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使得後來繼承葡萄牙遺產的巴西,在起點上就失去了,成為一個兩洋國家的機會。


    至於為什麽會形成這種格局,又與當年西、葡兩國,在“大航海時代”的競爭有關了。


    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先行者,葡萄牙人最初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開拓一條繞過非洲的航道,打通一條通過東方的商路。


    隨著1488年,迪亞士對好望角的發現,葡萄牙終於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窗口,


    並非很自然的,將資源和夢想,投向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方向。


    在葡萄牙醉心於開拓新航路的時候,伊比利亞半島的霸主西班牙,正醉心於在地中海,繼續與異j徒們s戰。


    按照傳統的,以地中海為核心的地緣博弈模式,西班牙的做法,不僅能夠獲得更多,可見的利益,更可以為其,在歐洲jd教世界的話語權加分。


    自視沒有機會,參與歐洲和地中海博弈的葡萄牙,開拓新航路後,所展示的巨大經濟前景,


    迫使西班牙不得不開始,正視自己的大西洋岸線,以在未知世界的開拓中,分一杯羹。


    這才有了1492年—1504年,哥倫布四次橫跨大西洋的探險之旅,以及著名的“j皇子午線”。


    盡管,這條瓜分世界的子午線,後來並沒有得到其它競爭者的尊重,但它的誕生,還是極大影響了,後世的地緣z治格局。


    這一影響,在南美體現得尤為明顯。


    最初的“j皇子午線”,是被定位在佛得角群島以西,100裏格的位置上,分割線以東,歸屬於葡萄牙,以西歸屬於西班牙。


    “裏格”是一種,古老的歐洲計量方法,在海洋測距中,大約相當於5.556公裏。


    這種劃分,可以保證當時,已經被葡萄牙人控製的:佛得角、亞述爾兩個群島,位於子午線以東。


    然而,這條縱貫大西洋的分割線,很快就被再次調整,並且讓葡萄牙“合法”的登陸南美大陸。


    不過,僅僅憑借“j皇子午線”,葡萄牙還是沒有可能,擴張出巴西的。


    因為無論怎麽劃,後世的巴西,都有大批領土,處在這條分割線的西麵。


    這個問題的講讀,將在後麵的內容中逐漸展開。


    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葡萄牙人怎麽會發現巴西。


    一般認為,葡萄牙人對巴西的發現,源自於一次美麗的失誤。


    公元1497年,達迦馬率領四條船、140名船員,幫助葡萄牙王國,打通了前往印度的航線。


    公元1500年,葡萄牙人組織了第二次印度洋之旅,以鞏固達迦馬的成果,及運迴更多的香料。


    這場規模浩大的遠洋行動,總計有12條船、1200名船員參與,此前的發現好望角的迪亞士,亦是這支船隊中的一名船長。


    由於航路方麵的設計失誤,本來準備通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的艦隊,卻離奇的登陸巴西海岸。


    當然,最終船隊還是得以繞過好望角,並且完成的國王交付的任務。


    問題是,好望角離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登陸地點,後世的巴西塞古魯港,直線距離超過6000公裏。


    並且一個在葡萄牙的東南方,一個在葡萄牙的西南方,再怎麽腦迴路清奇,看起來也不可能繞這麽大個圈子呀!


    這就牽扯到一個航線選擇的問題了。


    在探索一條未知航線時,最為穩妥的辦法,就是沿海岸線航行。


    這樣的選擇,不僅能夠及時獲得陸地補給,更能夠在惡劣氣象來臨之時,得到陸地的庇護。


    迪亞士當年探索好望角的工作,也是遵循這樣的線路進行的。


    從葡萄牙出發的船隊,一路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最終抵達大陸的最南端。


    然而,事實證明,在縱穿大西洋的旅行中,這樣的航線,並不是最優的選擇。


    首先,非洲西海岸並非不是條直線。


    佛得角群島,是葡萄牙人遠洋之旅,最重要的中繼點。


    無論是南下好望角,還是後來對巴西的開發,一般都會先到這個,西非近岸群島休整,然後再繼續前行。


    隻是,佛得角之南的海岸線,並非是平直的。


    沿海岸航行的航海者,必須先向東航行,橫穿整個幾內亞灣,然後再轉折向南。


    這種看似安全的做法,將使得整個航程,將被拉長到9000公裏。


    而如果沿“佛得角——好望角”之間的直線航行,航程將縮短將近2000公裏。


    其次,近岸航行並非想象中那麽安全。


    佛得角的被發現過程就是一例。


    佛得角群島正對應著,撒哈拉沙漠與西非熱帶草原地區的交界點。


    最起碼從腓尼基和羅馬時代,航海者們就開始嚐試,突破撒哈拉沙漠的阻隔,探索撒哈拉以南的世界。


    摩洛哥所處的阿特拉斯山脈西端,是航海者進入西撒哈拉沿岸地帶之前,所能見到的最後一片綠色。


    此後,他們必須在絕望中航行2000公裏,才能夠抵達佛得角所處的緯度,看到下一片綠色。


    在完全不知道前路有多長的情況下,如此經曆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在葡萄牙人認定撒哈拉以南,存在一個黃金國度,並且一定能夠從海路,前往南部非洲的15世紀。


    從恩裏克王子派出第一支南下船隊起,即1419年到發現佛得角的1456年,也花了將近40年時間。


    隻不過,無論是在探索過程,還是後續的航行中,他們都無法從,西撒哈拉的沙漠海岸獲得補給。


    迴憶非洲部分,大家應該能夠想起,在南部非洲的海岸線上,同樣存在這樣一段,令人絕望的航程,那就是納米比亞沙漠對應的那段海岸線。


    更讓人不安的是,這段沙漠海岸的氣象水文情況複雜,很容易造成海難事故,以至於被後來的航行者,稱之為“骷髏海岸”。


    事實上,即使是那些充滿生機的海岸線,對於航海者來說也未必安全。


    並非所有的土著部落,都會樂於看到外來者的出現。


    在數百年的航海史中,曾經有無數出海者,喪生在土著部落的長矛弓箭之下,這其中就包括後來,做首次環球旅行的麥哲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