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比起迴去再爬一次安第斯山脈,乘船順流而下的話,生存機率將更大。


    殘酷的是,做出這個決定的同時,也意味著,那些等待補給的隊友,將被無情的拋棄在雨林中。


    最終,這艘簡陋的帆船和五十多名西班牙人,還是沒有迴程,而是繼續向東,延續他們的亞馬遜之旅。


    隻是,令德奧雷利亞納和他的同伴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麵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接下來,還有差不多6000公裏的航程,在等待著他們去挑戰。


    亞馬遜流域並非不毛之地,沿岸的雨林地帶,存在不少從事漁獵和原始農業的土著村落。


    當然,如果沒有船隻的助力,想穿越雨林看到這些村落,幾乎做不到的。


    通過沿途劫掠原住民的村落,這支決定拋棄同伴的隊伍,在經曆過8個月的航程之後,終於在1542年8月,再次看到了海洋。


    在這個過程中,順流而下的西班牙人,隻損失了十幾名同伴,活著抵達亞馬遜河口的西班牙人有43名。


    除了疾病以外,大部分損失,是在對土著居民的劫掠中造成的。


    其中,給西班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今亞馬遜中心城市馬瑙斯以東,約130公裏的馬代拉河河口,遇到的一群驍勇善戰的土著女戰士。


    在“希臘傳說”中,小亞細亞的密林中,生活著一群,同樣驍勇善戰的“亞馬遜女戰士”。


    在“荷馬史詩”的記錄中,這些強悍的女人,曾經與希臘人發生過很多次戰鬥。


    看到這群生活在南美洲雨林深處的女戰士,西班牙人很自然的聯想到了“亞馬遜女戰士”,並用這個標簽把她們記錄了下來。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亞馬遜河並沒有正式的名稱,而是被籠統的稱之為“大河”。


    不過,當人們決定為之取一個正式的名稱,並翻看相關曆史時,“亞馬遜”這個即浪漫又神秘的名稱,便成了最終的選擇。


    在迴到西班牙,向國王匯報過這次血腥的穿越行動後,王室將亞馬遜地區,命名為“新安達盧西亞”,並授予它的發現者以殖民權。


    順便說一下,當日被拋棄的隊友,竟然還有數十人在一年多後,奇跡般迴到了基多,其中就包括領隊皮薩羅的弟弟。


    不過,這些幸存者的控訴,雖然讓亞馬遜的發現者,遇到了一些法律上的麻煩,


    但基於這次發現的潛在價值,西班牙還是決定,原諒了德奧雷利亞納的背叛行為。


    並且授命他組織一支,新的探險隊去征服亞馬遜。


    征服工作並非再次從上流出發,而是從亞馬遜河口開始。


    從技術的角度看,由上遊向下遊擴張的做法並不可取。


    一方麵,將擴張所用的物資,由安第斯山脈運送到亞馬遜平原的代價將非常大。


    另一方麵,從船隻的角度來說,你必須就地製造船隻,而沒有辦法從其它地方調用。


    像在發現之旅中,用沒有幹燥過的樹木打造船隻,隻能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征服一條未開發的河流,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控製河口,然後再溯河而上,沿岸一步步的布設據點,直到滲透整個流域。


    然而德奧雷利亞納這次行動,在一開始,就遭遇了毀滅性打擊。


    僅僅向內陸方向探索了數百公裏,那些跟隨他到亞馬遜實現發財夢的隊員們,就被熱帶疾病和土著人的攻擊嚇破了膽。


    實際上,在大航海時代,這種失敗是很正常的。


    如果有足夠的價值,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嚐試。


    問題是而在此後,西班牙人再也沒有真正嚐試過,建立所謂“新安達盧西亞”。


    放棄所謂亞馬遜的根本原因,便在於暫時看不到收益。


    就一片殖民地來說,能夠獲得收益永遠是第一的。


    也許那些雨林中,真的存在黃金和香料,但你首先要有辦法在河口處立足。


    要是葡萄牙人沒有從巴西海岸,發現紅木及開拓甘蔗種植園的潛力,那麽,他們也不會選擇開拓巴西。


    然而,當時的亞馬遜河口,並沒有類似紅木這種,能夠馬上變現的資源。


    既然如此,倒不如把注意力,繼續放在收益顯著的,加勒比海周邊地區和安第斯山脈。


    葡萄牙在亞馬遜的滲透相比西班牙,葡萄牙在經營亞馬遜河口的問題上,更有地理優勢。


    早在“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發現亞馬遜時,葡萄牙就向他拋出的橄欖枝,希望他能夠代表葡萄牙去開拓亞馬遜。


    不過,從技術上來看,當時還剛剛開始經營巴西東南岸線的葡萄牙,其實也是無力在亞馬遜進行擴張的。


    更重要的是,當時在西葡兩國之間,還橫亙著“j皇子午線”。


    如果嚴格遵守這條分割線,後世巴西的版圖,將很有可能是另一幅模樣。


    亞馬遜河口地區,有兩個主要出海口,兩個河口之間,是一片叫作“馬拉若島”的三角洲地帶。


    再仔細觀察,會發現東邊那個河口,似乎與其南麵的“托坎廷斯河”,能夠自成體係。


    從這個角度說,托坎廷斯河也是可以認定,自己不是亞馬遜河的支流。


    當然,大多數這種情況,兩者還是會被視為一個流域的。


    就象烏拉圭河,也是在河口地區與巴拉那河合流,珠江流域的東江、西江、北江三條河流,同樣是在珠江口,才匯集到一起一樣。


    之所以在這裏指出“托坎延斯河”的d立性問題,是因為根據最有利於葡萄牙的釋讀,


    “托德西拉斯條約”中的約定“j皇子午線”,將恰好從馬拉若島中間穿過。


    這意味著,如果雙方對這條分割線足夠尊重,西班牙如願在亞馬遜建立“新安達盧西亞”的話,並且結合實際地理結構,做出些許調整。


    葡屬巴西與西屬“新安達盧西亞”之間的z治分割線,很可能就會落在,亞馬遜河與托坎廷斯河之間的分水嶺上。


    公元1616年,葡萄牙在托坎廷斯河口建立殖民點“貝倫”,即後世的來亞馬遜地區第二大城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