臉上卻劃過了一抹猶豫之色,似乎並沒有真要動手的打算。
見到此景,華興瞬間有種絕處逢生之感。趁對方猶豫之際,立刻抱拳說道:
“既然將軍不是來報仇的,那在下就先行告辭了。張將軍……保重!”
說完,也不等張遼迴複,華興是嗖的一下的就鑽進了貂蟬的馬車,生怕對方反悔一般,跟車夫道了句“快走”,兩架馬車便一前一後的向東方走去。
望著漸行漸遠的馬車,張遼始終一言未發,眼中充滿了糾結。
足足思索了兩三分鍾,他才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歎息,並催馬來到了路邊的一棵大樹旁,彎下腰用手中的月牙戟將藏在樹後的一個包袱挑上馬背,這才“駕”的一聲,揚鞭向馬車的方向追去……
五分鍾後,坐在車中的貂蟬見張遼一直沒有追來,心裏才終於踏實了幾分,衝華興輕聲說道:
“此人得知真相後,居然肯放過你我二人。看來這位張將軍對華將軍還是蠻有情意的……”
可“情誼”二字剛一出口,就聽車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引得貂蟬是心中一緊,口中停止了言語。
隨後,就聽馬蹄聲是由遠及近,很快追上了他們二人。
直到與馬車平行,此人才漸漸降低了速度,哢嗒哢嗒的與馬車同步向東方走去。
剛聽到馬蹄聲,貂蟬認為多半是張遼反悔又追上來了,心中是極為緊張。
可十多秒過去,此人不僅沒有攔住他們,還一言不發的與他們一同向東方走去,這下又令貂蟬糊塗起來,心說難不成是自己猜錯了?來者並非張遼?
帶著心中的疑惑,貂蟬很快掀開了車簾。
聽到這兩字,華興臉上立刻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神情。
“沒錯!”張遼點了點頭:
“我雖不懂二字何意,但就這兩次的境況來看,我猜‘拜拜’多半是‘告辭’之意。華將軍,我說的對嗎?”
“嗯,是這個意思。”華興一邊點頭一邊心不在焉的道。
“關於這兩個字,我前一陣問過不少人,可軍中無一人聽過,唯有華將軍和楊鐵懂得,這就說明你二人定有某種特殊聯係,否則怎會使用同一種密語呢?”
張遼會這般猜測並不奇怪,畢竟“拜拜”二字對漢朝人來說太過罕見,稱它為“密語”也屬正常。
而華興在聽到兩個字後,他的驚訝程度也一點不低,甚至比張遼還要高出不少。
因為他很清楚,“拜拜”並非是這個時代的詞匯,正常的東漢人一定不會講的。
若張遼所言不假,那這位楊鐵極有可能也是一位來自未來的戰士。
可在華興的記憶中,陸普曾多次告訴自己,到目前為止,隻有他和華興二人安全抵達了東漢,並不包括這位“楊鐵”在內。
那楊鐵又是從哪冒出來的呢?他又為何會和陸普在一起呢?
難不成,之前都是陸普在欺騙自己?
陸普可是自己的戰友啊,他撒謊的意義何在?
這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
哎?那有沒有可能,楊鐵是這兩個月才剛剛抵達的新人呢?
由於華興身處呂軍,所以陸普沒來及告知自己,就帶著對方來參加任務了?
嗯!若是這樣的話,似乎還講得通。
但想要最終確認此事,還得跟陸普見了麵才能知曉……
雖然找到了一條看似合理的解釋,但在跟陸普確認前,華興定不會盲目將自己的猜測告訴張遼。稍事思索後,就聽華興張口說道:
“不瞞將軍,在下來自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遠到將軍都沒聽說過那裏的名字。在那裏,人們時常會將‘告辭’稱為‘拜拜’,並非什麽密語,隻是一個……俗語罷了。”
“哦?你意思是說,這是你們那的方言?”張遼半信半疑道。
“呃,算是吧。但其實它來自更遠的一個地方,隻不過我們也經常會用。”
“喔,那這麽說來,楊鐵和你算是老鄉嘍?”
“單從這個詞上看,確有可能。”華興點了點頭。
“那你之前見過他嗎?”
