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一國的海洋影響力延伸,並不僅僅取決於海軍的實力,以及海岸線的質量,更取決於你,


    在全球各沿海板塊,尤其是關鍵海峽水道上,是否擁有基地。


    後世人們談論中、米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最容易被忽視的也正是這點。


    作為西方強盜文明發展的巔峰之作,米國不僅憑借米西戰爭,以及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在西太平洋擁有,屬於自己的海外領地(g島)。


    更可以憑借,與西歐國家的地緣及同盟關係,尤其是與英國,獲取那些前殖民帝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地緣z治遺產。


    典型案例,就是米國從英國手中,租借“迪戈加西亞島”,從而獲取了,在印度洋中心位置的支點。


    相比之下,沒有殖民和大航海強盜時代積累的天朝,在拓展藍海影響力時,就掣肘多多了。


    先天不足,但後天可補,比如:填海造島的l海,是天朝能夠,直接延伸海洋控製力的最重要領域。


    南沙在天朝海洋戰略中,所起的作用,類似於g島之於米國。


    至於印度洋,支點國家是否願意合作,更多要看天朝,所能展示的貿易合作前景了。


    柯欽願意與葡萄牙人合作,也正是看中了,與之合作所帶來的經濟利益。


    盡管,這種合作,尤其是允許對方,在自己領土上的軍事存在,難免會讓人想起,後世存在於天朝的“租界”。


    對這一合作倍感威脅的,自然是一心希望驅逐葡萄牙人,並且不願看到柯欽坐大的卡利卡特了。


    在控製卡利卡特宮庭的阿拉伯人看來,之前與葡萄牙人的幾次衝突失敗,更多原因在於自己準備不足。


    當葡萄牙人的堡壘開始興建之時,卡利卡特的備戰工作,也緊鑼密鼓的運轉了起來。


    公元1504年,據守柯欽堡壘的葡萄牙人,迎來的真正的挑戰。


    為了拔掉這顆釘子,卡利卡特集結了它所有的力量,包括那些,服從於卡利卡特的馬拉巴海岸城邦。


    這其中,包含總數不少於6萬的,由印度人組成的陸軍;以及不少於150艘的船隻,由阿拉伯人操控的海軍。


    葡萄牙方麵的軍力,則包括總數不超過5艘的卡拉克、卡拉維爾,兩種型號的葡萄牙戰艦;堡壘內的兵力,也僅有150人左右。


    即使,加上柯欽派來協助的數百印度軍隊,勝利的天平看起來,完全倒向卡利卡特一邊。


    然而,戰爭從來不是一個,拚數量的遊戲,尤其是處在技術革命時代。


    技術領先方,往往能夠憑借技術上的代差,以非常小的代價,取得巨大的勝利。


    在陸地上,葡萄牙人構築的堅固堡壘,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兵力的不足。


    封建貴族林立,以及頻繁的戰亂,使得歐洲人在構築城堡上頗有心得。


    十字軍東征時期,是歐洲城堡技術的一個大發展期。


    正是依靠堅固的城堡,十字軍騎士們,才在綠教徒的包圍當中,拉鋸了那麽長時間。


    文藝複興時期,科技水平的發展,又進一步讓歐洲的城堡,在設計上日趨科學。


    由此,也在16世紀初,催生出了世界軍事建築史上,著名的“棱堡”。


    所謂“棱堡”,簡單點說,就是把城堡原來平滑、平直的輪廓,設計的凸凹有致。


    整個牆麵上,綴滿凸出的塔樓式堡壘(棱堡),兩個堡壘間的距離,則以遠程交叉火力,能夠封死整個防禦麵為標準。


    實際上,類似的設計,在天朝古代也有。


    在很多古城牆上,大家會看到一些,均勻分布的突出部——馬麵。


    這一設計,所起的也是這個作用,隻是相比之下,歐洲那些,服務於貿易的軍事堡壘,


    由於並不承擔大規模的居民生存功能,在結構上能夠做得更為複雜罷了。


    火藥武器的普及,是催生棱堡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


    16世紀的歐洲戰場,黑火藥武器開始成為戰場的主宰。


    雖然,因為移動不便的問題,火炮在野戰戰場上的表現,不如火繩槍這類的輕型黑火藥武器。


    但在城牆和甲板上使用,卻正好可以規避這個弱點。


    同時,火器的普及,還迫使防禦方,不得將城堡建得更堅固。


    相比之下,還處在冷兵器時代的印度人,能夠依仗的重型遠程攻城武器,就隻有拋石機了。


    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時代之初,在海外所構築的城堡,還算不上是標準的棱堡,但在結構及與火藥武器的配合上,也已經非常成熟了。


    後世留存於世的,最著名的葡萄牙殖民城堡,當屬西非黃金海岸,即加納的埃爾米納奴隸堡了。


    在葡萄牙人堅固的城堡,以及大量火槍、火炮的麵前,卡利卡特的印度軍隊,付出了極大代價。


    據說僅僅是第一次進攻,進攻方的死亡人數,就超過了1000人。


    當然,如果卡利卡特能夠,一直包圍科欽的葡萄牙城堡,戰略優勢看起來還是在他們這邊。


    畢竟,葡萄牙人的武器再厲害,儲備也有消耗完的一天。


    然而,卡利卡特人卻並沒有辦法,真正包圍葡萄牙人。


    基於地中海貿易和競爭的需要,歐洲人在沿海城堡的興建上,一直很注意海、陸功能結合。


    三麵環海的大陸岬角,是興建貿易城堡的最佳選擇。


    這將迫使擁有陸地資源優勢的進攻者,不得不麵對一個狹窄的進攻麵,防禦者則可將力量集中在一個防禦麵上。


    事實上,君士坦丁堡的選址及興建,也正是基於這一原因,隻不過規模超常。


    公元1453年,為了攻破這座千年古城,奧斯曼軍隊所集結的陸軍及戰船,都超過了對手的十倍。


    即使是這樣,如果沒有火炮優勢,攻破君士坦丁堡,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雖然超級火炮幫助奧斯曼軍隊,直接攻破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但從戰略角度來說,拜占庭的失敗,源自於它製海權的喪失。


    曆史上,這座千年古城,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在於其即使被對手進攻,也總能通過海路獲得補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