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魁北克還組建了,專門的“語言警察”,以檢查市麵上的招牌或者海報,有沒有將法語作為主導語言。


    實際上,在後世國際輿論中,屢屢暴光的“魁北克”,與剛才我說的“魁北克”,還不完全是一個概念。


    一直在謀求d立的是“魁北克省”,而剛才以新法蘭西第一殖民地形象出現的,是21世紀的“魁北克市”。


    當然,既然省市同名,大家也一定想到了,魁北克市就是魁北克省的起點。


    以之為起點,探究法國在這一地區的殖民史,不僅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魁北克問題是怎麽出現的,更有助於理解,加拿大與米國的分割問題。


    作為新法蘭西的第一個殖民地,以及當下魁北克省的首府,魁北克的地緣z治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其扼守聖勞倫斯河中下遊分割點的位置,更使得當年的法國,能夠憑借地勢優勢,阻擋外部競爭者,染指魁北克以南地區。


    另外,如果想確保自己的,聖勞倫斯地區的長期利益,光靠來自法國本土的力量,可是不行的,


    必須向這一地區移民,並且種植出足以自給的糧食,才能夠做到這點。


    在這片寒冷的土地上,想要吸引移民並開展農業活動,最重要的因素是溫度。


    以溫度來說,魁北克以南的聖勞倫斯河中上遊地區,要比以北下遊更高一個層級。


    作為歐洲人主糧的小麥,能夠相對溫暖的幾個月當中,播種和收割。


    另一個吸引法國人向此移民的原因,在於與大多數,衝積平原囤於河流不同的是,海灣屬性聖勞倫斯河下遊,並沒有形成寬闊的沿岸平原帶。


    而其中遊地區,卻在地質運動和冰川的作用下,形成了大片平原區。


    一片相對溫暖、平整,又不缺水的土地,注定能夠承載更多的人口。


    在建立魁北克市之後,法國人又溯河而上,在整個中遊平原,建立了一係列城鎮。


    這當中,尤其以位置居中的,建於1642年的“蒙特利爾”,最為重要。


    在法國殖民時期,蒙特利爾發展,成為了整個新法蘭西的交通樞紐及商業中心,


    來自整個流域的毛皮大都在此交易,並通過魁北克運往歐洲出售。


    由此導致的一個地緣z治後果就是,後世整個聖勞倫斯河流域,第一大城市,並不是魁北克而是蒙特利爾,同時也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


    在將殖民線,擴張到聖勞倫斯河中遊後,法國在北美腹地的擴張工作,並沒有結束。


    在我的講解中,這條河流的上遊,還沒有出現呢。


    不過,通常情況下,一條河流的上遊,被殖民者忽視也是正常的。


    誰讓這些河流的上遊,通常處在人煙稀少的山地、高原之上呢。


    很多時候,這些上遊高地,隻有在確定兩國邊境時,才會為z治家所關注,並授命地理學家們,把它們清晰的標注出來。


    然而,聖勞倫斯河的上遊地區,卻完全不是這種情況,這是它的上遊水係,甚至比“聖勞倫斯河”本身,還要知名的多。


    以至於,如果要更準確的,為整個水係命名,我應該將之稱為,“聖勞倫斯河-五大湖水係”。


    一個試圖在海外謀求利益的國家,需要有一些特別的手段,提升殖民地的人口數量,以應對來自原住民及競爭者的威脅。


    就這個問題來說,曆史上,曾經曆過多次z族大整合的伊比利亞半島,態度相對要開放的多。


    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並不特別忌諱在血統裏,吸收其他z族的成分。


    相比之下,源出日耳曼係的西歐諸國,在z族問題上,就要保守的多,他們仍然更傾向於,依靠自我造血功能,來擴張對殖民地的控製力。


    毫無疑問,法國並沒有為“新法蘭西”,吸引到足多的移民。


    在其不得不退出北美時,其與英國殖民地1:23的人口比例,已經說明了一切。


    這當然不是因為法國的人口比英國少,後世兩國的人口,都是6000多萬,屬於同一個數量級。


    追溯曆史,造成這一後果的原因,在於采取的不同移民政策。


    更準確說,對不同x仰者移民海外的態度,決定了兩國殖民地人口的規模。


    在王權受取製約的英國,認定英國國j需要改革的“清j徒”們,可以選擇前往殖民地,建立自己的“理想國”。


    而對於並不認同“清j徒”訴求的,英國王室和政府來說,這種做法即是一種妥協,也是一種雙贏。


    即使得這些不穩定因素,不至於影響到國內z治穩定;又為殖民地的開拓,提供了誌願者。


    其實英國對北美的探索,可以上溯到1496年。


    這一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頒布特許狀,允許約翰?卡伯特去探索和發現,被異j徒占領的土地,並宣布對其擁有主權。


    1497年,卡伯特到達北美,宣布北美領土是英王的財產。


    此後的近90年時間裏,由於西班牙強大的海上勢力,英國並沒有條件向北美殖民。


    直到1585年,才由英國爵士沃爾特?雷利出資,開始向北美殖民。


    雷利組織的前兩批移民,都因準備不足,未能在北美堅持下來。


    1587年,手握“土地授權書”的雷利,再次組織了一支117人組成的隊伍,由約翰?懷特率領,前往羅亞諾克島建立殖民地。


    由於食物不足,首領懷特返迴英國組織物資和增援隊伍。


    返程時,英、西之間爆發了殖民戰爭,他沒能帶著物資和人員及時返迴羅亞諾克島。


    1590年,他再次來到羅亞諾克島時,這裏已一無所有。


    該島因此被稱為“失落的殖民地”。


    隨後,倫敦弗吉尼亞公司帶著大批殖民者,來到弗吉尼亞詹姆斯敦的初衷,是希望在這裏開采黃金,


    因此,他們攜帶的都是挖礦的工具和黃金試劑,沒有攜帶什麽農具,也根本不打算種地。


    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殖民者連黃金的影子都沒見到。


    因為海上耽擱時間過長,殖民地的糧食儲備嚴重不足,英國的公司又遲遲不送來補給,詹姆斯敦出現了饑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