“沒有。我的家鄉人很多,我不可能全都認識的。”
“人很多?哼!說的有多厲害一樣?難不成還能比我大漢人多?”張遼是一臉不服的道:“既然這麽厲害,你的家鄉叫什麽名字啊?”
麵對這位酷愛較真的“問題將軍”,華興清楚他若不告訴對方,這家夥多半會一直糾纏下去。
所以想了想,華興還是報出了自己家鄉的名字:“我的家鄉叫中國。”
“中國?”短暫的思索過後,就見張遼一臉輕蔑道:“沒聽說過!肯定不是什麽大國,比我大漢差遠了。”
在這個問題上,華興真不知該如何辯駁,隻能無奈一笑,結束了這場毫無意義的“比較”。
張遼也感覺自己好像是跑題了,言歸正傳道:
“你們來自同一個國度,說著相同的語言,又在呂將軍出事的當天都出現在他的府中,你卻說不認識對方……華將軍,這叫我如何相信?”
張遼所說的疑問確實存在,若換作華興他可能也有同樣的困惑。
但事實情況確實如華興所說,他是真的不認識那位叫楊鐵的家夥。
所以,華興隻能無奈的解釋道:
“張將軍若不相信,在下也沒辦法。但此人我確實不認識,你問我多少次,我的答案都一樣。”
在這個問題上,華興感覺再糾纏下去也沒什麽意義,便幹脆向前邁出半步,直接跳入了最終環節:
“當日的情況我已全部告訴將軍,相信與否全憑將軍自己判斷。但不管怎麽說,我雖然不是殺死呂布的真兇,但最少也是個幫兇,張將軍若想替呂將軍報仇雪恨,在下也能理解。不過有兩句話我先說在前頭:第一,你已答應在下要放過貂蟬姑娘的,還請將軍信守諾言;第二,將軍若真要動手,在下也絕不會坐以待斃,咱們等下就刀下見真章!”
正常情況下,華興並不懼怕張遼。
此人雖是三國猛將之一,但華興也絕非人人可欺的軟柿子,想取走他的性命並非易事。
但現在的情況是華興身受重傷,他剛才伸手攔了一下貂蟬的匕首,都給他疼得要命。
此刻張遼若真找自己報仇,他多半不是對手。
所以,華興在說話之時臉色是異常凝重,一旁的貂蟬也感受到了他的緊張與不安。
但令華興意外的是,張遼聽完此言後,臉上卻劃過了一抹猶豫之色,似乎並沒有真要動手的打算。
見到此景,華興瞬間有種絕處逢生之感。趁對方猶豫之際,立刻抱拳說道:
“既然將軍不是來報仇的,那在下就先行告辭了。張將軍……保重!”
說完,也不等張遼迴複,華興是嗖的一下的就鑽進了貂蟬的馬車,生怕對方反悔一般,跟車夫道了句“快走”,兩架馬車便一前一後的向東方走去。
望著漸行漸遠的馬車,張遼始終一言未發,眼中充滿了糾結。
足足思索了兩三分鍾,他才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歎息,並催馬來到了路邊的一棵大樹旁,彎下腰用手中的月牙戟將藏在樹後的一個包袱挑上馬背,這才“駕”的一聲,揚鞭向馬車的方向追去……
五分鍾後,坐在車中的貂蟬見張遼一直沒有追來,心裏才終於踏實了幾分,衝華興輕聲說道:
“此人得知真相後,居然肯放過你我二人。看來這位張將軍對華將軍還是蠻有情意的……”
可“情誼”二字剛一出口,就聽車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引得貂蟬是心中一緊,口中停止了言語。
隨後,就聽馬蹄聲是由遠及近,很快追上了他們二人。
直到與馬車平行,此人才漸漸降低了速度,哢嗒哢嗒的與馬車同步向東方走去。
剛聽到馬蹄聲,貂蟬認為多半是張遼反悔又追上來了,心中是極為緊張。
可十多秒過去,此人不僅沒有攔住他們,還一言不發的與他們一同向東方走去,這下又令貂蟬糊塗起來,心說難不成是自己猜錯了?來者並非張遼?
帶著心中的疑惑,貂蟬很快掀開了車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