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在各殖民大國加緊瓜分世界,但同時又不希望,其他大國染指的情況下,


    比利時這個歐洲小國,出人意料的在19世紀末,成為了剛果雨林的宗主國。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從上遊地區向亞馬遜平原滲透,有著諸多的困難,但西班牙和繼承其殖民地的南美諸國,並非在亞馬遜一無所獲。


    實際上,巴西隻是占得了不到23的亞馬遜流域,比例約為64%,前西班牙殖民地國家,則得到了剩餘部分。


    其中秘魯15.6%,玻利維亞國11.7%,哥倫比亞5.6%,厄瓜多爾2.1%。


    委瑞內拉和圭亞那,同樣有非常少的領土屬於亞馬遜流域。


    隻是,這些國家的重心,基本都在安第斯地區,領土內的亞馬遜平原部分,更多屬於邊緣地帶。


    其實,亞馬遜平原之於巴西來說,也是邊緣地帶。


    隻是,對於人類居住的這顆藍色星球來說,這片雨林實在太過重要。


    對於巴西來說,亞馬遜則是保證其,躋身大國行列的籌碼。


    就像西伯利亞能夠讓俄羅斯,永遠保持做一個大國的潛力一樣。


    即使是被周邊國家分走了一部分,依然不妨礙巴西獨自代言亞馬遜。


    尤其是幾乎所有亞馬遜國家,想要把資源低成本的運出來,都必須經由巴西出海。


    之前在講解玻利維亞時,就曾經描述過,這個悲劇的內陸國家,為了換得亞馬遜的通行權,不得不將放棄,15萬平方公裏亞馬遜平原主權的故事。


    擁有潛力是一個問題,能不能有效進行開發,又是一個問題。


    亞馬遜河在平原地帶的落差並不大,腹地大都在海拔100米以下。


    如果不是遇上汛期,水流整體是非常緩慢的。


    因此在知曉航程和規律之後,在亞馬遜河幹流航行的風險並不大,真正的困難來自於土壤和降水。


    這條世界最大河流擁有1.5萬條支流,除了發源於安第斯山脈的上遊部分,其下遊河流,多發源於巴西高原和圭亞那高原。


    一般提到亞馬遜,大家想到的第一個標簽就是“雨林”。


    如果,隻把“亞馬遜”的概念限定在平原區,也就是亞馬遜平原,這個理解大體是沒有錯的。


    隻是,將“亞馬遜”的概念,擴張到整個流域,那就會有問題了。


    因為,除掉少部分身處,安第斯高山氣候區的河源以外,亞馬遜流域還有相當部分,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區”。


    一個簡單有效的區分方法是,將亞馬遜平原部分認定為“熱帶雨林氣候”。


    這部分約占流域麵積的70%;剩下在高原部分的,則基本為“熱帶草原氣候”。


    兩者的區別在於,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則分為明顯的幹、濕兩季。


    受那些身處熱帶草原氣候區支流的影響,亞馬遜河幹流的寬度,甚至長度都並不是恆定的。


    以至於長期以來,關於亞馬遜河的長度,是否超過尼羅河,存在一定爭議。


    在這些支流的共同作用下,亞馬遜幹流的平均寬度就有3000米,雨季時則能夠擴張到數十甚至一百公裏。


    水位的不穩定,在亞馬遜河兩岸,造就了大片的沼澤地,越到下遊情況越嚴重。


    超量的降水及河流的不穩定性,又使得亞馬遜平原的土壤極易流失,如果不是被那些雨林固定的話。


    這種情況無疑為亞馬遜河的開發,平添了很大難度。


    一直到18世紀初,葡萄牙人也隻在,幹流及主要支流的下遊布設了少量殖民點。


    21世紀生活在亞馬遜平原的巴西人,也不過1000餘萬。


    好在,對於葡萄牙和後來的巴西來說,一切都可以慢慢來。


    隻要控製了河口,就守住了這個巨大的資源寶庫。


    這片無邊無際的雨林,總是能夠為巴西甚至世界帶來驚喜。


    拋開“地球之肺”這種高大上的定位,單就經濟價值來說,亞馬遜也是十分慷慨的。


    其貢獻的最具代表性產品,並不是西班牙人曾經苦苦尋找的“肉桂”,而是橡膠。


    橡膠對於工業及人類社會的重要性,自是不必多言的。


    大到輪胎、小到b孕套,都離不開這種具有彈性的原料。


    後世被廣泛使用的“合成橡膠”,是在二戰之後真正研製成功,並廣泛進入應用領域的。


    在此之前,能夠為人類所用的,是割采自橡膠樹的“天然橡膠”。


    二戰期間,倭國之所以決定冒著與米英等國,開戰的風險進占東南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東南亞出產的“天然橡膠”。


    在天朝移民東南亞的“下南洋”曆史事件中,橡膠園亦是主要目的地這一。


    東南亞沒有生長有野生橡膠樹,亞馬遜平原才是橡膠的原產地。


    在考察亞馬遜雨林時,歐洲人很早發現那些,被他們稱之為“印第安人”的美洲土著,


    喜歡玩一種帶有彈性的球,而這種球的製作原料,產自一種“會流眼淚的樹'',這種樹就是橡膠樹。


    不過,從發現橡膠到將其變成一種工業原料,中間還經曆了漫長的歲月。


    最初,這些來自巴西雨林的橡膠,隻是被用來製作成橡皮擦和新奇的禮物送人。


    直到19世紀中葉,科學家發現經過硫化的橡膠更具彈性,並用來製作輪胎,橡膠才真正變成一件有價值的商品。


    由於英國人在19世紀末,將橡膠樹大規模引種到東南亞之前,巴西曾是最大的橡膠出產國,並由此加深了對亞馬遜的開發。


    盡管,隨著橡膠樹在全球的引種,巴西的橡膠產業受到了很大影響,後來因為合成橡膠出現,更是徹底陷入了衰退。


    然而,正如我剛才所說的,這片神秘的雨林,總是會不斷的給他的主人以驚喜。


    擁有巨大潛力的亞馬遜平原,之於巴西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如果隻有亞馬遜,那麽巴西最多也就是個,j拿大或者a大利亞級別的國家了。


    就21世紀的情況來看,真正能夠幫助巴西蓄積人口、發展經濟的,還是巴西高原及其沿海地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