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國得到聖克利朵佛島、紐芬蘭島、新斯科舍。


    法國歸還戰爭中,從英國奪取的哈得孫海灣,並賠償英吉利貿易公司的損失。


    法國還向英國保證,拆毀敦刻爾克的工事,驅逐已被推翻的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後裔。


    法國保證不與西班牙結盟,並再次承認安妮公主的英國王位繼承權。


    奧地利上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時的英法交鋒,實際上,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繼續。


    奧地利君主查理六世在世時,曾頒發“國事詔書”,將王國交由長女瑪麗亞·特蕾西亞繼承。


    該詔書取得了歐洲各大國的同意。


    然而,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後,普魯士、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撒丁等國,


    垂涎奧地利的廣闊領土,拒絕承認特蕾西亞的合法繼承權,要求瓜分奧地利版圖。


    英國、荷蘭、俄國、捷克和匈牙利,站在奧地利一邊,支持特蕾西亞。


    英國參加這次戰爭,主要是為了打擊法國,爭奪法國殖民地。


    因此,英國把戰爭重點放在美洲和印度,在歐洲戰場上沒有重大行動。


    土倫海戰是這次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


    1744年2月,在土倫附近海麵,英國海軍上將托馬斯·馬修斯,率領艦隊追擊一支實力相等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


    英國艦隊由於長期執行封鎖任務,船底粘滿了海藻貝殼,艦船航行速度較慢,馬修斯不甘心讓到嘴的肥肉跑掉,戰鬥隊形尚未完全展開,就下令開火。


    英艦的前衛同敵人的中軍對陣,中軍同敵人的後衛對陣。


    馬修斯滿以為擔任後衛的海軍中將理查德·萊斯托克,會主動加入戰鬥,就沒有發戰鬥信號給他,並忘了收迴。


    看到“成一路縱隊前進”的信號旗,萊斯托克刻板地執行旗艦的信號,讓他的後衛艦隊空對著茫茫大海,一直沒有投入戰鬥。


    這場戰鬥未分高下,雙方損失都不大。


    戰鬥過後,馬修斯以貽誤戰機之罪,逮捕了萊斯托克,但當時英國海軍,把線式對陣戰術當成了教條,


    在軍事法庭上,萊斯托克被宣判無罪。


    馬修斯卻因沒有嚴格遵守前衛對前衛、中衛對中衛、後衛對後衛的戰術要求而被撤職。


    1745年,法國為了牽製英軍,派5000人護送詹姆斯二世的孫子查理·愛德華,在蘇格蘭登陸。


    愛德華率軍向英格蘭挺進,企圖複辟斯圖亞特王朝。


    但由於得不到英國人民的支持,他很快就失敗了。


    此後,英國艦隊分別於1747年,在西班牙的芬尼斯特雷角。


    1748年,在哈瓦那小勝法國、西班牙艦隊。


    法國艦隊在印度海域,戰勝了英國艦隊,奪得馬德拉斯。


    在歐洲大陸,英國出資30萬英鎊支援奧地利。


    英王喬治二世,還曾帶幼子坎怕蘭公爵親赴歐洲戰場,率領英、荷、奧聯軍,在德丁根戰勝法軍。


    總的來說,以奧地利為主的一方,和以普魯士、法國為主的另一方各有勝負。


    最後,交戰各國於1748年10月至11月間,簽訂了《埃克斯·拉·夏佩勒條約》。


    普魯士從奧地利割取了西裏西亞,特蕾西亞的王位得到了承認,法國在印度占領了馬德拉斯,英國則維持現狀。


    簽訂和約,不過是列強為了暫時休戰而采取的策略,各國之間的矛盾並沒有真正解決,英、法的海上爭奪也還未見分曉。


    《亞琛和約》之後,奧地利和普魯士並沒有實現和平,八年以後,兩國再次開戰,這就是“七年戰爭”。


    “七年戰爭”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線從歐洲、地中海一直延伸到美洲、印度、非洲甚至f律賓。


    歐洲大國再次形成兩個敵對的同盟,即英普同盟和法奧俄同盟。


    在陸地上的戰鬥中,雖然英普同盟軍隊,一直處於兵力劣勢,但由於法奧俄同盟軍隊,協同作戰能力太差,戰鬥一直處於相持狀態。


    到了1762年初,俄國新沙皇登基,他是普王菲特烈的崇拜者和追隨者,因而選擇了退出,這就導致了戰爭的結束。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和殖民地,英法還在海上展開了戰鬥。


    初期的1756-1757年,法國取得了主動權,而英國十分被動,法國先是侵占英國梅諾卡島,又於1756年,在梅諾卡島之戰獲得了大勝。


    但是,後來法國深陷於歐洲戰場,無力抵禦英國海軍的進攻,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節節敗退,


    接連失去j拿大,即魁北克戰役、印度、西印度群島等重要殖民地。


    總之,英國是這次戰爭中的最大受益者,取得了最為重要的兩大殖民地———j拿大和印度。


    “七年戰爭”幾十年後,英國在北美的13個殖民地d立,建立了“米利堅合眾國”。


    北美d立對大英帝國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但此後,加拿大的成長和英國,在南太平洋新殖民地的建立,則顯示了英帝國更大的生命力。


    隨即,英國在西亞、非洲、美洲獲得了一係列殖民地,建立起了所謂“日不落帝國”。


    英殖民者曾得意忘形地宣稱:“大英帝國無落日”。


    意思是說,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無論地球怎樣旋轉,總有一部份領土被太陽照射著。


    法國還曾經參與了,十八世紀的米國d立戰爭(1775-1783)。


    當聽到米軍在薩拉托加勝利,即英國將軍伯戈因,於1777年10月,率領5000多人在薩拉托加,


    向米國軍隊投降的消息後,法國擔心英國,可能向殖民地妥協而帶來和平,於1778年2月6日,與米國簽署了通商和結盟條約。


    法國的參戰,完全改變了戰爭性質。


    一場英國公眾普遍認為的內戰,轉變成了一場國際戰爭,最終成為一場新的世界大戰。


    米國、直布羅陀、大西洋、地中海、西印度群島和印度附近水域都有戰爭。


    而法國成功的入侵,將把老帳扳平,重新獲得失去的西印度群島,一舉解救米國。


    雖然,它自己的海軍力量,足以完成這一任務,它還是勸誘西班牙與它一同作戰,以保證有富餘的兵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