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之前的農業革命,還隻是一場事關:“水、土壤、陽光”三要素的自然經濟革命。


    那麽,工業革命無疑是一場,由科學技術所主導的革命。


    隨著人類認知這個世界能力的加強,一些在自然經濟時代價值不高,或者根本沒有價值的土地,


    開始因為特殊資源的發現,顯露出了自己的價值潛力,甚至因此成為地緣z治博弈的焦點地區。


    因為資源而提升權重的案例,在自然經濟時代同樣存在。


    以人類這時的技術水平來說,金、銀、銅、鐵、鹽等礦產資源,已經成為了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


    在大航海時代,最能引發探險家熱情的,正是金、銀等貴金屬。


    隻不過,並不是每一片土地,都存在這些,能夠直接充當天然貨幣的資源,並且這些資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


    殖民經濟的重點,才逐漸轉移到,具有可持續性的農業開發上。


    工業革命賦予了“資源”以更多的含義。


    在重新定義的資源概念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被喻為“工業血液”的石油。


    關於後世石油產品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它對全球地緣z治格局的影響,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這個石油,就是現在我們用於守城的黑油。


    如果沒有這一資源,原本隻能滋生綠洲經濟的海灣地區,並沒有可能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地區,更不會引發,如此之多的z治博弈。


    90多年前,將北查科地區,引向戰爭邊緣的工業資源同樣是石油。


    為了爭奪這一重要資源,玻利維亞與巴拉圭在1932年—1935年期間,在北查科地區進行了一場殘酷的戰爭,史稱“查科戰爭”。


    要想搞清楚“查科戰爭”前因後果,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時代背景,尤其是“工業”因素,在其中發揮的重大影響。


    如果說,發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巴拉圭戰爭,是工業革命成果,在戰爭中的第一次集中體現,


    那麽20世紀1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工業力量的第一次總爆發了。


    這場主戰場在歐洲的戰爭,不僅湧現出了坦克、飛機等現代軍事裝備,更對參戰各國的方方麵麵,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比如這場工業戰爭,消滅了貴族對軍事的壟斷性,使得戰爭的形態,由可控的“有限戰爭”,向全麵比拚國力、資源的“全麵戰爭”轉變。


    當然,對於國人來說,這種轉變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隨著宋襄公的失敗而完成了。


    後來發生於戰國時代的那些戰爭,尤其是異常殘酷的“長平之戰”,更是讓國人清醒的認識到,戰爭實際就是一場資源的比拚。


    隻是鑒於歐洲人開創和引領的工業革命,在這個新時代,他們的認知轉變會變得更為關鍵。


    隨著一戰的爆發與結束,石油的作用被空前的強化。


    沒有石油,那些受益工業革命而研發的軍事裝備,將變成一堆廢鐵。


    以此為契機,自20年代開始,由各國石油公司主導,在全世界範圍內,觸發了一場尋找石油的狂熱。


    海灣地區的石油潛力,正是在這一時期,被發掘出來的,即1927年,伊拉克基爾庫克地區,最先被發現有石油。


    在這場尋找石油的狂熱中,天朝同樣沒有缺席。


    隻是,主導者並不是國人,而是一直覬覦天朝東北地區的倭人。


    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倭國就已經開始在東北地區,秘密尋找石油資源,


    隨著918事變的爆發,得以全麵控製東北的倭人,開始了更為細致的探礦工作。


    然而,倭國雖然從東北地區,獲得了大量戰略資源,卻始終沒有在這片黑土地上找到石油。


    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如果倭國當時能夠在東北,找到“大慶油田”的話,


    很可能就不會冒著與米、英開戰的風險,選擇“南下”戰略,並觸發太平洋戰爭了。


    要是曆史這樣演化下去,後世的東亞地緣z治格局,將呈現成什麽樣,還屬於一個未知數。


    影響曆史進程的因素有很多。


    即使倭國當時在東北發現了石油,也很難說不會發動太平洋戰爭。


    拋開其它因素不說,如倭軍內部的海、陸之爭,單就資源來說,這一觀點亦很難成立。


    要知道,地域狹小的倭國,所缺乏的並不僅僅是石油。


    比如,東南亞的橡膠,同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然而,不管怎麽說,在20世紀初,石油成為了各方關注的重要資源,甚至是最重要的,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場瘋狂的資源爭奪中,即有倭國與“大慶石油”擦肩而過的“遺憾”。


    也有英米等國,錯誤的認定北查科地區,存在石油資源的黑色幽默。


    是的,大家沒有聽錯。


    這場引發兩國大戰,一共造成了十幾萬軍人死亡,並改變北查科地區,地緣z治命運的戰爭,竟然源自於一份,錯誤的勘測報告。


    不過,大家也不必糾結於如果沒有“石油”,兩國的命運,會否因此而改變的假設中。


    就一場戰爭而言,導火索並不是問題的全部。


    以北查科地區的情況而言,通過一場戰爭來解決問題,在當時幾乎是一種必然。


    石油的錯誤,更多是一個催化劑。


    這場戰爭,對地區地緣z治格局的重塑,以及相關國家的表現,才是我們應該關注方向。


    按照我之前對“大查科平原”的講解,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爭奪的“北查科”地區,


    應該就是巴拉圭河以西,皮科馬約河以北的“拉普拉塔平原”了。


    這種看法,對也不對,因為北查科地區,並不是這片平原的全部。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在巴拉圭的北部,還有一片盆地狀的平原,為巴拉圭河水係所覆蓋。


    這片平原的主體,卻即不屬於巴拉圭,也不屬於玻利維亞,而是屬於巴西。


    隸屬巴西的這片“拉普拉塔平原”有兩個地理標簽。


    一個是巴拉圭盆地;另一個則是潘塔納爾濕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