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統治,終結於1810年-1826年期間的“拉美獨立戰爭”。


    關於戰爭的起因和過程,並不是我們所關心的重點。


    畢竟,以美洲與歐洲的地理距離,以及美洲本身的地緣潛力來說,這種d立是遲早的事。


    比起才開始登陸美洲20多年,卻在一百多年後,也就是1783年,就被迫承認米國獨立的大英帝國來說,


    伊比利亞雙雄在新大陸延綿的300年統治,算得上是非常的長了。


    相比之下,d立之後的美洲,如何重組地緣z治結構,才是更值得關注的。


    因為,這直接決定了它們,在21世紀地緣z治舞台上的身位。


    試想一下,如果米國各州紛紛獨立,或者在南北戰爭之後分裂為兩部分,那麽它還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霸主呢?


    而如果前葡萄牙殖民地身份的巴西,也如西屬美洲那樣,分裂成十幾個國家,


    那麽,巴西同樣沒有機會,爭奪南美代言人的身份了。


    西屬美洲的分裂性,根本原因在於南北跨度過大。


    無論在中北美還是在南美地區,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陸的經營,很大程度都是依附於“科迪勒拉山係”。


    這條縱貫美洲的山係,在為西班牙人的殖民提供依托的同時,也增加了其內部的整合難度。


    西屬美洲內部那些總督區的先後出現,就是地緣z治磨合的自然結果。


    以此來說,如果在後殖民時代,每一個總督區,都能整合成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實力,


    看起來也是不會弱,並且應該具備一定穩定性的。


    悲劇的是,盡管每一個總督區的核心板塊,都曾經做過這樣的努力,但最終並沒有一個國家,完成這樣的任務。


    在1776才獲得“拉普拉塔總督區”,看起來是最有機會整合在一起,並成為一個強勢國家的。


    地理上的原因,是因為這是一個完整的大河平原板塊,且大部分土地極具人口潛力。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西班牙人殖民之前,整個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原住民,數量是非常少的,


    尤其是在最有潛力的潘帕斯草原,用無人區來形容亦不為過,所謂“一張白紙好畫圖”。


    在21世紀,阿根廷的4400萬人口中,歐洲後裔的比例高達95%。


    350萬人口的烏拉圭,這一比例同樣高達90%,就很能說明問題。


    並不是說,在後殖民時代,白種人比例高的國家,就一定會更具潛力。


    這很大程度是一個內部整合,或者說形成合力的問題。


    影響一個國家內部整合的地緣因素有很多,比較而言,種族、意識x態背景相同的話,


    更容易消除內部分歧,進行z治及m族上的融合。


    在這個問題上,反麵的例子很多。


    典型案例就是現在的y拉克,s葉派阿拉伯人、x尼派阿拉伯人,以及宗j上被歸類於x尼派,


    z族卻與阿拉伯人有很大區別的k爾德人,共同造就的三分天下格局,嚴重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穩定。


    受益於西班牙人的經營,拉普拉塔平原無論在z族還是意識x態上,都具備統一為一個國家的潛力。


    以意識x態來說,阿根廷和烏拉圭的tz教徒,在宗jx仰者中都達到了80%的比例,被視為宗jx仰最虔誠的國家之一。


    對於一個移民國家來說,能夠做到z族和x仰都具備高度統一性,在技術上是相當有難度的。


    但對於殖民者來說不算什麽,一手刀劍,一手s經,不信者通通殺掉,這個問題輕鬆的就解決掉了。


    另一個必須正視的客觀事實是,由於歐美尚處在經濟鏈的頂層,一個在m族和意識x態上,


    都更有“準歐洲”特征的國家,在發展經濟時,會容易融入全球貿易體係。


    以阿根廷的情況來說,後世很多人可能不清楚,這個國家在19世紀初和20世紀末,


    曾經單純憑借農牧業出口,主要是牛肉,就曾經將自己的gdp排名,提升至世界第八的位置。


    憑借“準歐洲”的定位,阿根廷也曾經試圖從歐洲吸引投資和移民,發展自己的工業。


    然而,並不是說,先天條件好的國家,就一定能夠發展好。


    阿根廷的工業化的嚐試,最終卻並非獲得成功,甚至出現了倒退現象。


    阿根廷也因此被認定為是:21世紀11個曾經躋身於發達國家行列,然後又退步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國家之一。


    其他10個分別是狂歡自由的歐豬五國、m德拉統治時期的南非、k紮菲時代的利比亞。


    s達姆時代的伊拉克,戰火中的敘利亞,被顏色革命瓦解掉的f聯,包括c色革命後的烏克蘭,還有一年不如一年的歐洲國家。


    阿根廷的例子,在經濟學領域中,誕生出了“拉美化”的說法,來代指這一逆工業化現象。


    地緣條件如此優越的阿根廷,為什麽會走到這一步,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比如身處其中的阿根廷人會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政府無能。


    經濟學家們和試圖上位的發展中國家們,更是從多角度入手,希望從中吸取教訓,以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身處世界霸主米國的後院,要麽成為經濟附庸,要麽去死,


    隻有這兩個選擇,其他大多數國家也如此,能做到自立自強的國家不會超過三個,天朝是其中之一。


    如果往深層次看,肥美的潘帕草原,可能就是問題之一。


    當一片完全能夠通過精耕細作,或者工業化來養活4億人口的土地,需要養活人口的數量,


    僅僅是這個數字的十分之一時,最起碼,對於那些掌握了大量土地的農場主來說,改變的動力並不會那麽足。


    如果再把時間線上推的話,先發的西班牙帝國最終被大英帝國擊敗,並且沒有率先開啟工業化進程,


    何嚐又不是因為他們,太過於滿足殖民地的自然資源呢?


    就以後的發展來說,阿根廷如果想重新躋身發達國家行列,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