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按照常理判斷,遵循這樣的線路打擊西班牙,已經不能用大膽來形容了。


    曆史上,總是存在一些無所畏懼的人。


    麥哲倫是一個,德雷克也是一個。


    公元1577年12月,德雷克率領由5艘船隻所組成的船隊,由英格蘭普利茅茨港出發,南下非洲西海岸,


    然後,再準備借助洋流和信風,橫穿太平洋抵達巴西海岸,並最終繞過麥哲倫海峽。


    在這條路線上,英國人最先遭遇的西班牙海外殖民地,是摩洛哥西南方向的“加那利群島”。


    不過,德雷克並沒有攻擊這個西班牙殖民地,而隻是沿途打劫了幾艘西班牙商船,並繼續南下,到了葡萄牙控製的佛得角群島附近。


    在佛得角附近海域,英國人劫持了一艘葡萄牙商船。


    這不僅為船隊增添了一條新船,更獲得了前往巴西海岸的領航員,這條船後來因為疫病而被放棄。


    不過,這樣做的z治風險其實是挺大的,因為自從1373年,葡萄牙在英國的支援下,


    避免被西班牙吞並的命運後,兩國就建立了戰略同盟關係。


    貿然劫持葡萄牙商船的舉動,很有可能得不到王室的背書。


    幸運的是,在德雷克返迴英國時(1580年9月),西班牙剛好吞並了葡萄牙,並迫使後者成為了英國的敵人。


    直到1640年,葡萄牙重獲d立後,英葡雙方才恢複同盟關係。


    這使得德雷克劫持葡萄牙商船的行為,不僅沒有為英國帶來外交風險,反而又為他,帶來了一層未卜先知的傳奇色彩。


    有了葡萄牙領航員的幫助,德雷克的船隊,順利完成了大西洋及沿巴西海岸的航程。


    在這個過程中,船隊在拉普拉塔河口,以及當年麥哲倫曾經停留過的“聖胡利安港”,補給了淡水和食物。


    值得的玩味的是,在聖胡安港海域,兩位相隔了半個多世紀的船長,都遭遇了部分船員的反對與叛亂。


    如果說,麥哲倫的船員反對繼續前行,是因為對未知世界的迷茫,那麽,德雷克的船員,則是出於對孤軍深入、單挑西班牙人的恐懼。


    這種恐懼並非沒有道理,在經行加那利群島時,英國人還能主動繞過西班牙人的據點前行,


    但在西班牙控製下的麥哲倫海峽,這種風險就避無可避了。


    這條海峽的最窄處僅有3.3千米,意味著無論是岸炮還是軍艦,都很容易封鎖這條蜿蜒曲折的海峽。


    麵對這種軍心不穩的情況,在處決了有叛亂嫌疑的船長後,德雷克選擇了讓那些,不願意繼續前行的船員,與兩艘船隻返迴英國。


    之後的穿越麥哲倫海峽之行,德雷克並沒有遭遇到西班牙人的阻擊。


    這點並不難理解,畢竟,西班牙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英國人居然會不遠萬裏,跑到麥哲倫海峽來。


    實際上,對於當時西班牙人來說,麥哲倫海峽一直缺乏太大的商業價值,因此也缺乏經營的動力。


    無論是秘魯的白銀,還是後來從f律賓販運而來的東方商品,由巴拿馬中轉,都更加的省時省力。


    直到阿根廷所在的拉普拉塔平原深度開發後,麥哲倫海峽之於西班牙的價值,才真正體現出來。


    然而,對於出其不意穿越麥哲倫海峽的德雷克來說,西班牙人並非是此行唯一的敵人。


    變換莫測的氣象,才是無處不在的威脅。


    受惡劣氣象影響,德雷克和他的旗艦與船隊其它成員失散。


    缺少了德雷克的領導,剩餘的兩條船失去了繼續前行的動力,最終選擇了返迴英國。


    1578年9月,在離開英國將近10個月後,德雷克和他僅剩的旗艦,終於駛出了麥哲倫海峽。


    也正是靠著這艘長約23米,排水量300噸左右,配備了18門大炮的孤船,德雷克最終完成了他,傳奇般的環球冒險。


    順便說下,這艘旗艦原名“鵜鶘號”,在穿越麥哲倫海峽後,德雷克將這艘幸運的船隻,改名為了“金鹿號”。


    1937年,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航行,金鹿號出現在了英國的半便士硬幣的背麵。


    1970年,半便士退出英國的貨幣流通領域。


    進入太平洋之後,德雷克的艦隊並沒有能夠馬上北上,去探索美洲西海岸,而是被強大的西風,被吹向了火地島的南麵。


    這次意外,使得德雷克發現了麥哲倫海峽,並非是唯一連通兩洋海上通道的秘密。


    這條位於火地島與南極大陸之間的海上通道,也因此被命名為了“德雷克海峽”。


    之所以要說這個發現,是個“秘密”,是因為西班牙人其實早半個世紀前,就已經發現的德雷克海峽的存在。


    問題在於,如果讓世人知道麥哲倫海峽之南,還有一條,幾乎沒辦法防禦的海峽存在,西班牙便很難再壟斷太平洋的利益了。


    在這種情況下,誤打誤撞的德雷克,幸運的讓自己成為了這條,寬度超過800公裏的海峽的“發現者”。


    隻是,由於德雷克此行的目標,並不是打通新航路,所以沒在這此做過多停留。


    這也讓他失去了,登陸和確定南美洲最南端陸地的機會。


    公元1616年,荷蘭航海家威廉·斯豪滕與雅各布·勒梅爾,發現並定位了這塊,南美洲最南端的陸地。


    前者以其出生地,荷蘭城市“霍恩hoorn”為之命名,即合恩角capehorn。


    在後來的曆史中,西班牙人開始在麥哲倫海峽構築堡壘和軍艦,以避免這條海峽再次成為帝國的漏洞。


    理論上看,英國人和其它覬覦太平洋的航海者們,還可以從德雷克海峽繞行,然而實際情況卻並沒有這麽簡單。


    “咆哮西風帶”是船員們,對於南緯40度至60度海域的描述。


    在這條南半球風帶中,不僅常年維持在6級以上的強大風力,更是經常帶來超過十米的浪湧。


    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麵是因為在這個區間,常年盛行同向的西風。


    另一方麵也是由於在南半球,這個區間的海域是相通的,北半球則有大陸阻隔,形成了循環加速的“西風環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