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航海時代,有著“誰發現,誰占有”的慣例,但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了,最終能夠行權的,往往不是最初的發現者。


    對於這片暫時看不到貿易價值的土地,法國人一直缺乏足夠的興趣。


    事實上,後來的英國,如果不是從三角貿易中嚐到了甜頭,認定在新大陸開拓種植園,也是件有利可圖的事,在殖民米國這件事上,同樣不會太熱心。


    不過,法國染指美洲的時間,仍然比英國早得多。


    十年之後,即1534年,法國人就開始著手,打通與“新法蘭西”的聯係線。


    隻不過,法國人的切入點,卻並不是十年前,考察過的那段米國海岸線,而是位於“加拿大”境內。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麽明明起了個大早的法國,卻不可思議的選了塊,看起來並不適合人居的地方。


    考慮到後來的米國,幫助“英美文明”再次登上世界之顛,而法國一直對自己,失去世界領導權而耿耿於懷,雖然貌似法國從來也沒得到過,這最初的選擇可謂影響深遠。


    法國人的切入點,是一片被其命名為“聖勞倫斯灣”的海灣。


    在墨西哥灣以北的美洲東海岸地區,位於最北端的聖勞倫斯灣,是麵積最大的一個,麵積達到23.8萬平方千米,與我國的廣西相當。


    然而,即使是聖勞倫斯灣的最南部,緯度也超過了45度。


    要知道,沙俄千辛萬苦,在太平洋找到的出海口——海參威,雖然號稱“不凍港”,但也都還有三個半月冰凍期,可以借助破冰船通航。


    而聖勞倫斯灣受海冰困擾的時間,比之海參威還要再長一點,每年12月至次年5月。


    有鑒於此,習慣以軍事視角審視海岸線價值的你們,應該會更為法國人,在風帆時代的選擇感到不可思議。


    說到這裏,是不是對法國人的選擇感到絕望了?其實也還好了。


    由於還能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潤澤,聖勞倫斯灣周邊海岸線的溫度,與加拿大內陸地區相比,還算是溫潤的。


    以海灣南部的“愛德華王子島”為例,其冬季的平均氣溫,在零下7度左右,夏季平均氣溫,也能達到20度。


    總得來說,將整個聖勞倫斯灣沿岸的氣候,與我國遼東的黑土地區做對比,大致也就有個印象了。


    兩地的區別在於,受季風影響的遼東地區,在降水上,呈現出“雨熱同期”的特點,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而在聖勞倫斯灣地區,各季節的降水,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在我國曆史上,北方地區除了遼東都司,即遼寧能夠進行農業開發,有機會為中原王朝的擴張提供支撐以外,


    周邊其他地區,更多是以“漁獵”文化的麵目,進入中央之國曆史。


    那些生活在白山黑水中的漁獵部落,能夠引發中原王朝興趣的特產,幾乎都是源自於自然的饋贈。


    上述比較再一次坐實了我最初的判斷:法國人對聖勞倫斯灣的興趣點,並不在於農業,而在於這些可以,獲取某種能夠在歐洲賣出高價的商品。


    在一片看起來能凍掉下巴的土地上,到底有什麽東西,那麽吸引法國人呢?


    迴看前麵對“哈德遜灣公司”的講解,答案已是唿之欲出了,那就是毛皮。


    以位置來說,聖勞倫斯灣無論在氣候還是航距上都具優勢,如果不是法國人搶先一步的話,


    英國人也不用跑到,位置更偏遠的哈德遜灣去收購毛皮。


    對於法國人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所熱切盼望得到的毛皮獸,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河狸”,而不是國人所誤會的“海狸”。


    換句話說,聖勞斯灣之於“新法蘭西”的價值,就像哈德遜灣之於“哈德遜灣公司”一樣,隻是用來對接周邊河流的中轉站。


    河流是陸地的血管。


    想了解有到底是哪些河流,催生了法國在這一地區的毛皮貿易,就得先看看聖勞倫斯灣周邊,到底有哪些陸地。


    過濾掉那些一定會存在的零星小島,幫助生成聖勞倫斯灣的陸地,總共有三部分:拉布拉多半島、阿卡迪卡半島,以及紐芬蘭島。


    你們先記住這三個地理分區的名字,它們在北美地緣z治史中的作用,在後麵的講述中,都會一一展開。


    在這三個地理分區中,最容易在地圖中找到,並且已經在前多次提到的是“拉布拉多半島”。


    通常情況下,提到拉布拉多這個名字,後世人們最多聯想到的是“拉布拉多犬”。


    有觀點認為,拉布拉多犬的原產地,並不是拉布拉多半島,而是隔壁紐芬蘭島。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法國人並不是為了拉布拉多犬身上的毛皮,才跑到這裏來的,所以關於這個問題的考證就不展開了。


    作為北美麵積第一、全球麵積第四的半島形陸地,拉布拉多半島的麵積為140萬平方公裏,


    它生成與麵積,與比它小不了多少的“哈德遜灣”,有著直接關係。


    簡單點說,正是由於哈德遜灣在地質運動中的形成,才在北美大陸的東北部,切割出這麽一個麵積巨大的半島。


    然而,經驗告訴我們,在這種高緯度地區,你最不能相信的地緣因素就是麵積了。


    拉布拉多半島的河流當中,固然生長了不少河狸,但以人類的標準來說,整個半島,唯一還算是適合人類聚集的地區,就是能夠受到一點,北大西洋暖流關照的“聖勞倫斯灣”沿岸地區。


    當然,前麵我們也說了,法國人並不是為了在這一地區殖民而來的,他們更關注的是,哪些河流能夠幫助他們接觸到那些,喜歡在河流中築壩的河狸,以及能夠把它們出售給自己的原住民。


    從這來說,聖勞倫斯灣的海岸線,並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發現,由於半島東高西低的地勢,


    使得聖勞倫斯灣水係的輻射範圍,較哈德遜灣要更小。


    這種地理格局在當時,同時還造成了一個地緣z治:盡管法國一直聲稱,自己擁有哈德遜灣的主權,並且拒絕使用這個帶英國色彩的名稱,法國人稱之為“北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