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說,潘塔納爾濕地的金礦枯竭,以及北查科地區當年沒有發現石油,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現在大家知道了,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所爭奪的,並不是拉普拉塔平原的全部。


    潘塔納爾濕地的存在,進一步增強了巴西,在這片低地區的存在感。


    加上“拉普拉塔水塔”性質的巴拉那高原,以及南部的“北烏拉圭草原”,


    巴西對幾個拉普拉塔鄰居,都占據著明顯的地緣優勢。


    當然,這一優勢本質是一個戰略優勢,並不代表巴西,要去影響每一場地區紛爭。


    最起碼在查科戰爭中,巴西人並沒有像巴拉圭戰爭那樣深度介入,而是讓阿根廷人取得了主導地位。


    巴西的旁觀,與阿根廷的深度介入,都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巴西人來說,巴拉圭當年試圖吞並烏拉圭,阻止巴西使用航道的做法,對其地緣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脅。


    而北查科地區的權屬問題,更多是西屬殖民地國家內部的事情,並不會影響巴西人利益。


    至於阿根廷人的介入,就更好理解了。


    將自己定位為西屬“拉普拉塔”地緣遺產繼承者的阿根廷,不會放棄任何在烏拉圭、巴拉圭事務上,發揮影響力的機會。


    與“巴拉圭戰爭”時期的態度有所不同的是,在那場戰爭中聯合巴西,共同壓製巴拉圭的阿根廷,


    卻在60多年後的“查科戰爭”中,全力支持巴拉圭。


    “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記久的敵人”。


    當巴拉圭人試圖將兩強對峙的局麵,變成三足鼎力的局麵時,阿根廷人並不介意和巴西人合作,共同削弱這個心生反骨的緩衝國。


    反過來,當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爭奪北查科的主權時,阿根廷人則又轉而全力支持巴拉圭了。


    這當中潛在的邏輯並不難理解。在地緣z治上,巴拉圭依然存在與阿根廷合為一體的可能性。


    一旦這個模糊願景成為現實,那麽巴拉圭得到的,也將是阿根廷將來得到的。


    這一支持,對於巴拉圭人來說至關重要。


    要知道,盡管之前的“巴拉圭戰爭”已經證明了,擁有瓜拉尼印第安人血統的巴拉圭人,是多麽的勇敢,


    但在那場戰爭中,巴拉圭的國力遭遇了重大損失,軍事力量被兩大強鄰有意識的瓦解。


    這使得巴拉圭無論是在人口、資金,還是武器裝備上,都與玻利維亞有著明顯的差距,甚至在戰爭初期隻是彎刀和弓箭。


    至於玻利維亞背後,也並非沒有鄰居支持,最起碼它南麵的智利倒是很表示支持,後麵我會講到,兩國在上一場戰爭中還是敵人。


    然而,與能夠直接和北查科接壤的阿根廷相比,智利能夠發揮的直接影響力要弱得多。


    最起碼,玻利維亞要想把控製線,推進到分割中、北查科的皮科馬約河,阿根廷一定會作出激烈的反應。


    作為一場“石油戰爭”,背後有大國撐腰、手握大量資金的國際石油巨頭們,才是幕後最大的推手。


    為了爭奪北查科地區的石油開采權,美孚石油公司,與英荷殼牌公司,分別站隊玻利維亞和巴拉圭。


    尤其是前者,更是為玻利維亞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協助其購買了坦克、飛機等先進武器裝備。


    這使得在戰爭初期,玻利維亞在各個方麵都占據了優勢。


    然而,在陸地戰爭中,地理因素往往為弱小的一方,提供額外的支持,前提是,後者要熟悉戰爭所在地的環境。


    北查科平原很大部分,是屬於半年幹旱、半年洪澇的熱帶草原氣候區。


    每當旱季來臨,都會大量的動物死於幹渴。


    草原上僅存的地表水,更是成為動物們的搏命之地;至於雨季,則是動植物們的狂歡之季。


    問題是,充沛的雨水雖然意味著生機,但對於戰爭狀態下的人類來說,卻未必是好事。


    現在,玻利維亞人在北查科地區,就遇到了這樣的麻煩。


    在延綿3年的戰爭中,那些來自安第斯山區的玻利維亞士兵,根本沒有辦法適應北查科旱、澇不定的熱帶氣候。


    每當旱季,深入北查科地區作戰的玻利維亞士兵,就要麵臨缺乏淡水補給的困難。


    而在雨季,飲水固然不再成為問題,但那些向石油公司貸款,重金買來的坦克、汽車等重裝備,卻又寸步難行。


    相比之下,長期在北查科放牧的巴拉圭人,對地形、環境就要熟悉的多了。


    在戰爭中,武器裝備落後於對手的巴拉圭人,通過靈活的戰術消耗對手,並從玻利維亞人手中,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


    最終,在雙方總計戰死了約十萬人之後,查科戰爭在以阿根廷為主的國家調停之下結束。


    從戰損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兩國都為此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人員傷亡。


    悲劇的是,當戰爭結束之後大家才發現,被彼此都視為國家經濟支柱的石油,並不存在。


    至於地緣z治愛好者們更關注的領土問題,阿根廷支持下的巴拉圭顯然算得上是贏家。


    這個在“巴拉圭”戰爭中,損失了半數領土的國家,收獲了70%以上的北查科地區。


    以麵積來說,不僅比當初損失的領土麵積要大,更是比巴拉圭河以東的固有領土要大。


    不過,玻利維亞人倒也算不上輸家。


    一方麵,玻利維亞人本來就沒有可能,拿下全部的北查科地區。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周邊國家甚至遠在北美的米國,曾經多次試圖以幫助兩國解決糾紛,


    並在地圖上,劃出了多條橫平豎直的分割線。


    這本身就意味著,玻利維亞人拿下,全部北查科地區的概率幾乎為零。


    隻不過,由於在戰爭中表現不佳,玻利維亞人拿到的份額,比預想中要更低罷了。


    另一方麵,玻利維亞人之所以發動“查科戰爭”,並不僅僅是為了那些虛無飄渺的地下黑金,


    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地緣z治原因——打通駛往大西洋的出海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